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卓納畫廊
FEATURE: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美術館館長
封面:破空間《廣場》 / 2025「堤頂之星2.0」/ 何兆南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研討會側記
書脊:貝聿銘 / 陳夏雨 / 林恩·查德威克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美術館館長?
What kind of museum director do we need?
在梁啟超的《李鴻章傳》結尾處,作者將李鴻章與古今中外的人物進行了比較,其中一個參照便是與李鴻章同時代的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Itō Hirobumi)。梁啟超指出,環境際遇和制度侷限極大地影響了人才的發展。這一評述在中國2003年的電視劇《走向共和》中有了更為精簡的提煉。編劇藉伊藤博文之口,說道:「李鴻章大才,然何其不幸,為政於中國之地,其乃絕對專制之地,故而有才而化無才,且舉國人才,一遇專制,俱為奴才。」這「天才、地才,一遇專制,俱為奴才。」深刻揭示了制度如何扼殺才華,成為對專制體制下人才命運的強烈批判。
今日的臺灣幸運地脫離了專制的政治體制,但即便在民主社會中,制度依舊深刻影響人才的發展可能性。好的制度能促進環境的健康發展,而壞的制度則會扼殺創意與潛力。這一觀點不僅適用於政治與經濟,也同樣適用於藝術文化領域,特別是在美術館的發展與管理方面。近年來,隨著臺灣各縣市美術館相繼成立,對「館長」的需求日益迫切。「館長在哪裡?」成為各界不斷詢問的問題。有些人調侃道,綠營縣市喜歡用「代理」,而藍營則偏好「顧問」。玩笑背後揭示了館長的短缺與不確定性。即使在今年年中,數座美術館陸續確定了館長人選,但「館長荒」的現象仍持續上演,未來仍有許多空缺待填補。
這樣的情況促使我們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美術館館長?」更進一步地,我們必須問:「什麼樣的制度能支持館長及相關人力資源的長期發展與永續經營?」這場討論不僅關乎於找到「對的人」,更關乎於建立一個能夠孕育並支持人才發揮潛能的「對的制度」。懷抱著對「制度結構」的問題意識,我們策劃了這次的專題。即便我們無法推翻現有制度「打掉重練」,但在可見的制度性限制中,我們是否能尋找到改變的契機?為此,我們邀請了對博物館發展脈絡有深入研究的黃心蓉老師撰寫專文,並嘗試透過訪談現任或卸任館長與館員,從他們的經驗中投射出今日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可能的改革方向。
一個健康且具成長性的制度環境,不僅能培養出優秀的領導者,也能促進整體藝術文化的蓬勃發展,從而讓美術館保持活力,應對未來的挑戰。唯有在一個健全的制度框架下,美術館的館長才能充分發揮其潛能,帶領機構走向更具前瞻性的未來。這次專題的目的,便是希望能透過探討「制度」與「人才」的互動關係,為未來美術館的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與啟示。
(企畫/朱貽安)
作者簡介:
《典藏.今藝術&投資》是一本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的藝術專業期刊,包括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以及藝術品投資動態……等等,都是我們常態關注的重要面向。在取材上,台灣藝術與藝術市場的生態發展為我們的關注的面向,而由此推衍至與我們關係密切的華人藝術生態,以及世界各國藝壇的現狀與趨勢,也很自然地成為我們關注的重要範疇。在風格屬性上,我們希望提供給讀者的是真正經過組織與沉澱的優質資訊,在每期的專輯與各項專欄、專文的策劃都是朝此方向進行。期能以深入淺出的內容,對於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有所貢獻,同時也能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與享受藝術世界的橋樑。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在不確定中尋找方向
Finding Direction in Uncertainty
文 ︳嚴瀟瀟
多年前,一群當時的同事間閒談時,有人發問:「你們最希望自己具備的能力是什麼?」記得當時腦中馬上浮現出的答案是:「希望自己能在沒有明確先例可循,甚至沒有既定的規範架構可提供參照的情況下,仍能找到方法自行作出判斷,並依此行動。」
已經不記得當時為何給出這樣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直至今日,這依然是尚未企及的目標。雖然時空情境早已變化,但總是會有一些情境,令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想起當時描述的這個期許,從中也發現,不只是沒有參照的情況下不易明確行動方向,要打破既定的「參照」、找到新的方法,同樣困難重重。
每個月,我們都在一些好奇、一些興奮、一些不確定,或許還有一絲無奈、不安乃至倦怠之中,開啟每一期雜誌的內容討論,這也是在我們同步運作典藏的數位平台、回應一日千里的資訊社會之同時,懷揣著讓閱讀和思考的步調慢下來一些的想望,透過落於紙本上的專題企畫、採訪書寫,整理一些慢步調的思緒。在這過程中,也在不同的話題之下不斷敲打著自己腳下的路,看看它所朝向的方向是否如我們所願般明晰,是否有助於帶我們去找到可以協助自己作出判斷、理解這個世界的方法?至少,看到有什麼樣的框架局限了我們?
最近一位朋友談到一個深具啟發的經驗,在他的描述中,在某種異溫層中工作、甚至作為異溫層與同溫層之間溝通窗口的經歷,反而讓他驚覺自己長期所身處的社群的狹隘,進而讓他跳出來重新思考自己過去的判斷依據(說是意識形態也不為過),這樣做的同時,也在過去未曾關注的層面上發現願意為之投注時間精力去研究的知識,甚至視之為這份工作中的最大收穫。過程或許糾結坎坷,至少在這件事上他還是找到了屬於自己、讓自己可因循的判斷方法。
這個月的封面藝術家魯斯·阿薩瓦(Ruth Asawa)有一個處事原則,在某些層面上帶來行動主義式的啟示:她的思考和行動,從來都不是為了「抗議」,而是導向「創造」。在我們為之困惑的僵局面前,不如一起來探索,有哪些是我們現在就可以點滴調整和開創的思維和行事方法。羅馬並非一日建成,一個系統的改變也無法一蹴而就,我們也試圖透過每一次的內容企畫,在不確定中尋找方向,摸索那些細小改變和創新的可能之處。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在不確定中尋找方向
Finding Direction in Uncertainty
文 ︳嚴瀟瀟
多年前,一群當時的同事間閒談時,有人發問:「你們最希望自己具備的能力是什麼?」記得當時腦中馬上浮現出的答案是:「希望自己能在沒有明確先例可循,甚至沒有既定的規範架構可提供參照的情況下,仍能找到方法自行作出判斷,並依此行動。」
已經不記得當時為何給出這樣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直至今日,這依然是尚未企及的目標。雖然時空情境早已變化,但總是會有一些情境,令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想起當時描述的這個期許,從中也發現,...
目錄
EDITORIAL
22 在不確定中尋找方向|嚴瀟瀟
COLUMN
24 藝術與生活的重複循環|耿一偉
26 晚年的閱讀|姚謙
28 「藝術詐欺」,政府無法可管?(上) |洪三雄
30 臺灣人推常玉進入藝術史|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2 致力寫生:東洋畫家野間口墨華|陳瑋婷
ARTIST
34 林恩.查德威克:戰後英國雕塑巨匠的動感與結構探索"" Lynn Chadwick Movement and Structure in the Works of a Post-War British Pioneer| 編輯部
38 超越寫實的精神刻劃者:傾力追尋藝術高度與深度的陳夏雨|楊椀茹
SPECIAL REPORT
40 向展覽製作及其種種敞開的支持系統:專訪2025「堤頂之星2.0」 藝術徵件計畫視覺類年度策展人蔡明君與協同策展人賴佳琳|章郡榕
42 遊賞園林,觀照內心:「永恆花園—陳智權鈦金藝術展」於寶爾博物館璀璨揭幕|楊椀茹
COVER STORY
44 編織生命紋理:鲁斯.阿薩瓦藝術的本質與縱深|嚴瀟瀟
48 亨利.菲維卡(Henry Weverka)談鲁斯.阿薩瓦:「藝術既作為個人創造力的有力表達,也作為社會變革的工具」|嚴瀟瀟
50 喬納森.萊布(Jonathan Laib)談鲁斯.阿薩瓦:「一旦進入她的世界,故事就沒有終結」|嚴瀟瀟
FEATURE
52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美術館館長? |朱貽安
54 美術館館長該具備什麼特質?|朱貽安
58 執掌幾時?國內外美術館/機構 館長任期比較 |編輯部
62 館長難為:願景、實踐與挑戰,選任館長的複雜性|黃心蓉
66 館長們的感想與展望|編輯部
76 有關館長的種種……館員如何看?|編輯部
OBSERVATION
82 身體可以擺脫頭顱嗎?評破空間的《廣場》|鄭文綺
86 草間彌生與影響全世界的小圓點 |Artprice.com
SPOTLIGHT
88 現代建築大師貝聿銘的不朽傳奇:香港M+博物館「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大型回顧展|朱佑霖
92 喝下那罈醉生夢死:「其後 · 十年 - 何兆南個展」| 陳晞
FORUM
94 在現代化浪潮之下開創新頁與回返傳統:「黃土水與他的時代」研討會側記與策展解析|楊椀茹
ART FAIR
98 ART TAIPEI 2024:科技驅動下的多元文化國際交流|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ART SCENCES
102 花田心事:品讀蔡佳玲的「心境風景」|陳水財
EDITORIAL
22 在不確定中尋找方向|嚴瀟瀟
COLUMN
24 藝術與生活的重複循環|耿一偉
26 晚年的閱讀|姚謙
28 「藝術詐欺」,政府無法可管?(上) |洪三雄
30 臺灣人推常玉進入藝術史|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32 致力寫生:東洋畫家野間口墨華|陳瑋婷
ARTIST
34 林恩.查德威克:戰後英國雕塑巨匠的動感與結構探索"" Lynn Chadwick Movement and Structure in the Works of a Post-War British Pioneer| 編輯部
38 超越寫實的精神刻劃者:傾力追尋藝術高度與深度的陳夏雨|楊椀茹
SPECIAL REPO...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