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少子化浪潮下的新家庭、新教育ー為幸福而教
全世界都在問:幸福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擁有幸福?當少子化席捲全球,台灣生育率也不斷破新低。面對少子化的挑戰,家庭與教育該如何轉型,才能讓孩子擁有幸福?
從營造幸福的環境做起吧!當小學生、大學生、勞動人口不斷減少,少子化下的我們必須「一個孩子都不能少」,政府、職場、社會也要一起養小孩,才能接住每個人。
學校也要教幸福!當學生少了,老師的轉型能力卻要增加,成為孩子的學習教練。尤其在偏鄉,仰賴縣市的提早規劃和因應,民間也開始有不同系統進駐偏鄉,幫助小校也能成就大未來。
少子化是我們無可避免的未來,親子天下9月號季刊,邀請你共同為幸福而教!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少子化之下的幸福
文/蘇岱崙
疫情之後,幸福感(well-being)成了全球都在追尋的關鍵字。今年初,得知台灣去年一整年出生人數突破史上新低,只剩十五萬三八二〇人,總生育率也跌到只剩〇・九七五(但這還不是史上最低),《親子天下》就決定來探討少子化的議題。
在這半年多來浸泡在研究、採訪少子化議題的期間,偶然看到,負責設計這一刊的美編同事王瑋薇在臉書上幽默公布自己「兩條線」:已經是三寶媽的她,又懷了第四胎!九月雜誌的製作期某天,我們在會議室開會,不時看到準四寶媽的孩子(以及其他同事的孩子),好奇趴在會議室玻璃門往裡面張望;攝影黃建賓的三歲多兒子,也趁隙混進會議室,爬到桌上匍匐前進,來一趟幼兒版的「天堂路」。
我不敢說,在敝公司看不到少子化現象,也有單身未婚、結了婚但不想生的同事;我們也有業績目標和工作壓力,背負各種專案前進,也需要加班。婚不婚,育不育,都是個人選擇。但我們盡力營造,對於有育兒和照顧家庭需求的同事,一個相對理解和友善的工作環境。
開始研究「少子化下的幸福感」後,採訪團隊不斷辯論方向:到底是要搶救少子化,還是要接受少子化?後來,主編張益勤簡報裡的一句標題「少子化不是問題,是我們的未來」讓大家眼睛一亮:這就是我們面對少子化,該有的成長型思維!
少子化的衝擊很直接。去年,台灣的人口已經開始負成長;今年,大一入學名額大於應屆高三學齡人數。面對未來可預見的勞動力逐漸減少、人口扶養比逐漸提升,不是要大家把人口生回來就好,更不是要企業職場「一個人當兩個人用」。
在這一刊裡,我們邀集了業界專家、大學校長們,勾勒出對未來人才的想像;也針對一千多名家長做問卷調查,希望彼此對焦,在少子化浪潮下,對孩子未來成長和教育應有的期待。
應對少子化,教育和人才培養方向必定得調整。教師必須獲得足夠轉型支持,才能教好未來的孩子;企業職場需要提供更加友善家庭、更彈性的工時和工作型態,才能留住人才。
我要感謝參與這一刊製作的所有同事們,半年多來沉浸在研究這個題目中,一定也犧牲了許多和家人共處的時間。
幸福需要付出和經營。不論在職場或是社會,我們應該讓台灣成為一個為幸福而育、為幸福而教的國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少子化之下的幸福
文/蘇岱崙
疫情之後,幸福感(well-being)成了全球都在追尋的關鍵字。今年初,得知台灣去年一整年出生人數突破史上新低,只剩十五萬三八二〇人,總生育率也跌到只剩〇・九七五(但這還不是史上最低),《親子天下》就決定來探討少子化的議題。
在這半年多來浸泡在研究、採訪少子化議題的期間,偶然看到,負責設計這一刊的美編同事王瑋薇在臉書上幽默公布自己「兩條線」:已經是三寶媽的她,又懷了第四胎!九月雜誌的製作期某天,我們在會議室開會,不時看到準四寶媽的孩子(以及其他同事的...
目錄
《封面故事》
為幸福而教
少子化浪潮下的新家庭・新教育
趨勢對策》少子化不是問題,是我們的未來
讓下一代都有追求幸福的能力
文|張益勤、蘇岱崙
借鏡國外》專訪日本流山市市長 井崎義治
托兒所比超商多 吸引雙薪家庭移居
文|施逸筠
借鏡國外》專訪《父母的語言》作者丹娜.蘇斯金
催生父母村 幫助家長就是幫助孩子
文|黃敦晴
人才新貌》當每個高中生都有大學讀……
誰是企業、大學校長看好的未來人才?
採訪整理|賓靜蓀、潘乃欣、張益勤、蘇岱崙
【家庭篇】
街訪調查》爸媽真心話
我心中理想的育兒環境是……
採訪整理|李佩璇
體檢現況》津貼不是催生解方
找回同村共養的力量 讓育兒不再孤單
文|張益勤
家庭新貌》「好味小姐」創業團隊
好友共居 兩家人互助顧小孩
文|李佩璇
幼托新貌》鳳山社區自治幼兒園
阿公阿嬤當同學 孩子更能學會同理
文|陳奕安
職場新貌》中華電信
家有三歲以下娃 減工時不減薪
文|楊惠琪、陳奕安
職場新貌》科技部
幼兒園就在公司裡 親子一起上班上學
文|楊惠琪
【學校篇】
體檢現況》全台三分之一國中小不滿六班
教育落差擴大 學校不能只教出一個第一
文|賓靜蓀
招生衝擊》高職、科大人數逐年探低
十年18萬高職生不見 搶救消失的技術人才
文|潘乃欣
教育新貌》KIST體系學校
用企業思維翻轉偏鄉小校經營
文|陳盈螢
教育新貌》台東核心教師社群
從單打獨鬥到跨校共備 強化小班小校教學力
文|陳盈螢
教育新貌》新北市逆勢推技職
雙語課、雙聯學制為高職生加值
文|潘乃欣
【教師篇】
體檢現況》雙語、數位、素養……都要會教
4大現實夾擊 學生變少老師更難當
文|賓靜蓀
跨國比較》教師工作滿意度分析
台灣老師壓力大 想轉職比例高於他國
文|許家齊
困境解方》教師轉型與增能
支援老師升級 才能教好每一個孩子
文|王韻齡
教學新貌》央團專案教師入校諮詢
Uber老師宅配教學資源到偏鄉
文|許家齊
【焦點人物】
金曲獎歌手 阿爆
媽媽走後人生不再怕,因為最痛已經過去
文|黃怡菁
【特別企劃】
108課綱首屆高中升大學
600+面試官調查 近9成看重學習歷程自述
文|潘乃欣
大學教授看考招爭議
學習歷程做白工?學習不是只為大學選才
文|陳婉琪
【話題掃描】
葛威梅爾教育獎得主 莎拉・費恩
找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 才能實現真正的學習
文|林竹芸 Maggie Lin
從體質對症下藥
中醫教你食療保養 有效預防新冠後遺症
文|李佩璇
學校是誰發明的?小孩為什麼要上學?
文|實習記者廖嘉瑜
全職爸爸照顧自閉兒 孫雩龍
我只求比孩子多活一分鐘
文|陳韋彤、李佩璇
【專欄】
健康家庭
兒童長期張口呼吸 影響外觀與健康
文|黃瑽寧
教養反思
為何美國打造不出台積電工程師大軍
文|顏擇雅
老ㄙㄨ老師的交心筆記
用教養學習單取代教養成績單
文|蘇明進
山中教育微光
包空氣的水餃也好吃!我在實習學會最重要的事
文|王寶莉
【家之百貌】
工傷單親爸 蔡明春
被斬半的人生 迎來出運
文|楊煥世
《封面故事》
為幸福而教
少子化浪潮下的新家庭・新教育
趨勢對策》少子化不是問題,是我們的未來
讓下一代都有追求幸福的能力
文|張益勤、蘇岱崙
借鏡國外》專訪日本流山市市長 井崎義治
托兒所比超商多 吸引雙薪家庭移居
文|施逸筠
借鏡國外》專訪《父母的語言》作者丹娜.蘇斯金
催生父母村 幫助家長就是幫助孩子
文|黃敦晴
人才新貌》當每個高中生都有大學讀……
誰是企業、大學校長看好的未來人才?
採訪整理|賓靜蓀、潘乃欣、張益勤、蘇岱崙
【家庭篇】
街訪調查》爸媽真心話
我心中理想的育兒環境...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