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Month
夏季的歐洲總是充滿歡快氣氛,一向熱情洋溢的義大利更是如此。設計之都米蘭近年因為舉辦世界博覽會,有了一些值得造訪的變化。從這裡出發,前往北邊深受名流人士青睞的科莫湖,再到成功重振昔日風光的索阿韋啜飲葡萄酒,隨後探訪面具背後的威尼斯──這座擁擠脆弱的水都即使讓人疲倦,仍有驚豔之處。最後,當然不能錯過羅馬(P23&36)。除了人文地景,美食也是眾多旅人鍾情歐洲的理由。這片不算太大的區域有不少饕客重視的美食重鎮,哥本哈根正是其中不容錯過的一座,一起到市區不遠處的北西蘭島品嘗充滿季節風味的樸實廚藝(P60)。 本期還要推薦哈瓦那,色彩繽紛的建築和美國古董車讓此地街道充滿風情,隨著古巴開放,一群不同領域的人正在致力於恢復傳統榮光
雜誌架構
POSTCARDS 台灣及世界各地讀者投稿,大幅圖片配上簡短文字,記述旅行時最精彩的片刻
GLOBETROTTER 世界各地的旅遊新觀點、新資訊
EASY TRIP 台灣本島或周邊的當季旅遊景點介紹
COVER STORY、GREAT ESCAPE、FEATURES 精選深度主題旅遊報導
THE PHOTOGRAPHER’S STORY 透過攝影師的鏡頭及觀點,在攝影集裡看見世界各地的文化面向
TOP PICK 隨身攜帶的迷你城市旅遊指南
作者簡介:
國內第一本兼具精彩圖片與深度報導的旅遊雜誌
每個旅人的背包裡,都有一本Lonely Planet
不僅僅告訴旅人們到哪兒能享受美好時光,Lonely Planet真正想做的,是提倡一種獨立、負責的態度,把旅人們帶向更遠、更高、更深廣的天地,發掘自身的潛力。他們會帶回家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將會改變他們對待生活的方式。
餐桌上誕生的Lonely Planet
1972年,新婚夫婦東尼‧惠勒(Tony Wheeler)和莫琳‧惠勒(Maureen Wheeler)決定用一年的時間,來一場環遊地球之旅,過足旅行的癮。他們從英格蘭出發,一路穿越亞洲來到澳大利亞。完成這場壯遊的兩人,不斷被友人詢問關於如何旅行的問題,於是他們開始在餐桌上寫作,在餐桌上剪貼、裝訂成冊,打算把旅行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熱愛旅行的人,1973年,被譽為傳奇旅行指南的《便宜走亞洲》(Across Asia on the Cheap)誕生,造成轟動,也讓獨立探索、貼近當地的精神,以及負責任的態度,成為旅行的新定義。
上路之前,在背包裡塞上一本
30多年後,Lonely Planet已累積500種出版品,觸角伸及電視節目、雜誌、手機服務和網站,發展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旅行讀物出版公司之一。其出版內容,由來自40多個國家,能講70多種不同語言的350名資深作者實地考察,撰寫而成,被譽為「自助旅行聖經」。
探索台灣,走進世界
2007年,Lonely Planet併入英國最大的公共媒體集團BBC,攜手籌備Lonely Planet Magazine,08年底終於在英國面世;這本旅遊雜誌延續Lonely Planet獨立、探索的旅遊精神,秉持BBC富有國際視野的專業筆觸,兩度榮獲英國年度最佳旅遊雜誌獎。2011年,城邦集團與BBC合作推出國際中文版《孤獨星球》,除了將全球最經典的旅遊報導帶進華文世界,編輯部也期盼能引領讀者用另一個視角認識台灣這片土地。
This Month
夏季的歐洲總是充滿歡快氣氛,一向熱情洋溢的義大利更是如此。設計之都米蘭近年因為舉辦世界博覽會,有了一些值得造訪的變化。從這裡出發,前往北邊深受名流人士青睞的科莫湖,再到成功重振昔日風光的索阿韋啜飲葡萄酒,隨後探訪面具背後的威尼斯──這座擁擠脆弱的水都即使讓人疲倦,仍有驚豔之處。最後,當然不能錯過羅馬(P23&36)。除了人文地景,美食也是眾多旅人鍾情歐洲的理由。這片不算太大的區域有不少饕客重視的美食重鎮,哥本哈根正是其中不容錯過的一座,一起到市區不遠處的北西蘭島品嘗充滿季節風味的樸實廚藝(P60)。 本期還要推薦哈瓦那,色彩繽紛的建築和美國古董車讓此地街道充滿風情,隨著古巴開放,一群不同領域的人正在致力於恢復傳統榮光
雜誌架構
POSTCARDS 台灣及世界各地讀者投稿,大幅圖片配上簡短文字,記述旅行時最精彩的片刻
GLOBETROTTER 世界各地的旅遊新觀點、新資訊
EASY TRIP 台灣本島或周邊的當季旅遊景點介紹
COVER STORY、GREAT ESCAPE、FEATURES 精選深度主題旅遊報導
THE PHOTOGRAPHER’S STORY 透過攝影師的鏡頭及觀點,在攝影集裡看見世界各地的文化面向
TOP PICK 隨身攜帶的迷你城市旅遊指南
作者簡介:
國內第一本兼具精彩圖片與深度報導的旅遊雜誌
每個旅人的背包裡,都有一本Lonely Planet
不僅僅告訴旅人們到哪兒能享受美好時光,Lonely Planet真正想做的,是提倡一種獨立、負責的態度,把旅人們帶向更遠、更高、更深廣的天地,發掘自身的潛力。他們會帶回家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將會改變他們對待生活的方式。
餐桌上誕生的Lonely Planet
1972年,新婚夫婦東尼‧惠勒(Tony Wheeler)和莫琳‧惠勒(Maureen Wheeler)決定用一年的時間,來一場環遊地球之旅,過足旅行的癮。他們從英格蘭出發,一路穿越亞洲來到澳大利亞。完成這場壯遊的兩人,不斷被友人詢問關於如何旅行的問題,於是他們開始在餐桌上寫作,在餐桌上剪貼、裝訂成冊,打算把旅行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熱愛旅行的人,1973年,被譽為傳奇旅行指南的《便宜走亞洲》(Across Asia on the Cheap)誕生,造成轟動,也讓獨立探索、貼近當地的精神,以及負責任的態度,成為旅行的新定義。
上路之前,在背包裡塞上一本
30多年後,Lonely Planet已累積500種出版品,觸角伸及電視節目、雜誌、手機服務和網站,發展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旅行讀物出版公司之一。其出版內容,由來自40多個國家,能講70多種不同語言的350名資深作者實地考察,撰寫而成,被譽為「自助旅行聖經」。
探索台灣,走進世界
2007年,Lonely Planet併入英國最大的公共媒體集團BBC,攜手籌備Lonely Planet Magazine,08年底終於在英國面世;這本旅遊雜誌延續Lonely Planet獨立、探索的旅遊精神,秉持BBC富有國際視野的專業筆觸,兩度榮獲英國年度最佳旅遊雜誌獎。2011年,城邦集團與BBC合作推出國際中文版《孤獨星球》,除了將全球最經典的旅遊報導帶進華文世界,編輯部也期盼能引領讀者用另一個視角認識台灣這片土地。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