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平常很安靜,但是一有訪客就變得「人來瘋」?
►在大眾運輸上哭鬧不休,公共場所該怎樣約束孩子?
►想給孩子自主空間又怕亂花錢,零用錢到底怎麼給?
小孩越管越「放肆」,又不能當恐龍家長怎麼辦?
拋開「命令式」的教養,用尊重的態度把孩子引導回正途!
▎讀懂孩子的心,找到正確的教養之路
本書帶領父母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家長理解孩子內在的情感需求。每個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座神祕的花園,等待著家長用理解和尊重去灌溉,才能綻放出充滿生命力的花朵。當父母能夠真正「讀懂」孩子時,就能避免許多教養中的地雷,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與信任的環境,讓他們自信、快樂地成長。
▎從人格養成到品格塑造,教養不只在於規範
成功的教育,不僅是教導孩子聽話和守規矩,更在於讓孩子具備一顆善良、誠實和負責的心。品格的培養始於生活中的點滴行為,父母的榜樣作用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真誠的行為和正直的處事態度,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培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並從小建立起誠信、謙虛和自我反省的能力。這種內在的品格力量,才是孩子面對未來的堅強後盾。
▎培養堅毅心智,面對未來的挑戰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充滿著各種不可預見的挑戰與挫折。本書強調「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孩子學會面對困難而不氣餒,從中成長、累積經驗。透過適當的教育方式,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勇氣與幽默感,讓他們學會欣賞自己的優點,並在面對困難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這些特質不僅讓孩子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環境,也使他們具備處理複雜人際關係的能力。
▎理財教育,塑造孩子的金錢觀
現代社會對物質的追求逐漸加深,本書從教育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切入,讓他們理解金錢的真正意義。拒絕拜金主義,不是要否定金錢的價值,而是教導孩子如何正確地使用金錢,為他們建立健全的財商。透過零用錢管理、簡單的理財計劃和賺錢的親身體驗,讓孩子了解金錢來之不易,學會自律和節制,從而塑造內心的富足感。
▎好的教養,從日常生活點滴中塑造
教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透過父母的潛移默化,於生活細節中逐漸形成。從孩子的禮貌言行到面對困難的態度,每個細微的行為背後都蘊含著教養的力量。父母應引導孩子在各種情境中學會尊重他人、遵守規則,不因情緒而傷害他人。這本書幫助家長建立一套細膩的教養策略,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人見人愛、充滿正能量的個體。
〔本書特色〕
本書從孩子的心理特質出發,力求在尊重理解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正面人格。從信任、同理心到寬容、誠實,父母如何透過行為和習慣影響孩子,如何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財富觀、情緒控制及夢想實現的能力,是本書的重點所在。作者不僅提供具體的教養策略,更著重於塑造孩子內在的豐富與獨立,成為具備良好教養、內心堅強的個體。
作者簡介:
劉小軍,母嬰產業升級研究課題組特聘研究員、尚泉口才創始人。擁有14年教育實踐和研究經驗,曾受多家媒體邀請做報導和專訪。出版《玩出學習力》、《影響孩子一生的魅力口才書》。
章節試閱
暗示的可怕力量
家長雖然都很愛孩子,希望孩子能成長得更好,但大部分家長總會在不知不覺間給孩子設立一個外部形象,或在不經意間給孩子施加負面的心理暗示。慢慢地,孩子接受了這種「角色設定」,再也無力去改變。
一天,媽媽讓小美幫忙去旁邊的雜貨店買瓶醬油。小美拿過錢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當小美買回醬油時,媽媽已經等得不耐煩了:「讓妳去買瓶醬油都這麼慢,那其他事情還怎麼敢指望妳!」小美很傷心,默默地回了自己的房間。
晚飯後,媽媽又讓小美去書櫃找一本書,小美翻來覆去找了很久,不確定是哪一本。正找著,媽媽抱怨道:「怎麼找這麼久,妳的小腦袋瓜也太笨了。」小美很沮喪,待在一旁默不作聲。
後來,小美做事越來越不積極,成績也逐漸下滑……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棵幼苗,積極的心理暗示好比「陽光和肥料」,而不良的心理暗示卻是「暴風驟雨」,前者給得越多,孩子越能茁壯成長,而後者只會摧毀孩子的前途。
有些家長說起自家孩子,翻來覆去就是這麼幾句話:「他天生膽小,一打雷就要躲起來」、「她吃飯就是挑食,從小就這樣」、「我家孩子像她媽,腦子笨、性子直」……殊不知「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長年累月生活在這樣的評價中,漸漸地孩子也會接受這種設定,生活習慣和性格特徵也會越來越趨向於家長所描述的模樣。所以,千萬別忽視這種日常的心理暗示,它能夠帶給孩子毀滅性的打擊。
家長想要幫助孩子改掉那些小毛病,不妨換一種表達方式。比如說,將孩子的「笨」、「EQ低」、「膽小」歸結為孩子「還沒準備好」。讓孩子明白,他需要更多時間和機會去歷練。這其實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會讓孩子對未來躍躍欲試,「等我準備好就可以的!」
「比馬龍效應」是心理學中的一項重要理論。它告訴我們:讚美、信任和期待帶著無與倫比的魔力,它能改變人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學會正確地對孩子進行心理暗示。
曉璇無論做什麼事都會習慣性地說一句:「我不會。」
早上起床穿襪子,她可憐巴巴地對媽媽說:「我不會。」媽媽讓她將衣服釦子扣上,曉璇嘟囔著:「我不會。」而不去行動。
有一次,媽媽鼓勵曉璇說:「孩子,妳不是不會,是還沒學會,現在學了就會了呀。」說著,媽媽脫下自己的外套,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教曉璇穿衣服。曉璇學著媽媽的樣子,花了好幾分鐘才穿好外套。媽媽喜形於色,摸著她的小腦袋說:「曉璇真聰明,學得真快!」
從那以後,曉璇穿衣服越來越熟練,讓曉璇起床穿衣對媽媽來說再也不是個頭痛的問題了。
媽媽用鼓勵和期待的方式,讓曉璇從「我不會」到慢慢地將事情做得熟練。在其他事情上,也有利於讓曉璇充滿自信,生活中那些不會的事情,只是還沒有學而已,學了就會了。
家長對孩子採用的暗示性的語言要足夠含蓄、委婉、不帶目的性。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例如:孩子做事虎頭蛇尾,與其對他批評、指責,不妨對他說:「這次做得比上次好多啦,進步很大喲。」
除了語言,家長還可以運用表情或身體動作去暗示。眼神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有時候它比語言更細膩,而面部表情也可以傳達出很多資訊。當孩子做了好事,或者勇敢地戰勝了困難時,朝他點點頭,衝他會心一笑,都是很好的激勵方式。
再比如:向孩子比「V」的手勢,豎起勝利的大拇指,輕柔地撫摩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肩膀,拉著孩子的小手,給孩子一個擁抱等都可以傳達出一種鼓勵的力量。
成長環境在孩子性格養成中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家長可以用自己的行為向孩子做出良好示範,同時為孩子塑造溫馨、積極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養成自信、陽光的性格。
家長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比如說,在孩子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的時候,打斷孩子那些「喪氣」的話,告訴孩子不要愁眉苦臉,鼓勵孩子多多微笑、抬頭挺胸、眼神堅定,並在心裡保持著這樣的信念:「我一定可以的!」
根據調查,接近90%的成功者,在幼年時期都曾有被家長的積極暗示所「拯救」的經歷。家長一味地說道理也許並不能讓孩子理解,運用迂迴的暗示法往往卻能給孩子強大的力量,讓親子關係更融洽。
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家長應少給孩子一些批評責怪,多給孩子一些積極向上的心理暗示,這樣才能在不久的未來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你越禁止,孩子越想要做
家長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歷:給孩子規定好睡覺時間,孩子卻越接近睡覺的時間越興奮,鬧著不想躺下;在打電話的時候,命令孩子不要發出聲音,可是孩子吵鬧得卻越發厲害;做飯的時候不讓孩子進廚房,讓他不要動切好的菜,結果孩子在廚房玩得更加起勁,把東西弄得一團糟……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這跟家長的教育方法息息相關。家長越是在孩子的世界裡費力去做一個控制者,禁止孩子做這做那,孩子就越想要朝著反方向行動。要怎樣才能有效禁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呢?
靈靈很愛吃果凍,媽媽怕靈靈吃過多的零食會影響正常飲食,所以每天控制靈靈吃果凍的數量,禁止她擅自拿果凍吃。
靈靈每隔一會兒就可憐巴巴地跑過來問:「媽媽,我想吃一顆果凍。」媽媽嚴厲拒絕。然而,沒過多久,媽媽發現靈靈總是偷偷拿果凍吃。一袋果凍沒過多久就被靈靈吃完了。
媽媽心想,總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便和靈靈商量說:「媽媽知道妳喜歡吃果凍,但是果凍吃多了不好。這樣吧,以後果凍交給妳自己保管,妳想一天吃幾顆?」
靈靈想了想說:「兩顆。」媽媽很開心,拿來一包果凍,說:「那我們數一數。」數完後靈靈說:「一共有30顆,可以吃15天。」媽媽很開心,親了親靈靈說:「真聰明,吃完了媽媽再買一包給妳。」
過了幾天,媽媽發現靈靈真的沒有多吃果凍。
媽媽不再扮演監督者和控制者的角色,而是選擇信任靈靈。靈靈有了自我管理的權利,內心深處的自制力隨之被喚醒,便會開始自覺地對自己的行為加以控制,撒謊和耍賴的行為也漸漸減少。
當家長在內心焦慮的作用下對孩子發出禁止時,反而會促使事件向反方向發展。很多家長總認為發出禁止一定能發揮作用,即使一次次無效,他們也只會質疑「這孩子是怎麼回事呀」,卻沒有意識到問題正出在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上。
孩子生性單純率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當家長一再用限制性話語來控制孩子的時候,很可能會更加激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不顧後果,就是想嘗試違背家長的感覺,覺得越是被禁止的事情越是有趣,因此產生了錯誤的觀念及錯誤的行為目的。
爸爸新買了一支價格昂貴的手機,拿回家後就嚴肅地告訴家裡兩歲多的小寶寶不要碰新手機。誰知,小寶寶聽完後,放下手裡的玩具,目不轉睛地看著爸爸玩新手機。趁著爸爸不注意,小寶寶捧著手機,胡亂地摸著螢幕,隨後又放到嘴裡啃起來。等爸爸回來見到這一幕,皺著眉頭喊道:「給我放下,不准用丟的!」話音剛落,小寶寶卻突然鬆手,手機掉在地面,螢幕被摔出了裂痕。爸爸很心疼,小寶寶卻笑得很開心。
孩子和家長「唱反調」的行為背後,是心中自我認知意識正在萌芽。調皮搗蛋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這讓孩子產生歸屬感和價值感;不聽從管教是為了獲得和家長一樣發號施令的權利;受到否認便大喊大叫,並伺機「報復」家長,想讓他們也感受到同樣的傷害;或者失落、沮喪,選擇放棄反抗,打心眼裡認為自己不夠格。
如果家長一味禁止,卻不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也不去向孩子訴說自己的心意,只會得到孩子叛逆的表現。家長要做的不是禁止,而是科學地引導,具體方法可參考以下意見:
◆和孩子一起提前制定「規則」
孩子沉迷電視、電腦、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長久以來都是困擾家長們的難題。家長想要讓孩子少看電視,不玩手機,不妨提前幫孩子甄選節目,定好時間。兩歲多的寶寶每次最多只能看10分鐘的卡通。等孩子漸漸長大,可陪孩子一起觀看趣味紀錄片、動畫電影,適當延長觀看時間。孩子有了選擇權,就會考慮什麼時間看,看哪個節目,看多久的問題。
◆反其道而行之,鼓勵孩子嘗試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孩子想做什麼就放手讓他去做,當他親身體驗了「苦果」,自然會將家長的話聽進心裡。如果孩子做的是碰觸電門等不安全行為,當然要第一時間制止,事後蒐集相關文字、影視化資料和孩子一起觀看,讓孩子深刻地了解後果。
◆用禁止把希望孩子進行的活動變成福利
爸爸為樂樂訂購了一套兒童英語的教育課程。他的本意是為了激發樂樂學英語的興趣。奇怪的是,爸爸規定樂樂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有限,禁止樂樂超過設定時間,並告訴樂樂:「這是完成大人要求後才能得到的福利。」之後,樂樂每天都想方設法得到這個福利,學習興趣越發高漲。
對於一個好奇心強的孩子而言,適當地採用「禁止法」去引導孩子反倒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經常用「不准」、「不行」這樣的禁止詞去打擊孩子,反而是在「培育」孩子的叛逆心理。不妨換一種方式,用更多的激勵來給孩子自信的力量,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塑造完美人格。
暗示的可怕力量
家長雖然都很愛孩子,希望孩子能成長得更好,但大部分家長總會在不知不覺間給孩子設立一個外部形象,或在不經意間給孩子施加負面的心理暗示。慢慢地,孩子接受了這種「角色設定」,再也無力去改變。
一天,媽媽讓小美幫忙去旁邊的雜貨店買瓶醬油。小美拿過錢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當小美買回醬油時,媽媽已經等得不耐煩了:「讓妳去買瓶醬油都這麼慢,那其他事情還怎麼敢指望妳!」小美很傷心,默默地回了自己的房間。
晚飯後,媽媽又讓小美去書櫃找一本書,小美翻來覆去找了很久,不確定是哪一本。正找著,...
推薦序
前言
父母都希望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和滿滿的愛,恨不得將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送予孩子。所以很多家長在生活中一味地縱容孩子,覺得「孩子喜歡最重要」、「孩子長大後自然就懂規矩了」……
然而,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父母沒有原則,不為孩子制定規矩,孩子便辨別不了自己的言行究竟是好是壞。所以,有些孩子總是無緣由地對家人發脾氣,做錯了事非但不知錯,還推卸責任;讓他做點事,他卻跟你談條件:「我可以幫你掃地,但你要送我新的玩具。」
家長付出所有,不是為了「培養」孩子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正如兒童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學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孩子的未來,最終拚的是人品和教養。
讀懂孩子的心,是正確教養的前提。孩子在表達需求時的獨特方式往往讓家長一頭霧水,不知該如何應對。其實,孩子的種種言行舉止,都可以從心理學中找到相應的解釋。比如:孩子在人群中尖叫,可能是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孩子不想做某件事時,會搬出「肚子痛」等各種幼稚的藉口;孩子過分調皮,多半是希望得到家長的陪伴……
想要讀懂孩子的心,就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信任孩子的選擇。改掉「你必須聽我的……」、 「趕緊……」等口頭禪,善用同理心,並學會用商量的語氣和孩子交流溝通。
「媽媽,飛機為什麼不會掉下來?」面對孩子各種無厘頭的問題,家長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嘲笑制止。不妨幽默化解、巧妙應答,以此提升孩子的創造性、激發其好奇心。
孩子的教養展現在何處?懂得尊重他人的言行、意願和勞動成果的孩子,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這是人際交往中最基礎的禮儀修養。能夠寬容他人過錯、心地善良的孩子,擁有著健全的人格,舉手投足間展現著非凡的魅力。誠實、守時的孩子,更是深受歡迎。謙虛自律、懂得反省的孩子,在人生路上會越走越穩。
孩子的教養來自何處?這與父母的言傳身教息息相關。孩子完善的性格,是父母一點點塑造的。家長要善用挫折教育,讓孩子成為「輸得起、靠得住」的人。
家長要將幽默「傳染」給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嘲、勇於表達,並為孩子創設充滿愛心的、樂觀向上的家庭氛圍。「你不行」、「你笨得很」說多了,只會壓垮孩子的自信心。家長應積極挖掘孩子身上的優點,將其變成能讓孩子受益一生的特長。
擁有良好教養的孩子是情緒管理的高手,家長應教會孩子正確地認識情緒、表達情緒。暴躁、衝動、敏感、焦慮、畏難……無論孩子表現出的是哪一面,都不可怕。給孩子一定的情緒空間,引導孩子擁有積極的自我認同,孩子才能獲得安全感,並健康成長。
孩子的教養,都藏在孩子的閱讀經歷中。有閱讀介入專家指出:「不是教孩子如何閱讀,而是教孩子渴望閱讀。」家長應當不動聲色地「誘惑」孩子閱讀,透過各種管道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不是逼著孩子去閱讀,或者打擊孩子的閱讀自信心。因為在教育中,誘惑比強迫要有用得多。
想讓孩子成為有教養、有理想的人,家長要喚醒孩子心中夢想的種子。有一位專家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父母身體力行帶給孩子夢想。」一方面,家長不能隨意嘲弄孩子的夢想;另一方面,家長還要積極引導孩子確定人生夢想,用行動去追夢。
最重要的是,不要將自己未曾實現的夢想強加給孩子。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用來滿足自我期望的工具。孩子有孩子的夢想,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完成夢想的計畫書。
家長不教育好孩子,這個社會會代你狠狠地教育他。孩子的教養是不能缺席的一課,尤其是在公眾場合,家長要教孩子懂禮貌,這是教養的外在表現。
家長自身的修養,對孩子的教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家長若沒有原則地妥協,對孩子的要求不懂得適當滿足、適當拒絕,只會讓孩子向著「屁孩」的方向發展。貫穿本書的主題正展現於此:我們的愛,可以沒有條件,但千萬不能缺少原則。讀完本書,你會對孩子的心理有更深的理解,你會發現只要改變教養方式,哪怕是「猴死囝仔」,缺點也會慢慢改正,變得越來越優秀。
前言
父母都希望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和滿滿的愛,恨不得將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送予孩子。所以很多家長在生活中一味地縱容孩子,覺得「孩子喜歡最重要」、「孩子長大後自然就懂規矩了」……
然而,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父母沒有原則,不為孩子制定規矩,孩子便辨別不了自己的言行究竟是好是壞。所以,有些孩子總是無緣由地對家人發脾氣,做錯了事非但不知錯,還推卸責任;讓他做點事,他卻跟你談條件:「我可以幫你掃地,但你要送我新的玩具。」
家長付出所有,不是為了「培養」孩子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正如兒童教育家蘇霍姆林...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讀懂孩子的心,是正確教養的前提
理解,是最有效的管教
尊重,成就內心強大的孩子
信任是一種快樂,被信任是一種幸福
學會用商量去替代命令
孩子應該有自己的交友圈
暗示的可怕力量
優秀的父母都善用同理心
你越禁止,孩子越想要做
有安全感的孩子,一生都幸福
不要嘲笑孩子的「小問題」
第二章 孩子未來的成功,最終拚的是人品教養
懂得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教孩子善良是父母最大的遠見
學會寬容,讓孩子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
誠實,是孩子的做人底線
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誠信的榜樣
不能遵守時間約定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
讓孩子懂得自我反省,不隨便評論別人
謙虛既是美德,也是教養
同情心:言傳身教的同時為孩子營造愛心氛圍
第三章 完善的性格,是父母一點點給的
挫折教育提升孩子抗壓能力
把幽默「傳染」給孩子
培養孩子專注的性格,只有專注才能走得更遠
積極陽光,引導孩子發現自身的優點
「你不行」說得太多,孩子就會真不行
孩子學不會獨立是教育的災難
一顆勇敢的心不是說出來的
世上沒有不懂感恩的成功者
勇於承擔的孩子最優秀
讓孩子愛上表達,勇於表達
第四章 情緒控制,彰顯孩子良好的教養
方法總比困難多,讓孩子正確對待畏難情緒
不暴躁,無論多有理也不能出口傷人
不自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不衝動不急躁,教孩子有耐心地面對一切
遇事從容,做一個不焦慮的孩子
當孩子開始嫉妒時,讀懂背後的祕密
不敏感,讓內心變得強大起來
孩子「人來瘋」,如何滿足他的表現欲
理解和尊重,允許孩子表達情緒
第五章 拒絕拜金主義,培養孩子正確的財富觀
拒絕拜金主義,讓孩子的內在很富有
讓孩子正確理解錢的價值,把錢花在刀口上
與孩子一起制定理財計畫更容易培養財商
一定要給孩子零用錢,並讓孩子學會花錢
賺錢:千言萬語都比不上孩子親自體驗
哭窮的父母只能培養出「心窮」的孩子
超前投資,學會用錢生錢
孩子的壓歲錢,上交和放任都不是上策
當孩子問「我們家有錢嗎?」家長們該怎麼回答
當孩子伸手要錢,如何拒絕才最健康
第六章 孩子的教養,都藏在孩子閱讀的書中
閱讀,決定孩子一生是貧瘠還是豐厚
為孩子留一間房,不如留一屋書
做個愛閱讀的父母,孩子才會愛閱讀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要趁早
書籍能帶給孩子靜下來的能力
讓孩子愛上睡前閱讀
多閱讀一些經典名著
如何讓孩子的功課和課外閱讀平衡發展
第七章 樹立夢想,讓孩子成為有教養、有理想的人
選擇飯碗教育,還是夢想教育?
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喚醒夢想的種子
尊重孩子的夢想,不隨意貶低
給孩子多些引導,不要讓夢想成為空想
不要將自己未實現的夢想強加給孩子
教孩子制定目標,和孩子一起完成夢想計畫書
別只記得孩子的大夢想,卻忘了滿足孩子的小願望
夢想路上,培養孩子的堅持力
第八章 窮養富養,都不如好的教養
你不教養孩子,這個世界會狠狠地教育他
禮貌是教養的外在表現
過度溺愛的孩子很「丟臉」
「不聽話」未必是孩子的錯
好習慣帶來好教養
每個場合都有它的規矩
糾正孩子行為中的攻擊性
你以為的「童言無忌」其實很傷人
越是妥協,孩子越是「貪心」
別讓你的孩子成為人見人厭的「小屁孩」
你的修養,決定孩子的教養
前言
第一章 讀懂孩子的心,是正確教養的前提
理解,是最有效的管教
尊重,成就內心強大的孩子
信任是一種快樂,被信任是一種幸福
學會用商量去替代命令
孩子應該有自己的交友圈
暗示的可怕力量
優秀的父母都善用同理心
你越禁止,孩子越想要做
有安全感的孩子,一生都幸福
不要嘲笑孩子的「小問題」
第二章 孩子未來的成功,最終拚的是人品教養
懂得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教孩子善良是父母最大的遠見
學會寬容,讓孩子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
誠實,是...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4-11-27ISBN/ISSN:978626416127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66頁開數:18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