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格拉底引述的埃及神話中,古神托特發明了書寫,向國王介紹,認為這將有助人民加強記憶,變得睿智,卻遭國王反駁,指書寫與個人無關,只能起提醒的作用,反而會令人民放棄自己的記憶,變得易忘,結果徒具有知的幻象。記憶與智慧之間的問題,就以書寫記錄牽繫起來。
也許,蘇格拉底過分着重一個人與自己的記憶之間的關係,忘了書寫生成之後,這些記憶就外化了,可以傳播,可以留傳。人永遠難以在當下好好地把一件事處理得妥貼透徹,有些事情總是到了後來才能辨清面容。將記憶製成文件,以書寫擷取世界,正是為了他日有重讀的憑據。
之如檔案庫,它的意義總是在未來才得以開放。解讀總是不合時宜的:此刻我們盲目地收集紀錄,就是為了終有一天,可以在這些堆疊的資源中理清頭緒,去追溯、辯明、重估、追究、撥正、追認往日之事。在暗晦的年代,我們更需要明白檔案之用,也更需要懂得檔案的收集與閱讀方式。
問題倒是,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檔案,甚或自行籌組檔案庫?今期《Sample 樣本》以檔案為題,介紹本地的檔案管理及研究實踐,概述台灣對政治檔案的處理,分析檔案於不同領域下的應用方式,藉以貼近檔案工作者的視角。藝術計劃 PROJECT 與藝術家江耀榮設立的香港百物檔案館合作,簡述自設檔案庫的工序及注意事項,指出民眾同樣可以按自己的角度與需求,收集藏品,構築獨特的私人檔案庫。創作專題以「自製資料庫」為題,何儀、張欣怡、黃可偉、陳韻紅、黃安瀾及張晉銘分別蒐集、篩選經驗,從日常提煉庫存。在事物消逝以前,在一切水落石出之前,我們可以默默收集。
作者簡介:
一粒字文化主力出版文藝評論雜誌《Sample 樣本》。雜誌於2016年中創刊,於2018年改為雙月刊,每期有一文化主題統涉全書,以編輯專題及文稿眾論深入探析,在高速時代重提細緻閱讀及深度評論。內容包攬嚴肅及流行文化,借閱讀試探生活的可能,展練與文本對話的樂趣,務求讀者把評論視角帶入日常;並輔以文學創作,在評論的基礎上以創作試探邊緣,讓兩者互滲互涉。
《Sample樣本》編輯部
總編輯:葉梓誦
編輯:虞興華、陳家朗、楊益東、胡文釗丶林銘輝、韓詠儀
美術設計:ZacChoy
插畫:Fanga(@inspirality_)
行政及推廣:楊益東
實習編輯:李咏恩、羅昊培、葉灝晴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何謂檔案
檔案庫自古存在。畢竟,缺乏文件,就難以發展文明,創出日益複雜的社會、政治及經濟架構。比如意大利哲學家毛利齊奧.法拉利斯 (Maurizio Ferraris) 就認為,文件可以將社會關係物件化,化成社會物件 (social object),在物理實體之外構成另一個範疇,於日常世界中產生作用。在法拉利斯的論述中,文件不限於實體文件, 同樣涵蓋並無實體的物,如數據、債務等。在這種「文件性」 (documentality) 的理解下, 這些記錄社會行為的物件,正是社會運作的基礎。假使如此,收藏紀錄的檔案庫,自然別具意義了。
檔案庫 (archive) 的基礎單位是檔案 (records),用以記錄某些曾經發生的行為。退後一點看,檔案所記載的,其實就是世上發生的事情(的其一版本),以特定的形式轉譯成檔, 留待日後有重審的可能。從檔案到檔案庫,牽涉的正是篩選的過程,斷定何物具有收納的價值。取捨本身,令檔案庫區別內外,從而具備意義。然而,這一種收納價值應當如何理解?另一個需要詰問的問題是,取捨本身已是權力的施行,誰人具有這種權力,又為了何故設立並管理檔案庫?如果檔案即是憑證,掌管了檔案的人,也就控制了記憶的可能。
這種種問題,統統立足當下,放眼未來。檔案學家囑咐我們,檔案庫並不是一個靜態的記錄場所,它必須有人調用,將內裡的檔案重新整理、對照、枚舉、呈現,才能轉化出新的知識。唯有在實踐之中,檔案庫才會開放意義。放在當下的脈絡,檔案究竟可以怎樣實踐?不同的實踐案例及經驗,又將予我們什麼反思?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何謂檔案
檔案庫自古存在。畢竟,缺乏文件,就難以發展文明,創出日益複雜的社會、政治及經濟架構。比如意大利哲學家毛利齊奧.法拉利斯 (Maurizio Ferraris) 就認為,文件可以將社會關係物件化,化成社會物件 (social object),在物理實體之外構成另一個範疇,於日常世界中產生作用。在法拉利斯的論述中,文件不限於實體文件, 同樣涵蓋並無實體的物,如數據、債務等。在這種「文件性」 (documentality) 的理解下, 這些記錄社會行為的物件,正是社會運作的基礎。假使如此,收藏紀錄的檔案庫,自然別具意義了。
...
目錄
❒ Document I|檔案員的行動綱領
二〇一七年,隨着紀錄片《消失的檔案》上映,香港再次掀起「檔案熱」。當中包括《消失的檔案》關注組、一九四一年香港戰役空間史研究計劃、本土研究社等專頁及機構,分別以檔案作為歷史研究的媒介,或直接將檔案視為研究方法來建構本土政治及文化論述。然而在考察人們如何詮釋檔案之前,首先要問的是:這些檔案由什麼人建立、管理?
❒ Document I|檔案夾的展開方式:戰後建築研究檔案
檔案亟待被開啟、研究和詮釋,至於被解放的檔案會生成怎樣的「當下」以及未來,則取決於檔案展開的方式。戰後建築研究檔案(FAAR),希望透過展開建築檔案,講述歷史故事,建立起香港建築的文化論述。
❒ Document I|趨近真相之旅:台灣政治檔案解碼
曾經歷白色恐怖時期的台灣,自民主化以來亦推出多項推動轉型正義的措施。當中《檔案法》的制定、近二十年來的政治檔案徵集與公開,意在協助外界更深入理解威權統治運作機制。本文冀以台灣轉型正義與政治檔案開放的進程,剖析檔案與正義、真相及未來之關係,帶領大家踏上這趟「注定無法達到,但卻能無限趨近」的真相旅程。
❒ Document II|PROJECT:香港百物檔案館
今期與藝術家江耀榮設立的香港百物檔案館合作,簡述自設檔案庫的工序及注意事項,讀者可以按自己的角度與需求,收集藏品,構築獨特的私人檔案庫。
❒ Document III|Records
亞牠、李薇婷和陳家朗分別以藝術、文學及哲學的領域,考察檔案的價值與作用。
❒ Document IV|創作專題:自製資料庫
何儀、張欣怡、黃可偉、陳韻紅、黃安瀾及張晉銘分別蒐集、篩選經驗,從日常提煉庫存。在事物消逝以前,在一切水落石出之前,我們可以默默收集。
❒ Document I|檔案員的行動綱領
二〇一七年,隨着紀錄片《消失的檔案》上映,香港再次掀起「檔案熱」。當中包括《消失的檔案》關注組、一九四一年香港戰役空間史研究計劃、本土研究社等專頁及機構,分別以檔案作為歷史研究的媒介,或直接將檔案視為研究方法來建構本土政治及文化論述。然而在考察人們如何詮釋檔案之前,首先要問的是:這些檔案由什麼人建立、管理?
❒ Document I|檔案夾的展開方式:戰後建築研究檔案
檔案亟待被開啟、研究和詮釋,至於被解放的檔案會生成怎樣的「當下」以及未來,則取決於檔案展開的方式。戰後建築研...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