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十年:制定花蓮縣入侵種沙氏變色蜥管理策略的歷程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the invasive Anolis sagrei controlling in Hualien
沙氏變色蜥(Anolis sagrei)原產於中美洲,是全球知名的外來入侵種,在多個國家已有入侵的紀錄。臺灣於2000年時在嘉義縣水上鄉首度發現入侵後,2006-2009年間也於花蓮縣碧雲莊、七星潭四八高地陸續記錄到族群。2009年底經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杜銘章教授實地評估,認為七星潭四八高地的沙氏變色蜥族群量極高,必須立刻進行監測,掌握族群現況,並進行移除以避免擴散。
綜合數篇外來入侵種管理的文獻(Wittenberg and Cock 2005;李承恩等 2015;楊懿如 2018),對於外來入侵種的管理大致可歸納成3個主要階段,第1階段為外來種的引入,對應的管理策略為預防,避免入侵;當外來種逸出野外並開始建立族群時,就進入第2階段,此時對應的管理策略為早期偵測,快速反應和移除;第3個階段為外來種成功於野外建立族群並開始擴散,此時對應的管理策略為控制並減緩擴散速度。文獻也指出,當外來入侵種的族群隨著不同階段演進,決策者必須採取的管理方式會更加複雜,所需花費的金錢、人力與時間成本更是遽增,因此掌握外來入侵種的情況,制定管理策略,避免族群擴張進入下一階段,是外來入侵種管理的重要課題。
2010年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林區管理處與國立東華大學兩棲類保育研究室開始長期合作,除了針對七星潭的沙氏變色蜥進行監測與控制外,也藉由普查、通報、培訓、宣導等措施的發展與測試,搭配實地生態學研究、文獻探討等學理基礎,逐年調整修正,最後於2019年制定花蓮沙氏變色蜥管理策略,提供後續主管機關規劃與執行的參考。這套管理策略以入侵時間最久、族群量最高、範圍最大的七星潭為研究基礎進行發展,並依據各入侵點情況進行微調適用。因此本文將以七星潭為例,回顧制定此管理策略的歷程。
特色:
2016年春季刊開始,《自然保育季刊》終於跨到與一般讀者更親近的實體與網路通路販售,我們努力讓 「自然保育」 及「生物多樣性」觀念更加普及與主流化,讓更多人能獲得在一般刊物上得不到的資訊,進而紮根生態保育的知識、將觀念散播出去、並且付諸行動。《自然保育季刊》一如以往將刊登更多值得關心的題材,並從特別的角度切入引發大眾思考,每期刊物皆有「特輯」、「特有生物」、「保育資訊」、「活動報導」等單元,讓介紹的面向更多樣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