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讓歐洲人上癮的完美小說‧發行三年全歐狂銷800萬本!
☆ 在瑞典,平均每3人就擁有1本;在丹麥,銷售程度僅次於聖經;在法國,每4部車裡就可以找到1人擁有;在英美,每個讀了本書的人都為之瘋狂
☆ 全球已售出34國版權;小說改編的電影與電視影集皆已上映
☆ 寂寞出版創社大作!出版界的傳奇作品!
【精簡介紹】
八十二歲的瑞典產業鉅子范耶爾在生日當天,照例收到了一幅匿名寄來的裱框壓花,卻令他情緒潰堤地哭了起來……
四十三歲的《千禧年》雜誌發行人布隆維斯特,一向以揭發企業醜聞為職志,這次卻栽在一個穿亞曼尼西裝的卑鄙股市投機客手上,面臨牢獄之災與信用破產危機……
二十四歲的保全公司調查員莎蘭德,身材瘦削、刺青處處、性情乖僻,卻擁有高超詭譎的電腦技能與調查能力。但若有人想欺負看似完美受害者的她,未來恐怕會十分堪慮……
一樁疑似小島密室的謀殺案,一個權貴家族的黑暗歷史,一場小記者對抗資本家的正義之戰,一段受害女子的復仇之路,交織成這部精彩絕倫的小說。全書處處驚奇,令人拍案叫絕。
來自瑞典,史無前例攻佔全球暢銷書榜、屢創嶄新紀錄的完美小說,正待您品嘗!
作者簡介:
史迪格‧拉森(Stieg Larsson, 1954-2004)
瑞典作家與新聞記者。曾任職瑞典中央新聞通訊社TT,並於工作之餘投身反法西斯主義的活動。1995年,他創辦了「Expo」基金會,並自1999年開始擔任基金會同名雜誌主編。由於他長期致力於揭發瑞典極右派組織的不法行動,多年來一直受到程度或輕或重的死亡恐嚇與威脅。這部小說中總是積極捍衛社會正義、不求個人名利的男主角,幾乎就是拉森本人的化身。
拉森從2001年開始撰寫「千禧」系列小說,2004年完成三部曲後,竟不幸於11月因心臟病突發辭世,來不及看見首部曲《龍紋身的女孩》在2005年出版,以及此系列小說售出全球超過34國版權、轟動全歐的盛況。隨著二、三部曲的出版,「千禧」系列引爆閱讀熱潮,雄踞歐洲各國暢銷書排行榜,且暢銷不墜。此外,《龍紋身的女孩》在2006年奪下北歐犯罪小說協會最佳犯罪小說「玻璃鑰匙」獎(Glass Key Award);2008年,「千禧」系列三部曲《空中的城堡》(暫名)再度奪下玻璃鑰匙獎。拉森打破紀錄,成為瑞典有史以來第一位兩度獲頒該獎項的作家。2008年2月,拉森並入選英國《每日電訊報》「一生必讀的五十位犯罪小說作家」。
譯者簡介:
顏湘如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法文系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譯著包括《外遇不用翻譯》《事發的十九分鐘》等數十冊。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 榮獲2006年北歐犯罪小說協會最佳犯罪小說「玻璃鑰匙」獎
☆ 作者獲選《每日電訊報》選出的「一生必讀的五十位犯罪小說作家」
名人推薦:
※我遇見的每一位瑞典出版人都讀過這三本書,也都不吝說出他們的讚美,這在嫉妒心很強的出版界是很難得而有趣的現象。再也不會有比這更有說服力的推薦了。——瑞典資深出版人Christopher MacLehose
※《龍紋身的女孩》是本震撼人心的小說。正當我覺得最近都沒什麼新鮮事時,就出現史迪格‧拉森所寫的這個獨特故事。我完全著了迷。──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麥可.康納利
※我不信你今年還找得到比這本更好看的書。 ──英國推理小說名家 薇兒.麥德米
※如雪地上的血跡般強烈鮮明!一部完美的傑作,帶領讀者感受北歐犯罪小說的獨特力量。──英國推理小說名家 李‧查德
※《龍紋身的女孩》是部全新的政治與新聞懸疑小說,內容非常貼近人心且具道德精神。儘管揭露的是社會的黑暗面,史迪格‧拉森仍完成了一部精彩豐富的小說,書中的主要人物令人難忘。——《英倫情人》作者 麥可‧翁達傑
※極為出色的一本小說!好多年沒看到如此令人驚嘆的驚悚小說處女作了。拉森混雜揉合兩個故事的手法,讓我從頭到尾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精彩絕倫,引人入勝!──英國推理女王 米涅.渥特絲
※開始讀這本書之後,它幾乎接管了我的生活。……當我終於在凌晨三點闔上本書時,眼睛已經極度疲累,但腦子卻仍停留在拉森所創造出來、那極為鮮明的犯罪小說世界中,根本無法入睡。這是我讀過最棒的犯罪小說之一。——澳洲Murdoch Book出版社發言人 Julie Darragh
※每段情節都充滿新鮮感,每段敘述充滿張力,在黑暗處看到光明,在光明處看到危機,很難得的一本深刻又好看的犯罪小說 ——作家 小野
※只有一句話:好看得沒話說!真是太精彩了!閱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是搭上子彈列車,最初的車速稍微慢了一點,但等到車子駛出月台後,加速的勁道會讓你忘了身在何處。其中或許有些許陰暗面,但就如同穿過一個又一個的山洞,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至於結局,那種在高潮之後軋然而止、卻又不落俗套的收場,更是讓人忍不住期待下一場故事的開啟。——TVBS資深評論員 范立達
※第一次讀瑞典的小說,但沒有艱澀冷僻的背景,覺得親近得很……最被吸引的是書中兩位主角所展現的腦力激盪,也是閱讀上最最過癮之處,非常精彩!……我很樂意推薦它!——法雅客行銷部主任 陳筱華
※《龍紋身的女孩》讓我愉快地回想起同樣來自瑞典的「馬丁‧貝克系列」——以大眾娛樂小說的形式作為包裝,裡面紮紮實實地填滿了社會良知的內餡。然架構如此複雜,作者還能塑造出一對個性鮮明的不凡主角搭檔,對於推理小說迷來說,實在是一頓難得一見的大餐!——部落客&推理小說迷 顏九笙
※ 即便閱讀推理小說類型是個人的私密選擇,我還是覺得《龍紋身的女孩》還真是紮實好看的長篇故事。建議周遭的好朋友看看。——推理小說耽讀者 藍霄
※她會永遠吸引你的目光,即便你自知永遠看不到最深邃的地方。《龍紋身的女孩》主角莎蘭德就是這樣的人。……她讓你無法袖手旁觀。——Blog讀家 「WC看看」
※《龍紋身的女孩》的主角布隆斯特顯然是拉森的「他我」(alter ego)的投射,也就是拉森將自己對善、正義的信念藉由布隆斯特表達出來。而沙蘭德及整個《龍紋身的女孩》的故事則顯示了拉森對女性的關懷。……台灣常有學習北歐國家的呼聲,其實,單單從瑞典推理小說所呈現出來的人文精神,就有不少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Blog讀家 「Fran私觀點」
※如果你是個評論家,難免會發現有些書的宣傳文字有點言過其實,但就《龍紋身的女孩》而言,每一句讚美之詞都名副其實……這本書黑暗且極具說服力……是我有幸讀過最好的犯罪小說之一。「跨越了類型界線」是一句太常被使用的形容詞,但用在這本書上可是再貼切不過了。——Sharon Wheeler,ReviewingTheEvidence書評網站
※傑出、刺激、令人神魂顛倒、令人上癮、有爆發力的千禧年三部曲,挑戰了所有的紀錄。也可以單純的以兩個字來形容:奇蹟!——Le blog des livres部落格
媒體推薦:
※一項出版界的奇蹟,一位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成功犯罪小說家……犯罪小說界極少同時需要向一位作家致敬與致哀——拉森就是這樣一位光芒四射的作家。——《週日泰晤士報》
※幾乎找不到比這則數十年前發生在斯德哥爾摩北方一座偏僻小島的少女失蹤案,來得更冰冷的案件,也找不到比勇於揭發醜聞的瑞典記者拉森所寫的這本歐洲暢銷書,來得更熱賣的小說處女作。既是令人震撼的原創驚悚小說,也是對瑞典一些難堪而不容忽視的秘密(如原書名《憎恨女人的男人》所指)的精采剖析。──《出版人週刊》
※果真名不虛傳……這部小說的每個面向——角色、劇情、氛圍的塑造——都有很好的表現。——《泰晤士報》
※ 書中創造的新聞記者與電腦高手角色,極具巧思又真實可信……這部小說最終變成了一個溫柔的愛情故事……這是一部令人驚奇的小說,充滿熱情、場景的存在感,與對腐敗人心微妙而深刻的洞察。——《觀察家報》
※ 作者拉森……用敏銳的洞察力,深入探討了個人與公共團體對權力的濫用問題,勢必引起他未曾想像過的廣大讀者的共鳴。——《週日電訊報》
※瑞典的犯罪小說,就像該國一樣,兼具高水準與社會關懷。這樣的國家產生一部屬於他們自己的《戰爭與和平》是早晚的事……這部小說巨著藉由許多角色來呈現許多主題……本書的情節與節奏的掌握都極為出色,難怪整個歐洲都為之瘋狂。——《雪梨前鋒早報》
※一個劇情多重、角色也多重的故事,出自一位能量驚人的作家。書中充滿了社會關懷與熱情,還有許多對人性腐化本質的深刻省思,令我驚訝得不能自己……融合了迷人的元素與對人類動機的深刻見解……堪稱二○○八年度最佳犯罪小說。——Ali Karim,Shots Magazine
得獎紀錄:☆ 榮獲2006年北歐犯罪小說協會最佳犯罪小說「玻璃鑰匙」獎
☆ 作者獲選《每日電訊報》選出的「一生必讀的五十位犯罪小說作家」
名人推薦:※我遇見的每一位瑞典出版人都讀過這三本書,也都不吝說出他們的讚美,這在嫉妒心很強的出版界是很難得而有趣的現象。再也不會有比這更有說服力的推薦了。——瑞典資深出版人Christopher MacLehose
※《龍紋身的女孩》是本震撼人心的小說。正當我覺得最近都沒什麼新鮮事時,就出現史迪格‧拉森所寫的這個獨特故事。我完全著了迷。──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麥可.康納利
※我不信你今...
章節試閱
這天早上的主題偏偏就是一樁私人調查案。阿曼斯基拉平褲子的皺褶後,坐到舒適的座椅上往後一靠,帶著狐疑的目光瞥向小他三十二歲的女同事莉絲.莎蘭德。他想過不下千次:好像再沒有人比她更不適合待在一家名氣響亮的保全公司。他的不信任可說明智也可說不理智。在阿曼斯基眼中,莎蘭德無疑是他在業界多年所遇見最出色的調查員,她為他工作這四年來,從未搞砸過一件案子或交出一份不入流的報告。
相反地,她的報告總是獨樹一格。阿曼斯基相信她天賦異稟。調查信用狀況或警方紀錄,誰都辦得到,但莎蘭德很有想像力,總是能帶回他意料之外的東西。她是怎麼辦到的,他從來也沒弄懂,有時候甚至覺得她蒐集資料的能力根本是魔術。官方檔案她已背得滾瓜爛熟,更重要的是她能鑽進被調查者的表皮底下,一旦發現任何值得挖掘的秘密,就會像巡弋飛彈一樣朝目標前進。
不知為何,她就是有此天分。
凡是被她的雷達偵測到並寫入報告的人可就慘了。阿曼斯基永遠忘不了有一次在某企業收購案前,他派莎蘭德對一名製藥工廠的研究員進行例行性的查證。預定一個星期完成的工作,卻拖延了好一陣子。四個星期之間她毫無動靜,提醒了她幾次,她也置之不理。最後她提出的報告中附帶證明那個被調查的人有戀童癖,曾兩度在塔林向一名十三歲的雛妓買春,並且有跡象顯示他對當時同居女友的女兒懷有歹念。
有時候莎蘭德的某些習性幾乎讓阿曼斯基感到絕望。就拿戀童癖的案子而言,她沒有打電話給阿曼斯基,也沒有進辦公事找他談。沒有,甚至連報告中可能包含爆炸性資料的事也提都沒提,就直接在某天傍晚,阿曼斯基正要下班前放到他桌上。直到當晚夜深之後,他終於能輕鬆地和妻子在利丁哥島上的別墅中邊看電視邊喝酒時,才將報告拿出來看。
這份報告一如平常,標示附註、引述與資料來源,精準到近乎完美。前幾頁交代了調查對象的背景、教育程度、職業與經濟狀況。直到第二十四頁,莎蘭德才丟出塔林之行的炸彈,用她一貫枯燥乏味的語氣說出他住在索倫圖那,開的是一輛深藍色富豪。她並在附錄中提出詳盡的證據資料,其中包括調查對象和那名十三歲少女在一起的照片。照片是在塔林某家旅館的走廊上拍的,那人的手伸進女孩的毛衣裡頭。後來莎蘭德追蹤到這名女孩,還將她的說詞錄音存證。
這報告所引起的混亂正是阿曼斯基想要避免的。首先,他得吞下幾顆醫師開給他的潰瘍藥,然後請客戶到公司來開一個不愉快的緊急會議。儘管客戶強烈反對,最後他仍不得不將資料交給警方。這意味著米爾頓保全恐怕會被捲入一個糾結的網中。假如莎蘭德的證據無法被證實或那個人被判無罪,公司恐怕就得打誹謗訴訟官司。真是一場噩夢。
然而,莎蘭德出奇的冷漠還不是最令他頭痛的事。米爾頓的形象向來是保守穩定,莎蘭德出現在這樣的環境中就彷彿船舶展覽中出現了一頭水牛。阿曼斯基的這名超級調查員是個臉色蒼白、像得了厭食症的年輕女子,頭髮超短,還在鼻子和眉毛上穿洞。她的脖子上刺了一隻約兩公分長的黃蜂,左臂二頭肌和左腳踝處也各有一圈刺青。有時候當她穿無袖背心時,阿曼斯基也會看見她右邊肩胛骨上紋著一條巨龍。她天生紅髮,卻將頭髮染得烏黑,整個人看起來就像剛和一群重搖滾樂手狂歡了一個禮拜。
其實她沒有飲食失調的問題,阿曼斯基很確定。相反地,她好像什麼垃圾食物都吃,只不過天生瘦削,骨架小,讓她看起來像個手小腕細、胸部尚未發育完全的小女孩。她已經二十四歲,有時卻像只有十四歲。
她嘴巴大、鼻子小、顴骨高聳,外貌略似亞洲人。她動作迅速輕盈有如蜘蛛一般,打電腦時手指像在鍵盤上飛躍。由於她骨瘦如柴,想當模特兒應該不可能,但倘若上妝得宜,那張臉倒是上得了全世界任何廣告看板。偶爾她會塗黑色口紅,撇開刺青和鼻子眉毛穿洞不說,她其實……嗯……還算迷人。一種不可解的魅力。
莎蘭德為阿曼斯基工作這件事實在不可思議,因為阿曼斯基平常不可能接觸到她這種女人。
她最初是被請來做雜工。專門為老約翰.腓德烈.米爾頓處理私人事務的半退休律師霍雷爾.潘格蘭告訴阿曼斯基,說這個莉絲.莎蘭德雖然「態度大有問題」,卻十分機靈。潘格蘭懇請他給她一次機會,阿曼斯基勉強答應了。潘格蘭是那種會把拒絕當成激勵而再接再厲的人,所以乾脆直接答應比較省事。阿曼斯基知道潘格蘭致力於照顧問題孩童和其他社會邊緣人,但他的判斷力畢竟不錯。
不料一見到那女孩他便後悔答應雇用她。她不只是看起來麻煩,在他眼中,她根本就是麻煩的化身。她輟學了,沒有受過任何高等教育。
前幾個月她做全職,算是吧。偶爾出現在辦公室時,她會煮咖啡、跑郵局、幫忙影印,但對於傳統的上班時間或例行工作卻深惡痛絕。另一方面,她還有惹毛其他同事的本領,後來大夥都叫她「有兩個腦細胞的女生」──一個用來呼吸,一個用來站立。她從不提自己的事,有同事想和她聊天,見她幾乎毫無反應,很快便放棄了。她的態度讓人既無法信任,也難以伸出友誼之手,不久她便成了幽靈,並像隻流浪貓一樣在米爾頓的走廊上遊蕩。大夥都認為她已無可救藥。
經過一個月的麻煩不斷,阿曼斯基把她找來,鐵了心要請她走路。她靜靜聽著他細數自己的違規事項沒有反駁,連眉毛也沒抬一下。他下了她「態度不正確」的結論後,,正打算告訴她若想進一步發揮才能,最好還是另謀高就,她卻在此時打斷了他。
「其實如果你只想找個辦事奴才,去人力派遣介紹所找就有了。我可以替你處理任何事、應付任何人,如果你只會叫我分發郵件,那你就是個笨蛋。」
阿曼斯基坐在位子上,又驚又怒,她仍不慌不忙地接著說。
「你有個手下花了三星期去調查一個某家網路公司有意挖角的雅痞,寫了一份一文不值的報告,昨天晚上我替他抄的那份爛報告,現在就躺在你桌上。」
阿曼斯基的目光落在報告上,為了改變一下氣氛他開口說道:
「妳是不能看機密報告的。」
「好像是不行,但是你們公司的保密程序有漏洞。根據你的指示,這種報告他應該親自抄寫,可是他昨天上酒吧前把報告丟給我了。順帶一提,我在員工餐廳裡發現他前一份報告。」
「妳說什麼?」
「別激動,我把它放進他的收件箱了。」
「他把文件保險箱的密碼給妳了?」阿曼斯基大感愕然。
「倒是沒有,只不過他把它連同電腦密碼寫在一張紙上,放在記事本底下。重點是你們這個糊塗的私家偵探做的私人調查一點用也沒有。他忽略了那個傢伙背負賭債,而且吸起古柯鹼活像吸塵器。他也沒查出他女友被他打個半死,還得向婦女庇護中心求助。」
阿曼斯基花了幾分鐘翻閱那份報告。內容的陳述井然有序,表達清晰,也有不少資料來源和調查對象的親友們的說詞。末了,他抬起雙眼說了兩個字:「提證。」
「我有多少時間?」
「三天。禮拜五下午以前,妳若不能證明妳的指控就準備走路。」
三天後,她交出一份資料同樣詳實的報告,但那個外表討喜的年輕雅痞卻變成一個不可靠的混蛋。阿曼斯基利用週末將報告反覆看了幾次,並在星期一花了點時間草草查證她的部分說詞。其實查證前,他就知道她的消息必然正確。
阿曼斯基有點慌亂,也氣自己竟如此明顯地錯看了她。他原以為她很笨,甚至有些智障,怎料一個翹了太多課而畢不了業的女孩竟能寫出文法如此準確的報告,而且還附上詳細的觀察評論與資訊。他實在想不通她是如何獲知這些事實。
他想不出米爾頓保全有哪個員工能取得婦女庇護中心的醫師的機密日誌。他問她如何辦到,她卻回說不想斷了她的消息來源。莎蘭德顯然不想討論自己的工作方法,不管是對他或其他人都一樣。這點讓他感到困擾,但他仍忍不住想測試她。
他思考了幾天。他想起潘格蘭送她過來的時候曾說:「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次機會。」他也想到從小到大的回教徒教育教導他,幫助遭遺棄的人是神賦予他的責任。當然他並不相信神,而且從青少年時期便未再進過清真寺,但他認為莎蘭德絕對是個需要幫助的人。過去幾十年來,他在這方面做得並不多。
結果他沒有炒她魷魚,反而找她前來談話,試圖了解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女孩彆扭的個性。他證實自己想得沒有錯,她的確有嚴重的情緒問題,但他也同時發現在她陰沉的表面下有著過人的聰明才智。她暴躁易怒、令人厭煩,但出乎意外的是他已經開始喜歡她。
接下來的幾個月,阿曼斯基張開羽翼保護莎蘭德。老實說,他把照顧她當成一個小小的社工計畫。他交給她一些簡單的研究工作,試著引導她依程序進行。她會耐心傾聽,然後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任務。阿曼斯基請米爾頓的技術經理給她上一堂資訊科技的入門課程。他們並肩坐了一下午之後,經理回報說她對電腦的認識似乎已超過大多數員工。
不過儘管多次討論未來的發展、提供公司內部訓練,加上各式各樣的利誘,莎蘭德很明顯就是不願意順應公司的慣例。這讓阿曼斯基很為難。
他不會容許其他任何員工來去自如,在正常的情況下,他也會要求她改不了就離職。但他有預感,若對莎蘭德下最後通牒或威脅要炒她魷魚,她只會聳聳肩然後走人。
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他弄不清自己對這名女子的感覺。她像個搔不著的癢處令人痛恨,但也令人動心。這無關性慾,至少他覺得不是。通常吸引他的都是身材玲瓏有致、嘴唇豐滿、能激起他幻想的金髮女郎,更何況和他結褵二十多年的芬蘭女子蕾娃至今仍非常符合這些條件。他從未對妻子不忠,呃……應該說曾經有那麼一件讓妻子知道很可能會誤會的事。不過他的婚姻很幸福,還有兩個和莎蘭德年紀相仿的女兒。總之,他對這種遠遠望去會被誤認為瘦弱男生的平胸女孩沒興趣,這不是他喜歡的類型。
即便如此,他還是發現自己曾對莎蘭德產生不當幻想,也因此察覺自己對她並非無動於衷。不過阿曼斯基認為莎蘭德之所以吸引他是因為她是異類,就像他也可能愛上畫中仙子或希臘古瓶。對他而言,莎蘭德象徵著一種不真實的生活,雖不能分享卻令他深深著迷。當然,她也絕不會容許他分享。
有一回阿曼斯基坐在舊城區大廣場的一家咖啡館裡,莎蘭德也剛好來此閒逛,並坐在離他不遠處。她和另外三名女孩、一名男孩一起,穿著打扮十分類似。阿曼斯基興味十足地看著她。她似乎和工作時一樣內向,但聽完其中一個紫髮女孩說的事情後,她確實微微露出笑意。
阿曼斯基好奇地想,倘若有一天他把頭髮染綠,穿著破牛仔褲和布滿塗鴉與鉚釘的皮夾克去上班,不知她會作何反應?很可能只會不屑地撇撇嘴吧。
她背對著他坐,一次也沒轉過身來,顯然不知道他也在。她的出現讓他感到莫名的心煩意亂。最後他起身正打算偷偷溜走,她忽然轉身直盯著他看,就好像自始至終都知道他坐在那裡,一直用她的雷達在偵測他。她的注視來得太突然,感覺像一種襲擊,於是他假裝沒看見便匆匆離開。她也沒打招呼,只是用目光尾隨他,這他能確定,直到在路口轉彎後才終於擺脫那烙在頸背的炙燙目光。
她幾乎從來不笑。但一段時間下來,阿曼斯基自覺發現到她態度軟化。說得委婉些,她屬於冷面笑匠型,只會偶爾露出扭曲、諷刺的笑容。
她的缺乏情緒反應讓阿曼斯基深受刺激,有時候他真想抓住她把她搖醒,強行進入她的保護殼內,贏得她的友誼或至少她的尊敬。
她為他工作九個月以來,他只嘗試過一次要和她討論這些感覺。那是在米爾頓保全的聖誕晚會上,而且那次他喝醉了。倒沒有發生什麼不該發生的事,他只是試著要讓她知道他其實很喜歡她,尤其想向她解釋自己覺得有責任保護她,只要她需要任何幫助都可以隨時來找他。他甚至想擁抱她。當然,只是純友誼的擁抱。
她扭著身子掙脫他笨拙的擁抱,離開了晚會現場。之後她便不再出現在辦公室也不接手機。她的缺席感覺像是折磨──近乎一種體罰。他找不到人抒發內心的感覺,這也是他頭一次清清楚楚體會到她對他有多麼強大的破壞力。
三星期後某天晚上,阿曼斯基為了年終關帳在公司加班時,莎蘭德再度出現。她像鬼魅般靜悄悄地飄進他的辦公室,他後來才發現她站在門內暗處看著他,也不知道已經站了多久。
「想不想喝杯咖啡?」她問道。然後隨手遞給他一杯從員工餐廳咖啡機買來的咖啡。他默默地接過杯子,接著見她用腳一踢將門關上,心裡既害怕又鬆了口氣。她坐到他辦公桌對面,直視他的雙眼,然後用一種讓人無法一笑置之或閃躲的方式問他:
「德拉根,我吸引你嗎?」
阿曼斯基像癱瘓一般坐著,一面拚命想著該如何回答。第一時間他有股衝動想假裝受辱。接著他看到她的表情,忽然想到這是她第一次提出這麼私人的問題。她是認真的,假如他企圖一笑置之,她會視為屈辱。她想和他談話,而他好奇的是她花了多少時間才鼓起勇氣提出這個問題。他慢慢地放下筆,往後靠到椅背上。他終於放輕鬆。
「妳怎麼會這麼想?」他說。
「因為你看我的眼神,和你不看我的模樣。還有有時候你好像想伸手碰我又及時打住。」
他微笑著說:「我想如果我碰妳一下,可能會被妳咬斷指頭。」
她沒有笑,只是等著。
「莉絲,我是妳老闆,即使我被妳吸引,也絕不會有所行動。」
她還在等著。
「我可以私下告訴妳,是的,有時候妳確實很吸引我。我說不出所以然,但事情就是這樣。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很喜歡妳,但這與肉體無關。」
「那好。因為永遠也不會發生。」
阿曼斯基笑了起來。她第一次說出很私密的話,卻可能是讓男人最沮喪的消息。他努力地尋找適當字句。
「莉絲,妳對一個五十幾歲的老頭沒興趣,這我明白。」
「我對一個五十幾歲又是我老闆的老頭沒興趣。」她舉起手制止他插嘴。「等等,讓我說完。你有時候很笨而且官僚得讓人抓狂,不過你其實很有魅力……我也可以感覺到……但你是我老闆,我見過你老婆,我又想繼續替你工作,如果和你搞婚外情真是最愚蠢的事了。」
阿曼斯基一語不發,甚至幾乎不敢呼吸。
「我知道你為我做了什麼,我並非不懂得感恩。我很感激你能確實摒除偏見,給我一個機會。可是我不想要你當情夫,而你也不是我父親。」
過了一會兒,阿曼斯基才無助地嘆了口氣。「那你到底要我怎麼做?」
「我希望繼續為你工作。如果你不介意的話。」
他點點頭,並盡可能誠實地回答她。「我真的希望妳替我工作。但我也希望妳對我抱持一點友情和信任。」
她也點點頭。
「妳不是個會讓人想交往的朋友。」她聽了似乎臉色略沉,但他又接著說:「我可以理解妳不想讓任何人打擾妳的生活,我也會盡量做到。但我可以繼續喜歡妳嗎?」
莎蘭德思考許久後,起身繞過辦公桌給他一個擁抱作為回答。他完全驚呆了。直到她放開他以後,他才拉起她的手。
「我們可以當朋友嗎?」
她點了一下頭。
那是她唯一一次在他面前顯露溫柔,也是她唯一一次碰他。阿曼斯基一直記得那柔情的一刻。
又經過了四年,她仍未對阿曼斯基透露過任何私生活或背景細節。有一次他將自己學到的「私調」藝術運用在她身上,他也去找潘格蘭長談──他見到他來訪似乎並不驚訝,而最終的發現並未增進他對她的信任。對此他始終隻字未提,也沒有讓她知道自己在打探她的生活,反而隱藏起內心的不安並更加提高警覺。
這天早上的主題偏偏就是一樁私人調查案。阿曼斯基拉平褲子的皺褶後,坐到舒適的座椅上往後一靠,帶著狐疑的目光瞥向小他三十二歲的女同事莉絲.莎蘭德。他想過不下千次:好像再沒有人比她更不適合待在一家名氣響亮的保全公司。他的不信任可說明智也可說不理智。在阿曼斯基眼中,莎蘭德無疑是他在業界多年所遇見最出色的調查員,她為他工作這四年來,從未搞砸過一件案子或交出一份不入流的報告。相反地,她的報告總是獨樹一格。阿曼斯基相信她天賦異稟。調查信用狀況或警方紀錄,誰都辦得到,但莎蘭德很有想像力,總是能帶回他意料之外的東...
推薦序
傾聽——來自冰雪絕境的正義吶喊
文/陳靜芳
復仇是一股強大的驅動力。
——莉絲.莎蘭德(Lisbeth Salander)
記住史迪格.拉森(Stieg Larsson)這個名字。一個拒絕重複自己的犯罪小說作家。
根據瑞典《哥德堡郵報》書評說法,拉森的「千禧系列」(Millennium)三部曲在出版之前,就已名列經典了。
首部曲《龍紋身的女孩》1於二○○五年十月出版。早在那之前,「千禧系列」已被賦予神話般的地位。也有讀者抱持觀望態度,直到拿起這本書,接著挑燈夜戰撐著眼皮看完,才心服口服,並且在網路上奔相走告大力推薦。
你在翻開「千禧系列」小說時,會知道所謂unputdownable(無法放下)指的原來是這回事。你可能一邊做莫札瑞拉乳酪番茄羅勒三明治,一邊堅持以高難度動作拿著書本,因為你的一顆心懸著,你的眼睛拒絕從書頁上移開。一九六六年,她從人間蒸發,連屍首都沒有的可疑命案,該從何查起?壞巨人與拳擊手的貼身肉搏戰,誰能活著走出小木屋?法庭上的一幕,令你動容落淚,「洛城法網」只能靠邊站。你為福利社會的虛矯表象感到可笑,你為司法體系的腐敗感到痛心,你為受害者的悲慘遭遇感到不捨。你甚至覺得不可置信——這不是你熟悉的瑞典。
你掩卷,嘆息。
然後,你開始對這位作家感到好奇。這年頭,竟然還有人把正義當一回事?
拉森是在即將完成三部小說時,二○○三年夏季才開始和出版社接洽。這在出版界若不是絕無僅有,也算相當罕見了。拉森表示,這一來是因為他對「千禧系列」充滿信心,二是因為他樂在寫作,不希望隨出版而來的行銷活動、市場反應或書評好惡而影響寫作初衷。
拉森原本先和瑞典的海盜出版社(Piratfrlaget)聯繫。海盜出版社是瑞典幾位暢銷作家合組的公司,以版稅優渥出名。不過拉森以郵件寄出的書稿,在兩個月後原封不動被退回給寄件人,出版社甚至未曾到郵局領取包裹。這不禁讓人回想起舉世聞名的瑞典童書作家林格倫女士(Astrid Lindgren)在一九四四年首度投稿到邦尼耶出版社(Bonniers Frlag),同樣遭不識貨的出版社退稿的情況。林格倫女士顯然也是拉森敬佩的作家,拉森筆下的超級駭客莎蘭德一角,部分特質正是取自林格倫女士所創造的經典人物「長襪皮皮」。這兩個女生都很有個性,都是紅髮,在外人眼中都是特立獨行的怪人,也都有可說是異於常人的不凡能力。不僅如此,拉森書中的男主角綽號「小偵探」也是取自林格倫筆下的同名小偵探(Kalle Blomqvist)呢!
二○○四年四月,拉森透過友人牽線,與瑞典諾斯德出版社(Norstedts Frlag)簽約。拉森一口氣交出兩本書稿,不久後又送出第三本,而且第四本已經寫了一半。記者出身的他,至此尚未出版過任何小說。一個作家寫了三、四本小說才開始尋找出版社,這在出版界幾乎是聞所未聞的事。2
二○○四年十月的法蘭克福書展,千禧旋風已然展開。焦點話題繞著拉森即將出版的三本大作打轉。書還沒來得及在瑞典出版,德國和挪威出版社已經在拍賣場上搶走海外版權。同時在瑞典方面,製作公司也開始競標電視與電影版權。
一個月後,拉森愕然辭世。
他死前已知道出版社準備盛大推出「千禧系列」,知道自己可能成為瑞典第二個曼凱爾,可能也預見一則出版界的灰姑娘童話即將拉開序幕,而這則童話故事的主角正是他。但是二○○四年十一月九日,他在《Expo》雜誌社編輯室心臟病發送醫急救時,還沒有人知道,作家史迪格.拉森將在全球文壇掀起多大的千禧旋風。
今天瑞典人知道拉森不僅是Expo基金會創辦人之一,也是全球研究極右派組織的專家,他經常到世界各地進行教學演講,包括倫敦警察廳。而且他留下傳世的千禧三部曲。首部曲《龍紋身的女孩》登上瑞典二○○六年最暢銷排行榜寶座。三年內,《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和《空中的城堡》(以上兩本為暫定書名)在瑞典創下近三百萬冊的銷售佳績。不僅書籍熱賣,以「千禧系列」改編的電影也於二○○八年初春在瑞典隆重開拍了。之前主角由誰出線,可是保密到家。如今確定由瑞典師奶殺手麥可.尼可維斯特(Michael Nyqvist)挑大樑主演3,在瑞典以馬丁.貝克探長形象深植人心的彼得.哈柏(Peter Haber)也點頭參與演出。這樣的大卡司簡直是夢幻組合,想必又會帶動另一波千禧風潮!不僅如此,今夏斯德哥爾摩市立博物館也趕搭這股熱潮,特別針對千禧書中的斯德哥爾摩重要景點和路線,規畫了千禧一日遊導覽,門票早已銷售一空。今年向隅的千禧迷們,只能飲恨等明年了。
二○○六年,《龍紋身的女孩》勇奪北歐犯罪小說協會(Skandinaviska Kriminalsllskapet)最佳犯罪小說「玻璃鑰匙獎」(Glasnyckeln)。二○○八年,《空中的城堡》再度奪下「玻璃鑰匙獎」。拉森創下紀錄,成為瑞典有史以來第一位兩度獲頒該獎項的作家。另一位也兩度獲頒該獎項的是冰島作家阿諾德.英卓達森(Arnaldur Indriason)。歷年的「玻璃鑰匙獎」得主都是北歐重量級作家,除了冰島英卓達森之外,還有瑞典曼凱爾、享譽全球的丹麥作家彼得.霍格(Peter Heg)以及挪威犯罪小說女王卡琳.弗森(Karin Fossum)等等。你不得不對這個來自瑞典北方烏米歐(Ume)的小子刮目相看。
拉森生於一九五四年,在瑞典北部長大,年輕時即遷居首都斯德哥爾摩。他多年任職於TT通訊社,一九九五年成立了Expo基金會。Expo設立目的在於檢視並揭發右派激進主義。該基金會在拉森的領導下辦得有聲有色。Expo致力於推展有關右派激進主義及新納粹主義的研究,並且舉辦演講及出版相關刊物等等。拉森本身也寫過該研究領域的指標性著作《極右派》(與安娜列娜.洛德尼〔Anna-Lena Lodenius〕合著)以及《瑞典民主黨人》(與麥可.艾克曼〔Mikael Ekman〕合著)等書。此外,拉森也擔任Expo基金會執行長以及同名刊物《Expo》的主編。
拉森也是百分百的犯罪小說迷。他喜歡犯罪小說,在書中對於犯罪小說作家如數家珍,如桃樂絲.榭爾絲(Dorothy Sayers)、米基.史畢蘭(Mickey Spillane)、薇兒.麥德米(Val McDermid)以及伊莉莎白.喬治(Elizabeth George)等等。但是拉森的企圖心絕對不僅是寫出犯罪小說,而是寫出無人能敵的終極版瑞典犯罪小說,既融合典型推理小說和當代懸疑小說的重要元素,也以犀利的記者觀點注入社會批判。此外,拉森也是拒絕重複自己的犯罪小說作家。聰明的讀者會發現,千禧三部曲,部部風格迥異。第一部探索密室推理小說的界限,在向推理前輩致敬之餘也尋求突破,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第二部有如好萊塢懸疑動作片,橋段安排讓讀者大呼過癮。第三部是卡夫卡式的政治驚悚力作,以瑞典國安警察的秘辛醜聞為主軸,控訴國家機器的冷血無情。人民面對巨獸般的層層政治機制,一場大衛與巨人歌利亞之鬥於焉展開。拉森以此書二度獲得「玻璃鑰匙獎」肯定,可謂實至名歸。
拉森在許多方面刻意和一般犯罪小說的鋪陳相反。他使用了一些特別的寫作手法,例如男主角的角色描繪,並非由作者直接陳述,而是主客易位,透過女主角對男主角進行的身家調查,呈現在讀者眼前。此外,書中大量運用科技元素,舉凡監聽、偷拍、跟蹤、手機、簡訊、電話留言、電子郵件、網上聊天等等,人與人的接觸,大多透過科技傳媒。即使兩個人面對面交談,手機也可能隨時響起,談話因而中斷。有時候一通電話,甚至可能是導致無辜者喪命的導火線。科技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疏離,而且營造出一種快節奏以及現狀可能隨時改變的不確定感。
另一個特色是,拉森希望營造寫實的效果,書中人物虛實交錯,例如第二集扮演救命天使角色的拳擊手保羅.羅貝多(Paolo Roberto),在瑞典是真有其人,第三集有移民背景的庫多.巴克希(Kurdo Baksi),是拉森現實生活中的好友。另一位真實人物是第三集仁心仁術的哥德堡醫生,他是拉森的同鄉摯友。4
此外,拉森很用心在架構這部小說,人物的構成和描繪都經過仔細推敲,而且極注重細節的真實度。拉森寫「千禧系列」是為了發不平之鳴。當然,也有女性無法認同男性加諸在他們身上的受害者角色,他們選擇主動反擊,例如書中女主角莎蘭德。她個子瘦小有如未成年人,「二十四歲,有時卻像只有十四歲」,身高一百五十四公分,體重四十二公斤5。不過如果有人以為外型看似瘦弱的莎蘭德好欺負的話,那他們會很後悔認識了這位超級駭客。
拉森塑造了與一般犯罪小說人物迥異的男女主角。他明白表示,書中男主角既沒有胃潰瘍、酗酒問題,也沒有焦慮。拉森擺明了是衝著曼凱爾來。這些特質不正是曼老筆下的韋蘭德探長嗎?男主角基本上沒有個人問題,最引人注目的特質是,其行為有如典型的「騷貨」6。拉森刻意讓書中男女主角的性別角色對調,男主角在諸多方面有著一般人對於金髮波霸的刻板印象,異性緣極佳,不介意隨時和人發生性關係;女主角則被賦予一般人認為屬於「男性的」價值觀和特質。莎蘭德是現代版獨行俠,有如武功高強的忍者,報仇絕不假他人之手。
即使作者的權威也不能凌駕在是非黑白之上。
拉森表示,他最厭惡犯罪小說中,主角可以為所欲為,完全不需要顧及後果的做法。如果書中主角開槍殺人,他絕對會讓此人接受司法審判。對於已經看慣好萊塢電影硬漢拿起自動武器掃射場面的觀眾而言,「千禧系列」真可謂回到純真年代。
拉森堅持絕不浪漫化罪行或犯罪之人,或是不把受害者當一回事。有些犯罪小說寫法是,由可呼風喚雨的作者先賜死倒楣的受害者,之後再由聰明的警探抽絲剝繭找出凶手。但是拉森不甩這套遊戲規則。對拉森而言,受害者絕對不是無名氏,也不是任作者擺布的棋子。受害者在遇害之前,和任何人一樣有自己的生活圈。因此拉森會刻意對於受害者生前的生活多有著墨,讓讀者有熟悉感。因此當他們遇害時,讀者會覺得震驚,對讀者而言,他們是有形有體的人物,絕對不只是警方記錄的一項編號或是一筆犯罪數據而已。
此外,在「千禧系列」首部曲,由聖經暗號牽引出的女性遇害連環命案,其中三樁乃是真實案件。莎蘭德在首部曲的悲慘遭遇,也是幾年前發生在斯德哥爾摩的真實社會事件。也就是說,你現在看的這本書不只是犯罪「小說」,而是犯罪事件現形記。
不同於現實世界的是,在「千禧系列」中加害他人的惡徒——尤其是欺凌女性的男性——將無所遁形,而且必須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拉森開門見山引述了幾年前在瑞典引發廣泛討論的學術著作《受虐女子》(Slagen dam)書中數據:「瑞典有十八%的女性曾一度遭受男性威脅」。受到社會體制保護的男人——他們的身分可能是精神科醫師、律師、警察、企業鉅子——可以憑恃其社會地位或濫用職權,對他們認為是無反抗能力弱者的女性為所欲為,做出虐待、肢體傷害、精神迫害、性侵害、甚至殘忍謀殺等等令人髮指的行徑。試想,世界上有多少虐妻者、戀童癖者、強暴犯、殺人兇手可能因為其社會地位的掩護而依舊逍遙法外?但是在拉森的筆下世界,這些人一個個都逃不掉法律的制裁。
你心想,難道這年頭,公理正義只存在於小說裡?文學反映人生嗎?或者該說是,文學反映出現實人生的不完美,並透過作者的慈悲,彌補了這些缺陷?不論如何,拉森為無聲的受害者發不平之鳴,並且透過筆下這位拒絕當受害者的勇敢女孩莎蘭德,向黑暗勢力宣戰。相信有讀者的陪伴,莎蘭德在復仇的路上將不再踽踽獨行。遲來的正義,這回或許真的近在呎尺了。
謹將此文獻給史迪格.拉森(1954.08.15 – 2004.11.09)
二○○八年夏,於斯德哥爾摩
(本文作者為「北歐文學版圖」www.jamie.se部落格格主)
傾聽——來自冰雪絕境的正義吶喊
文/陳靜芳
復仇是一股強大的驅動力。
——莉絲.莎蘭德(Lisbeth Salander)
記住史迪格.拉森(Stieg Larsson)這個名字。一個拒絕重複自己的犯罪小說作家。
根據瑞典《哥德堡郵報》書評說法,拉森的「千禧系列」(Millennium)三部曲在出版之前,就已名列經典了。
首部曲《龍紋身的女孩》1於二○○五年十月出版。早在那之前,「千禧系列」已被賦予神話般的地位。也有讀者抱持觀望態度,直到拿起這本書,接著挑燈夜戰撐著眼皮看完,才心服口服,並且在網路上奔相走告大力推薦。
你在翻開「千...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