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學領域除了文字創作、書籍與雜誌出版外,也有漫畫、繪本、展覽、商品、遊戲等不同領域的轉譯應用。但當文學透過轉譯進入其他領域或媒介時,「文學」扮演了什麼角色?「轉譯」又發揮了什麼功能?文學如何為各種產業注入活水,成為回頭壯大自己的養分?
本期專題以「文學是門好生意?──轉譯的鍊金術」為題,從創作與出版出發,將視野延伸至與文學文本相關的漫畫、繪本、展覽、商品、遊戲等轉譯企畫,希望除了文學專業以外,也能透過幾個個案,了解其他領域的創作者、工作者,如何理解文學、運用文本,並在各種跨域、跨媒介的變化中,思考並解決各種轉譯的困難,力求在新媒介的規格和特性中展演不同面貌的文本內容,同時透過不同媒介的體驗和比較,突顯文學本身獨一無二的性質與功用。
文學要往哪裡去?這個問題或許沒有人有確切或標準答案。但我們或許可以說,當前的文學正在自我定義,也正在形塑新的自我面貌。文學可以是一種推動人們追逐技術與觀念的欲求,技術可以是改寫人們對文學想像的媒介和工具。文學有其無限的內裡,更有其廣闊的外延,喜愛甚或忠誠於文學的人們,也絕對不會停在這裡。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誰在閃閃發光?】
「文學是門好生意?」雖然加上問號,其實暗示著一個肯定的答案:文學需要變成一門好生意,也應該(要)是門好生意。去出版業的黃金時代已遠,徒留寶變為石的嗟嘆。然而金還是金,經過重新鎔鑄、打磨閃亮,能否再創前輩們「天天拿麻布袋裝鈔票」的神話,重返榮耀?「轉譯的鍊金術」便是近年文學產業上到下游反思與實作的成果,包含跨領域人才的合作與激盪,將人們以為的石,重新點成金。
前衛出版社主編鄭清鴻,本職之外有多重角色,也親身參與轉譯計畫,故邀請他擔綱本期專題客座主編。編輯常像是作品背後的隱藏版人物,有時又扮演著關鍵角色,想必清鴻最懂,而將專題沿著漫畫編輯譚順心的分享展開。她與楊双子、星期一回收日各有文章一篇談《綺譚花物語》的小說及漫畫,在在突顯不同的背景、經驗之間的歧異與溝通之重要。「展覽的靈光與共感」王嘉玲由詞源脈絡解釋,說明文化部推送形成的「大轉譯時代」;邵璦婷分享與公部門合作的策展經驗,民眾真能在其中透過吃、喝、玩、樂感受文學。「繪本的再創作」吳文君取徑國外繪本,點出圖像語言的特殊魅力;游珮芸列舉本土作品,闡釋繪本轉譯的多元策略。黃鼎豪、許皓甯則利用台灣文學經典作品或作家文物,示範如何「用商品說故事」。「文學開外掛」包括蘇微希的動漫祭經驗、清翔於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的參與、林秉舒談電子遊戲的設計與包裝、吳昌政將台灣文學桌遊作教學應用。講座部分,我們邀來臥斧、瀟湘神對談,兩位以讀者、觀眾、創作者的身分轉換,暢談轉譯的各種可能,彷彿為尚未出版的《台北大空襲》小說熱身。
五月初,聞人類學家、紀錄片導演胡台麗老師過世,驚醒周末的早晨,因而重新閱讀《文訊》近年的篇章(404、413、421期),各是她的書寫、專訪與演講紀錄,當中一句「因美麗而探索,因探索而更美麗」,是她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格外令人嚮往的姿態與精神。另外,本期李子寧撰寫的懷念文,開頭提到的趙風秀鳳女士,利格拉樂.阿女烏在自由談專欄〈回家〉有更詳細描繪,其也恰是利格拉樂.阿女烏拍攝的政治受難紀錄片的影中人。過去專訪中,胡台麗自陳「田野裡所見的文化現象與自身的探問需求有所呼應,我想做的,是與自己生命的熱力相關的東西。」訪者說是幸運,但面對兩位拿筆又拿攝影機、閃閃發光的女性,我說這是一種幸福。
談到光,王盛弘為新作《雪佛》受訪時,提及阿多尼斯詩句:「黑夜本身 也是一盞燈。」對的,文學人滿滿的求生意志與實踐力,反倒在逆境中顯見。所以上一期我們可以討論文學.影視與劇場的變形.進化,這次我們還能接著聊漫畫、展覽、繪本、商品、遊戲的文學轉譯。
維基百科說黃金是一種柔軟、密度高、有延展性的金屬,台灣的藝文工作者,或許才是那不怕火煉的真金?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誰在閃閃發光?】
「文學是門好生意?」雖然加上問號,其實暗示著一個肯定的答案:文學需要變成一門好生意,也應該(要)是門好生意。去出版業的黃金時代已遠,徒留寶變為石的嗟嘆。然而金還是金,經過重新鎔鑄、打磨閃亮,能否再創前輩們「天天拿麻布袋裝鈔票」的神話,重返榮耀?「轉譯的鍊金術」便是近年文學產業上到下游反思與實作的成果,包含跨領域人才的合作與激盪,將人們以為的石,重新點成金。
前衛出版社主編鄭清鴻,本職之外有多重角色,也親身參與轉譯計畫,故邀請他擔綱本期專題客座主編。編輯...
目錄
【編輯室報告】 ◆蘇筱雯
【自由談】
變給未來教育部長看的魔術 ◆許榮哲
民主行動的機會與方法 ◆顧玉玲
回家 ◆利格拉樂.阿𡠄
【本期專題】文學是門好生意?──轉譯的鍊金術(總刊頭)
文學是起點,也是終點──「轉譯」做為方法的歷程、反思與想望 ◆鄭清鴻
漫畫編輯的轉譯二三事 ◆譚順心
想畫畫看那些「自己想不出來的故事」 ◆星期一回收日
沒有任何一次花開是相同的──楊双子《綺譚花物語》的「回收」,以及台灣文學轉譯的「中途半端」 ◆邱映寰
翻轉文學,文協轉譯──從臺灣文學館出發 ◆王嘉玲
歷史是骨、文學是血肉──文學轉譯的大哉問 ◆邵璦婷
文學轉譯成繪本的困難與挑戰 ◆吳文君
文學閱讀的圖像化與產業化時代──專訪游珮芸教授 ◆黃愛真
文學轉譯X設計思維──文學中的商品開發 ◆黃鼎豪
花與紅皇后──「拾藏」文學轉譯商品的回顧與前瞻 ◆許皓甯
當顏回遇上子路──文學與漫畫的相愛相殺 ◆蘇微希
文學與遊戲的互相轉譯 ◆清翔
從廖添丁遊戲開發談本土文化轉譯 ◆林秉舒
《文壇封鎖中》,「文本」解封了嗎? ◆吳昌政
「轉譯的煉金術──由桌遊孵化的小說」──小說家臥斧╳瀟湘神對談 ◆楊迪雅
【作家收藏】
老明信片的歷史與獵奇 ◆奚密
亮軒的拓片 ◆鄭育雯
【聚光燈】
名為我的圓環──訪王盛弘,談新作《雪佛》 ◆栩栩
憶苦思甜,舊日回甘──評王盛弘《雪佛》 ◆李欣倫
老病死,有什麼好怕?──樂茝軍談《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 ◆徐禎苓
希望能逐漸長成她的樣子──《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薇薇夫人自備快樂的不老晚年》 ◆廖玉蕙
【人物春秋】
時間會暫停,也會跨越幾十年飛快追趕過來──專訪《私人間諜》張國立 ◆沈默
請多關心你我身邊的迷途之光──曹馭博談詩集《夜的大赦》 ◆煮雪的人
她的跨界人生──紀念胡台麗老師 ◆李子寧
【特稿】
《台灣男子葉石濤》──威權肅殺年代,民族文學必須「第二次誕生」 ◆林運鴻
【談文論藝】
從「蕃仔林穹荒」出發──我在苗栗讀李喬 ◆楊翠
不斷改頭換面的獵人──談拓拔斯/田雅各《最後的獵人》的四款封面 ◆徐錦成
【書的世界】
未來已經來到眼前──讀顧玉玲《餘地》 ◆蕭義玲
畫師畫的詩──我讀王文萱的《竹久夢二》 ◆高大威
後出轉精的新詩史著──讀孟樊、楊宗翰合著《台灣新詩史》 ◆向陽
我記得……──王幼華《憂鬱的貓太郎》,以貓的絮語抵抗時間消逝 ◆唐毓麗
苦弱的雄辯者──讀黃文鉅《太宰治請留步》 ◆番茄麵
寫詩的女人與種花的男人──葉莎小詩集《七月》介讀 ◆紀小樣
走入膠林,離開膠林──《膠林紀實:冰谷自傳I 》序 ◆張錦忠
這樣讀書,是一種享受──自序《挑剔的哲學──徐望雲讀書筆記》 ◆徐望雲
她們的錯置人生──序楊明《一個人在島上》 ◆陳雨航
粼粼水光別眼看──《當代臺灣詩選》序 ◆白靈
【我們的文學夢】
敘事的抒情──胡長松從台語小說生成一個新世界 ◆胡長松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 ◆偉奇、林三維、麥勝梅
【草原副刊】
飛花盡處且獨行 ◆琹川
處女補鍋漫想 ◆馮平
雙城 ◆吳鈞堯
一個角落的燈泡 ◆蘇家立
活著 ◆余佩珊
雨水時節 ◆陳海金
【銀光副刊】
膨風無犯法 ◆劉靜娟
四月日記三則 ◆隱地
學京戲 ◆王正方
遊與戲之二 ◆王文興
一朝學當釀酒人 ◆邱傑
診間所見 ◆徐惠隆
微神之外 ◆黃克全
從穿衣間走出來 ◆雷驤
抱歉 ◆鄭烱明
源自那季寒冬的某種春天 ◆尹玲
人生四帖 ◆綠蒂
做天梯爬上月亮 ◆沙白
禪,學不學 ◆林煥彰
【編輯室報告】 ◆蘇筱雯
【自由談】
變給未來教育部長看的魔術 ◆許榮哲
民主行動的機會與方法 ◆顧玉玲
回家 ◆利格拉樂.阿𡠄
【本期專題】文學是門好生意?──轉譯的鍊金術(總刊頭)
文學是起點,也是終點──「轉譯」做為方法的歷程、反思與想望 ◆鄭清鴻
漫畫編輯的轉譯二三事 ◆譚順心
想畫畫看那些「自己想不出來的故事」 ◆星期一回收日
沒有任何一次花開是相同的──楊双子《綺譚花物語》的「回收」,以及台灣文學轉譯的「中途半端」 ◆邱映寰
翻轉文學,文協轉譯──從臺灣文學館出發 ◆王嘉玲
歷史是骨、文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