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這幾年有一個非常火熱的議題:「老」。台灣在二○二五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因此的確是一個火急火燎、引人關注的進行式。
父母老去之後,我時常會思考的是「老人的時間」。當子女們進入中壯年時期,為生活打拚、被時間追趕時,擺在父母眼前的卻是許多緩慢的、用不完的時間,他們都在做些什麼呢?
資深撰述胡毋意與攝影召集人安培淂為了製作【安老想望】〈減法照顧──還我活著的本事〉報導,深入雲林台西採訪了當地漁村、農村的老人,文中提及台灣平均一個人老後有八、九年需要人照顧,預防老化、提升健康長者的比例,才能在少子化的未來降低醫療成本和青壯人口負擔。「只有長者保持健康,長壽才會是禮物而非懲罰。」
「老」不是一種疾病,只是一種身體狀況的緩慢運作,卻不等於失能,老人被安心守護而不是被悉心照顧,差別其實很大。減法照顧讓我們以平常心看待老化,以及認識另一種與時俱進的孝順觀念。
領角鴞是一般人口中俗稱的貓頭鷹,在台灣十二種夜行性猛禽中,體型相對嬌小,除了雙爪銳利可捕食昆蟲鼠鳥類,晶亮的大眼睛、呆萌的模樣,很難讓人將之與猛禽劃上等號,因為生活習性與環境適應力強,除了低海拔郊山,即便在城市裡也不難見到,近年來更活躍於種滿青青校樹的學園。
本期【自然寫真】〈領角鴞──貓頭鷹助教的生命教育〉一文,資深撰述白宜君進入新北市八里國中拜訪了正要產卵孵化的領角鴞媽媽,也採訪了為領角鴞在社區與田間設置了八十一處人工巢箱的屏科大研究人員,領角鴞的生命歷程成為動物保育的教本,也為人類示現了生態的危脆。
【一方印記】是《經典》相當受到讀者歡迎的專欄,早期我們邀請作家或攝影家書寫故鄉在其心中烙下的印記,近期長居海外的第二故鄉也是寫手們描摩的主題地點,這一期〈柏林──自在自為的背面〉由在德國柏林長住將近十年的張仲嫣撰寫,從總是在搬家的常態,從二手沙發的遷徙、跳蚤市場的尋奇等,書寫一段異國他鄉的生命故事。
「混亂,意想不到的規律卻暗藏其中。臭臉,不想為迎合他人而捨棄自身。灰濛,次文化的鮮豔因此更加耀眼。」感性流暢的文筆中,也讓我們看見另一種通透的柏林觀察。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這幾年有一個非常火熱的議題:「老」。台灣在二○二五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因此的確是一個火急火燎、引人關注的進行式。
父母老去之後,我時常會思考的是「老人的時間」。當子女們進入中壯年時期,為生活打拚、被時間追趕時,擺在父母眼前的卻是許多緩慢的、用不完的時間,他們都在做些什麼呢?
資深撰述胡毋意與攝影召集人安培淂為了製作【安老想望】〈減法照顧──還我活著的本事〉報導,深入雲林台西採訪了當地漁村、農村的老人,文中提及台灣平均一個人老後有八、九年需要人照顧,預防老化、提升健康長者的...
目錄
309期 【自然寫真】領角鴞:貓頭鷹助教的生命教育
★本期封面★
攝影/吳志典
兩隻二○○九年五月在台中新社國小內巢箱孵化的領角鴞,剛離巢時白色絨毛還很明顯,因飛行能力欠佳,也還沒能力獨立獵食,白天常擠在一起休息,親鳥夜裡還得辛苦捕食來餵飽牠們。幼鴞約需兩個月時間慢慢脫離親鳥照顧,而天敵鳳頭蒼鷹的捕食,或親鳥出意外無法回巢區餵食,都會增加幼鴞死亡率。
★自然寫真★
天然樹洞減少,領角鴞也會搬進人工巢箱繁殖育雛。創造友善城市棲地,這隻救傷放飛的領角鴞再次飛向天際,續寫牠與城市的故事。
──領角鴞:貓頭鷹助教的生命教育
撰文/白宜君
★安老想望★
有時人被照顧得太好,反而倒退了原本的機能,失去自主與獨立。八十六歲花農林等昌,種不太動了,也有些病痛,但加減做,就沒有退休這等事。
──減法照顧:還我活著的本事
撰文/胡毋意 攝影/安培淂
★探索世界★
數十條皺唇鯊聚集在餵食站,這是日本本州海底的有趣景觀。多達數百種的海洋生物在這條海岸線上悠游,潛入又浮起,生物多樣性一覽無遺。
──日本海底漫遊:本州洋流下的奇妙物種世界
撰文.攝影/Brandon Cole
★一方印記★
一切獨立但同時發生的事件,似是詮釋了黑格爾的哲學詞組:自在與自為。經由苦痛支棱起理性後轉化為歷史,自在的本質因而實現自為的存在。
──柏林:自在自為的背面
撰文.攝影/張仲嫣
★探索世界★
五十二歲的諾拉塔在南丁巴難民營接受救助與庇護。能逃到這裡的倖存者,大多經歷殘暴不仁的生離死別。據統計,莫三比克難民已逾八十五萬人。
──無止境的逃難與歸回:莫三比克,動亂中
撰文/Agus Morales 攝影/Núria López Torres
★探索世界★
行進列車每年運輸超過一千七百噸的鐵礦佔茅利塔尼亞出口總值一半。除此之外,上下火車間也都有生意可做。這名年輕人正向火車乘客兜售麵包。
──撒哈拉沙漠火車之旅:茅利塔尼亞鐵礦列車
撰文.攝影/Mykolas Juodele
★探索世界★
柬埔寨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內陸湖,水上浮村奧科爾的孩童在油桶上的教室進行開學前祈禱。砍伐、過度撈捕及氣候變遷正威脅它獨特的生態。
──孱弱的心跳聲:柬埔寨洞里薩湖
撰文.攝影/Tommy Trenchard/Panos Pictures
★動物人間★
一個個箱型籠子裡裝著被印尼人當賺錢工具、自幼訓練耍猴戲的長尾獼猴,經保育團體救出、隔離、回復猴性後返抵東爪哇家鄉,即將野放。
──搶救面具猴:印尼爪哇島上的保育行動
撰文.攝影/Agoes Rudianto
★經典書摘★
一位台灣青年建築師直擊荷蘭的居住正義與街區實驗。「住房不是對財產權、而是對居住權的絕對保障。」原來都更不只是全然拆舊蓋新!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撰文/采和建築師 插畫/吳郁嫻 圖片/時報出版提供
309期 【自然寫真】領角鴞:貓頭鷹助教的生命教育
★本期封面★
攝影/吳志典
兩隻二○○九年五月在台中新社國小內巢箱孵化的領角鴞,剛離巢時白色絨毛還很明顯,因飛行能力欠佳,也還沒能力獨立獵食,白天常擠在一起休息,親鳥夜裡還得辛苦捕食來餵飽牠們。幼鴞約需兩個月時間慢慢脫離親鳥照顧,而天敵鳳頭蒼鷹的捕食,或親鳥出意外無法回巢區餵食,都會增加幼鴞死亡率。
★自然寫真★
天然樹洞減少,領角鴞也會搬進人工巢箱繁殖育雛。創造友善城市棲地,這隻救傷放飛的領角鴞再次飛向天際,續寫牠與城市的故事。
──領角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