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惱人的頭肩頸腰背痛,以及肌肉軟組織傷害與神經病變造成的疼痛,西醫的復健門診或中醫的按摩推拿兩種療法各有擁護者,但也常見到病患對於兩類療法有太多誤解,結果無法正確選擇最有效的療法,像是患頸部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貿然接受推拿整脊按摩,不僅無效還可能造成反效果。
受過中西醫專業訓練的許醫師,對於中西醫療法都具有豐富的學養。在本書中,他選擇身體各部位的常見病痛,從症狀、成因、治療方式到日常復健保健操,甚至連治療禁忌,都做了詳細的解說。
讀者不僅可以從本書正確認識復健醫學,也可以學會簡易保健操與日常保健訣竅,擺脫全身酸痛不適的狀態。
長庚紀念醫院桃園分院院長 黃美涓
長庚紀念醫院嘉義院區院長 王正儀
美國加州大學復健科教授 洪章仁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復健科主任 周適偉
推薦
所有惱人的酸痛,都可在本書找到解決之道!
完全圖示對位,輕鬆掌握酸痛的癥結所在!
*疼痛症狀、成因與治療方式詳解
*無論何時何地都可進行,最有效的日常復健保健操
*各種治療禁忌解析
現代人常因為姿勢不良又不常活動,而導致關節肌肉酸痛或是脊椎出問題,一旦疼痛來襲又病急亂投醫。然而,大部分的疼痛痛患並不需要開刀,只需要透過復健科的物理治療,加上強化肌肉、調整姿勢的復健體操,就能得到良好效果。
本書針對身體各部位的常見疼痛,從症狀、成因、治療方式到日常復健保健操,以及治療禁忌,都做了詳細解說,內容包括:
頭肩頸部──顏面神經麻痺頸、顳顎關節失調症、椎退化性關節炎、落枕
胸背部──五十肩、胸鎖骨症侯群、脊椎側彎、棘間韌帶炎、胸廓出口症侯群
腰臀髖部──腰椎退化性關節炎、腰椎骨刺、髖關節退化症、尾骨症侯群
上肢──網球高爾夫球肘、腕隧道症侯群、媽媽手、手扭傷
下肢──膝關節退化症、踝扭傷、足底筋膜炎、拇趾外反、扁平足
作者簡介:
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許宏志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前台北醫學院)醫學士
中國醫藥學院中醫學分班畢業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醫學中心(UWMC)研究員
中國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碩士
專長:
骨傷復健、兒童復健、電學診斷、超音波診斷
資歷:
1.中華民國復健專科醫師暨學會會員
2.美國神經肌肉暨電學診斷學會會員
3.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會員
4.中華民國義肢裝具學會會員
5.中華針灸醫學會會員
6.衛生署委任金門縣早期療育支援醫師
7.衛生署嘉義縣早療評估中心主持人
8.嘉義縣特殊教育委員
9.內政部台南教養院醫療支援醫師
10.前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11.前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復健科主治醫師
12.前中壢華揚醫院主治醫師
章節試閱
第二章
胸背部疼痛
肩膀生鏽不輪轉
旋轉肌相關疾患:
冰凍肩/五十肩/沾黏性關節滑囊炎
下尖峰滑囊炎/三角肌肌腱炎
冰凍肩或五十肩,醫學上叫沾黏性關節滑囊炎,就是指肩膀的穩定肌肉群、肩關節環帶區以及其間固定的韌帶肌腱,發生病變或因為受傷而導致活動度受限或疼痛的現象。
所謂的肩胛帶(shoulder girdle)由五個關節所組成,包括了肩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和肩胛與胸壁形成的假關節等,外面由旋轉肌群(rotator cuff) 包覆著,旋轉肌群就是一群源自肩胛骨的肌肉,以厚層的肌腱連接肱骨的肌肉群。
由於肩關節是人體中最淺的關節,關節間既能單獨也能協同活動,因此能夠做多軸向的運動,而肩環帶區的穩定度主要則來自旋轉肌群。
如果旋轉肌群受傷或裂傷,肩關節的穩定度就會受到影響,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及無力感。而受傷處產生的纖維化則會造成沾黏,引起肩關節活動度受限。旋轉肌群外的滑囊發炎也容易有類似的疼痛。
醫學小常識:滑囊
在人體全身上下有超過一百五十個滑囊,它們通常是小的,內含滑液的囊狀構造,分佈在骨頭和肌肉或肌腱之間,或身體表面經常會摩擦到的地方,或肌腱通過骨頭突起處例如肩膀,手肘,臀部和膝蓋等等,它們對於附近可能的碰撞和壓力提供了潤滑緩衝的功用。
發生這種症狀,老化是最重要的因素。根據醫學統計,在七十歲前發生的比例約有三○%左右;而七十到八十歲間發生的比例約有六○%左右;超過八十歲發生的比例約有七○%。其次,外傷也是因素之一,包括直接撞擊肩部,以及超出肩關節活動度以外的拉扯導致旋轉肌群裂傷。可分為部分斷裂和完全斷裂。
部分斷裂又分為滑膜側撕裂和滑囊側撕裂。完全斷裂可分為橫向破裂和縱向破裂,並可同時伴隨有岡上肌肌腱回縮等等。部分斷裂時,肩關節外展至七十∼一百二十度範圍時(例如伸懶腰的動作)便會有劇烈疼痛,另外,會發生主動外展的對抗阻力變弱等情形,像是無法反手拿東西。
此外,過度的注射類固醇類藥物,也會導致旋轉肌肌腱與韌帶纖維化而容易撕裂傷。過度的推拿以及按摩,也會造成局部旋轉肌的傷害。
這類病患常無法手彎曲至背後做穿內衣或抓背癢等動作,或手臂活動到某些角度便會造成疼痛,醫學上稱此為疼痛弧(painful arc)。或者手抬舉到一定高度時便酸軟無力而垂下,另外有肩膀外側,或前後側的疼痛點。
診斷方式
身體理學檢查,肌力及肩關節活動度測試,軟組織超音波,X光片檢查,核磁共振等。
治療方式
平常的姿勢要避免過度拉扯旋轉肌。
輔具:可以使用肌內效貼布,以轉移關節的摩擦面,並且減輕肩關節的承重壓力。
物理儀器治療:短波、超音波、干擾波、震波。
藥物治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肌肉舒緩劑、局部的低量類固醇注射、激痛點注射。
注意及禁忌:對於旋轉肌損傷或斷裂的患者,推拿按摩會使原來裂傷的肌腱和肌肉撕裂的部分更形變大。若是症狀以酸麻為主,則可能是其他病症,如頸部神經根病變或者胸廓出口症候群等(見75頁)。其他疾病如膽囊炎、心肌缺氧等,其轉位痛也會以肩膀疼痛來表現,需找專業醫師做診斷治療。
復健運動:
一.治療性運動——
1.手指爬牆運動:若患側為右肩,面對牆壁,將右手伸直成水平,將手指靠牆,在不痛的範圍內,慢慢沿牆壁爬高。接著,側向牆壁站立,同樣右手外展伸直水平,將手指靠牆做同樣爬高的動作。一天三次,每次重複此操約十∼十五分鐘。若患側為左肩則以左手做同樣動作。
2.毛巾操:使用長毛巾或者彈力帶,如圖示方式繞到背後。如同洗澡般上下左右動,可利用健康的一側協助活動到患側的肩膀關節。一天三次,每次重複數次約十∼十五分鐘。
3.鐘擺運動:若患側為左肩,左手拿罐三百五十CC的飲料罐,或相當於五百公克的重物,將身體往前傾約九十度,然後將左手向前後方向與左右擺動,擺動的角度約在三十∼四十五度之間,一天三次,每次十∼十五分鐘。若患側為右肩則以右手做同樣動作。
二.強化性運動——
1.下側肩旋轉肌群強化操:若患側為左肩,將左臂舉起將手掌盡量放至右肩胛骨處,然後以右手上舉壓按左手肘往下。一天三次,每次十∼十五分鐘。若患側為右肩則反過來做同樣動作。
2.後側肩旋轉肌牽拉:若患側為右肩,將右臂彎至前胸,以左手扶撐住右手肘,將右手肘往左胸方向壓。一天三次,每次十∼十五分鐘。若患側為左肩則反過來做同樣動作。
3.前側肩旋轉肌牽拉:將雙臂平舉向後,雙手抓住長毛巾或彈力帶,或抵住椅背,往後盡量伸展。一天三次,每次十∼十五分鐘。
三.轉移壓力型運動——
靠牆運動:若患側為右側,將手上舉,伸直靠牆,然後整個身體往右向牆靠近,直到腋下有牽拉感,每次維持十秒鐘。一天三次,每次做十∼十五分鐘。
第二章 胸背部疼痛 肩膀生鏽不輪轉 旋轉肌相關疾患: 冰凍肩/五十肩/沾黏性關節滑囊炎 下尖峰滑囊炎/三角肌肌腱炎 冰凍肩或五十肩,醫學上叫沾黏性關節滑囊炎,就是指肩膀的穩定肌肉群、肩關節環帶區以及其間固定的韌帶肌腱,發生病變或因為受傷而導致活動度受限或疼痛的現象。 所謂的肩胛帶(shoulder girdle)由五個關節所組成,包括了肩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和肩胛與胸壁形成的假關節等,外面由旋轉肌群(rotator cuff) 包覆著,旋轉肌群就是一群源自肩胛骨的肌肉,以厚層的肌腱連接肱骨的肌肉群。 由於肩關節是人體中最淺...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