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帕拉契的那個夏天,我學會了像山一樣思考、聽步道在說話。」
飛行千萬里,只為了踏上追尋「夢幻步道」的奇妙旅程
美國東岸的阿帕拉契山徑,數十年來全靠來自各地的義工維護整建,是地球上由義工所完成的最偉大工程。徐銘謙想知道,如果不用工程發包的方式、不依靠政府,我們可以怎麼做出自己夢想中的步道?
於是,她揹著四個月旅程的家當,上路了。
出發前,她對阿帕拉契的想像來自《斷背山》的大山大水、雨雪、黑熊。出發後,走在「淚之路」上遙想印第安漫長遷徙生死之路的悲傷故事、博物館播放馬友友「阿帕拉契之旅」鄉村音樂裡流露的拓荒心情、鹹鹹的汗水味;而山徑上地名「天使休息的地方」是多麼美麗而引人遐想,卻是她步道工作最辛苦的一週……這些故事一點一滴勾勒出夢幻步道的故事與樣貌。
原本只是單純的步道工程之旅,最後卻成為與自己對話的生命之旅、與路對話的哲學之旅,還載滿了笑與淚、汗水與泥巴的中外友情。
剛開始,她光是拿著工具就已氣喘吁吁,面對一大堆自認辦不到的工作:步道清理、架設木樁邊坡、木梯、翻修石階、屋頂、橋樑、擊石等工作中,不斷協調身體各部位運動,最後發現,原來做步道一點都不難……
她從被步道志工夥伴封為「愛問一千個為什麼的銘」,歷經六週脫胎換骨的勞動與腦筋大改造,變成了「步道工作隊的傳奇」、「本週第一名義工」、地方網站「2006年義工貢獻時間第二名」;甚至領隊還遊說她「你是最適合領隊工作的人」,想開設中文工作隊,希望她留在美國……
然而,這不只是一趟步道工作假期。在實踐夢想的過程中,實作、思考、反省總是不斷循環反覆,「步道與人生的哲學」也不斷升級。每個行動的背後都是無數次、無數人經驗的累積,每個體悟都是人生最美好的剎那。
一直以為「路是人走出來的」,
來到阿帕拉契山徑才知道「路是人做出來的」,
而最上乘的美學是「做過不留痕跡」;
往後每回走過山徑,我看待步道的眼光有了變化……
一趟夢幻步道之旅,四個月的流浪,六週的步道志工假期,每天都有新視野!
---阿帕拉契山徑www.appalachiantrail.org/site/c.jkLXJ8MQKtH/b.1423119/k.BEA0/Home.htm-------
它位於美國東岸,1921年開始串連、1937年全線貫通,全長約3500公里,每年由37個山徑俱樂部、協會、無數人次的步道志工志願參與步道工作假期共同維護,這是一條地球上由義工所完成的最偉大工程。直到今天它的範圍仍持續擴充:從美國境內,往北到加拿大、從山脈延伸到海邊,路線也隨著修整不斷浮動。它跨越州界、方言、階級甚至政黨與意識型態。這條連接著北方森林和南方棉花田的美國第一條國家步道,展現了超越南北戰爭的夢想厚度,也讓我們看到台灣步道跨界整合的可能性。
---作者到阿帕拉契山徑做步道.步道工作假期影片連結-----
●工法步道清理──挖掘邊坡篇 tw.youtube.com/watch?v=f6LHHL89R34
挖掘邊坡的同時,我也發現每一段步道都有不同的個性,這些個性都是因為所在位置的向陽背陽、所擁有 的樹林稀疏、樹種樹冠的不同、水文流向,以及穿越步道的方式不同所造成。
在短短的一英哩之內,因應步道個性的千變萬化,許多工法必須進行微調。
我開始靜下心來,聽步道說話。
●取材自然1──擊石篇tw.youtube.com/watch?v=Czg1eCM1_F0
我開始嘗試新的擊石方法。我想到小時候崇拜的旅日棒球明星王貞治,他那個「金雞獨立式的稻草人打擊法」是怎麼來著?「嗯,好。」我只要把橫向揮棒的方向,改成垂直的施力,我心裡這麼想著,然後將槌子高高舉起,試著把腳抬高,然後全身同時使勁往下擊中石心,力道
超猛……彌年阿帕拉契山徑俱樂部的會長弗倫德(Friend)老太太拿著相機走來,「這是中國功夫嗎?」
●取材自然2──去除樹皮篇 tw.youtube.com/watch?v=0lS4LSmIZc8
為了鞏固步道下邊坡,須找一段適合步道的木樁(盡量以倒木為考量),然後我翻過普雷斯 基斧頭的那一面,細細地為這段木頭去除潮濕的表皮,這層曾經在樹木活著的時候輸送營養 與水分的皮,顯然因為倒在林間幾個日夜,已經吸飽水分開始腐朽,而裡層實心的年輪間找 不到任何空隙,是塊堅實的好硬木。
●工法架設木橋樑tw.youtube.com/watch?v=6Ww0-UPHUuc
──比爾跟泰德開始動手在木頭上綁繩索,以一條粗繩相隔大約一英呎綁上一圈。泰德邊工作邊向大家介紹,這棵樹剛好是前一次暴風雨倒下的,長度大約二十三英呎,足以橫跨溪流。
●工法石階1找石頭tw.youtube.com/watch?v=85xyAZLRW3A
──石階是做步道的最高難度工法,是步道俱樂部會員們心目中自我挑戰、精益求精的夢想。
泰德是阿帕拉契山徑協會中做石階工法最出神入化的第一人。
影片是泰德正在講解做石階第一步:無論做哪一種石階,第一個工作就是找石頭;正確地說,是要找到適當的石頭。這裡附近的山區地質多石頭,以石塊來鋪設步道,就是就地取材,相對於砍樹來作木階,對生態的衝擊也較小。
石階2搬大石頭tw.youtube.com/watch?v=JqIDhmCwNR8
──當地阿帕拉契山徑俱樂部扛來一種類似絞盤的工具,絞盤固定在一棵 大樹幹上,繩索綁在大石上,絞緊繩索,加上幾個人用沉重的移石鐵撬槓桿移動,就能將石 頭緩緩移動到階梯設置的地點。
石階3挖洞tw.youtube.com/watch?v=0h_2eY3xwOs
──你手上取得的石塊,永遠沒有固定的形狀,它總是不規則的立體。我們得學會欣賞它的優點,找到最適合浮出步道表面的一個平坦面,而把它奇形怪狀的其他面向埋入土裡,隱藏得當,就像選對衣服 ,蓋住過大或過小的屁股一樣,是門精彩的藝術。可以用目測仔細觀察,為它挖出一個合身的模子。
石階4測試,修正,再測試tw.youtube.com/watch?v=D0bgOxpJj7I
──泰德講解──必須不斷反覆地挖掘模子,然後把石塊搬起來「喬」到一個立面,置入挖好的洞裡 ,測試一下。我試做的結果:放不進去,挖太淺、要不就是底比較長的那端翹老高,調整半 天無效,於是又把石塊搬出來,繼續挖。這樣來回幾次,氣力已經耗盡,索性挖多一點,挖 深一些,結果,洞挖太大,石塊放下去站不直,會晃來晃去。
石階5夯實 tw.youtube.com/watch?v=U7zQRW0VwBM
──倘若挖得洞不合石頭大小,還得為了自己挖出的大洞,又得去挖出更多的石頭,彌補自己經驗 不足所犯的錯誤,在坡地上留下好幾個窟窿。我在縫隙間塞入許多石塊,不斷地再挖掘、調 整,最後用大槌子敲碎、敲密實,才終於讓石塊穩住。第三天我得再為它找兩邊固定的石塊 ,依照同樣的程序與之垂直嵌入地面,最後在階梯踏面回填碎石,與廢土、落葉。
作者簡介:
徐銘謙
台灣步道達人,活躍於「週週爬郊山」活動、社區大學,以及一連串的步道相關行動: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糖鐵專案負責人、荒野保護協會鄉土關懷委員會副召集人、林務局「步道工作假期」專案顧問、林務局「無痕山林運動」高階種子教師 ……。著有《週週爬郊山》、入圍金鼎獎的《眾神爭奪的國度》。主業是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她自2002年注意到四輪傳動車闖入山林的破壞後,開始反思人類接近自然的方式,遂共同發起「刷青苔、救古道」、「愛山林、反纜車」運動,提出「新世代的綠色登山運動」十大綱領。 2007年為尋找替代步道石階工程的方法,決心遠赴美國阿帕拉契山徑學習步道志工經驗,並以「學習像山一樣思考——阿帕拉契山徑的工作假期」獲得95年度客委會築夢計畫補助。
本書就是阿帕拉契一百天山中沉思的結晶。延續這些思考,持續投入台灣的步道志工制度建立,以及環島千里步道的串聯,希望以正向、希望與實踐的步道運動,幫助人們重新思考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銘謙返台後,在台灣推動阿帕拉契山徑志工經驗的實踐全記錄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2006年康拉洛克工作季節貢獻時數第二名 http://konnarockcrew.blogspot.com/2006_12_01_archive.html●馬友友「阿帕拉契之旅」鄉村音樂(可試聽) http://web.ezpeer.com/cd/c2503s761.html#●印第安部落淚之路 http://www.cherokeemuseum.org/html/collections_tot.html●康拉洛克工作隊志工網站 http://www.konnarockcrew.blogspo
得獎紀錄:●2006年康拉洛克工作季節貢獻時數第二名 http://konnarockcrew.blogspot.com/2006_12_01_archive.html●馬友友「阿帕拉契之旅」鄉村音樂(可試聽) http://web.ezpeer.com/cd/c2503s761.html#●印第安部落淚之路 http://www.cherokeemuseum.org/html/collections_tot.html●康拉洛克工作隊志工網站 http://www.konnarockcrew.blogspo
章節試閱
Ch1.斷背山是個好的開始
一九八三年五月,他們在一串冰封的無名高地小湖間度過寒冷的幾天,然後走到對岸冰雹河流域。
上山過程,白天還算好走,但步道上吹積物深厚,邊緣濕滑,他們因此放棄小徑,自行開道蜿蜒前行,牽著兩匹馬穿越鬆脆的樹枝。傑克的舊帽仍綁著同樣一根老鷹羽毛,在燠熱的正午仰頭吸收帶有樑木松樹脂香的空氣,嗅著乾燥的針葉落葉層與熾熱的岩石,嗅著馬蹄壓垮的苦圓柏。恩尼司顯露歷經滄桑的眼神,眺望西方尋找大熱天可能生成的積雲,無奈無骨的藍天如此深邃,傑克說,抬頭看一眼都怕會被淹死。
──安妮•普露《斷背山》
我曾經發過誓,絕不踏上美國國土!
當進入美國國境要按捺指紋、過海關要脫鞋子徹底搜身、行李箱要整個打開不能上鎖等等政策,在未來的某一天通通取消之後,美國才會是我周遊世界夢想的最後一站。因此,此行多少來得有點出乎意外。
讓我非去美國不可的理由,就是夢想中的阿帕拉契山徑(Appalachian Trails)。
夢想的起點
在我起步很晚的非正統肉腳登山生涯中,看待登山有點異於常人的角度。
試試搜尋Google圖片,輸入任何一個登山步道的名稱,看看會跑出什麼樣的結果?三角點、登頂標高牌、周邊的遠山雲海、動植物特寫、插有標示的登山口……
這些都是登山步道的景致之一;可是,我看到的不只是這些,我的眼睛照相機所看到的,是腳底下的步道!你曾留意過夏日在水泥步道表面曬成乾的蚯蚓死狀嗎?或是被車撞死壓扁的青蛙與蛇?
我常常蹲在路上端詳牠們許久,左右看看這開闢成一輛車寬的「步道」,竟然是這些可憐動物最後的「天堂路」,心裡著實難過。而自從畢業離開籃球校隊後,苦於受過傷的膝蓋與腳踝,想要用溫和的登山健行取代過去的運動量,卻總是避不開一山又一山的石階和水泥鋪面道路。我總是想著,一定有對動物更友善、人也好走的路吧!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登山前輩說起遙遠國度有一條無鋪面的夢想步道──美國阿帕拉契山徑,這是一條符合「路是人走出來」的自然步道,聽說要走完全程,至少得花半年的時間,等於是從美國東岸的最南端走到加拿大。
剛聽到這則訊息時,美國的「胖哥英雄」史帝夫•沃特(Steve Vaught)也正在進行他的「減肥長征」,從西岸的加州聖地牙哥穿過十四州抵達東岸紐約,一年多減去四十八公斤,被譽為「現代版的阿甘」,在美國引起超級旋風。
我想,如果他可以走那麼遠,那麼我也應該可以吧?
書上的視野
可是,一旦開始蒐集資料時,困難就出現了,國內關於阿帕拉契山徑的介紹實在少得可憐,中文書只找得到兩本書:
一本是比爾•艾文(Bill Irwin)的《山徑之旅》(Blind Courage),是一個後天全盲的主角帶著導盲犬歐瑞安(Orient),在一九九○年歷經千辛萬苦花了八個月走完全程的勵志自傳故事。
另一本是旅遊文學暢銷作家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的《別跟山過不去》(A Walk in the Woods),這本在搞笑與跌跌撞撞中沒走完全程的書倒是很適合我。
比爾•布萊森這個沒經驗的初學者,與一個生活充滿挫折的朋友凱茲(Katz)同行,兩個沒有背重裝爬過山的人,邊走邊咒罵一直想放棄,但最後卻不知不覺地愛上山林,與嚴肅地帶著對上帝信仰而走的比爾•艾文恰成有趣的對比。
兩個人不約而同選在三月早春(比爾•艾文出發時間三月八日;比爾•布萊森則是三月九日),開始從阿帕拉契山徑的最南端──位於喬治亞州的史普林格山(Springer Mountain)往北走,目標都是在緬因州的卡塔丁山(Katahadin Mountain)。
這段路程全長超過二一六○英哩(約三四五六公里),南北跨越美國東岸十四個州,如果這樣還無法具體想像它的長度的話,有一部記錄肌肉硬化症患者鮑伯•巴克(Bob Barker)拄著柺杖走完全程三次的影片〈500萬步〉(Five Million Steps),片名就說明了一切。
Box---百年山徑故事
阿帕拉契山徑起初只是分散在大阿帕拉契山脈系統(the Great Appalachian Mountain System)中的原住民部落物資交換、殖民時期郵車路線上的路徑。到十八世紀末,山區逐漸發展成高級度假區,在距今一百二十多年前東岸新英格蘭山徑沿線就有十數個山徑俱樂部(Mountain Club),自發維護步道路況,包括最早成立的健行團體阿帕拉契山徑俱樂部(Appalachian Mountain Club)、達特茅斯學院的戶外社團(Dartmouth Outing Club)等。
一九二一年班頓•麥凱(Benton MacKaye)倡議要串連起東岸最高兩座山峰,南邊是比爾•艾文居住的北卡羅萊納州米歇爾山(Mt. Mitchell),高六六八四英呎(一英呎大約等於○˙三○四八公尺);北邊是比爾•布萊森所在的新罕布夏州華盛頓山(Mt. Washington),高六二八八英呎,在此之間建立一條遠離城市喧囂的僻靜山徑,並建立起自給自足的山村經濟。這個夢想提出後,一九二五年美東幾個大型登山協會在華盛頓集會,組成阿帕拉契山徑協會(Appalachian Trail Conference,簡稱阿帕拉契山徑協會),隨後在邁隆•艾弗利(Myron Avery)的領導下,逐步透過這個組織進行山徑路線的勘定、串連和修築。
歷經一九二九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美國總統羅斯福推出擴大公共建設「新政」(New Deal),號召號召三百萬名十八到廿五歲失業青年組成公民保育團(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以人力修築山徑、道路與設施,加速了步道串連的工作,一九三七年終於全線貫通。二次大戰結束後,一九四八年出現第一個走完全程的退伍軍人厄爾•維•薛弗(Earl V. Shaffer),他花了一百二十三天走完當時仍然崎嶇難辨的阿帕拉契山徑。自此以後,每年都有上千人投入「全程行者」(thru-hiker)的行列,但最後真正走完的人不到十分之一。
非去不可的信念
從沒參與海外攀登,甚至在國內也沒有超過十天長程健行經驗的我,實在很難從書中想像實際抵達那裡的處境,即使讀完兩本書,勉強拼湊出阿帕拉契山徑的發展歷史,對照一堆地圖上的名字卻仍然對我產生不了意義,那裡的山、溪流、氣候、林相、動植物仍然離我很遙遠。
我和盲人比爾•艾文的處境沒有多大差別,對於途中將會發生什麼情況完全無從想像;也和他一樣,在出發前對傳聞攻擊人的黑熊、瘋狂謀殺案等感到恐懼不安。
其實,吸引我的並非遠赴國外征服全程的欲望,因為即使在台灣,我都對於「數山頭、攻百岳」不感興趣,更何況至少半年才能走完的阿帕拉契山徑。
我好奇的是,比爾•布萊森書中誇讚「阿帕拉契山徑確實是地球上由義工所完成的最偉大工程,它始終維持沒有商業介入的光榮紀錄」,這一條從來沒有人說得出正確長度,不斷浮動變化的美國第一條國家步道,究竟是什麼樣子?
二○○六年初,客家委員會築夢計畫案決定給我阿帕拉契之行的經費補助,原本只是隨著書本與網路文字臥遊的行程,意外地排定了出發的時間。但在出發前的忙亂中,我卻仍然猶豫不定,幸好行前看了一場電影,李安的〈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意外地強化了我非去不可的信念。
大家也許只看到希斯萊傑飾演的「艾尼斯」與傑克葛倫霍飾演的「傑克」之間深刻的同性情感,而我的眼光卻遠遠聚焦在他們的背後──一九六三年的懷俄明州;雖然與我要去的東岸阿帕拉契山脈相距甚遠,但那是我沒去過、卻即將要前往的美國大山啊!
大螢幕上,落磯山(Rocky Mountains)那大塊的雲、長空的藍、整片整片的碎石嶙峋與針葉林間雜,坐在電影院中的我,彷彿聞得到一種夾帶微塵又新鮮的空氣;主角們住在林務署規畫的營地、近似印第安人的尖頂帳棚、生著火堆煮食物、用手巾擦澡、在營地邊上吊起食物防熊、在溪澗中與黑熊面對面,山裡營地的生活頓時在我眼前具體了起來;至於天氣,大部分時候晴空萬里、半夜冷颼颼,忽而傍晚下起大雨、甚至冰雹,而最後那場催趕他們提早下山的夜間大雪,把帳棚埋到只剩尖頂,隔天卻已快速融成殘雪,難以想像前一晚大雪肆虐的場景……
我想,那就是了!
Ch2.輕量化的極致是僱一頭騾子?
我入居林中,因為我要從容而審慎地生活,只面對生命中的重要事實,看看能否從這種生活中得到教訓;我不要在死時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的生活。生活極其珍貴,我不願虛度人生;如非絕對必要,我也不願聽天由命。我要深入地生活,吸取生活的全部精髓;我要堅定地生活,簡樸刻苦地生活,把所有與生活無關的活動全部摒棄。
──梭羅《湖濱散記》
如果你有三個半月的旅程,其中超過一半要在山林裡登山健行、做步道,另外不到一半的時間,要在不同城市之間自助旅行。這兩種活動所需要的裝備不盡相同,而且關鍵是,所有的裝備都要揹在自己的肩膀上,靠著自己的雙腳移動,那時你就會突然發現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物是什麼,哪些是不能多帶,必須得斤斤計較的。
我從來沒有長程健行的經驗,也沒有到過美國的山區,無法想像那裡的天氣、山裡的情況,因此我對必要的裝備也無從想像。我打算趁著這次機會,把過去老是跟別人東借西借的裝備一次買齊,但是我不想跟比爾•布萊森一樣,到昂貴登山用品店,被推銷員的介紹沖昏了頭,一股腦兒買了一堆根本超出負重與需要、帶上山後卻要邊走邊丟的不必要裝備;但是我也不想到那邊以後,被瞬息萬變的早春氣候凍死他鄉。於是,我決定請教山界前輩們。
向山界前輩請益
第一位拜訪的前輩曾在美國留學多年,目前在國內推動生態登山,他在登山裝備上倒是沒有太多的建議,基本上就跟平常在台灣登百岳所需相距不遠,但是他語重心長地建議我:「想辦法買一把槍」,看到我下巴掉下來的樣子,他還是不為所動地繼續說,「一個女生要在異鄉深山健行是很危險的,美國的治安很不好。」
我們討論了很多現實的問題,比如:我沒有ID不能合法擁槍、槍很重會拖垮負重、我從來沒有使用過槍連玩具槍都沒有、最後搞不好會被歹徒奪去之類的理由後,他嘆口氣說:「至少買一把刀,隨身帶著,我都是這樣的,沒事的時候可以砍路,有事的時候可以防身」。接連幾天,我都置身於一種客死異鄉的恐懼之中,幾天都在反覆思考自己還要不要去從事這趟「危險之旅」。
接著我請教一位仙風道骨的山友學長──九紀山人,當我問及如何輕量化肩負的背包重量時,他幽默地跟我說:「就像去尼泊爾或印尼爬山的時候,你乾脆花錢買一頭騾子跟著走就好啦!就跟去南美安地斯山一樣,裝備不用自己揹,騾子又擅長走崎嶇山路,你只要照顧牠三餐就好囉!」
我嚴肅地搖搖頭說,「這是違背我『動物權』理念的」,他看我很難笑的樣子,終於正經地拿出一個他自己正在研發的「酒精爐」(如同他常研發的有的沒的,有一次是從馬來西亞帶回的蕈類,可以在登山時利用其生長會發熱的特性當暖暖包;到山頂時已長成蘑菇,又可充當素食者蛋白質來源。)頓時,我的腦海中有「噹噹」的聲響,因為他超炫的說法說服了我。
啤酒罐變身爐具
一般爬過山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山上煮食所用的不外乎是瓦斯爐或汽化爐,前者瓦斯鐵罐有重量,瓦斯用完之後無法填充,就成為垃圾造成地球負擔,無法回收再利用;至於汽化爐,爐具本身比瓦斯爐還要重,好處是燃料使用去漬油,可以重複充填,爐具可以不斷加壓使用,在高山上比較穩定,去漬油油瓶可以拿回中油回收,比較環保。但是兩者燃料仍然是石化產品,同時考慮到三個半月的攜帶份量相當驚人,更何況兩者都不能攜帶搭飛機遠渡重洋。而且鑑於二○○三年我帶著瓦斯爐頭前往法國,意圖減少飲食的開支,卻因為歐規、美規的差異,當地買的針頭扣式瓦斯罐無法安裝在我的旋轉卡式爐頭上,結果無法使用的慘痛經驗,爐具確實是一大問題。
九紀山人的酒精爐,是用兩個台灣啤酒的鋁罐製作的(雖然網路上討論以貓罐頭或百事可樂罐為佳,不過根據學長所說,製作酒精爐前的樂趣就是先喝乾啤酒,然後在微醺中完成,而使用台啤只是因為愛用國貨)。
作法是將兩個鋁罐切開,去除罐口取兩個罐底,分別截成約罐身的三分之一跟五分之一的高度,較長的一個底部內圈鑿出圓口,然後在罐身腰帶鑿出一圈間距約一公分的小洞,另外再截取罐身中段的鋁片,一端每隔兩公分左右剪一個小三角,然後捲成筒狀放在兩個罐底中間,將兩邊罐底重新塞成一個完整的罐子,底部完好的一面當底,從挖好的圓口倒入濃度超過九十五%的藥用酒精,點火燃燒罐身外的些許酒精,直到鋁罐溫度達到酒精燃點,罐內酒精就會開始燃燒,此時在頂部放上欲加熱的裝水容器,酒精藉由裡層虹吸作用從小洞竄出,就會形成瓦斯爐火包圍鍋邊的藍色火網。
當實驗成功,效率超高地煮沸一鍋水時,九紀山人驕傲地要我比較重量,一個鋁罐加上一瓶酒精的重量,遠比一個最輕巧的瓦斯爐具與瓦斯罐輕。而我看著燃燒的藍色火焰,突然想起酒精可由植物生產,不需依靠石化燃料,而鋁罐也只用到少許礦物原料製成。
我也向「太陽能達人」孟磊(Peter Morehead)求教,這個有趣的美國人先前在台灣推動夏至太陽能鍋創意野餐,做過各種材質的自製太陽能鍋。當我請他設計一個能夠帶到阿帕拉契山徑上使用的輕量、易於收折的戶外健行用太陽能鍋時,他用小紙盒摺出各種小模型來跟我討論,有像扇子一樣折疊展開的、有像紙箱一樣的開闔、有捲筒狀的;基本材料只需用到瓦楞紙箱、鋁箔紙、黑色塗料跟透明塑膠袋即可。如果這個鍋具真的能夠如我們預期,以太陽光熱炊煮食物,就幾乎可以達到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了!
可惜在我出國之前,這個登山型的太陽能鍋未能及完成設計,但卻開啟了我對登山裝備的視野。
選用輕量、節能的裝備
以前我只想去登山用品店買動輒上千塊的高科技輕量裝備,例如:鍋具從鐵到不
Ch1.斷背山是個好的開始一九八三年五月,他們在一串冰封的無名高地小湖間度過寒冷的幾天,然後走到對岸冰雹河流域。上山過程,白天還算好走,但步道上吹積物深厚,邊緣濕滑,他們因此放棄小徑,自行開道蜿蜒前行,牽著兩匹馬穿越鬆脆的樹枝。傑克的舊帽仍綁著同樣一根老鷹羽毛,在燠熱的正午仰頭吸收帶有樑木松樹脂香的空氣,嗅著乾燥的針葉落葉層與熾熱的岩石,嗅著馬蹄壓垮的苦圓柏。恩尼司顯露歷經滄桑的眼神,眺望西方尋找大熱天可能生成的積雲,無奈無骨的藍天如此深邃,傑克說,抬頭看一眼都怕會被淹死。──安妮•普露《斷背山》我...
目錄
1.斷背山是個好的開始
.夢想的起點
.書上的視野
.Box---百年山徑故事
.非去不可的信念
2.輕量化的極致是僱一頭騾子?
.向山界前輩請益
.啤酒罐變身爐具
.選用輕量、節能的裝備
3.「怪咖」全程行者學校校長
.全程行者只是遷徙的動物
.裝備──低價Walt-Mart大戰豪華REI
.萬卷不抵一頁書
.我的同學們
.期待看見最美的山徑風景
4.阿帕拉契與沒有歷史的人
.阿帕拉契山名之謎
.Box---地質學上的阿帕拉契
.Box---卻洛基的傳說
5.淚之路
.漫長的生死之路
6.做步道,第一課
.愛你的工具
.少林基本功夫
.上乘工藝美學
.手工打造的價值
.Box---鋪設步道
7.屋頂上的打擊手
.展開完美的一天
.老當益壯的銀髮義工
.上屋頂,下不來
.第二座山屋
.爺爺泡的咖啡
.最後的晚餐
【後記】
.Box---修建山屋
8.山椒魚認識的樹根哲學
.難題,砍掉一棵樹?!
.與山椒魚的相遇
.萬物的尺度
.找出自己理想的步道尺度
.Box---開闢新路
9.仙娜度瓦華麗的冒險
.夏天的營火
.如果普羅米修斯看見
.營地帳棚裡的思考
.白尾梅花鹿母子
.Box---誰的國家公園
.成功移民的游隼
.Box---用保育救失業、拼經濟──公民保育團的奇蹟
10.早安!薛西佛斯
.一天挑戰一級石階
.我的第一級石階
.石階狂俱樂部
.Box---會思考的石階
.荒野的步道
.Box---打造石階
11.親愛的,我把步道變好玩了
.給我一個支點
.中國功夫擊石法──從空手道式到金雞獨立揮棒式
.我是傳奇
.夥伴們的狂歡
.意外的邀約
12.再別新橋
.遇到瘴癘之氣?
.超有型步道俱樂部
.兩種極端的步道
.沒有一棵樹因為這座橋倒下
.廁所也可以很環保
.Box---台灣的高山生態廁所實驗
.暫時回到文明世界
.為了夢想,意識型態可暫時擺一旁
.浮生千山路
.Box---架起一座橋
13.北與南
.健行者的朝聖地
.每一種都是美麗的選擇
.Box---中央山脈縱走聯想
.跨越洋基佬的地界
.南北戰爭與梭羅的哀弔
14.山徑,社區,行不行?
.不斷改道的山徑
.通過私人土地
.原初的新山村藍圖
.歐陸舒適的健行經驗
.散步在社區的英格蘭
15.漫遊新英格蘭山徑
.在紐約,爬郊山
.我在阿帕拉契山徑火車站下車
.酒精爐派上用場
.公無渡河
16.從這裡到那裡
.從33號閘口到0公里
.從高山到海洋
.卡塔丁以北、貝爾島以南
.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世界開始轉動,故事正要啟程
【後記】
1.斷背山是個好的開始
.夢想的起點
.書上的視野
.Box---百年山徑故事
.非去不可的信念
2.輕量化的極致是僱一頭騾子?
.向山界前輩請益
.啤酒罐變身爐具
.選用輕量、節能的裝備
3.「怪咖」全程行者學校校長
.全程行者只是遷徙的動物
.裝備──低價Walt-Mart大戰豪華REI
.萬卷不抵一頁書
.我的同學們
.期待看見最美的山徑風景
4.阿帕拉契與沒有歷史的人
.阿帕拉契山名之謎
.Box---地質學上的阿帕拉契
.Box---卻洛基的傳說
5.淚之路
.漫長的生死之路
6.做步道,第一課
.愛你的工...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