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看清超級珠三角的變貌
文‧吳琬瑜
本期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調查出爐,中國網路企業蓬勃發展,大膽用資金補貼用戶,搶得市佔率。只要成為第一,贏者通吃全拿,例如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商城,在一千大排名不斷躍升。(見一○八頁表)
台灣企業擅長的仍然是在一個利基產業做深、做精、做到世界第一,例如半導體的台積電及光學鏡頭大立光。(見一○二頁)
雖各有擅長,但仍能看出台灣的隱憂。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規模化、標準化的產業,中國逐步取代台灣;第二是,台灣老將獨撐場面,下一波具影響力的明星產業在哪裡?台灣不必求大,重點應該是發展新的人工智慧、自動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創意,專精求強,才能老幹新枝齊欣榮。
今年中國大陸最值得注意的政策大事,除了向外攻略的一帶一路,就是連結十一座城市的粵港澳大灣區計劃,稱為「超級珠三角」,要打造繼紐約、洛杉磯、東京之後的世界第四大都會區。(見七十四頁)
珠三角的前世今生
這個計劃企圖將世界分工體系居於外圍位置的珠三角,進一步向中心靠攏,引起《經濟學人》、《日經亞洲週刊》大幅報導。
《天下》副總主筆呂國禎及資深攝影劉國泰,遍訪珠江三角洲城市,看見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廣州增城所投資的面板廠用地,預計三百公頃。落成之後,這座以荔枝出名的小城,將變成夏普?工廠十.五代廠的最重要據點。
也重新理解代工出身的深圳,從山寨大本營升級為中國矽谷;「台商之都」東莞,從產鞋基地變為製造機器人中心。
東莞曾是最大的台商聚落,面貌也不同了。當「騰籠換鳥」移出了不具競爭力的台商,會員從七千五百家縮減為現在三千多家。如今能留下的台商都能在當地為王,傳承二代,轉型扎根。
東莞共有六個台青會,彼此交流學習。故鄉人來訪,六位台青會長全到齊,和《天下》記者分享他們甘苦人生。如今這群台青二代從招勞工改用機器人;從攻外銷改拚內銷大陸;從學習接班到承擔責任,努力拚得成績,只是也離家鄉更遠了。(見八十八頁)
珠三角十一個城市離台灣最近,更成為吸納台灣青年創業的先鋒。東莞松山湖是中國對台灣創業最優惠的地方,大方給錢、免租金、找生意,又有龐大的製造與台商供應鏈,成為招納台灣青年的最佳利器。(見九十二頁)
看清超級珠三角,回顧新政府的第一年,走得並不容易。《天下》分析小英政府的政策及其利弊,如何在穩健中持續改革,避免虛耗,才是台灣自強之道。 (見二十六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