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重點】
與西方文學脈絡迥異,華文世界的文類中,散文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在文學獎內裡的散文獎項更是台灣的特色。
散文的定義更是眾說紛紜。
本期將從學術性定義、報刊、文學獎等載體,
試圖聚焦於近十年的散文發展趨勢。
劉勰《文心雕龍》說要定義文類,必須先釋名彰義,原始表末,然後選文定篇,敷理舉統。散文者,在古文裡與韻文相對,在六朝時以文筆二分,而英文多半譯以「Essay」,其定義更接近雜文,雜筆,既非是虛構的「Fiction」,嚴謹度亦不同於具有學術性的「Thesis」。
簡單來說目張綱舉,但實際運作時辨明文體是門大學問。《典論.論文》將文章概分為八體,〈文賦〉則列舉十類,《文心雕龍》二十餘篇在談文體學。到。然而真理越辯越明,文章體類卻越辨越碎細,越繁瑣,文類之內還有次文類,題材的跨域與混成,每一個都複雜到須以學術論著剝筍解綮,否則難以釐析。
不過相對於散文的釋名與源流,文學獎裡的散文,報刊裡的散文,定義似乎相對明確嗎?最近十年之內,散文風景也確實如空際轉身。過去文學獎有報導文學一類,近年烹油熱火,更名或充值而成「非虛構散文」;遊走於學術論文,雜筆,抒情體驗的食記,遊記,走讀踏查,從過去的小品一變而成「知識性散文」。除此之外抒情本格體仍繼作有人,曰詩性,曰靈光,指東畫西,句語斷裂。還有更微妙者如詩人內捲,彼此指稱曰「詩意薄弱」,汙名曰「分行散文」。散文是被增幅還是被匡列了?是被賤斥還是被降維了?不可解不可說。
一種文體會不斷孳演派生,而作品的誕生同時不斷在詰問去挑戰體類之邊界,但邊界也會隨時回應時代之大勢大趨,完全變態,動態生成,進而呈現出新一代的文風與文學史面貌。
本次專題以「散文的虛構邊界」為體,希望在相關討論十年之後,重新回顧近十年「散文」的定義與內涵。設文之體有常,變文之數無方。文體的定義脈絡變動不居,但透過不斷創造與實驗的新作品誕生,我們可以劃分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散文定義。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自有秋季以來】
好一座浮島,海水的意象為夏末秋初的天氣,帶來一抹清涼;黃棕大地色系又稍來一絲秋意。插畫家郭鑒予為本期專題「散文的身世、變體,及其邊界」繪製的主視覺,島上有一小人,小人似探勘似挖掘,像極了策畫、執行專題的勞動,某部分也像問題意識的具象化。專題客座主編祁立峰領隊,循著「散文的定義、源流與身世」、「編輯台前的散文美學」、「訪談、非虛構與散文競技」的脈絡,我試圖在各家說法、過去文本中,找尋虛實界線的答案。然而,會不會邊界根本不存在?最後只道是(有如專題開門頁倒轉的小人)虛做真時真亦虛?
原以為這學術氣較重的議題,只會在同溫層引起興趣,沒想到我們特為專題規畫的講座—石曉楓、鍾文音對談,不但聽眾報名踴躍,Q&A時間發問熱烈,還有欲罷不能者在會後與講師們交流許久。且透過他們的提問可知,有意(或正觀望)投稿散文獎者不少。看來,散文不但是寫作初學者避不開的文類,甚至是有志投獎者間的熱門選擇。
當年黃錦樹〈文心凋零—抒情散文的倫理界線〉、唐捐〈他辨體,我破體—跟散文的「文心凋零」之說唱些反調〉的論辯,小時候看熱鬧讀得津津有味,近十年過去,少女變阿婆,還未有個定論。在閱讀專題內研究者、資深編輯、作家各抒己意的篇章後,更認知執著結論既不必要,也必不可得。因此我喜歡祁立峰在導言結尾,聖城、輿圖和雪球的詩意比喻,且服膺他點出的:這不過是我們這個時代,典律生成與建構的過程罷了。而我們都是其中的參與者。
真正的秋意濃,則要看「聚光燈」單元,吳鳴以秋字為記的散文《秋光侘寂》了。距上一本散文的出版已二十餘年,吳鳴自言現已達人生的秋季;經時間積澱後,確能知人曉事看得更透徹,也塑造出獨樹一幟的生活風格。專訪文中,示現其對散文寫作的理念,極適合與本期專題並觀。
飽含更多大地色彩的「《他還年輕》吳晟特輯」,彷彿燠熱天氣中乍立的一方綠蔭。本次《文訊》同樣與目宿媒體合作,共同推介9月2日上映的「他們在島嶼寫作3」紀錄片《他還年輕》,並特別聚焦在地觀點,邀請出身中部或熟識「溪州吳家」的影人、學者、作家參與。其中和吳家人相處點滴的描寫最是生動可觀,如同看片時能感受到的,吳家人們的質樸自然,對護鄉護農護土的堅持,更有不經意的幽默時而閃現。
看完影片、讀罷特輯方能知,有些堅持看似固執,但那或許無關豪情與盟誓,就如吳晟〈秋日〉詩中的蘆葦、流水、雲與風,「不想結甚麼果子」、「也不為了溫柔給誰聽」,只兀自展露本然的姿態。
且節錄一段,充做是秋光初臨的祝福,也是給自己的期許:
東西南北任情遨遊的風
每一陣來,每一陣去
都隱隱透露出
那是傳說已久的模樣
自有秋季以來,即已如是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自有秋季以來】
好一座浮島,海水的意象為夏末秋初的天氣,帶來一抹清涼;黃棕大地色系又稍來一絲秋意。插畫家郭鑒予為本期專題「散文的身世、變體,及其邊界」繪製的主視覺,島上有一小人,小人似探勘似挖掘,像極了策畫、執行專題的勞動,某部分也像問題意識的具象化。專題客座主編祁立峰領隊,循著「散文的定義、源流與身世」、「編輯台前的散文美學」、「訪談、非虛構與散文競技」的脈絡,我試圖在各家說法、過去文本中,找尋虛實界線的答案。然而,會不會邊界根本不存在?最後只道是(有如專題開門頁倒轉的...
目錄
【編輯室報告】 ◆蘇筱雯
【自由談】
樹林裡的幾盞燈 ◆廖偉棠
共同在:二重溪 ◆楊富閔
卡式錄音帶,青春少年時 ◆吳鳴
骨裂 ◆林立青
【本期專題】散文的身世、變體,及其邊界
散文與其邊緣 ◆祁立峰
散文的再生 ◆周芬伶
散文的「可虛構性」 ◆黃錦樹
我是「新載道主義者」! ◆顏崑陽
談學人散文 ◆周志文
散文的虛實邊界 ◆廖玉蕙
文學獎限定? ◆宇文正
我們的共鳴時光 ◆盧美杏
花編經驗 ◆彭樹君
甜美的孩子 ◆盧郁佳
從泥濘地艱難起飛 ◆房慧真
現身說法,金針度人:《王文興訪談集》新書會 ◆單德興
散文的虛與實,及其邊界——鍾文音vs石曉楓 ◆蘇郁淳
【人物春秋】
寫詩像抽鴉片,很難戒掉——專訪李魁賢 ◆陳瀅州
造訪夜官宇宙——張嘉祥的四界佮兩面 ◆洪明道
天涯長憶慶萱兄 ◆黃永武
邱阿塗老師與我 ◆徐惠隆
【作家收藏】
永恆的寶藏 ◆奚密
【吳晟特輯】
因為年輕——讀「吳晟文學紀錄片」 ◆陳文彬
初心猶在,他還年輕——承繼磺溪精神的吳晟 ◆葉連鵬
把莿仔埤圳銘刻入心──吳晟的文學母體與土壤 ◆楊翠
所謂浪漫其實是一種俠義之氣 ◆蔡明諺
書寫是社會正義的實踐方式——我所認識的吳晟 ◆阿潑
種詩.樹人——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觀後 ◆江昺崙
吾鄉雖老,他還年輕——導演林靖傑╳醫師詩人吳易澄 ◆李鴻駿
【聚光燈】
我是歷史學者,更關心人類生活——專訪吳鳴與他的《秋光侘寂》 ◆徐禎苓
【我們的文學夢】
更遠的地方——凌性傑的文學夢 ◆凌性傑
【書的世界】
選擇「相信」的烏托邦——讀李琴峰《彼岸花盛開之島》 ◆黃錦珠
閱讀與對話——評介李長青《隱喻》之感想一二 ◆阮美慧
夜其實不撒謊,她說傳奇——談古月《燃燒的月亮》和《夜,向你撒了謊》 ◆林思彤
關於下賤的認識論——讀朱嘉漢《醉舟》 ◆蕭鈞毅
藝術是祈禱——《井月流轉》自序 ◆李秀
永不老去的鄉思——渡也《全世界的澎湖人都回來》序 ◆何寄澎
讓陳漢秋講中文看看——小說集《躲在牆壁裡的哀泣》自序 ◆林央敏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香港、韓國、歐洲 ◆林三維、盧鴻金、麥勝梅
【草原副刊】
弄潮 ◆林念慈
從曹興誠說到盧芹齋 ◆張錦滿
火是懷孕的 ◆尚玉婷
握向火花 ◆沈眠
逃家——見歐洲難民潮有感 ◆余佩珊
【銀光副刊】
周而復.哈金.錢鍾書 ◆隱地
落西北雨的下晡 ◆劉靜娟
為官容易讀書難 ◆王文興
我的舅舅曹三爺 ◆王正方
喝醉的雨The Rain that Has Been Drunk ◆沙白
可用不可用之間 ◆陳嘉宗
【編輯室報告】 ◆蘇筱雯
【自由談】
樹林裡的幾盞燈 ◆廖偉棠
共同在:二重溪 ◆楊富閔
卡式錄音帶,青春少年時 ◆吳鳴
骨裂 ◆林立青
【本期專題】散文的身世、變體,及其邊界
散文與其邊緣 ◆祁立峰
散文的再生 ◆周芬伶
散文的「可虛構性」 ◆黃錦樹
我是「新載道主義者」! ◆顏崑陽
談學人散文 ◆周志文
散文的虛實邊界 ◆廖玉蕙
文學獎限定? ◆宇文正
我們的共鳴時光 ◆盧美杏
花編經驗 ◆彭樹君
甜美的孩子 ◆盧郁佳
從泥濘地艱難起飛 ◆房慧真
現身說法,金針度人:《王文興訪談集》新書會 ◆單德興
散文...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