名人推薦:
「理解自己是人格獨立的基礎,認識別人是理解自己的途徑。」
《紙上明治村》作者、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規畫師 凌宗魁
---
隨著發掘臺灣歷史記憶愈來愈深,才發現50年的日本時代影響臺灣有多深遠,可惜有時受限於對日本缺乏了解,無法看出許多事件深層的脈絡。閱讀這本質感無可挑剔、訴求「知臺知日」的雜誌《薫風》,不但能知日本、更能從深處了解臺灣。
文史研究家、「聚珍台灣」總監 王子碩
---
単に日本文化の紹介にとどまらず、人の心を揺さぶる不朽の雑誌です。『薰風』!!!
民俗學者、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林承緯
---
日本。這個我接觸研究了超過二十年,卻完全不敢說自己懂她的國家。
籠罩在台灣頂上的中華思想偏執幽靈逐漸散去的今天,台灣也終於出現了許多不滿足於浮面的台日友好,而致力於更深的精神與文化層面探討。薰風,就是這些新嘗試中的翹楚。
台灣和日本擁有長久的情誼,更有其他地域沒有的五十年以上連結。我們終於可以因為薰風這本堅持質感的雜誌出現,可以有更多且更獨特的日本觀察。
我們終於不必再倚賴隔靴搔癢的翻譯著作瞎子摸象式的理解日本。 我們終於可以擺脫不思議の文創の假文青式の摻水の日本の風格。 我們終於告別講到日本就「有禮無體」AKB48女優水波爐的貧乏。 我們終於開始以深度理解來贏得日本友人真正尊敬和友誼的工程。
這部以南國初夏暖風為名的雜誌,必將讓台灣這個過去曾充滿雅氣的華麗島再次吹起真正文藝復興的新風。能忝為這部堪稱藝術品的雜誌寫手之一,是我莫大的榮幸。同時我也充滿信心地,向所有朋友推薦「薰風」這部真正知日、也知台的雜誌。
薫風の候、台湾と日本との新たなる知的な饗宴を迎えよう。
《表裏日本》作者、高雄實踐大學助理教授 蔡亦竹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時間回到一八五八年,當時被天朝視為化外之地的打狗,在清國與英國簽訂《天津條約》後被迫開港(正式開港為一八六四年);就在同一年,時值幕末的日本也在白人的船堅砲利威脅下與美國簽署了《日米修好通商條約》,以此為契機,和打狗同為漁村的橫濱村,從此踏上了成為國際貿易大港的輝煌之路(正式開港為一八五九年)。
橫濱和高雄的類似之處還不只是開港的年代和背景;今日許多遊客造訪橫濱時下車的「關內」地區,其地形就和高雄市的哈瑪星、鹽埕、苓雅寮一樣都是「埋立地」(填海造陸)。另外,緊鄰港口的高雄哨船頭地區,過去曾有洋行林立,時至今日依舊留有西洋人墓地;而在橫濱港邊古早時也曾有「外國人居留地」存在,深深地影響了橫濱日後的面貌。
高雄除了是台灣最大的商港,更是最大軍港的所在地,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昭和天皇下詔,使高雄成為「要港」(帝國海軍警備府)。直到現在,高雄港及北方的左營港內皆有軍艦的身影;而在橫濱港南方約莫十五公里處,則有日本最大軍港,同時也是美軍第七艦隊母港的橫須賀港,擔負著西太平洋,尤其是台灣海峽的防衛工作。
台灣以海洋國家自稱,然而在黨國鐵幕時代,台灣人無法親近海洋,甚至懼怕孕育我們的寬闊大海,這是身為島國人的極大諷刺,也是時代的悲劇。這一集,就讓我們一同揚帆出港,貼近這三座有著類似命運的海洋城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