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懂的腦科學,幫你成為職場裡最睿智的人
用得上的職場心理學,助你成為職場裡最成功的人
腦科學、心理學、哲學,最治癒聲線心靈導師薛琦的職場自助法!
➔「我是誰?」
在職場中,許多人精心準備,卻過得不順;許多人滿腹才華,卻無人問津,原因在於沒有認清自己。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希臘先哲也早就有「了解你自己」的啟示。由此可見,清晰的自我認知,是找回職場中迷失的自己的第一步。
【Part1】自我認知
本章深入探討了自我認知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辨別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不同,以及如何成為真正的自己。這一部分還討論了才華與自信之間的關係,揭示了許多人才華橫溢卻被不自信所困的心理原因。
【Part2】情緒管理
本章專注於職場中的情緒問題。從衝動行為到焦慮狀態,作者提供了一系列策略來控制和管理情緒。這一部分強調了情緒智力在解決衝突和應對職場挑戰中的重要性,並教導讀者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和理性。
【Part3】人性解碼
本章運用人性放大鏡,深入分析了人性的複雜性和職場行為的背後動機。這裡不僅解析了人們對星座的迷信、消費行為的背後心理,還涉及了性別差異對工作和人際關係的影響。這一部分的內容豐富,提供了獨特的視角來理解周圍世界。
【Part4】情商提升
本章深入探討了情商的重要性,並指出了許多人情商低下的原因。這一部分不僅教導讀者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還闡述了高情商人士在應對不公平情況時的行為方式,以及他們如何有效溝通和說服他人。
【Part5】認知世界
本章聚焦於認知世界的方式,指出這比才華更為重要。作者透過深入的案例分析,指導讀者如何正確地看待同事、自我治癒,以及如何應對競爭和挫折。這一部分鼓勵讀者用更加積極和建設性的方式來看待周圍的世界。
【Part6】舒適區的突破
本章著重於如何突破舒適區的限制。作者深入探討了職場中的熱情喪失、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面對和克服失敗。這一部分強調了舒適區對個人成長的限制,並提供了具體的策略來克服這些障礙。
【Part7】愛情與人際關係
本章專注於愛情和人際關係的管理。透過分析愛情中的常見問題,如不平等的愛情、愛得辛苦等,作者提供了實用的建議來改善個人的情感生活和人際關係。
【Part8】自我成長
本章著眼於自我成長的重要性。從放棄舒適到職場競爭,作者強調了持續自我提升的必要性,並提供了實用的建議來幫助讀者在職場和個人生活中實現成長。
本書特色:本書是作者整合了熟知的腦科學、心理學知識,以及多年來在《心情咖啡館》節目中分享及開導過的無數案例的綜合呈現,希望能為每位在職場奮鬥的讀者提供一些「滋養」,也希望腦科學和心理學能助讀者完成對自己、對他人、對生活的解惑,並從藏著無窮密碼的大腦中獲取智慧、開發潛能。
作者簡介:
薛琦,主持人、主播、策劃人、科普作者、諮商心理師等。多年來深耕於腦科學科普、心靈療癒、大眾傳播領域,作為跨界媒體人,收穫頗豐。策劃、主持的《心情咖啡館》聽眾粉絲遍布海內外,被稱為「具有最治癒聲線的心靈導師,最溫暖的心理師主播」。
章節試閱
Part1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是誰?」
在職場中,許多人精心準備,卻過得不順;許多人滿腹才華,卻無人問津,原因在於沒有認清自己。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希臘先哲也早就有「了解你自己」的啟示。由此可見,清晰的自我認知,是找回職場中迷失的自己的第一步。
1.1 自我認知,才是真正的開始
在希臘阿波羅神廟入口處的上方,用古希臘語刻著這樣幾個字:認識你自己。
在古希臘,大部分到神廟的人,幾乎都帶著期待被命運啟示的渴望,希望能夠看清自己的終極命運。這幾個刻在顯眼之處、人們目之所及的字,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即便你得到了再大的啟示,倘若沒有真正「認識自己」,也無濟於事。
幾千年來,無論是西方的哲人蘇格拉底(Socrates)或是東方的哲人老子,都思考並表達著近似的意思「自知者明」,在我們探索命運之前,是否也問過自己這個最基本的哲學問題:我究竟是誰?
說到這,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我很喜歡的小故事。
一隻流浪的老鼠在機緣巧合下來到了一座廟宇,並在廟頂上安營紮寨,生活了下來。老鼠並不知道什麼是廟,更不理解廟的意義,但這並不妨礙牠在廟頂上愉快生活。每天,老鼠在廟宇隨意穿梭,享用著豐盛的供品,甚至,牠還擁有一些神祕的特權,比如,可以聽到很多人的祕密,可以接受跪拜等等。時間一長,老鼠習慣了,以為一切都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後來,一隻飢腸轆轆的野貓跑進廟宇抓住了老鼠,準備飽餐一頓。
老鼠非但沒有害怕,反而高傲的對貓說:「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人們都是這樣做的!」貓一臉譏諷:「人們向你跪拜,只是因為你占的位置,不是因為你!」然後迫不及待的把老鼠吞進了肚子。
老鼠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環境得到了不屬於自己的禮遇,這種情況下,牠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還將假象當了真,這故事也告訴我們:無論身在何處,居於何位,都要認清自己。
資深HR文子在收到的求職履歷中常看到類似這樣的描述「熟悉多種影片圖像編輯軟體,Vegas、Premiere、Photoshop等,有5年以上的編輯經驗,作品多次獲獎,我相信我的這一能力已經超越了大部分競爭者的平均水準。」
其實,文子在最初做面試官那幾年經常會有抓狂感。因為許多所謂的5年經驗,其實是5年前開始入門學習或開始接觸,純粹是「懂得操作」;至於獲獎,有的是在校期間在本學院的創作比賽中拿了獎,有的是在前公司的「Team Building」中活動競賽勝出了,甚至有人這麼介紹「我們社區在春節期間舉辦的一次比賽,我獲得了首獎,拿到1,000元獎金呢」。
統計發現超過7成的應徵者都表示自己在某一項能力上的表現優於平均水準,可這是違反常態分布規律的,即便是用最基本的數學常識想想也知道,7成的優秀比例這怎麼可能是常態?不過是應徵者們為了獲得Offer不惜誇大,又或是他們真心認為自己就是優秀的、最棒的。
看看以下這兩段職場經歷,透過對比或許你能得到一些啟示:
情形一:M是某網路公司的營運主管,入職後一直表現優異,短短幾年就因為業績突出成為了主管,後來,當原公司的成長速度無法再跟上他的成長速度時,他果斷選擇了辭職,並被另一家更大型的網路公司用3倍薪資聘用了。
情形二:B和M是研究生同學,在某網路平臺上做新媒體營運,同樣位至主管,當他得知了M的經歷和狀況便效仿M跳槽;可當B前往聘用M的大型網路公司面試時,卻被評價專業能力不扎實,缺乏清晰的自我認知,結果被淘汰。
在B看來,同等學歷,同樣的職務,職場發展就應該是類似的,但其實,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規模制度、企業文化,這就決定了職位之間即便稱呼一樣,實質也不同;尤其是,個人能力所決定的職能,才是個人發展、影響企業選人用人的決定性因素,也就是企業需要評估職場人是否具備達成工作目標的專業能力,是否具備特定職務所需的能力,是否具備為企業延伸市場占有率的創新能力,是否能為客戶創造利益,以及是否能幫助企業塑造企業文化。
B正是因為缺乏這些認識,缺乏對自己、對公司、對行業從點到面的了解,才會認為自己應該擁有和M一樣的境遇。
而M呢?在過去的工作經歷中深獲好評,並且不斷自我增值,自我認知更加清晰,對自己有合理的職涯規劃,所以他也就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從這兩個正反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職場中,凡是那些能夠有一定成績,成長迅速的人,無一例外都能夠清晰地認識自己,並對自己做出合理的規劃和準確的定位。
其實,在職場,因為陷於某些自我認知錯覺而不可自拔的人有很多,這些認知錯覺包括:認知中的自己比實際的自己要優秀、認為自己比一般人更優秀等等。
據說,幾乎有95%的人都對自己擁有自我認識的意願和能力深信不疑,可實際上,真正擁有這個能力的人不超過約15%。我曾做過一項關於「自我認知」的調查,在參與這項調查的382名聽眾中,有超過85%的人都認為自己至少在一個方面比一般人更有能力,認為自己比一般人更有魅力,或是反應更快、更值得信任、更善良、更有親和力、更特別等等。可以說絕大多數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認為自己至少在某個方面優於常人的感覺。
以統計學中最常見的常態分布為例,智商、壽命、身高、考試成績等等都符合常態分布。例如約68%的人智商都處於90-110,剩餘的16%的人智商低於90,再餘下的便是智商高於110的那16%的人。現代統計學顯示,只有16%的人智商比大多數人要高。那麼,生活中,85%的人認為自己比一般人優秀,85%和16%,這兩個數字顯然相差太遠。
再以外貌為例,攝影師史考特.查塞羅(Scott Chasserot)曾進行過一項名為「原始印象」的實驗(Original/Ideal Photo Project),實驗融合了腦科學、心理學和攝影藝術。
實驗要求志願者不化妝、不加修飾,只整理頭髮,展示最自然的形象,接著從不同角度為他們拍攝數十幀照片,全面捕捉臉型、眼睛的大小和顏色、嘴唇的輪廓以及其他生理特徵。
而在志願者看到照片中不同角度的自己時,利用大腦測量裝置,透過大腦掃描技術,偵測了解他們想要的版本或特徵,同時記錄反應,對圖像進行調整,這些調整就包括了臉部的對稱性、眼距、鼻形、額頭、頸部等等細節,透過調整最後形成志願者腦海中自己的理想外貌。
對比發現,「被拍攝的自己」和「腦海中的自己」甚至可以有戲劇性的差異。
其實,「我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我」的區別是普遍存在的,儘管不同的社會文化下美的標準不盡相同,但是人普遍認為自己比別人眼中的自己要好看,也就是說,你真的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好看。
為了更直觀的感受「我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我」之間的差異,我們不妨再看下面一組照片,左圖是志願者被記錄的真實照片,右圖是志願者「理想中的自己」。
那麼,自我認知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我們又該如何去認識自我呢?或許,腦科學可以給你答案。
腦科學解讀:如何認識自我?
《老子》中提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話在經歷了時間的磨礪後演變成了「人貴有自知之明」,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一句俗語,這一個「貴」字,不僅展現了中文的古韻,更是道出了自知的可貴和不易。
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的西方形成過一種對人的基本看法,認為人既不是單純的「經濟人」,也不是完全的「社會人」,更不是純粹的「自動人」,而應當是因時、因地、因各種情況採取不同反應的「複雜人」。
這也告訴了我們,人是多麼複雜的一個獨立綜合體。
既然我們都是如此複雜的人,又該如何認識自己?或許,美國社會心理學周瑟夫.路夫特(Joseph Luft)和哈利.英格漢(Harry Ingham)提出的「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可以幫助我們。
「周哈里窗」模式根據大眾對個體的了解和不了解、個體對自己的了解和不了解,將個體對自我的認知分為了四個部分,分別是開放我、盲目我、隱藏我、未知我。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以下這幾種不同的「我」。
Part1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是誰?」
在職場中,許多人精心準備,卻過得不順;許多人滿腹才華,卻無人問津,原因在於沒有認清自己。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希臘先哲也早就有「了解你自己」的啟示。由此可見,清晰的自我認知,是找回職場中迷失的自己的第一步。
1.1 自我認知,才是真正的開始
在希臘阿波羅神廟入口處的上方,用古希臘語刻著這樣幾個字:認識你自己。
在古希臘,大部分到神廟的人,幾乎都帶著期待被命運啟示的渴望,希望能夠看清自己的終極命運。這幾個刻在顯眼之處、人們目之所及的字,其...
推薦序
前言
這幾年一直在腦科學、心理學和媒體傳播三個專業領域跨界傳播,傳播知識也學習知識,這過程中時常有豁然開朗的收穫,這樣的好感更堅定了我跨領域傳播的決心。
成為諮商心理師,就像開啟心理學的一扇窗,也沒想到,拿到證照這件事會成為《心情咖啡館》最初的企劃起緣。《心情咖啡館》一開播就接連不斷收到私訊留言,幾年前用10.5號的字型大小整理,就已經得排版到94頁半之譜,如今用「不計其數」形容也是貼切了。
人得保持自省謙虛,也必須懂得適時地自我鼓勵,《心情咖啡館》從最初一週播一集,到每週末播兩集,再到週一到五每晚播出,近幾年來收聽率一向名列前茅,官網之外的平臺播放次數早已超過千萬。大家說「你的聲音好好聽好溫暖!」、「好棒!競爭這麼激烈的時段還能保持高收聽率!」,在這裡感謝所有聽眾的真愛。為了維持節目品質,最初每集節目都會用大半天時間,準備洋洋灑灑6、7頁紙的專業講稿,以至於後來做節目做企劃也習慣了糧草先行,所以若說《心情咖啡館》好聽,真的不是偶然。
寫這本書的一大動力來源就是《心情咖啡館》。
「不計其數的留言」是無數人藏著自己的故事,無處表達,無從宣洩,沒有理解和關懷,只在夜裡獨自神傷,更讓我震驚的是這個現象的普遍性,就像天黑後亮起的萬家燈火一樣密密匝匝,時常冷不防地牽扯我的腦神經,讓我一想起,就下意識咬緊牙關,深呼一口氣,於是《心情咖啡館》的開館,也在我心裡埋下了種子:「在媒體主持人這個職業身分之外,我想再做些什麼!」。
這些年,除了主持節目和活動、受邀講課、開講座,我也企劃專案,打造了公益演講新媒體專案,很高興因此收穫了獎項和口碑,也更感覺到讓先進的科學知識更貼近一般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展現更大的實用價值這件事上,需要更多支持的聲音和力量。
這些年,心理學和腦科學被越來越多人知曉,但大眾對心理學的認識更多還停留在臨床應用,比如諮商心理,或是具體的某一種諮商療法,而這其實都只是心理學的一小部分,心理學的研究涉及認知、情緒、思維、知覺、人格、行為、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領域。同樣,大眾對腦科學也一知半解,腦科學,簡單地說就是研究腦的結構和功能的科學,研究腦的認知、意識與智慧的本質與規律,它和心理學有一些相同的研究部分,像認知、情緒、行為等一些問題,就可以透過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生物感測等方式研究大腦的某個運作狀態得到解答。比如,壓力會影響「腦神經生成」、積極情緒可以提高效率,內分泌會影響同理心、信任感等等,男女不同的大腦運作會導致不同的情緒行為表達等等。
高興的是,在傳播腦神經知識的過程中,時而能聽到驚嘆聲「原來如此,這些事情都是有生理基礎的啊!」。是的,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們的認知狀態、人際關係、存在感、幸福感都是被情緒感受和言行舉止影響和決定的,而所有的情緒感受和言行舉止,就取決於我們大腦精密運作的這個物質基礎。精神感受是無形的,但透過腦科學,它可以有量化展現。
本書針對的是職場主題,因為大部分的留言提及的困惑都源於職場,這些案例經過處理後都放在了書裡。確實,作為成年人,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職場,朱德庸先生說:「你可以不上學,你可以不上網,你可以不上當,你就是不能不上班。」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每天除了休息和進食,幾乎都在做與工作有關的事,換言之,我們在職場和同事相處的時間甚至遠多於我們和家人、愛人或朋友相處的時間。
人都說,職場是江湖,有風浪、有風險,要想在江湖中找到傍身之地,就必須不斷尋找、不斷奮鬥,在尋找和奮鬥的過程中,各種職場問題迎面而來。發現歸根究柢,職場問題的根源都是心理問題,問題就出在自我認知、情緒控制等等,而清楚的自我認知、良好的情緒控制和分辨能力、較高的情商等這些都是縱橫職場的重要武器。
這本書,是我整合了熟知的腦科學知識、心理學知識,以及這些年《心情咖啡館》節目中分享及開導過的無數案例的綜合呈現,希望能為我們的職場奮鬥提供一些「滋養」,希望腦科學和心理學能幫助我們完成對自己、對他人、對生活的解惑,希望我們都能從藏著無窮密碼的大腦中獲取智慧、開發潛能,希望我們都能在江湖中遊刃有餘、成就自我。
最後要謝謝給予支持的各位,謝謝腦科學專家沈政老師、楊志師兄、林思恩師姐,他們在我學習腦科學、企劃相關專案中給予了莫大的啟發和支持;謝謝我所有的心理學老師,他們都是相關權威專家,他們的傳授和分享讓我充滿自信和動力;謝謝所有志同道合的好友和同行夥伴;謝謝我的主管和公司給予我足夠的創作空間,謝謝這些年支持《心情咖啡館》的所有聽眾,尤其是要謝謝我的家人愛人,是他們啟發了我的創意,是他們陪伴並支持我度過了沒日沒夜的創作過程。
前言
這幾年一直在腦科學、心理學和媒體傳播三個專業領域跨界傳播,傳播知識也學習知識,這過程中時常有豁然開朗的收穫,這樣的好感更堅定了我跨領域傳播的決心。
成為諮商心理師,就像開啟心理學的一扇窗,也沒想到,拿到證照這件事會成為《心情咖啡館》最初的企劃起緣。《心情咖啡館》一開播就接連不斷收到私訊留言,幾年前用10.5號的字型大小整理,就已經得排版到94頁半之譜,如今用「不計其數」形容也是貼切了。
人得保持自省謙虛,也必須懂得適時地自我鼓勵,《心情咖啡館》從最初一週播一集,到每週末播兩集,再到週...
目錄
前言
Part1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是誰?」
1.1 自我認知,才是真正的開始
1.2 你和「別人」之間,究竟有何不同?
1.3 你是在做自己,還是在做別人眼中的你?
1.4 才華橫溢的你,為什麼被不自信困住了?
Part2 別讓情緒問題成為你的職場死穴
2.1 衝動是怎麼成為魔鬼的?
2.2 那些會控制情緒的人,都怎麼應對衝突?
2.3 控制情緒,要懂得等一等、靜一靜!
2.4 職場焦慮,真是因為你不夠優秀嗎?
2.5 「小人」是怎麼風光上位的?
2.6 讓「彎路」不白走
Part3 知己知彼,拿起人性放大鏡
3.1 星座那麼準?你被「算計」了!
3.2 瘋狂買買買,何止有點爽?
3.3 「刺激」是怎麼讓你上癮的?
3.4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Part4 高情商是成長晉升的法寶
4.1 情商究竟是什麼?
4.2 為什麼別人都說你情商低?
4.3 會逢迎討好不等於情商高
4.4 提高情商,從停止抱怨開始
4.5 高情商的人怎麼應對「不公平」?
4.6 溝通高手告訴你,如何深入淺出講道理
Part5 認知世界的方式,比才華更重要
5.1 「究竟該如何待你,我的同事!」
5.2 治癒你的不是雞湯,而是你自己
5.3 為什麼一直碌碌無為?因為你懶
5.4 為什麼越是競爭,輸得越慘?
5.5 「牆內開花牆外香」是怎麼回事?
Part6 捨不得舒適圈,就套不住「狼」
6.1 年紀輕輕的你,為何失去了工作熱情?
6.2 為什麼每天忙忙碌碌,卻依舊一事無成?
6.3 你怕的不是失敗,而是怕無法面對失敗的自己
6.4 不想幹了?這次你真的想清楚了?
Part7 「愛得正好」,助你一臂之力
7.1 為什麼「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7.2 為什麼你愛得那麼苦那麼累?
7.3 原來「被愛」如此傷人!
Part8 不能自我成長,就會白忙一場
8.1 放棄舒適是成長的代價
8.2 這個「職場競爭者」害你不淺!
8.3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願你成為你喜歡的自己
8.4 假如你中樂透發財了……
前言
Part1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是誰?」
1.1 自我認知,才是真正的開始
1.2 你和「別人」之間,究竟有何不同?
1.3 你是在做自己,還是在做別人眼中的你?
1.4 才華橫溢的你,為什麼被不自信困住了?
Part2 別讓情緒問題成為你的職場死穴
2.1 衝動是怎麼成為魔鬼的?
2.2 那些會控制情緒的人,都怎麼應對衝突?
2.3 控制情緒,要懂得等一等、靜一靜!
2.4 職場焦慮,真是因為你不夠優秀嗎?
2.5 「小人」是怎麼風光上位的?
2.6 讓「彎路」不白走
Part3 知己知彼,...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4-02-29ISBN/ISSN:978626357994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0頁開數:18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