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中國的柏林圍牆
文│高子衿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在紀念其20週年時,德國一個藝文非營利機構,開設線上「柏林推特牆」(Berlin Twitter Wall),鼓勵推特用戶分享有關圍牆倒塌的記憶,以及「還有哪些牆需要倒下,才能讓世界更美好?」當時有許多來自中國的回帖皆抱怨被稱為「防火長牆」(Great firewall)的網路審查管制系統,因而,「柏林推特牆」意外地與將柏林圍牆與中國這堵虛擬之「牆」連結在一起,更成為中國網民抗議網路封鎖、表達不滿情緒的地方,但在網站上線沒幾天後,即在中國被封鎖。此舉除了是對於敏感的政治網站採取封網措施,一方面也是由於柏林圍牆倒塌與天安門事件發生在同一年,柏林圍牆倒塌20週年的相關報導與反省,在許多中國媒體仍是禁忌的話題。
至今,柏林圍牆倒塌已邁入25年,但箝制言論自由的這道「防火長牆」仍然矗立在中國,如同隱形的屏障,它讓很多網站無法正常瀏覽,過濾著網路上流竄的訊息,故而「牆」具有封鎖信息、不容許異義之意,而透過各種資訊技術突破網路審查的機制,進入網站或獲得信息的作法,則被稱之為「翻牆」。25年後的今天,中國經濟富裕,個人也擁有私人的自由空間,但是該國政府並不允許公民自由討論,它仍是一個一黨專政、政治高壓的國家,雖然境內人民對於敏感問題展開對話的渴求日益增加,但政府最常見的回應卻還是強調穩定、壓制異見。
11月9日是柏林牆倒塌25周年紀念日,在名為「光明邊境」的活動中,8,000個發光的氣球重現了長達15公里的柏林牆,而在象徵國家標誌、曾見證德國、歐洲乃至世界上許多重要歷史事件的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前,舉行以「爭取自由的勇氣」為主題的慶祝活動,並未邀請國家元首出席,而是以與民同樂的方式舉辦盛大的市民派對。德國以實際的行動反省希特勒(Adolf Hitler)跟納粹對於世界的罪行,立法成立專門的機構,開放情治檔案供民眾查閱,或接受政府部門委託,清查公務員和前東德特務機關的關係,這些都是坦誠面對、甚至呼籲民眾勿忘歷史的舉措,好讓年輕一代對於獨裁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當年東德民眾為擺脫蘇聯宰制,推倒圍牆奔向自由,德國經驗對中國現實或許可能提供啟發的參考意義,更如同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在柏林牆倒塌25週年紀念所發的祝賀聲明中所指出:「無論歐洲或其他地方,凡有公民尋求自決命運,我們都會受柏林的經驗指引。」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中國的柏林圍牆
文│高子衿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在紀念其20週年時,德國一個藝文非營利機構,開設線上「柏林推特牆」(Berlin Twitter Wall),鼓勵推特用戶分享有關圍牆倒塌的記憶,以及「還有哪些牆需要倒下,才能讓世界更美好?」當時有許多來自中國的回帖皆抱怨被稱為「防火長牆」(Great firewall)的網路審查管制系統,因而,「柏林推特牆」意外地與將柏林圍牆與中國這堵虛擬之「牆」連結在一起,更成為中國網民抗議網路封鎖、表達不滿情緒的地方,但在網站上線沒幾天後,即在中國被封鎖。此舉除了是對於...
目錄
EDITORIAL編輯手記
60 中國的柏林圍牆│高子衿
COLUMN今專欄
62 諸眾之貌?找尋亞洲社會動力的種子│黃孫權
64 秋色.京都國立博物館│野島剛
GLOBAL VISION國際視野
66 《昴》│岩切澪
NEWS焦點新聞
68 國際.中國.台灣
FEATURE專題企畫
80 讓習慣黑暗的眼睛習慣光明──從電影《竊聽風暴》說起│余杰
90 帝國的缺席者│顏峻
REVIEW深度評論
96 誰來與我們共舞?2014台北雙年展的對話平台與知識生產│王聖閎
100 潛藏於時間中的觀念性繪畫—王璽安的創作│王品驊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102 尋求精神境界的復歸──盧甫聖的藝術踐行│彭德、白家峰
108 我們自己內裡的異鄉─袁廣鳴「不舒適的明日」個展│高子衿
FORUM藝術論壇
112 人間對話錄─唯物篇3:有閒與無產──當代藝術如何被生產?│(對談)高千惠、南方朔
116 「從景美人權園區到台北機廠—文化資產與藝術創作的拉鋸」座談會│(整理)孫孟巧
121 重思大學美術館的新時代角色│高子衿
SPOTLIGHT藝壇注目
126 汪建偉的「時」「政」藝術:時間寺│楊天帥
130 古根漢走向亞洲:文化侵略論及其反駁│楊天帥
132 揉雜的地圖—2014亞太釀酒基金會傑出藝術獎│林怡秀
136 神馳—在夢想與夢魘之間│王馨梨
OBSERVATION藝點觀察
138 再見順築│李維菁
142 圍牆倒塌後:25年後柏林當代藝術的未來(二)│王焜生
146 以雙手創造的時間?Pulima藝術獎│林怡秀
150 媒體的影像化軌跡?看見台灣當代藝術史│吳樹安
CROSSOVER跨界視野
152 說編舞(家)的壞話│鄒欣寧
154 新世界的發現或北印度群島的描述(四)│張碩尹
SPECIAL REPORT特別報導
2014台北藝術博覽會現場直擊
158 亞洲的區域觀點 2014台北藝術博覽會總觀察│朱貽安
162 亞洲觀點 各自表述│編輯部
166 開發中的新興市場│高子衿、朱貽安
170 各憑本事 爭取青睞:台北藝博會畫廊集錦│編輯部
174 藝術講座│(整理)林姿君、孫孟巧
SNG展覽直擊
178 國際.中國.台灣
ART SCENES展覽選介
218 月蹉跎──關於廖鴻興│南風
220 塞維.索拉的青春──繪畫肯定得比影像更暴力│吳樹安
222 有也無也──2014國際現代雕刻展│楊柏林
223 臺灣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片──見證與延續文化藝術之發展│吳世全
CALENDAR展覽快訊
224 展覽月報│編輯部
EDITORIAL編輯手記
60 中國的柏林圍牆│高子衿
COLUMN今專欄
62 諸眾之貌?找尋亞洲社會動力的種子│黃孫權
64 秋色.京都國立博物館│野島剛
GLOBAL VISION國際視野
66 《昴》│岩切澪
NEWS焦點新聞
68 國際.中國.台灣
FEATURE專題企畫
80 讓習慣黑暗的眼睛習慣光明──從電影《竊聽風暴》說起│余杰
90 帝國的缺席者│顏峻
REVIEW深度評論
96 誰來與我們共舞?2014台北雙年展的對話平台與知識生產│王聖閎
100 潛藏於時間中的觀念性繪畫—王璽安的創作│王品驊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102 尋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