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我們如何界定什麼是藝術,什麼不是藝術?」
這句話出自近期獲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Colorado State Fair)美術競賽第三名的海爾(Jessica Hair)。她的作品Judge, Jury, Executioner 輸給了最終獲得首獎的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不過,這個看似再平凡不過的美術競賽,卻因為第一名的作品是使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創作而引發了一場關於藝術意義的大規模辯論。
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 的創作者艾倫(Jason Allen)在作品描述寫道:「這是透過 Midjourney 創造的數位藝術作品。」Midjourney 是一套圖像生成工具,能夠根據使用者輸入的關鍵字創造圖像。不僅可以畫出虛擬人物、物體和位置,還可以模仿視覺風格。使用者可以要求藝術作品看起來像卡通故事書、歷史圖表或照片,且因為能做出的細節與複雜度愈來愈高而成為近期 AI 熱門話題之一。
艾倫也對Midjourney 著迷。他透過關鍵字生成數千張圖像,嘗試做出各種場景和效果,並在每次創作後修正關鍵字。但真正引起他興趣的是Midjourney 中的太空歌劇(space opera theater)系列,他先選擇一個簡單的影像,隨後花了80 小時、超過900次的疊代(iteration)製作出如史詩般的場景,再加入「華麗」和「奢華」等關鍵字以微調整體基調和感覺,讓它最終在596 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但有些人對艾倫的說明並不領情,他們指控艾倫透過AI 擊敗其他藝術家是一種欺騙的行為。他們認為Midjourney 只是在學習數百萬件現有的藝術作品後進行模仿,是一件抄襲的作品,更表示它模糊現實的界限、扼殺了藝術、害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失業。儘管最後並沒有人對此結果提出正式申訴,不過這件事也留給世人一次反思時刻:如何看待數位創作、定義人為藝術的邊界?
如同這期談到的統計科學,在電腦技術、科技日新月異之下,統計也和大數據、演算法、機器學習有了交集,逐漸往AI 的研究方向前進。不過,在統計一步步走向AI 之前,我們試著帶領讀者從生活中的食衣住行,找出不同以往的統計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