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年,五月花號載著100多名英國清教徒來到北美大陸。遵照登陸前簽訂的五月花號公約,清教徒開始了在新大陸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多年後,由於英帝國強行增收印花稅,殖民地獨立戰爭爆發。1776年,北美13個殖民地宣佈成立美利堅合眾國,並在1787年制定了對美國發展影響深遠的成文憲法,建立中央政府。
1894年,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強國。這個年輕的國度已經站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潮頭。
1929年,波及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來臨,美國損失慘重。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加大了政府管理經濟的力度,通過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國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開創了看得見的手(政府)和看不見的手(市場)共同作用於經濟的混合經濟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美國歷史的新轉折點,美國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政大科管所2007年科技管理百大好書推薦
名人推薦:
拋棄意識形態 從歷史探索世界脈動無任所大使 陸 以 正 序
歷時三年,動員數以百計的紀錄片專業人才,敦請學者專家提供原始資料,派遣多組人員分赴九個國家實地拍攝,又經各國駐華大使館轉請本國政府協助,北京中央電視台在二○○六年十一月起播出的十二集《大國崛起》電視紀錄片,一開始就在全球華人地區造成轟動。
有朋友從上海來,帶了DVD片送給我,迫不及待地從頭到底看完後,給我最深刻的印象,莫如片中影像與旁白絲毫不涉意識形態,完全沒有說教,純以史事為根據,客觀地探討這九個國家何以能在特定時空裏,成為世界霸權的表面與潛在的原因。
電視紀錄片播映的同時,中央電視台集體編撰、也以《大國崛起》為題、八大本厚厚的系列圖文書,由大陸的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印行。如此高級的紙張與精美的印刷、裝訂在任何國家都很少見。二○○七年元月時,台灣的青林國際迅即取得正體字版權,以更高標準印行這套系列圖文書,也應該獲得海內外思考歷史起伏、關懷民族前途者的注意。
一九七九至一九九○年間,我有幸先奉派駐奧匈帝國舊都維也納,後調中美洲古都瓜地馬拉,因而對歐洲中古史,尤其領域從西班牙與奧地利,一直延伸到荷蘭的哈布斯堡王朝,及其後裔伊莎貝爾女王發生極大興趣,讀了不少西班牙文和英文的書籍。書中並未介紹哈布斯堡王朝,但西班牙確實是它的一支。若無這些機緣遇合,我也不敢承擔為本叢書寫序的責任。
任何人想把近五百年縱橫世界最重要的事件要言不煩地納入九冊書裏,是極其艱難的任務。好在每一本都有獨立的內,雖與另八本呼應,卻不具連貫性;雖宜連續閱讀,卻又各自獨立。顯現自成一書的用心,想法與我不謀而合。
《大國崛起》系列圖文書能夠問世,起自二○○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胡錦濤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講話中所說,要用「深遠的歷史眼光,寬廣的世界眼光」去看其他國家歷史發展提供的經驗教訓。《大國崛起》系列圖文書編輯確實遵照他指出的方向,發揮已達極致。
使我佩服的另一點,是他們既未把一四○五年起鄭和下西洋的艨艟艦隊拿來與一四九二年才出航由哥倫布率領的三條小船相比;更對一七九二年英國公使馬戛爾尼求見乾隆皇帝的故事,直斥為「聾子與瞎子的對話」,完全擺脫了大國沙文主義思想,難能可貴。我是歷史迷,尤喜讀中西交通史,但我完全同意中央電視台編製團隊將大國崛起的開始定位於一五○○年左右,然後大約每百年做一切割。當時中國文明雖領先各國,卻自視為世界中心,對境外一切茫無所知,與歐洲人的夜郎自大如出一轍,所以不該提,也不值得提。
從十六世紀起,《大國崛起》系列圖文書選出每百年最重要的脈動:十六世紀為要尋找免使食物敗壞的香料;在英國,則是伊莉莎白一世的黃金時代。十七世紀殖民新大陸,讓葡萄牙和西班牙成為世界霸權;達伽瑪發現印度洋後,歐洲人才對地球有了概念。十八世紀法國路易十四以一句「朕即國家」,把專制君權擴充到最高點。十九世紀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稱帝,反而埋下民主自由的種籽,同時也記錄了日本、俄羅斯與德國的崛起。二十世紀則因兩次世界大戰,最後導致美國稱霸。上下五百年,縱橫全世界,卻條理如此分明,很不容易做到。
我讀歷史有幾項心得,願藉此機會與讀者共享。其一就是任何帝國的崛起,頂層菁英份子固然不可或缺,但也不能沒有底層的廉價勞工。說得清楚些,建立一個大帝國,僅賴軍事征服是不夠的,同時必須有政治安撫與經濟開發,方能持。葡萄牙與西班牙帝國之成為過眼煙雲,正因為它們只知從殖民地搜刮金銀,運回母國後,浪費在無盡無休的宗教戰爭,連本國人民都未能分享其利。
之後的各國都學聰明了:重商主義的荷蘭,雖開創了國際貿易與銀行信用的觀念,但「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仍在今日的印尼有用之不竭的勞工。英、法帝國主義懂得把殖民地當做原料供應地、成品銷售市場兼低價勞工的來源,適逢工業革命初期,所以經歷二百多年不衰。美國至今每年仍吸引世界各國數以萬計的移民,裏面有愛因斯坦般的菁英科技人,卻也有大批拉丁裔人的賤價勞力,因而才能不斷擴張、更新,至今仍無停頓跡象。
不可否認地,中國二十幾年來急速開放改革,結果是貧富差距加大,農民湧入都市,老實說,各大城裏的「流動人口」就是廉價勞力的來源。凡自由社會均有階級存在,古今中外都一樣。台灣也有幾十萬合法與非法外勞,不必隱諱。只是在今日大陸政治環境下,不宜刻畫階級意識,可以諒解。雖可避而不談,卻不能不坦承它是國家崛起的一項必要因素。
其二,中國固有的歷史觀,從來就自當政者觀點出發,用意在教導君王如何治理天下。《資治通鑒》的書名已明白昭,用意與義大利馬基雅維利的《王子》(The Prince)一書並無二致。二十五史裏多的是賢相名將的列傳,僅《史記》與前後《漢書》對諸子百家有所描述,嗣後就絕跡了。
到了近代,我查過三百三十二卷的《明史》與五百三十六卷的《清史稿》目錄,雖然連「貳臣」與流寇都有列傳,卻找不到容閎、嚴復、魏易、辜鴻銘等在「西學東漸」時的啟蒙人物,可見儒家獨尊如何侷限了中國人思想的自由發展。
相形之下,《大國崛起》系列圖文書強調五百年來引導這九個國家在各方面發展的人物或事件,發人深思。以英國為,從牛頓開始,瓦特、亞當‧斯密、威靈頓公爵、〈大憲章〉和維多利亞女王有什麼共通點?實在不多,但他們卻塑造了英國兩百年的霸權。
法國有笛卡爾、路易十四與十六兩位專制君主、盧梭、孟德斯鳩、拿破崙和戴高樂。是這些互不關連的事物一起創造了大國的歷史,與中國只有改朝換代不可同日而語。
從台灣觀點出發,我們該怎樣看待《大國崛起》系列圖文書帶來的震撼呢?像鴕鳥般把頭埋在沙堆裏,假裝看不見嗎?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早日歸順,以便分一杯羹?
《大國崛起》系列圖文書讀者如認真消化了這部劃時代作品的內容,就知道崛起不是一朝一夕可致。它需要全國各個階級共同長時期努力合作,至少五十年或一百年後,方見端倪。
台灣今日需要保持頭腦冷靜,營造和平相處的氣氛,敞開心胸與中國大陸修好,用兄弟般的關懷,幫助一個自由、民主社會早日誕生。但也不能放棄保衛自己的實力,唯自尊始能換取對手的尊重。
看得更深一些,九個大國在崛起過程中都曾面對強敵環歭的局面,應付得宜,方能繼續崛起,應付不當,則阻礙橫生。大陸在胡溫體制下,早藉〈反分裂法〉劃下清楚的紅線,越此一步,即使美、日聯手也救不了台灣。當政者如謹守分,正可與對岸作和平發展的競賽。大陸也深知唯有走和平發展道路,才能避免虎視眈眈的外來干涉,兩全其美,均享其。
這是一部好書,我願意鄭重向海內外華人讀者推薦。二○○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台北
媒體推薦:
聯合晚報好書推介(2008.6.9)中國時報開卷書評推介(2008.8.26)商業週刊書摘推介(1020期)
得獎紀錄:政大科管所2007年科技管理百大好書推薦名人推薦:拋棄意識形態 從歷史探索世界脈動無任所大使 陸 以 正 序
歷時三年,動員數以百計的紀錄片專業人才,敦請學者專家提供原始資料,派遣多組人員分赴九個國家實地拍攝,又經各國駐華大使館轉請本國政府協助,北京中央電視台在二○○六年十一月起播出的十二集《大國崛起》電視紀錄片,一開始就在全球華人地區造成轟動。
有朋友從上海來,帶了DVD片送給我,迫不及待地從頭到底看完後,給我最深刻的印象,莫如片中影像與旁白絲毫不涉意識形態,完全沒有說教,純以史事為根據,...
章節試閱
六、工業革命
美國這個今天輸出技術的大國,當年也是依靠複製別國科技起步的。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洶湧澎湃的大潮中,美國和許多國家一樣,面臨著一次難得的機遇和挑戰。
在如此激盪的時代大潮中,剛剛打完南北戰爭的美國能否屹立潮頭?
1.愛迪生萬歲!
18世紀下半葉的英國顯得無比強盛。當時英國的治世能臣們明白,大不列顛王國的體面和威嚴離不開使用紡織機器的工匠們那滿手油污的勞動。所以,王國宣佈了一條禁令,嚴禁紡織機出口,也不許熟練的機械師移居國外。他們要透過技術和人才壟斷,保證英國獨享工業革命的成果。
1782年,也就是獨立戰爭勝利這一年,一個14歲的英國小男孩撒母耳•斯萊特到米爾福德的一家紡織廠裡當了學徒。憑著勤奮和聰明,沒幾年就掌握了紡織機械的奧秘。
而此時的美國,經濟生產還是以傳統農業和手工業為主。急於富強的新國家不惜懸賞鼓勵紡織工業的發展。
1789年,也就是美國《聯邦憲法》開始實施的這一年,已經21歲的斯萊特假扮成農業工人,改名換姓,逃過了英國當局的監察,進入美國,輾轉來到羅德島州的艾蘭島。
1790年,在一位鐵匠的幫助下,斯萊特憑著驚人的記憶和機械製造技能,複製出了英國的阿克萊特紡織機,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工作母機,也就是被英國人視為秘不外傳的富國之寶。
他的複製非常成功,1793年,羅德島上建起了美國第一座裝有阿克萊特紡織機的工廠,一種完全不同於傳統紡紗技術的生產系統在北美大陸出現了。斯萊特為美國提供了創業急需的新型工具機,因而被稱為美國的「製造業之父」。不少後世的學者把斯萊特複製紡織機成功的這一年定為美國工業革命的開端。馬克思說:「工具機是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的起點。」
美國這個今天輸出技術的大國,當年也是依靠複製別國科技起步的。
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美國的發展依賴歐洲的技術發明,在南北戰爭前,美國機械設備的80%依靠歐洲進口。
然而,在南北戰爭之後,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到來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洶湧澎湃的大潮中,美國和許多國家一樣,面臨著一次難得的機遇和挑戰。
此時的大西洋彼岸,英國人一邊改造第一次工業革命遺留下來的老設備,一邊加大新興工業的建設力道,試圖繼續引領時代潮流;
德國人剛剛用鐵與血的方式擊敗法國,完成國家統一,憑藉著統一的國內市場、獨立的經濟體系,以及強大的教育科研系統,咄咄逼人地出現在歐洲大陸,與英國在全球展開競爭;
遼闊的俄羅斯剛剛廢除了農奴制,它希望這能夠為工業革命提供自由勞動力,盡可能趕上歐洲前進的腳步;
而在太平洋對岸,日本開始實行明治維新,竭力按照西方,特別是德國的方式推進工業化,力圖透過「脫亞入歐」擺脫殖民地的處境。
中國的滿清政府則以「自強」和「求富」的口號,開始洋務運動,希望以西方科技增強國力,維持岌岌可危的統治。
在如此激盪的時代大潮中,剛剛打完內戰的美國能否屹立潮頭?
在紐約市38公里外的新澤西州有一個門羅公園。
當夜色降臨,門羅公園的一座老建築顯得昏暗而冷清。如果與現在紐約那一片璀璨的燈海、落地的銀河相比,簡直就有點寒酸了。
然而就是這些看似寒酸的建築,在美國發展歷程上有著特殊的意義。126年前,是這裡的光芒四射,創新的火焰照亮了世界,開啟了一個時代。
1879年12月25日,大雪紛飛、格外寒冷。大約有3000人在耶誕節的晚上聚集到門羅公園。
紐約《先驅報》描述當時的情景,說:「這些參觀者從四面八方趕來,使這個方圓數英里的小鎮堆滿了形形色色的車輛——這當中有男、有女,有農民、技工,也有各種體力勞動者和孩子,與此同時,火車上又走下銀行家、掮客、資本家、觀光者,以及急於做生意的代理人。」
人們並不是來慶祝耶誕節,而是來參觀一項最新發明。
夜色降臨後,人們被眼前突然出現的光芒弄得神魂顛倒,目瞪口呆,那是60盞電燈釋放出的光明,這是他們見過的最神奇的東西!
人們忘了寒冷,到深夜12時還不想散去,到處有人高喊:「愛迪生萬歲!」
這項19世紀末最著名的發明正是出自愛迪生之手,這個名字幾乎是發明創新的代名詞。
愛迪生一生中有2000多項發明專利,平均每兩週就有一項專利成果。做為十幾種行業的開創者,這位「發明大王」被當時的人們稱為「門羅公園的哥倫布」。
電燈、印刷機、留聲機、蓄電池、電影都是他的發明,他成為十幾種行業的開創者。美國人稱他為「發明大王」。
這是一項影響歷史進程的發明。正如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一樣,愛迪生不僅為美國開闢了一塊發展的新天地,也尋找到走向強盛的鑰匙。
很快,門羅公園的光明降臨到全國各地,並向國外擴展。1879年的60個燈泡以驚人的速度擴張。
當然,要想使人類真正進入電氣化時代,必須使電氣普遍應用,也就是說必須使電融入人類生活,那麽怎樣才能使電走入千家萬戶呢?
1882年9月4日,愛迪生親手合上世界上第一個商用電力系統的電閘,電流沿著電線迅速流動,照亮了曼哈頓金融區的摩根公司等58處地方。
這個系統的電力來自於一個發電能力為900馬力的火力發電廠,可供7200個燈泡使用,這一電力系統是愛迪生從電燈衍生出的發明,它的應用意味著世界上第一個火力發電廠開始工作。
由此,發電廠迅速推開,並用輸電線連接成網路。電流四通八達。電力的廣泛應用成為可能。電廠、輸電線、配電設備、電燈,這一切構成了電力工業技術體系。很快的,專業電氣公司在美國各地紛紛出現,實現了電力技術產業化。
這一年,有10萬個燈泡釋放出柔和而明亮的光芒為人類服務,1892年則發展到400萬個;1903年,高達4500萬個。
很快,電燈以無法抗拒的力量征服了人類,以至於如果失去電燈,人類簡直就像失去太陽一樣痛苦。
愛迪生的光芒出現在紐約的股票交易所、倫敦的展覽、巴黎的歌劇院,甚至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上。
在愛迪生的發明中,電燈影響最為深遠,人類為了尋找光明走過了漫長的路程,篝火、蠟燭、油燈、煤氣燈,都離不開火的直接燃燒,從電燈開始,人類採用一種全新的方式照明,也以全新的方式生活。從電燈開始,電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對美國來說,發電廠和輸電線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提供給工業方便而廉價的新動力,為工業插上了電的翅膀,使之以閃電的速度發展。
動力是國家、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力量之一。在使用人力、畜力的時代,人類只能以農業和小手工業走過5000年的緩慢歷程。當瓦特用蒸汽機馴服了地下之火,也就是煤,使之轉化為機械能,以此為動力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只用了100多年便創造了相當於前5000年的輝煌。
愛迪生則以天上之火的形式,也就是電,實用於照明和動力,這場無聲的革命讓資本主義擺脫了煤味的舊時期,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的新時期,只用了30年的時間就創造出相當於前100多年的成就,並且改變了世界力量的格局。
南北戰爭後的30年對美國來說,是勇於創新的時代,也是開始騰飛的時代。
電燈的發明和電力系統的應用,使美國開啟了電氣時代,成為電力工業的故鄉,並由此率先進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資本主義世界的競爭中,美國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領先地位,以領先的姿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馬達逐漸取代了蒸汽機,1880年的時候,美國工業還依靠蒸汽機,到1900年,電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動力,它進入火花四濺的鋼鐵廠,進入汽笛長鳴的火車、輪船,進入大型農場的聯合收割機……。
新澤西州愛迪生市門羅公園博物館館長
◆ 愛迪生童年
愛迪生是個不同尋常的孩子,他善於學習,很有想像力,有時候,小孩子喜歡一個人發呆想像自己的世界。愛迪生創造了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充滿美妙的主意和發明。這是愛迪生的基礎,他擁有巨大的想像力。
愛迪生做為一個小孩,有點古怪,最好的形容詞就是古怪,因為愛迪生就像一個方形要融入圓形一樣。我喜歡那樣的人,因為那些人改變了世界。
愛迪生從12歲開始就再也聽不見鳥叫,但是我不認為他像自己想像中那麽聾,他喜歡去劇院,用這個做為對自己的慰藉,這對他有好處。
◆ 愛迪生與教育
他自己受的教育不多,但是看的書很多,有意思的是他把自己孩子送去大學,他建議大學因材施教,而不是任其自然。
每次有碩士或者博士來應聘,他都會讓他們考試,他把這些考試叫做基礎知識考試。例如化學系大學生,對愛迪生說我是化學家。那麽好,請做測試,第一個問題是誰殺死了林肯,第二個問題是窩瓦河在那裡,第三個問題是最好的洗衣機是那裡生產的,第四個問題是從芝加哥到紐約多遠。
他總是得到很有意思的答案,有一次,有個人寫道:「扯蛋。」說這是愛迪生所有問題的答案。他居然被錄取了。愛迪生不關心是否可以回答所有的問題,他關心的是怎麽回答問題。他希望人們不要只看到自己鼻子底下,而要發現整個領域。如果你是一個會計,想去愛迪生那裡工作,愛迪生會說:「好,我把你放在化學實驗室。」會計說:「我對化學一竅不通。」愛迪生會說:「如果有100個化學家在我的實驗室,就有100個化學家會告訴我應該做什麽。」
正是在電氣時代,美國經濟後來居上。1860年,它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居工業生產第4位,不到英國工業總產值的二分之一。到1894年,美國工業產值已躍居世界首位。美國迅速趕上並超過英國、法國和德國,工業產值達到95億美元。相當於英國的兩倍,法國的3倍,約占歐洲各國工業生產總和的二分之一,近全球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
「美國時代」來臨了!
1931年10月18日,發明大王愛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為了紀念愛迪生,有人建議全美國停電1分鐘以緬懷這位發明者,但是這一紀念活動根本無法實施,因為電實在太重要了。最後,除關鍵的電燈以外,其他所有的電燈都在自願的情況下關閉。
在這1分鐘之內,芝加哥、加利福尼亞、丹佛、紐約一片黑暗,整個密西西比河一片黑暗,美國一片黑暗。接著,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從城市到鄉村,燈火再次通明,亮如白晝。世界回復光明。
新澤西州愛迪生市門羅公園
博物館館長
◆ 評價愛迪生
愛迪生喜歡做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什麽是發明,發明就是實現夢想。
愛迪生給環境提供養料,他很有趣、瘋狂、富有戲劇性,給人們提供樂趣,他和人們一起跳舞,做一些瘋狂的事情,發明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發明是不能一直保持嚴肅的,它是藝術,畫家不能嚴肅,他們一直愛笑,發明也一樣。
他沒有讓自己高高在上,不像科學家那麽說話,甚至不像發明家那麽說話,他像一個機械工那樣說話。
他曾跟記者開玩笑說:「你去跟愛因斯坦談話,看看能不能搞明白他在說什麽。」愛迪生就是這麽有趣。這就是我們為什麽不能不喜歡愛迪生,他像我們知道的那樣改變了世界,他還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用語。「哈囉」成了國際通用的打招呼方式,是愛迪生首次使用的。
我們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愛迪生。
新澤西州愛迪生市門羅公園博物館館長
◆愛迪生的工作人員
愛迪生周圍是各行各業的人。許多國籍,許多人不說英語,有很多德國人。有一個形容愛迪生的說法是愛迪生很聰明,以至於他甚至知道自己還不夠聰明。其實他知道每個人的不足,把每個人放到合適的位置,創造了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就是愛迪生。愛迪生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概念,直到今天仍被延續。
他們之中有的絲毫沒有受過教育,也有博士,愛迪生給每個人取綽號。法蘭西斯是普林斯頓的博士生,愛迪生叫他「文化」;派特羅被稱為「藝術」,他是本科生,是第一個助手,他是緬因州的紡織機械工,手非常靈巧,愛迪生的手沒有這麽巧,他成了愛迪生的一半。
大概有超過幾百人,有人工作兩週,有人工作1年,總是變化。很多人工作1年也沒有拿到工資,但他們就是願意和愛迪生一起工作。
俗話說「惺惺相惜」,愛迪生的個性就像電一樣,照亮了整個房間。人們覺得和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人一起工作,這是他們一生中最激動人心、最興奮的時候。
◆愛迪生如何籌資?
有些人願意投入資金,最重要的是摩根,他是愛迪生強大的支持者,他相信這個有點瘋瘋顛顛的人,而且能看出愛迪生所做事情的意義,這點愛迪生自己可能都不清楚。
我欣賞摩根的是,他可以並且願意幫助愛迪生,即使價值還停留在想像的空間,他總說:「好的,我會支持你。」愛迪生說還要幾個禮拜,那當然是說謊,可能要幾年。但是摩根說:「好,沒問題,我在這裡幫助你。」
◆愛迪生的發明
愛迪生有1093項專利,這很不可思議。當然,愛迪生功不可沒,但也不能忘了他周圍的人。這個富有創造力的群體7年半的時間裡,有400項發明,歷史學家認為這是人類發明史上最偉大的時期。一個禮拜一個專利,不可思議。
有人問愛迪生說:「你認為電燈怎麽樣啊?」愛迪生說:「今天的美國總統在我的燈下工作,醫生在燈下做手術,成百萬的人在燈下生活、閱讀,這非常非常重要。」他以此自豪。
2專利制度就是將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
在美國騰飛的過程中,發明並不僅是電燈這一項,發明家也不僅是愛迪生這一個人。
在愛迪生收到他的電燈發明專利書時,同樣的專利書在1879年發出了2萬多件。這在當時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美國的技術發展,大體上可以愛迪生來畫線。在愛迪生之前,美國的技術基本上是照搬歐洲的;在愛迪生之後,美國才有了自己的技術。愛迪生所處的時代是美國技術發展轉折的一個象徵。
根據美國專利局記載,19世紀後期是美國告別單純技術引進,本國專利技術突飛猛進的階段。
1789至1800年的10年,政府頒佈了276項專利權;在1850至1860年的10年中,專利增加到25200項,平均每年有2000多件專利;到了1900年前的20年,每年專利已達到2萬多件,增長了10倍多。
內戰後,美國勞動力匱乏,美國資本家盡可能地採用節省勞力、降低成本的新技術;美國工業較英、法起步晚,可以直接藉鑒經驗、教訓,儘量少走彎路;美國中西部廣大地區都是新開發的,沒有陳舊設備的包袱和障礙,不存在英國工業所面臨的複雜技術更新問題。
此外,美利堅民族具有的積極進取、講求實效的精神,使他們少受傳統束縛,易於接受、推廣新技術。在這一系列的因素中,自主創新發明的大量湧現是最關鍵的原因。
那麽,為什麽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會出現一連串創新發明?也就是說,愛迪生為什麽會出現在美國?
愛迪生出現於美國絕非偶然。他生活在一個屬於發明家的國度,美國早在大半個世紀前就為他的出現創造了基本條件。
1787年,在剛獨立的美國制定的《聯邦憲法》中,第一條第八款赫然寫道:「為推動科學和實用技藝的進步,對作家和發明家各自的著作和發明,在一定期限內保障其享有排他的專有權。」
美國是第一個把專利權寫入憲法的國家,創新精神由此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莊嚴地予以保護,就像保衛國家主權一樣。
如果說憲法使發明權神聖不可侵犯,那麽,專利法的出現則使這一權利真正轉化為鼓勵發明創新的動力。
1790年,美國頒佈了第一部專利法。1802年,國家專利商標局成立。
在美國專利商標局(簡稱USPTO)那扇厚重的大門上印刻著林肯總統的名言:「專利制度就是將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
美國專利商標局的任務是在一定期限內保證發明人對其發明享有獨佔權,從而促進美國的科學技術進步;通過實施有關專利與商標的法律,管理專利、商標和版權事務,管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事務,以增強國家經濟實力。
事實上,愛迪生在門羅公園發明工廠的啟動資金,就是他第一次轉讓專利權所得,以後他的每一項發明都為下一項發明提供資金。這是他得以完成2000多項發明的物資基礎之一。
愛迪生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然而,如果沒有憲法和專利法的保障,還會出現愛迪生嗎?
法律是硬道理,它構建了軟環境。發明創造的價值以財富的形式呈現出來,而實現財富的形式受到法律保護。
專利法不僅使愛迪生名利雙收,也為美國創造了巨大財富。
1922年,美國國會統計,僅一個愛迪生就使美國政府在50年內的稅收增加了15億美元。1928年的調查顯示,全世界的資本用在與他的發明有關的事業上的金額達到157.25億元。
專利制度確保發明創新直接與經濟利益掛鉤,使人們認識到腦力活動是可以直接轉化為物質收入的。於是,當整個國家都這樣認為的時候,頭腦與生產力也就連絡來,於是,愛迪生這樣的發明家應運而生,美國這樣的國家也就有了騰飛的智力支持。
早在1830年代,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在比較英、美兩國時曾說:「英國人太留戀舊的生產方式了,而美國一點也不留戀舊方式,美國人一聽到『發明』兩個字就會豎起耳朵。」
正是從這個時代開始,科技成為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美國正是立足於這些源源不斷的發明,在19世紀末30年的時間裡突飛猛進,迅速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經濟學教授
◆政府干預
即使是一個弱勢公民對抗一個強勢公民,強勢者也不能從弱勢者手中奪走財產。中華帝國的建立者秦始皇帝也不能保證兩千英里以外的小茅屋不被當地政府佔有。但是,有限權力的政府的職能就是保護每一個人的財產不受侵犯,保證和平和秩序,在高速公路上沒有賊搶你,保護你不受強盜的侵犯,不讓地頭蛇說這是你的財產,但是必須屈從於我。
最重要的是它防止了政府自己的腐敗,防止腐敗的法官按照跟誰有關係來決定案子的判罰,或者是給了他們多少賄賂來判案。
但是在有些情況下限制政府的參與是錯的,我們在俄羅斯過去的15年中可以發現,沒有政府的干預,這對社會經濟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大規模的政府干預調整工業、價格、品質和收入是從19世紀開始的,像老羅斯福總統所說,美國的收入分配制度太不平等了,有錢人的錯誤行徑應該被政府來制止,新政是政府干預的一個象徵,從一個基本上還是自由市場的國家,變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混合經濟,這是一個主要的轉變。
自由市場和政府干預的平衡,總是更加傾向於自由市場,尤其在西歐是這樣。即使今天,美國人堅信只有當需要的時候才能夠讓政府干預,即使政府表現得非常好也應該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對於幾千萬人的社會保障,政府比私有企業更有效,或者有時候根本不能相信私有市場,例如控制環境污染,私有市場如果沒有政府控制的話,根本不會來減少污染。
一位科學家自豪地說:「美國已經成為一個科技民族。從農業到建築,沒有一個行業不是由科學研究及其成果形成的,我們的1500萬個家庭中,沒有一個家庭不享有科學進步的好處。」
這一現象使整個國家形成了對發明創造的極度尊重和熱中。
1929年10月21日,電燈誕生50週年。美國為愛迪生舉辦了一場別致的紀念會。
汽車大王福特把門羅公園實驗室的建築物,重新建在密西根州迪爾本。
美國總統胡佛攙扶著82歲的愛迪生走進「實驗室」時,全美數百萬聽眾早已守在收音機旁,等待著收聽實況解說。愛迪生重演了半個世紀以前關於電燈的著名實驗。與此同時,全美數十座城市也為紀念他的功績而讓所有電燈大放光明。
這是一場為發明家而辦的盛宴,對一個平民的致敬沒有比這一次更盛大的了。
500位來賓大都是《世界名人辭典》中的人物,金融家、政治家、科學家、實業钜子、大學校長、文化名人濟濟一堂,來賓中有女科學家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的祝福從電話裡傳來,英國王子和德國總統發來了賀電。
愛迪生坐在首席,胡佛總統坐在旁邊。
胡佛發表演說:「在我們的國家中,科學家和發明家要算是最可貴的無價之寶了。……由於他們的努力促使了我們的進步,這種偉大的貢獻是無法估價的。」
那麽,僅僅有專利法就能產生一個科學民族,並使這個民族不斷創新、發展嗎?
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共事務辦公室主任
◆ 專利和專利制度
我一直相信美國故事就是創造的故事,國家本身也是被創造出來的。當然,民主是由希臘人開創的,但當時在世界上我們的國家的確是全新的創造,第一個民主國家。
我認為憲法保護專利和多年後這個國家成為一個經濟強國是不無關係的。美國人民生活的進步與發明創造是密不可分的,發明使生活變得更方便,發明能創造生產條件,能加工農作物,軋棉機就是一個例子。
工業革命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美國有一個鼓勵創新的制度,這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產生。
我認為今天美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強國,這全都依賴於我們的保護知識產權制,這絕非偶然。發明創造,知識產權,無窮的資源,我們能夠有效利用資源的事實與我們為大發明家提供知識產權保護是直接相關的,這也是為什麽美國能在整個20世紀直到21世紀的今天依舊保持世界經濟強國地位的關鍵。
3只有知識才能照亮整個民族的思想。
在門羅公園的發明工廠,當時這裡的工作人員達200多人。人們都知道愛迪生的發明,卻不知道愛迪生的2000多個發明大多是在這個世界最早的大型科學實驗室裡誕生的。
甚至有人說愛迪生最重要的發明不是電燈或其他什麽,而是發明工廠本身,是發明工廠將一大批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和各類高級技術工人組織起來,以集體研究的方式造就了愛迪生這個科學神話。
愛迪生本人只有小學畢業,靠自學成才,但在發明工廠中,畢業於高等院校的大學生比例卻高達30%以上,甚至其中不少人還是各大學的教師。
難以想像如果沒有這些高素質的人才,愛迪生的天才火花能夠燃燒多久?沒有分佈於各個行業的高素質人才,美國又怎能迎頭趕上歐洲發達國家?
每年6月是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從1869年開始,頒發畢業證書以一種特殊儀式固定下來,哈佛大學的校長向畢業生宣佈「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有素質的男人和女人了。」
多少年來,歷任哈佛校長始終用這樣的話語送走畢業生。從1636年開始到2005年,有300多屆的畢業生成為有素質的男人和女人。這些畢業生中有6位總統,3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20多位普立茲獎獲得者,以及眾多的議員、大使和學術權威。
這還僅僅是一個哈佛大學。今天的美國已有4000多所大學,這4000多所大學塑造的人才遍及美國各個領域。曾經有一位學者說:「正是這些源源不斷的畢業生成就了美國。」
那麽,又是什麽成就了美國的教育?
17世紀初,一批批歐洲移民開始在北美定居,這些來自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的拓荒者們帶來了歐洲近代的科技和文化,同時還帶來了教育的傳統。
一位歷史學家描繪了當時的景象。「當第一茬收割地裡的麥根經風雨剝蝕剛剛變色時,當村外狼嚎聲尚未停止時,他們已經做出安排,讓子女們在這曠野荒郊立即開始學習亞裡斯多德,還有希伯來語的《聖經》。」
在美國第一、二代移民中,每40至50家就有1名大學畢業生,他們多數畢業於牛津或劍橋。從1647年麻薩諸塞州通過義務教育法以後不到半個世紀,在當時北美的新英格蘭各州都已經相繼完成了此項立法。在普及中、小學教育的同時,他們立即著手建立大學。
1636年10月28日,哈佛學院的章程在議會註冊,是為美國高等大學的開端。接著,威廉—瑪利學院、耶魯學院、英王學院(後改名哥倫比亞大學)、新澤西學院(後改名普林斯頓大學)相繼成立,到1776年美國獨立時已有10所學院。
美國在立國後不久,就頒佈了《全民教育法案》,要求每個公民都要接受教育,並且把受教育的權利當做人權的一部分。開國元勳們對教育滿懷熱忱,以教育為立國之本。因為他們始終堅信,只有培養出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公民,才能保障國家的成長和建設。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在他那篇著名的告別演講中說:「請大家把普遍傳播知識的機構當做最重要的目標來加以重視和提高。」
傑弗遜,美國第三任總統。他認為任何有能力的人都應該有受教育的權利,不分貧富和出身,只有知識才能照亮整個民眾的思想。傑弗遜在1816年說,在一個文明的國家,若指望在無知中得到自由,過去從未有過,將來也辦不到。
1809年,卸任後的傑弗遜返回家鄉維吉尼亞州,積極推動公共教育體制的建立。他建議由州政府出資建立一個免費的公立學校體系,普及初等教育,選擇優秀學生進入中學和大學接受教育。
然而,處在建設時期的國家,百業待舉,讓州政府出資並不容易。傑弗遜一面和反對者爭論一面勸說州政府眾議院,最後終於以微弱優勢通過建立一所公立學校的提議。
六、工業革命美國這個今天輸出技術的大國,當年也是依靠複製別國科技起步的。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洶湧澎湃的大潮中,美國和許多國家一樣,面臨著一次難得的機遇和挑戰。在如此激盪的時代大潮中,剛剛打完南北戰爭的美國能否屹立潮頭?1.愛迪生萬歲!18世紀下半葉的英國顯得無比強盛。當時英國的治世能臣們明白,大不列顛王國的體面和威嚴離不開使用紡織機器的工匠們那滿手油污的勞動。所以,王國宣佈了一條禁令,嚴禁紡織機出口,也不許熟練的機械師移居國外。他們要透過技術和人才壟斷,保證英國獨享工業革命的成果。1782年,也就是獨立戰爭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