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雜糧風土餐桌
中午吃麵或吃飯?剉冰想加紅豆或花生?要買麵包還是吐司當明天的早餐?每日上演的飲食大哉問,顯見我們「一餐無雜糧,便覺腹肚不滿足」。若問雜糧從哪來,會發現無論是糧行的米穀豆麥,抑或甜品店的薏仁綠豆,幾乎都從國外進口,根據農糧署統計,目前臺灣雜糧自給率約為6%。
食用的豆麥根莖,榨油的花生胡麻,以上皆屬雜糧。寶島曾經孕育各式各樣的雜糧,種植面積卻在短短半世紀間大幅縮減。幸而仍有一群人,從滋養土地、找回家鄉記憶等初心出發,年復一年種植糧作,甚至成為雜糧復興的推動者,種回小麥與大豆。也讓醉心於釀造、烘焙實驗的職人們,在跟著原料環遊世界以後,終於找到真正的臺灣味道。
風土孕育的玉米、蓮藕、樹豆陸續上桌,以臺灣大豆釀造的醬油提味,搭配本土小麥做的麵包。田裡多元的雜糧作物,豐富了我們的餐桌。
作者簡介:
《鄉間小路》創刊於1975年,可說是臺灣第一本生活風格雜誌,關注在地文化、農業飲食、環境生態,以及貼近讀者生活的多元議題,除了現場報導、人物專訪、對談,也嘗試徵文活動、問卷分析、趣味測驗等增加互動,點燃讀者對不同主題的興趣火苗。以樸實溫暖並富含知識性的圖文呈現,傳遞你所不知道的臺灣日常,共同發掘這片土地的美好。
目錄
COVER STORY
08 雜糧家族Q&A
10 全榖系|來玉米田裡找樂紫 種出彩色田園夢
14 根莖系|不為花只採藕 出淤泥的小清新
20 豆豆系|莢豆隨風搖曳 豐厚餐桌與土地
24 好糧先修班|全榖雜糧營養關鍵字
26 好糧先修班|少量自由配的糧行好鄰居
30 糧好食光|穀動味蕾 舌尖上的雜糧風味
36 在地好味|臺灣小麥有多好 麵包師最知道
40 在地好味|老醬油熟透了 甕缸裡的南國風土
46 國產雜糧伴手禮大賞
COLUMN
50 植物系.食旅日誌|在西岸蜜月旅行(上)
52 臺灣究小食|新竹也有綠洲──鴨肉麵
54 菜市人生場|橋頭不再占鰲頭
56 神明好農情|守護最後的鏢魚季
58 文明野味|蝴蝶、人魚與魔法
60 生態抓寶趣|走進欖仁溪步道與里德村民生活
62 非關爬山|森靈的提醒
64 島民觀察|海底礁石築聚落
70 編輯後記
COVER STORY
08 雜糧家族Q&A
10 全榖系|來玉米田裡找樂紫 種出彩色田園夢
14 根莖系|不為花只採藕 出淤泥的小清新
20 豆豆系|莢豆隨風搖曳 豐厚餐桌與土地
24 好糧先修班|全榖雜糧營養關鍵字
26 好糧先修班|少量自由配的糧行好鄰居
30 糧好食光|穀動味蕾 舌尖上的雜糧風味
36 在地好味|臺灣小麥有多好 麵包師最知道
40 在地好味|老醬油熟透了 甕缸裡的南國風土
46 國產雜糧伴手禮大賞
COLUMN
50 植物系.食旅日誌|在西岸蜜月旅行(上)
52 臺灣究小食|新竹也有綠洲──鴨肉麵
54 菜市人生場|橋頭不再占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