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西.艾達里歐
曾獲普立茲獎的艾達里歐作品聚焦於英國如何哀悼COVID-19死者,以及氣候變遷對女性的影響。第6、54、76、90頁。
★胡安.亞瑞唐多
在哥倫比亞,亞瑞唐多關注昔日的叛軍戰士如何重新融入社會。第46頁。
★哈維爾.阿茲納爾.岡薩雷茲.德魯埃達
他的作品呈現較不為人知的動物如爬行類和昆蟲的重要性。第116頁。
★丹.巴里提
在疫情下的以色列,巴里提致力於拍攝日常生活和該國為國民施打疫苗的努力。第44頁。
★大衛.錢斯勒
錢斯勒以非洲為重點,透過鏡頭細膩地觀察人類和野生動物的交會。第56、112頁。
★亞歷韓德羅.查斯科爾伯格
住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查斯科爾伯格拍攝了遭天災重創之處。第16頁。
★亞歷山德羅.辛格
辛格在拉丁美洲調查對於水源受採礦業汙染的當地原住民而言,COVID-19帶來什麼影響。第50頁。
★梅爾.D.科爾
科爾的作品有以嘻哈為主題的攝影書,也有美國國會大廈暴動的攝影報導。第84頁。
★達爾.亞辛
報導衝突和災難事件多年的達爾.亞辛,在2020年以其拍攝的喀什米爾領土爭議區照片成為該年普立茲獎得主之一。第28頁。
★穆罕默德.法德利
法德利在家鄉印尼報導社會議題和COVID-19疫情。第32、40、48頁。
★大衛.古騰菲爾德
2014年首次受國家地理學會贊助的古騰菲爾德透過攝影審視人類境況。第100頁。
★坦雅.哈布朱卡
出生於約旦的哈布朱卡專門記錄中東的社會政治議題。第92頁。
★琪亞娜.哈耶里
哈耶里的作品聚焦於戰爭衝突,許多拍攝於她的居住地阿富汗。第6、20、82頁。
★札比.卡里米
卡里米拍攝新聞事件,包括塔利班接管阿富汗的過程。第86頁。
★林亦非
出生於香港的獨立攝影記者林亦非透過鏡頭審視亞洲地區的社會議題、抗爭和危機。第38頁。
★克里斯多福.李
李的作品經常探索弱勢社區以及他家鄉德州的文化。第42頁。
★貝瑟妮.莫倫柯夫
莫倫柯夫記錄下她身為黑人女性在COVID-19疫情期間懷孕的歷程。第98頁。
★瑞南.阿茲特克
探險登山家和電影製片人阿茲特克拍下聖母峰的360度環景照。第104頁。
★湯瑪斯.P.帕斯查克
他的野生動物照片和歷史影像投影,凸顯出全球海鳥的數量正在急遽下降。第68、78頁。
★維多莉亞.拉佐
住在墨西哥維拉克魯斯的攝影記者拉佐以移民和女性權利為關注焦點。第94頁。
★艾略特.羅斯
面對受氣候變遷影響的未來,阿拉斯加北極圈內的因紐皮雅特人社區嘗試擬定因應計畫,羅斯記錄了這個過程。第74頁。
★莫伊賽斯.薩門
他在中東和北非拍攝的作品包括以「阿拉伯之春」為主題的書籍Discordia(「戰爭女神」,暫譯)。第118頁。
★羅比.肖恩
為讓更多人了解洞穴的重要性,肖恩探索了位在喬治亞、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洞穴。第70頁。
★布萊恩.史蓋瑞
史蓋瑞透過他所拍攝的影片和照片,提升大眾對世界海洋生態系及其保育價值的認知。第6頁。
★傑瑞德.索瑞斯
以華盛頓特區為家的索瑞斯用人物肖像和專題攝影探索社群與身分。第30頁。
★妮可.索貝奇
索貝奇致力於述說剛果盆地的科學家和保育學家如何保護這片至關重要的雨林。第72、114、122頁。
★布蘭特.史特頓
以野生動物照片聞名的史特頓說,他的目標是促進「地球的福祉」。第24頁。
★艾吉.斯泰萬
印尼攝影師斯泰萬有關海平面上升的專題攝影,反映了他對環境議題的關注。第66頁。
★尤敏丹
曾任職於《緬甸時報》的尤敏丹在仰光協助成立了一個女性攝影師團體。第96、97頁。
★保羅.維佐尼
來自義大利的維佐尼拍攝的主題涵蓋考古文物和現代科技。第120頁。
★艾美.維塔利
在肯亞北部,維塔利記錄下第一個社區自營的大象保護區創建過程。第106頁。
★薩拉.威斯瓦
在肯亞有不少人為新冠肺炎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所苦,並為此尋求幫助,威斯瓦分享了他們的故事。本頁。
★史蒂芬.威爾克斯
威爾克斯以「從日到夜」拍攝手法所創造的合成影像,展現出鳥類遷徙的範圍和美
景。第14頁。
★吳鴻淋
他是英國樂團「電子淑女」的鍵盤手,也拍攝以無人機照明的景觀照片。第124頁。
★塞巴斯提安.波宗
現居法國默路斯的法新社攝影師,主要在法國東部、德國西部和瑞士北部拍攝。第58頁。
★凱文.弗雷耶
加拿大人,現為Getty駐中國攝影師。第64頁。
作者簡介:
《國家地理雜誌》 於1888年成立的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是以「增進並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的非營利組織。學會的「研究與探索委員會」贊助過的計劃,已超過一萬件,以促進人類對大地、海洋與天空的知識。而《國家地理雜誌》自1888年創刊以來,以精采絕倫的攝影、謹慎真實的文字、精密準確的地圖與生動創意的插圖,獲得全球數千萬讀者的肯定。《國家地理雜誌》於公元兩千年獲得美國雜誌出版最高榮譽─美國雜誌編輯學會之艾力獎,證明這份歷史悠久的刊物,仍是全球雜誌出版的標竿。
國家地理原文版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自1888年起已贊助了六千多項探險與研究計畫,而旗下的國家地理雜誌,由各行各業的專家為你報導世界各地的自然與人文,極具參考價值;翻開國家地理雜誌,就像在世界各地的風景勝地漫遊一樣,國家地理雜誌帶領讀者探索我們星球的奧秘和各地居民的人文故事。每期都包含了多樣的主題如動物、自然、科學、科技、文化、歷史、旅遊、冒險、探索和地理,而其中許多珍貴的照片,皆為攝影師冒險得來的精心傑作,您千萬不可錯過。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這一期《用影像回顧這一年》年度圖輯專刊是《國家地理》第二次以整本1月號雜誌刊登攝影師對剛結束的一年所捕捉到的印象,與2020年第一次的年度圖輯專刊非常不同。許多人把2020年視為他們歷來最有挑戰的一年: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還有族群與政治的紛爭。然而到了2021年,各式各樣的問題依然存在,政治仇恨與氣候危機甚至更加嚴重了。不過,新冠病毒疫苗、藥物的加速進展以及落實防疫措施,讓病毒傳播稍微獲得控制,人們終於可以逐漸恢復日常生活,如同這一期專刊挑選的一張照片:香港攝影師林亦非拍攝臺北橋上的通勤車潮。然而,在疫苗難以取得、配送不易、公衛措施難以落實的地方,依然面臨變異病毒的威脅。當我們瀏覽過《國家地理》2021年影像資料庫中的190萬張照片檔案後,深刻認為我們無法以一張照片來代表2021年,於是我們精選出四張照片,分別彰顯未來必須持續關注的四大問題:新冠肺炎、氣候、衝突、保育。如同右方四個影像所訴說的:乾旱與野火造成的災難、受到威脅的動物亟需援助、在戰火下飽受創傷的婦女,以及印度的醫護人員納吉爾.阿邁德帶著疫苗長途跋涉到偏遠的村落。阿邁德與全球醫護人員一樣,走過了艱辛的2021年,然而他沒有停下腳步,繼續幫助需要照顧的人們。邁向2022年,我們必須和他一樣勇敢前行,不放棄任何希望。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這一期《用影像回顧這一年》年度圖輯專刊是《國家地理》第二次以整本1月號雜誌刊登攝影師對剛結束的一年所捕捉到的印象,與2020年第一次的年度圖輯專刊非常不同。許多人把2020年視為他們歷來最有挑戰的一年: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還有族群與政治的紛爭。然而到了2021年,各式各樣的問題依然存在,政治仇恨與氣候危機甚至更加嚴重了。不過,新冠病毒疫苗、藥物的加速進展以及落實防疫措施,讓病毒傳播稍微獲得控制,人們終於可以逐漸恢復日常生活,如同這一期專刊挑選的一張照片:香港攝影師林亦非拍攝臺北橋上的通勤...
目錄
封面故事:許多人把2020年視為他們歷來最有挑戰的一年: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還有族群與政治的紛爭。然而到了2021年,問題依然存在甚至更加嚴重了。
當我們瀏覽過《國家地理》2021年影像資料庫中的190萬張照片檔案後,深刻認為我們無法以一張照片來代表2021年,於是我們精選出四張照片,分別彰顯未來必須持續關注的四大問題:新冠肺炎、氣候、衝突、保育。其中,印度的醫護人員納吉爾.阿邁德帶著疫苗長途跋涉到偏遠的村落。走過了艱辛的2021年,他沒有停下腳步,繼續幫助需要照顧的人們。
邁向2022年,我們必須和他一樣勇敢前行,不放棄任何希望。
P10 發現之年:人類的探索範圍從微觀世界到浩瀚宇宙
P12 導讀專文:我們擊退了威脅,但也受到強烈反擊。2021年,只要堅持下去就是勝利。
P26 COVID: 新疫苗帶來樂觀態度,隨著生活回歸常軌,病毒仍縈繞不去。
P52 氣候的考驗: 氣候變遷的警報已響了多年,但2021年顯示,這項危機已真正到來。
P80 衝突的樣貌:因文化、政治、邊界和其他議題而引發的衝突在世界各地迴響。
P102 保存珍寶: 拯救受威脅物種、保護海洋和保護歷史遺跡的努力仍然取得了勝利。
封面故事:許多人把2020年視為他們歷來最有挑戰的一年: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還有族群與政治的紛爭。然而到了2021年,問題依然存在甚至更加嚴重了。
當我們瀏覽過《國家地理》2021年影像資料庫中的190萬張照片檔案後,深刻認為我們無法以一張照片來代表2021年,於是我們精選出四張照片,分別彰顯未來必須持續關注的四大問題:新冠肺炎、氣候、衝突、保育。其中,印度的醫護人員納吉爾.阿邁德帶著疫苗長途跋涉到偏遠的村落。走過了艱辛的2021年,他沒有停下腳步,繼續幫助需要照顧的人們。
邁向2022年,我們必須和他一樣勇敢前行,不放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