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創業學
雖然台灣創業投資動能還在,但加熱力道不足,獨角獸遙遙無期,新創無法出現新的生態系。蝦米找上大鯨魚也是一種創業模式,在創業的弟一天就想著有可能會被誰收購!
封面故事
創業加速
兩年前,創新創業的環境炙熱,有潛力的團隊幾乎都想要成為獨角獸;大企業面對新創的態度也是曖昧的,一方面想要向新創靠攏,並藉此突破營運現況,另一方面又擔心核心事業受到影響等複雜因素下,新創與大企業之間,總有著彼此吸引卻又不敢太靠近的情況。而今,在市場競爭壓力下,雙方都有了巨大轉變,重新釐清彼此的優劣與可能,進而走向了「共創」的階段,新創專注0到1,大企業聚焦1到100。
作者簡介:
《數位時代》是台灣第一本科技財經媒體,帶領你發現新科技、新商業、新典範。
尋找影響下一步的「新觀念」,描繪逐漸成形的「新環境」,記錄創世紀的「新典範」。
我們是為「下一刻」而準備的媒體,因為它看見:未來,就是現在,就是「數位時代」。
每月一主題,深度解讀全球科技焦點、行銷議題。
企業追蹤.精選全125家與科技密切相關的國際公司,長期觀察追蹤,快速了解最新動向。
專家觀點,以對產業變動的敏銳嗅覺,深入探討全球新思維。
科技解碼針對未來商機、網路趨勢、創意企業、數位應用等主題,以資訊圖表形式解讀科技趨勢脈動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共創,才是未來的解方!
曾經,我們都信仰能夠改變遊戲規則者將會是贏家,看過那些從車庫裡走出來就變成超級巨星的企業,便開始不顧一切地想要成為其中一分子,這樣的信仰與想法,說來並沒有悖離現實,也非天馬行空。但,這夢太美了。美到沒有釐清自己是否能夠駕馭,就往那個美國矽谷夢裡去了。直到獨角獸開始倒下、大企業成長停滯、創新窒礙難行,科技新創與大企業才又再次有了新的對話。這一次,他們說著一樣的話語,彼此都看懂了對方的優劣,找到自己在0與1、1到100之間的定位,重新定錨後,一起面對當今社會與產業經濟的困境,從台灣到全球,從新創到共創。 這樣的轉變,由高科技延燒到傳統產業。根據BCG最新發布的調查,「相對於2010年,2015年成立企業創投的公司比例從27%增加至40%,設立加速器和孵化器的公司比例從2%增加至44%,設立創新實驗室的公司比例從5%增加至19%。」這些公司不再局限於內部資源,而是透過全球專利、文獻、風險基金數據庫等多種外部通路獲取創新資源;此外,也透過創業投資、加速器和孵化器、創新實驗室等方式吸收整合外部創新資源。 12年前Y Combinator開啟的創業加速器浪潮,到了2011年總算開始快速擴張。從美國到全球,創業加速器的潮流風行草偃,但這些創業加速器的策略夥伴清一色都是科技大企業,舉凡微軟、Google等,這樣的情況一直到2013年才有了極大轉變,越來越多傳統產業成為創業加速器的結盟對象,自此,加速器開始走向專業化發展,同時也讓科技新創與各垂直領域的大企業,找到了更有效的共創模式。 在共創這條路上,科技新創與大企業雖然唇齒相依,不過面對未來時,我們依舊不希望迎來壟斷市場的巨獸,而是期待能夠實現開放且公平競爭的環境,讓新創有足夠的養分茁壯,大企業能找到成長的能量。這一期的《數位時代》,嘗試從多個不同產業案例中,一起探討共創的挑戰與可能。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共創,才是未來的解方!
曾經,我們都信仰能夠改變遊戲規則者將會是贏家,看過那些從車庫裡走出來就變成超級巨星的企業,便開始不顧一切地想要成為其中一分子,這樣的信仰與想法,說來並沒有悖離現實,也非天馬行空。但,這夢太美了。美到沒有釐清自己是否能夠駕馭,就往那個美國矽谷夢裡去了。直到獨角獸開始倒下、大企業成長停滯、創新窒礙難行,科技新創與大企業才又再次有了新的對話。這一次,他們說著一樣的話語,彼此都看懂了對方的優劣,找到自己在0與1、1到100之間的定位,重新定錨後,一起面對當今社會與產...
目錄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36 創業加速--從新創到共創
38 從五個面向找出共創加速的捷徑
40 不創新的大企業,再見了!
44 小團隊、大企業一起跳探戈
46 製造業與創客創業的融合,加速了嗎?
50 【政策】程天縱:政府應該要有看穿水晶球的能力
54 【模式】劉蔚廷:拚創新,台灣應該發展國家隊
56 【挑戰】王仁中:台灣企業對硬體創業家的支持力道不夠強
58 跨國百年企業紛紛成立科技加速器
62 NIKE用平台的思維,擴展生態系
64 迪士尼啟動創新引擎,孵化模式獨樹一格
66 飲品龍頭可口可樂向新創團隊拋出橄欖枝
68 美國傳產與加速器結盟,給台灣育成體系的啟示是什麼?
70 企業如何透過新創公司來創新?
Special Report / 特別報導
76 台灣四大科技元年,誰將在2017起飛?
78 國際三強參賽,台灣行動支付三大觀戰重點
81 OTT大戰第二回合開打,抗盜版、拚獨家成兩大重點
84 直播平台前仆後繼,贏家可能不一樣
86 元年之後,虛擬實境走向現實
Editor’s Note / 編者的話
08 共創,才是未來的解方!
Now & NEXT / 科技大勢
14 從所失去處出發
Rising Star NEXT / 明日之星
16 Anthony Levandowski:Google自駕車的靈魂人物
17 Evan Spiegel:用藝術家性格打造全世界最值錢App
Crowdfounding NEXT / 募資酷品
20 新舊融合才精采!
Startup NEXT / 創業QA
22 Sigfox:在法國獨角獸的物聯世界裡,窄頻寬最有效
23 湃思Pi Square:搶進好萊塢,六人團隊掀起動畫「預演」革命
Infographic NEXT / 熱門圖解
24 商用無人機蓄勢待發
Idea NEXT / 專家觀點
26 大麻煩:大者恆大的世界
28 一個人的知識經濟時代
30 把博士送到矽谷,是長期投資不是特效藥
Feature NEXT / 本月推薦必讀
92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意義」之所以成為一項商品
Lifystyle Next / 生活X科技
100 為藝術注入科技與新創的基因
Activity NEXT / 科技之月
102 用四種方式迎接春天
The Future / 年輕人看未來
106 眺望未來:陳奕璋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36 創業加速--從新創到共創
38 從五個面向找出共創加速的捷徑
40 不創新的大企業,再見了!
44 小團隊、大企業一起跳探戈
46 製造業與創客創業的融合,加速了嗎?
50 【政策】程天縱:政府應該要有看穿水晶球的能力
54 【模式】劉蔚廷:拚創新,台灣應該發展國家隊
56 【挑戰】王仁中:台灣企業對硬體創業家的支持力道不夠強
58 跨國百年企業紛紛成立科技加速器
62 NIKE用平台的思維,擴展生態系
64 迪士尼啟動創新引擎,孵化模式獨樹一格
66 飲品龍頭可口可樂向新創團隊拋出橄欖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