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益京極夏彥節稅陳思宏長女病最透明的故事三采精選75折起納瓦爾寶典安寧照護矽島民防小書痴兒童文學季暢銷5折起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當時,我們以為可以改變世界

マイ・バック・ページ-ある60年代の物語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川本三郎

評價
100收藏
261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88 NT$ 246 NT$ 28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1

購買電子書(流動版型)
210
其他二手價
54 150元起
圖書館借閱
限量贈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那個時代有他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我們知道,因為我們那樣活過
文/Anderson

在這重鹹重甜的時代,有什麼大場面會沒看過?還有什麼可以嚇到我們?答案是:曾經的自己。

正熱血的你,想過十年後、二十年後、三十年後會怎樣嗎?曾經熱血的你,還相信當年相信的事嗎?只有熱血,夠嗎?如果不夠,還少了什麼?

這個世界明明就是有對錯的,明明就是有亟待幫助的弱勢、有應該撻伐的不公不義。但當我們終究懷疑了自己在裡頭的衝鋒陷陣,那是為什麼?那不是袖手旁觀者輕鬆作結的「認清現實」之類風涼話。世界是可以、也應該被改變的,但多年後反省,當年的我們,到底還缺了一點什麼?

而一切在這個時代,是否依然可能?

川本三郎的《我愛過的那個時代:當時,我們以為可以改變世界》是一本關於這件事的書。書裡學運當道的60年代是日本歷史一個重要段落,是我們所喜愛熟悉的日本文化與作品所依據的重要底蘊。它藏著整個時代的心靈,人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愛、信仰、懷疑、失落,都在裡面。

每個人都知道「30歲以前不是左派是混蛋,30歲以後是左派是笨蛋」的笑話,但承認自己成為曾經誓不成為的那種人,卻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深切地認清過往的自己與同儕,更是殘酷。

但這個出於自省的真正成長(而不只是一概抹消將過去視作好傻好天真),讓歷經其中的我們,變得更清明,更銳利也寬厚。讀著《我愛過的那個時代》,我們會不斷想著這樣的事,關於年輕之我與年長之我,所尋求的互相體諒與理解。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其實是1988年的作品,當時距離書中的極端年代,只過了才十年。作者川本三郎對於所有的心動和心痛的記憶都還很清晰,卻又已然走上了新的路途,不得不揣摩一個新的關於過去的和解。

川本三郎的那個時代,也是村上春樹與所有村上小說中的那個時代。本書有賴明珠擔任翻譯,她說正是年輕時讀了川本三郎,才真正能夠進入村上的小說裡。

「為什麼村上春樹的小說經常提到學生運動?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死去?為什麼有那麼多大學生中途退學?為什麼年輕人到全國各地去流浪?為什麼新宿車站附近流浪漢瘋子和藝術家特別多?那個時代流行了哪些歌曲?」這些我們讀村上小說時的疑惑,關於背景的鑰匙,就在《我愛過的那個時代》。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當時,我們以為可以改變世界》是給每一個正在或曾經很用力地年輕的人,當時我們能夠感覺、願意相信。書中的篇章還保留了青春的感性,但在那裡面,更多的是勇氣與虔誠。我們知道,因為我們那樣活過。

如果不抱幻想地去愛,就是所謂的愛,我可以說愛過那個時代……

Suntory學藝賞×讀賣文學賞 × 桑原武夫學藝賞 × 每日出版文化賞受賞作家
「東京學」第一人川本三郎
小說《挪威的森林》背景時代,電影《革命青春》原著
撼動日本學運世代的青春回憶錄


這樣的結局告訴我,為自己而戰是無止盡的,再怎麼困難也要相信自己向前走。--妻夫木聰
看完書才知道原來真的有時間也無法療癒的傷痛。--松山研一
我終於明白當時投身學生運動者的心境,包括他們的不安與內疚。──山下敦弘(導演)
無與倫比的青春之書。--丸谷才一(小說家)

米果、何榮幸、黃哲斌、辜振豐、羅文嘉、傅月庵、賴明珠 推薦

一九六八年,日本各大學發起了以意識形態為主的鬥爭浪潮,出現學生組織的「全學共鬥會議」(簡稱「全共鬥」),罷課、占領大學校園等場面愈演愈烈。一如許多目前仍活耀於日本藝文界的創作者,作者川本三郎與他們同樣是「全共鬥世代」。
在這個日本社會思潮震盪最劇烈的時期,川本三郎以一個初出茅廬剛跑週刊新聞的新人記者身分,完整描繪出當時社會浪潮,讓這本作品成了六○年代的最真實見證。而他更親眼目睹東大「安田講堂事件」,這個大時代發生的事件,後來履次由村上春樹關鍵性地寫在《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挪威的森林》、《1Q84》等作品中。

時間也無法療癒的傷痛,一段作者數度提筆無法寫成的青春挫折物語
本書文章最早連載於1986年至87年日本文化創意人喜愛的藝文雜誌《SWITCH》,專欄名稱為「The Reading」,由該誌發行人新井敏記先生總策劃,並與角取明子小姐親自拜會川本三郎邀稿。最初原本只是希望讓八○年代的年輕讀者能理解六○年代的人事物而書寫,沒想到川本三郎寫著寫著,最後卻變得不得不整理思緒,提到一九七二年改變他一生,讓他久久無法提筆寫作的專訪思想犯(殺人犯)事件。
他因為私下採訪嫌犯並湮滅證據,走在「記者道德」與「公民道德」的法律邊緣。最後還是因為受不了精神壓力,遂向警方坦承事件發生經過而身繫囹圄。因為這樁「朝霞自衛官殺害事件」,他成了日本最受爭議的文壇評論家。正因為如此大膽的交涉過程,更清楚地描繪出當時年輕人的不安與衝動。儘管傷痛,作者藉由這些文字的呈現,宛如電影一般讓我們清楚看到了日本六○年代末期,一個個「我們相信一定可以做到」的青春姿態。

極其爭議引爆話題改編電影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在日本感動無數後輩文創名家,讓山下敦弘、向井康介、西川美和、野田秀樹、松本大洋等人推崇備至。這些儘管都不曾親眼目睹、經歷過六○年代的創作家,憑著他們對於當時文化思潮的喜愛而興起拍成電影的念頭。由於牽動到日本社會至今仍無解的心結,電影劇本更耗費三年才完成。最後選定兩大主角,由妻夫木聰飾演時任記者的川本三郎,松山研一擔任書中嫌犯K的演出,兩大男星破天荒地同台對戲。電影主題曲為巴布狄倫名曲〈My Back Pages〉,日本國民創作歌王奧田民生與真心Brothers重新詮釋。

作者簡介:

川本三郎(Saburo Kawamoto)
一九四四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曾任《週刊朝日》、《朝日雜誌》記者,之後離開報社轉為自由文字工作者。持續筆耕四十餘年,作品以文藝評論、電影評論、翻譯及隨筆為主,創作質量兼備,甚至跨足鐵道、旅遊等各項領域。並早在八○年代便以敏銳的感受力與獨到眼光,引介剛出道的村上春樹。特別喜歡楚門‧卡波提,翻譯其作品無數。

長年鑽研永井荷風與林芙美子作品,曾拿下五座文學評論獎。以《大正幻影》榮獲三得利學藝獎、《荷風與東京》獲讀賣文學獎、《林芙美子的昭和》榮獲桑原武夫學藝獎和每日出版文化獎、《白秋望景》獲伊藤整文學獎。其他著作尚有:《我愛過的那個時代》、《遇見老東京》、《少了你的餐桌》、《然後,明天繼續下去》、《川本三郎的日本小鎮紀行》、《現在,依然想念妳》等。

譯者簡介:

賴明珠
一九四七年生於台灣苗栗,中興大學農經系畢業,日本千葉大學深造。回國從事廣告企畫撰文,喜歡文學、藝術、電影欣賞及旅行,並翻譯日文作品,包括村上春樹與谷崎潤一郎的多本著作。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