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副總編輯 黃世澤
在編輯這期封面故事《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時,辦公室的同仁紛紛討論起自己對台灣河川的採訪回憶。濁水溪、淡水河、北港溪、秀姑巒溪,其中當然也包含曾文溪。
時間拉回到二○○八年,當時《經典》派出採訪團隊,鎖定台灣的山川,從出海口到源頭,上溯十二條台灣河川,並寫下這座島嶼不同海拔的生態與人文樣貌,集結出版成《川流台灣——福爾摩沙水經注》一書。
《經典》多年堅持呈現台灣人文地理,因此當看到「二○二二年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中由攝影師沈昭良擔任策展人,集合二十位攝影師展開的潛行攝影計畫,除了喚起回憶,更希望能透過雜誌載體向讀者傳遞這份感動。
計畫中不同攝影者的影像創作,獵人、震撼人心的儀式,水庫、攔砂壩與不停運行的抽砂船、農忙的高麗菜田、巷弄間的文化象徵等,都屬於曾文溪的片段,一起拼成這條水脈的不同名字。
理解一條河流,如此多元,而討論都市中的人文風景,也能如此細膩。劉鋆拜訪台灣散落各地的獨立書店,在〈小,但重要的存在——繽紛的獨立書店〉中呈現了台灣在地的文化面貌,在各地扎根的獨立書店,不只是賣書的場域,更成為人們與土地、文化連結的據點。
特約撰述鄒欣寧觀察近年各地公共空間和建案,有別熟悉的遍地花海與整齊草皮,逐漸闖入了「野」、「雜」,在〈雜亂有章——原生原貌的公共地景小革命〉中,除了潮流轉變,更想探問,什麼是符合台灣現地的自然式設計?
「讓地景成為『如它所是』(As it is)的樣子」,景觀設計師王文心在受訪時這樣說。我們相信只要愈來愈多人接受「美」未必得是秩序至上的單一模樣,城市在雜亂有章中,或許才能展現更有機性的永續發展。
撰述王海咪在〈風中綠金——從陸地走向海洋〉探討台灣風電發展,我們預期風力發電將爆發式成長,但事事皆有多面性,再生能源的建設不必然等於生態友善,離岸風場施工打樁的噪音容易造成鯨豚空間判定紊亂,有研究指出族群剩不到一百隻的中華白海豚,在打樁期間會放棄原本的棲地而游離。風電對台灣的能源結構有其必要,而盡可能地降低對生態的影響,更是重中之重。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副總編輯 黃世澤
在編輯這期封面故事《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時,辦公室的同仁紛紛討論起自己對台灣河川的採訪回憶。濁水溪、淡水河、北港溪、秀姑巒溪,其中當然也包含曾文溪。
時間拉回到二○○八年,當時《經典》派出採訪團隊,鎖定台灣的山川,從出海口到源頭,上溯十二條台灣河川,並寫下這座島嶼不同海拔的生態與人文樣貌,集結出版成《川流台灣——福爾摩沙水經注》一書。
《經典》多年堅持呈現台灣人文地理,因此當看到「二○二二年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中由攝影師沈昭良擔任策展...
目錄
★本期封面★
攝影/林韋言
漫遊‧安平港外放水燈。每一次空拍機的升空,都是一場無可預期的冒險,有時在上空盤旋半天,景色卻在眼下不著半點痕跡;然而有時,在遠方的溪州上遇見採收農作的農人們,他們便成為一幅幅的風景寫作盡收眼底。藉由空中視角看見曾文溪流域人們生活的軌跡,我不停地在空中飛行,等速遇見想像中的他們,漫遊曾文溪。
★特別報導★
從山到海,曾文溪與其支流像綿密樹根,滋養著台南這塊沃土。二十位攝影人,以直接純粹的攝影表現,從人文地景空間時間,書寫曾文溪。
──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二○二二年MATTAUW大地藝術季‧潛行攝影計畫
撰文/胡毋意
★特別報導★
散落在台灣各地的獨立書店,形成一道台灣專屬的文化風景。這些書店小卻重要,它們在各自扎根處散發出細小光芒,點亮我們對知識的渴望。
──小,但重要的存在:繽紛的獨立書店
撰文/劉鋆 攝影/余郅
★零碳世代★
斗大白色風機站在濱海,三百餘支陸域風機和近兩百支的離岸風機為台灣帶來發電新選擇,離岸風機在年底前達成的發電量,相當於一座核電廠。
──風中綠金:從陸地走向海洋
撰文/王海咪 攝影/安培淂
★自然人★
每年日照超過三百天的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區「種下」太陽能板,造就全球數一數二的發電廠;一場用科技兼顧生態與社會的轉型革命,蓄勢待發。
──鱟:珍惜上天給的「鱟」禮
撰文.攝影/陳應欽
★台灣花樣★
公共空間的自然地景,正從傳統植栽造景方式,慢慢被種類繁多、看似雜亂的植物景觀取代。一場訴諸美感與生態的小小革命,正悄悄蔓延開來。
──雜亂有章:原生原貌的公共地景小革命
撰文/鄒欣寧 攝影/黃世澤
★一方印記★
百年古圳宮前町砌石大溝,二○一九年意外重見天光,作家廖志峰的兒時回憶也湧現。走在雙連巷弄裡想著曾經的路徑,尋找過去的生活殘片。
──從前有個宮前町:我的雙連回憶
撰文/廖志峰 攝影/劉子正
★探索世界★
評估汙染的方式百百種,以生物為本的生物指標漸成趨勢。蜜蜂,不僅是農業授粉的大功臣,在環境保育的研究上,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環保先「蜂」:追查汙染源頭的小幫手
撰文.攝影/Giuseppe Nucci
★經典書摘★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將身心奉獻給慈濟醫療志業,帶著團隊讓大林慈濟醫院拔地而起。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堅持,始終如一。
──我們一起打造的幸福醫院:林俊龍實踐慈濟人文醫療之路
撰文/何姿儀
★本期封面★
攝影/林韋言
漫遊‧安平港外放水燈。每一次空拍機的升空,都是一場無可預期的冒險,有時在上空盤旋半天,景色卻在眼下不著半點痕跡;然而有時,在遠方的溪州上遇見採收農作的農人們,他們便成為一幅幅的風景寫作盡收眼底。藉由空中視角看見曾文溪流域人們生活的軌跡,我不停地在空中飛行,等速遇見想像中的他們,漫遊曾文溪。
★特別報導★
從山到海,曾文溪與其支流像綿密樹根,滋養著台南這塊沃土。二十位攝影人,以直接純粹的攝影表現,從人文地景空間時間,書寫曾文溪。
──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二○二二年MATT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