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標COVER STORY:劉國松:一個東南西北人
封面標 FEATURE:調頻至90.0:正在滋長的陰性藝術現場
封面:阿里.巴尼薩德爾 / 從夏目漱石到日落山城 / 遶境的劉小東 / 當紀念碑化為幽靈海洋
書脊:斯科特.卡恩 / 東京藝術周 / 光州雙年展
調頻至90.0:正在滋長的陰性藝術現場
這個專題的起點,其實是來自女性影展31週年。誕生於90年代的女性影展,在剛解嚴的社會有著對於女性主義運動以及言論自由追求的顯著代表,更是在(以男性為主)的臺灣新電影論述中撐開一處給「女性影像工作者」的空間。去年影展迎來30週年的階段性里程碑,今年象徵著一個新的開始,而恰巧在今年影展的臺灣競賽單元中,有許多同樣誕生於90年代的女性導演,以自己的生命經驗為基礎拍攝電影,並在映演現場帶來新的視野。於是,我開始好奇,那些同樣成長於90年代的其他創作者們⋯⋯
以此來輻射今年下半年,巧合的是各大藝文機構都推出與「女性」有關的展覽,包含臺北市立美術館「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高雄市立美術館「大南方多元史觀三部曲─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都是以女性藝術家的典藏品為基礎而策劃的展覽;另外與電影有關的如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在六月推出「她的新電影」、10月因應同志大遊行推出特別企劃「孽子們的天空:台灣同志電影選」,再加上前述的女性影展,都為下半年的藝術現場掀起一波有關「陰性」視野。
然而,在各大機構都將眼光對焦在各式的陰性創作者身上時,我更希冀這個專題除了記錄這個現場外,可以再拉出另一條平行於這個現場的軸線,或者說是擴充,邀請讀者一起調頻至90.0,將眼光聚焦於90年代出生的不同領域的藝文工作者們,他/她們的「陰性」經驗如何影響他/她們的藝術生產,甚至是當代的藝術現場。
此專題先是從美術館帶來的女性藝術家典藏品展覽開始,討論除了「正典」以外,那些「句句矛盾、互有扞格、真慘 、真亂 、真丟臉」對於女性創作者的重要性;接著李京樺以「長椅小姐」的策展實踐,來試探另一有別傳統論述結構的展覽策劃方法;章郡榕聚焦在近兩年榮獲文學獎項的作者鄭琬融、江婉琦,她們如何透過寫作搭起與世界的橋樑;呂瑋倫在藝術家游恩恩與阮原閩身上,看到原住民酷兒對於上一代「 酷兒困惑 」的承接與差異;翁皓怡則透過國影中心選映的《殺夫 》、《鮮殺 》以及《私角落 》三部電影,試論影像中某種介於「之間」的陰性特質,如何形成那抵達終點前,個體能夠安身的「一小方地」;最後,杜佩峰以瓊漿玉液創辦人連紫慶的派對實踐為例,點出舞池如何成為一療癒之地。
(企劃|陳思宇,圖|陳亭宇)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陰性力量的未來,還在到來的路上
The future of feminine power is still on its way.
文 ︳嚴瀟瀟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國作家韓江,是首位獲得這一殊榮的亞洲女性,翻開諾貝爾獎超過一個世紀的歷史,她或許也可算是將陰性書寫發揮到最為極致的獲獎者之一。這種陰性極致的表達,在其代表作《素食者》中透過一位以開始吃素為人生轉折的女子、及其生命抉擇所迴蕩而至的幾位家人而展開。
這個故事中有許多讓人驚異和震撼之處。一位「弱」女子對家庭、對社會、甚至對生命的反抗,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可以是悲劇,可以是充滿希望的,也可以是怪誕、是柔美,是充滿力量的。而這樣的陰性力量充分展露後,竟也可以讓周遭與其截然不同的人,都得以做自己——無關價值判斷,他們都在各自的生命中有機會釋放出真實的自己。韓江站在東亞女性的位置上超越了身分的桎梏,她的書寫不僅是某種控訴或單純的反抗,而從更為深層的地方打破種種「原以為」的意識,對於如今無處不在的「女性主義者」或是關注弱勢族群的人,或許都是一次藉以下探各自意識深淵的機會,看到我們未曾意識到的暗處。
韓江在另一部作品《白》之中,區分了韓語中兩種不同的「白」:一個是「如棉花糖一般的白」,另一個則「淒涼地滲透著生與死」。她在書中,以詩般凝練的語言逐一描繪了後者。這也像是我們的社會中女性處境的某種隱喻:時常被看到、被表達的「美」,往往是屈從於某種權利機制之下的審美或價值判斷;而另一些更為接近生命經驗本身的東西,反而鮮有人提,也鮮有人不帶價值判斷或預設觀念地去描繪和表述它們。韓江在書中寫到:「我們的沉默取代言語滲入那煙霧之中,希望你如同喝下苦藥、喝下苦茶那般飲下它。」
淺談關於閱讀韓江後的感觸,其實恍然大悟的是,無論我們當前所身處的時代和社會看起來多麼多元開放、多麼具有轉型的力道,有關陰性力量的書寫、創造和表達,始終還處於將要、卻尚未真正到來的階段,還有待更多的認識和感知。帶著這樣的領悟,請跟我們一起進入本期雜誌的專題,探看年輕世代如何走過、如何詮釋這樣的旅程;也一起去現在正在不同美術館展出的女性或其他陰性創作者的作品、展覽或演出,每一位的故事、每一位走過的路、每一位想要說的話,都各不相同,卻引人共鳴。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陰性力量的未來,還在到來的路上
The future of feminine power is still on its way.
文 ︳嚴瀟瀟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國作家韓江,是首位獲得這一殊榮的亞洲女性,翻開諾貝爾獎超過一個世紀的歷史,她或許也可算是將陰性書寫發揮到最為極致的獲獎者之一。這種陰性極致的表達,在其代表作《素食者》中透過一位以開始吃素為人生轉折的女子、及其生命抉擇所迴蕩而至的幾位家人而展開。
這個故事中有許多讓人驚異和震撼之處。一位「弱」女子對家庭、對社會、甚至對生命的反抗,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可以...
目錄
26 陰性力量的未來,還在到來的路上|嚴瀟瀟
COLUMN
28 「藝術詐欺」,政府無法可管?(下)|洪三雄
30 我想做一棵大樹|耿一偉
32 凝視觀音山|姚謙
34 捐畫.答謝.託孤,海外傳佳音:郭雪湖《殘荷》醞釀捐南美館|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6 田邊俊夫:「家」的拼圖 |黃子恩
ARTIST
38 阿里.巴尼薩德爾:當代繪畫的煉金術士|何佩蓮
42 劉小東:遶境的藝術家|嚴瀟瀟
ART TALK
44 月光下的詩意與迷宮:斯科特.卡恩的內在風景|朱貽安
SPECIAL REPORT
48 一個藝術周,可以走多遠?影響多深?東京藝術周的觀察與啟示|嚴瀟瀟
COVER STORY
52 十全藝術家劉國松:飲水思源、落葉歸根|簡秀枝
FEATURE
56 調頻至90.0:正在滋長的陰性藝術現場|陳思宇
58 只把名字放到既有藝術史中是不夠的:記臺灣下半年由展覽開展的陰性視野|陳思宇
62 夠了!稍微收起你的陽具崇拜吧:「長椅小姐」杜依玲的陰性策展途徑|李京樺
66 搭建起一座橋的必要?專訪《醒來,奶油般地》鄭琬融、《移工怎麼都在直播》江婉琦|章郡榕
70 酷兒困惑及其不滿:淺談1990世代的「原酷」遺產與變革|呂瑋倫
74 讓我們重建一個中心:「她的新電影」、「孽子們的天空:台灣同志電影選」影像作為陰性介質|翁皓怡
78 拍電影是一面鏡子:專訪《曦曦》吳璠、《跳舞的人》黃洛瑤|陳思宇
82 派對中的陰性實踐,舞池作為療癒之地:專訪瓊漿玉液創辦人連紫慶|杜佩峰
OBSERVATION
86 餘響之圖:第15屆光州雙年展盤索里:21世紀的音景|柯念樸
90 當紀念碑化為幽靈海洋:從「沉浸」到「暗湧」體驗|沈柏逸
94 法蘭索瓦-沙維爾.拉蘭內,反主流的藝術家|Artprice.com
SPOTLIGHT
96 從夏目漱石到日落山城:2024黃金盛典藝術祭與《夢十夜》中被割裂的「陰性自我」|陳飛豪
ART FAIR
100 台北藝術博覽會會後報導:穩健之中尋求新可能|編輯部
ART SCENES
104 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林宏璋
PREVIEW
105 中誠國際藝術2024年秋季拍賣|中誠國際藝術
26 陰性力量的未來,還在到來的路上|嚴瀟瀟
COLUMN
28 「藝術詐欺」,政府無法可管?(下)|洪三雄
30 我想做一棵大樹|耿一偉
32 凝視觀音山|姚謙
34 捐畫.答謝.託孤,海外傳佳音:郭雪湖《殘荷》醞釀捐南美館|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6 田邊俊夫:「家」的拼圖 |黃子恩
ARTIST
38 阿里.巴尼薩德爾:當代繪畫的煉金術士|何佩蓮
42 劉小東:遶境的藝術家|嚴瀟瀟
ART TALK
44 月光下的詩意與迷宮:斯科特.卡恩的內在風景|朱貽安
SPECIAL REPORT
48 一個藝術周,可以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