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即生活,打造韌性產業圈
颱風凱米剛剛過去,臺灣中南部淹成一片,嚴重受災。風雨最猛烈之際,原定漢光演習宣布提前結束,政府全力投入救災工作。總統賴清德亦下達指示,表示在颱風過後,將會協助受災民眾盡早恢復日常生活。災難來襲的當下,你的心裡在想什麼呢?恐懼異常還是平靜非常?事實上,無論何種心境,災難於我們而言從不陌生。其與人類歷史相隨至今,始終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美國文豪馬克‧ 吐溫曾說:「勇氣並非無懼,而是對抗恐懼,戰勝恐懼。」因此恐懼或是一時,能轉念就可有所作為。
近年有句話,「防災,是一種生活態度。」談的就是將防災納入日常生活,甚至社會文化中。大眾對災害有正確認識,能具備憂患意識和積極應變態度,已是目前各國防災宣傳教育的共識。在相關產業方面,市調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 預估,2027年全球意外與緊急事件管理市場規模將達1,745 億美元。新興智慧科技將有助消防救災、預防工安意外和造福智慧城市等,可見防災議題的重要性將持續受到關注,市場成長不容忽視。臺灣地狹人稠,屬颱風、豪雨與地震頻繁的高災害潛勢地區。都市高度發展也使人為災害頻率增高,衝擊我們的生存環境和民生安全。因此,靈活應用與串聯防災救災產品、服務、機構,以形成具韌性的產業圈,有助應對日益複雜的災害,配合政府採取全面防災措施,並擴展至社區大眾,做好完善準備,可謂任重道遠。
本期封面故事分為「整合能量篇」、「感測預防篇」及「救災速報篇」,由專家和廠商剖析防災的多元面向。以產業為核心,探索其應用於海內外防救參與、國際交流訓練和研發實務經驗,並繼續因應市場開發應用產品與服務。相信產業走在我們之前的努力,會讓我們更有信心,學會如何面對災害,正視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