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經理人》技巧封面故事
一次讀懂黑天鵝效應
在發現澳洲之前,人們相信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這個想法已經被人們確認千萬次,因為他們經驗範圍內的天鵝都是這個樣子。直到有一天,有人在澳洲發現第一隻黑天鵝⋯⋯。 對於鳥類學家而言,這也許只是個有趣的意外。然而,這個故事卻隱藏更深的涵義:人類從觀察或經驗所學到的東西有嚴重的局限,一個單一觀察,就能讓驗證千萬次的推論失效。 這也是《黑天鵝效應》作者納西姆.塔雷伯(Nassim Taleb)以「黑天鵝」比喻:不可預測、衝擊力強的事件,發生後我們會試圖編造解釋,使它看起來不如實際隨機。如果不想被自己的經驗限制,發現世界真正的樣貌,你得先了解不確定性對我們的影響。
作者簡介:
《經理人月刊》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新世代商管媒體平台, 接軌國際管理新知,探索企業案例,
以即學即用的編輯角度,回應管理需求。
彙集主題學習、 管理在線 、 管理圖解及實用秘技.
從理論架構、實務應用到精選案例拆解主題 ,徹底解讀必知的管理知識。
擷取最新商管書籍菁華,搜羅現學現用的觀念與做法。
掃描最新國際頂尖管理期刊,提供導讀、重點摘要和評論,和管理新知接軌。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台時間
1000天的安全,不保證1001天
第一個問題:請你看看你的書架上,有《黑天鵝效應》這本書嗎? 如果有,你還記得起自己當初為什麼買下這本厚厚的書嗎?原因不外乎:覺得自己「想知道」或「該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
第二個問題:你從頭到尾、逐字逐句看完《黑天鵝效應》了嗎? 我先猜測「沒有」好了,然後追加一個問題,當你看到《黑天鵝效應》作者的最新力作《反脆弱》出版時,你是不是又買回家了?關於你到底有沒有看(完)的問題,暫且擱住。
第三個問題:當你開始在報章雜誌上,看到一些出乎意料、大爆冷門的人事物,被冠上「黑天鵝」的封號時,如果有人問你「黑天鵝」是什麼意思,你可以清楚而完整的提出解釋嗎?我認為,可以做到這件事的人,應該「不多」;不過,覺得自己至少可以說出個大概的人,應該「不少」。
正好處在這不多、不少之間的我,當初因為覺得想知道、該知道,因而買了書;而且長年來書架上沒看過/完的書,總是多過看過/完,最後只知道了基本而粗淺的定義。
於是,我忍不住好奇,也代替讀者發問:理解而接受黑天鵝效應(有些事情,你永遠預期不到,也別自以為是地想「精準預測」,但是它一旦發生,往往會帶來毀滅性或突破性的結果)的存在,到底有什麼意義?而既然黑天鵝是任憑你天縱英明、無論你絞盡腦汁也捕捉不到的,那難道只能束手無策、坐以待斃?
這就是我們製作這期封面故事的起點:真正深入作者的創作理念,搞懂一個你這些年來都似懂非懂的概念,畢竟作者在相關著作裡,反反覆覆就是在「ㄉ一ㄤ」那些事前自以為無所不知,事後滿嘴後見之明的你我。 我很喜歡在《黑天鵝效應》裡,作者引述的一段話: 根據我所有的經驗,我沒有遇到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故。我在整個海上生涯中,只見過一次遇險的船隻。我從未見過失事船隻,從未處於失事的危險中,也從未陷入任何有可能演化為災難的險境。 說這段話的人是個英國人,叫做Edward John Smith,時間是1907年。從Smith的發言裡,你可以研判他的工作是在船上。他最終死於1912年,那一年,鐵達尼號(Titanic)發生了史上著名的船難。沒錯,Smith就在鐵達尼號上,他是船長。
讀到這裡,你再重讀一次Smith的那段發言,再多的「過去從未」,也沒辦法讓你安心地預期「未來也不會」;而只要一次的「始料未及」,就足以讓人追悔莫及。 人很矛盾,總是把我們處於「不確定」的年代掛在嘴邊,卻又從來沒有停止過想要預測未來、解釋過去。認知到有些事,你就是預測不到、預防不了,或許會提醒我們回到謙卑、無知的狀態,避免做個「貌似聰明、卻極其脆弱的人」。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輯台時間
1000天的安全,不保證1001天
第一個問題:請你看看你的書架上,有《黑天鵝效應》這本書嗎? 如果有,你還記得起自己當初為什麼買下這本厚厚的書嗎?原因不外乎:覺得自己「想知道」或「該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
第二個問題:你從頭到尾、逐字逐句看完《黑天鵝效應》了嗎? 我先猜測「沒有」好了,然後追加一個問題,當你看到《黑天鵝效應》作者的最新力作《反脆弱》出版時,你是不是又買回家了?關於你到底有沒有看(完)的問題,暫且擱住。
第三個問題:當你開始在報章雜誌上,看到一些出乎意料、...
目錄
主題學習
52 金融風暴、川普當選,為什麼不可預測的事一再發生?一次讀懂黑天鵝效應
54 危機評估、控管都是徒勞,不如跟隨變動,找尋發展機會
看圖學管理大海報
57 黑天鵝效應10個關鍵字
Part1.4本書,解讀黑天鵝現象
64 別低估機率與時運的影響力
66 不是每件事都能合理推演、解釋
68 黑天鵝之下的生存法則
Part2.為什麼預測會失靈?
72 確認偏誤-只參考與想法相符的資訊,永遠看不清楚事件的全貌
74 敘事謬誤-過度解釋、合理化訊息,等於告訴大腦「停止思考」
76 存活者偏誤-高估獲得成功的機率,容易低估對危機的認知
78 戲局謬誤-真正的風險來自計算之外,理論、原則不一定適用
Part3.強化反脆弱體質 80 不再將問題視為「問題」-你無法扭轉已發生的事,但可以決定是否被它影響
82 用刪去法找到正確方向-每次失敗都是有價值的資訊,捨棄壞的,好選項就會出現
84 在最高與最低風險情境中鍛鍊-安全牌其實並不安全,你只能學習降低損失
86 提高自己應對巨大衝擊的籌碼-事情沒有最壞只有更壞,面對未知,保持彈性才是解方
88 面對黑天鵝侵擾,如何堅固自己、減低傷害?
特別企畫:鍛鍊挫折恢復力
116 克服難關的心理韌性-每個人都會失敗,重點是你能不能再站起來
Part1接受期
118 對現實失望,也討厭沒有作為的自己?-接納並尊重自己的全貌,用務實的方式解決問題
120 悲傷,表示那件事對我很重要?-釐清現狀並接受事實,不任由情緒蔓延
Part2振作期
122 試著壓抑或分心,最後卻不小心失控?-告訴自己「最壞不過如此」,學習理性描述、平靜面對 124 時運不濟是自己倒楣,只能一個人承受?-寫下值得感謝的人事物,不再輕易陷入低潮
Part3回顧期
126 過去摔的跤最好忘記,別再提起?-從痛苦經驗中記取教訓,理解挫折也是成長的機會
128 順境時應盡量保守,避免失足?-鍛鍊危機感,逼出克服難關的強大能量
130 走出低潮後,如何培養韌性?-自問「這是你死前想過的人生?」積極打造理想生活
Part4 日常練習篇
132 放縱菸酒、大吃大喝,是紓壓的捷徑?-好好吃飯、呼吸、睡覺,調節身體也灌溉心靈
Part5 案例篇
136 天和鮮物創辦人劉天和-艱困時提醒自己創業初衷,難過「一天」就夠了
138 羽球國手周天成-以解決問題的態度取代埋怨,不再陷入「飲恨」情緒
管理圖解
44 一張紙,描繪團隊獲利模式/ 從「我」變成「我們」的思考模式,不只把事情做好,還能讓組織成長
46 「延展」思維VS.「囤積」思維/ 資源並非愈多愈好,在限制下發揮創意,更能解決問題
專欄
12 編輯台時間 齊立文/ 1000天的安全,不保證1001天
16 小編信箱 張文杰/ 待在發展性較差的部門,想內部轉調,該怎麼做才會成功?
18 社長學步集 何飛鵬/ 換血前,請說清楚、講明白
20 行銷學與用 謝明慧/ 為消費者省麻煩還不夠,有獨特價值主張才能被記住
22 績效管理4.0 吳安妮/ 拋開成本與利潤導向的思維,聚焦於不折舊的策略性智慧資本
24 管理顧問的工具箱 徐瑞廷/ 創意先行、數據輔助,Netflix將是媒體業的重大威脅!
26 活用財務學管理 龔汝沁/ 公司各部門的經營數據,是否該透明、公開分享?
28 企業風險管理 萬幼筠/ 打造「紫色型人才」,從數據報表中尋覓商業智慧
管理在線
30 《The Atlantic》/ 從email、文章的用字遣詞,推敲員工情緒與忠誠度
31 《Fortune》/ 萊雅、LVMH進駐育成中心,探索科技帶給時尚的可能
《Adweek》/ 美食頻道網提升點閱率祕訣:影片短、採俯瞰視角
32 《Fast Company》/ Spotify創辦人的工作規畫術:無情地把時間留給自己!
33 《THE 21》/ 日本2018商品趨勢解讀:「暢銷但小眾」當道!
《HR Magazine》/ 制定「社交媒體政策」,避免員工失言波及企業品牌
34 《Entrepreneur》/ 13歲創業家把好奇心變商機,不傷牙齒棒棒糖年賣1.5億元
35 《Courier》/ 沒有設計師、倉庫和工廠,家具品牌年營收50億美元
《Associe》/ 2025日本大危機:千萬打工族貧窮度日
36 《Strategy+Business》/ 多說yes、少說but,先接受對方觀點,才能溝通
37 《Inc.》/ SwanLeap用AI分析,告訴你怎麼送最划算
38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主管服務「企業」而非「個人」,才適合帶領組織發展
實用祕技
40 人際關係/ 不熟的人往往幫你最多,2方法經營「泛泛之交」
41 正向思考/ 3招破除社交恐懼,不再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
42 職涯發展/ 沒定性也沒關係!3步驟多方嘗試、培養複數專長
43 思考判斷/ 考慮太多反而消耗意志,訂定截止期限,時間到就下決定
商管選書
48 英文書介 _《成長智商》(暫譯)/ 成功企業背後的「成長智商」:想的和顧客一樣,甚至更周到
50 中文書介 _《除了經驗,我們還剩下什麼?》/ 保持好奇心、當同事的人生導師,提升團隊生產力重於個人績效
本期焦點
90 CEO管理講堂/ 信驊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鴻明-不做me-too產品,打造first mover競爭優勢
98 策略人物/ 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校長 埃米.古特曼(Amy Gutmann)-善用校友網絡、孕育創新人才,推廣教育資源擴大全球影響力
100 接班人物/ 台中精機董事長 黃明和-挺過家族企業一夕垮台的體悟:提早布局,培養接班人的市場敏感度
102 轉型人物/ Accupass活動通亞太區總經理 黃柏翰-扮演顧客與資源的媒合者,售票網站躍升最大活動平台
專欄
106 數位金融荼靡 劉奕成/ 認識消費者不只要叫得出名字,更要記得他們的喜好與習慣
108 職場賽局 Cortilia Lin/ 大小主管個性不合,只能卡在中間裡外不是人?
110 創業家大小事 郭家齊/ 找出消費者最渴望的使用情境,做好使用者最在乎的服務
112 職場溝通塾 黑立言/ 團隊最重要的資產是人,員工投入度愈高,企業發展愈久
144 思考脈絡 蕭瑞麟/ 星野集團的資源翻新法,將「痛點」化為「魅力點」
辦公室商學院
140 企業實戰___研華綜合經營管理總經理 陳清熙/依不同階層安排內訓課程,讓員工成為具管理思維的經營者
148 名師一堂課Master Class___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李宏毅/當機器學會自主學習、自建規則,工作者如何與其共存?
下班後
152 職人精神_微縮模型師 鄭鴻展/ 無師自通創造真實感,濃縮現實成模型場景
156 名人的勵志課Best Quotes_盧英德(Indra Nooyi)/“Whatever you do, throw yourself into it. Throw your head, heart, and hands into it.”
主題學習
52 金融風暴、川普當選,為什麼不可預測的事一再發生?一次讀懂黑天鵝效應
54 危機評估、控管都是徒勞,不如跟隨變動,找尋發展機會
看圖學管理大海報
57 黑天鵝效應10個關鍵字
Part1.4本書,解讀黑天鵝現象
64 別低估機率與時運的影響力
66 不是每件事都能合理推演、解釋
68 黑天鵝之下的生存法則
Part2.為什麼預測會失靈?
72 確認偏誤-只參考與想法相符的資訊,永遠看不清楚事件的全貌
74 敘事謬誤-過度解釋、合理化訊息,等於告訴大腦「停止思考」
76 存活者偏誤-高估獲得成功的機率,容易低估對危機...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