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台灣的神社
台灣史上第一本以台日歷史羈絆為主題的知日知台雜誌。
以季刊形式發行。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理解自己是人格獨立的基礎,認識別人是理解自己的途徑。」
《紙上明治村》作者、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規畫師 凌宗魁
隨著發掘臺灣歷史記憶愈來愈深,才發現50年的日本時代影響臺灣有多深遠,可惜有時受限於對日本缺乏了解,無法看出許多事件深層的脈絡。閱讀這本質感無可挑剔、訴求「知臺知日」的雜誌《薫風》,不但能知日本、更能從深處了解臺灣。
文史研究家、「聚珍台灣」總監 王子碩
単に日本文化の紹介にとどまらず、人の心を揺さぶる不朽の雑誌です。『薰風』!!!
民俗學者、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林承緯
日本。這個我接觸研究了超過二十年,卻完全不敢說自己懂她的國家。
籠罩在台灣頂上的中華思想偏執幽靈逐漸散去的今天,台灣也終於出現了許多不滿足於浮面的台日友好,而致力於更深的精神與文化層面探討。薰風,就是這些新嘗試中的翹楚。
台灣和日本擁有長久的情誼,更有其他地域沒有的五十年以上連結。我們終於可以因為薰風這本堅持質感的雜誌出現,可以有更多且更獨特的日本觀察。
我們終於不必再倚賴隔靴搔癢的翻譯著作瞎子摸象式的理解日本。 我們終於可以擺脫不思議の文創の假文青式の摻水の日本の風格。 我們終於告別講到日本就「有禮無體」AKB48女優水波爐的貧乏。 我們終於開始以深度理解來贏得日本友人真正尊敬和友誼的工程。
這部以南國初夏暖風為名的雜誌,必將讓台灣這個過去曾充滿雅氣的華麗島再次吹起真正文藝復興的新風。能忝為這部堪稱藝術品的雜誌寫手之一,是我莫大的榮幸。同時我也充滿信心地,向所有朋友推薦「薰風」這部真正知日、也知台的雜誌。
薫風の候、台湾と日本との新たなる知的な饗宴を迎えよう。
《表裏日本》作者、高雄實踐大學助理教授 蔡亦竹
名人推薦:「理解自己是人格獨立的基礎,認識別人是理解自己的途徑。」
《紙上明治村》作者、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規畫師 凌宗魁
隨著發掘臺灣歷史記憶愈來愈深,才發現50年的日本時代影響臺灣有多深遠,可惜有時受限於對日本缺乏了解,無法看出許多事件深層的脈絡。閱讀這本質感無可挑剔、訴求「知臺知日」的雜誌《薫風》,不但能知日本、更能從深處了解臺灣。
文史研究家、「聚珍台灣」總監 王子碩
単に日本文化の紹介にとどまらず、人の心を揺さぶる不朽の雑誌です。『薰風』!!!
民俗學者、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林承緯
...
作者序
「哪個國家距離台灣最近?」被這樣問到的台灣人,十之八九會回答「中國」吧。
其實,在宜蘭東方不到一一〇公里的海上,有座屬於日本的小島,她叫做「與那國」。天氣晴朗時,從與那國島望向台灣,高聳入雲的中央山脈清晰可見。
那是一段一衣帶水的奇妙距離。對與那國島上的人們來說,台灣是一個此生或許沒有機會造訪的地方,卻又是這輩子最熟悉的景象之一。
台日間的微妙情愫,就像宜蘭和與那國,似近非近,似遠非遠;感覺再熟悉不過,但又如此陌生。
台灣對日本的感情,在五年前的三・一一東日本大震災時已向世界證明。那是承襲自戰前世代,且早已內化到台灣人基因裡的本能。
以初夏的和煦南風,同時也是俳句的五月季語為名,這本雜誌將致力於傳播台日之間鮮為人知的歷史淵源,同時用學習及自省的視角來探索當代日本。在東亞局勢詭譎多變的今日,台灣除了「哈日族」,更需要「知日家」。
『薰風』的問世,相信是台日歷史進程下的必然。
「哪個國家距離台灣最近?」被這樣問到的台灣人,十之八九會回答「中國」吧。
其實,在宜蘭東方不到一一〇公里的海上,有座屬於日本的小島,她叫做「與那國」。天氣晴朗時,從與那國島望向台灣,高聳入雲的中央山脈清晰可見。
那是一段一衣帶水的奇妙距離。對與那國島上的人們來說,台灣是一個此生或許沒有機會造訪的地方,卻又是這輩子最熟悉的景象之一。
台日間的微妙情愫,就像宜蘭和與那國,似近非近,似遠非遠;感覺再熟悉不過,但又如此陌生。
台灣對日本的感情,在五年前的三・一一東日本大震災時已向世界證明。那是承襲自戰前...
目錄
發刊詞
(姚銘偉)
『薫風』創刊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奈美)
特稿 「安倍外交と日台中関係」
(丹羽文生)
東京Business発信 「日本商社動向與國家成長戰略」
(余承儒)
淺談神道與神社
(蔡亦竹)
象徵台灣的五座神社
(姚銘偉)
台灣最美的橋 —— 明治橋二代目的遺容
(陳凱劭)
日本鳥居與中國牌坊
(凌宗魁)
府城的神社小旅行
(王子碩)
悲劇的宮家 —— 北白川宮
(姚銘偉)
神社外的「未爆彈」?
(陳坤毅)
排灣族的神社 —— 高士神社紀行
(許宏德)
屬於台灣人的御守
(姚銘偉)
建築控的神社對談
(凌宗魁・姚銘偉)
洛東抄 「灣生故事另一章 —— 司馬遼太郎的視角」
(蔡亦竹)
讀・日劇 「當『明治十三年的遺恨』遇上轉型正義」
(陳奕齊)
當世的民俗學 「從『君の名は』看神道」
(林承緯)
列島紀行 「面對歷史的難堪 —— 舞鶴引揚記念館」
(黃國華)
台灣人的東京奧運 「一九六四 VS. 二〇二〇」
(許哲寧)
台島拾歳 「戲夢人生 —— 日本時代高雄的戲院發展」
(陳坤毅)
日本佛教巡禮 「走入高野山」
(曾友志)
日本宴会論 「神道から茶の湯へ」
(太田宗達)
民藝の道 「柳宗悦の歩いた台湾」(前篇)
(天野朗子)
長物誌 「戰爭前夕的時光 —— 東京電気マツダ電気時計」
(楊格)
今天午餐吃什麼? 「LUNCH MATE」
(Lulu EYE)
台日美術漫步 「郭雪湖 —— 在前往神社的路上」
(陳譽仁)
書籍推薦
發刊詞
(姚銘偉)
『薫風』創刊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奈美)
特稿 「安倍外交と日台中関係」
(丹羽文生)
東京Business発信 「日本商社動向與國家成長戰略」
(余承儒)
淺談神道與神社
(蔡亦竹)
象徵台灣的五座神社
(姚銘偉)
台灣最美的橋 —— 明治橋二代目的遺容
(陳凱劭)
日本鳥居與中國牌坊
(凌宗魁)
府城的神社小旅行
(王子碩)
悲劇的宮家 —— 北白川宮
(姚銘偉)
神社外的「未爆彈」?
(陳坤毅)
排灣族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