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雋永的內容值得細細品味!
名醫問:「為什麼是我得到癌症?」
非洲孩童問:「水為什麼沒有顏色?喝了不會拉肚子?」
名女導每天自問:「我如何用更謙卑的心繼續往前走?」
生命的習題沒有答案,但可以有熱度!
人生的成就不只一個角度,可以360度!
40位名人用生命書寫最動人的人生故事:
◆聖嚴法師生前最後一場錄影在「聚焦」
◆樞機主教單國璽、名醫許達夫用正面思考成功抗癌
◆王力宏、張艾嘉、連加恩在非洲大陸感受炙熱的人性光輝
◆坣娜、范瑋琪、孫翠鳳走出憂鬱綻放光芒的珍珠美人
◆張惠妹、陶喆、蘇打綠懷抱夢想堅持唱出好聲音
◆還有更多精采內容請鎖定《聚焦360度》──
方文山、王力宏、王怡仁、王彩樺、坣娜、范瑋琪、孫安迪、孫翠鳳、徐薇、浩角翔起、張安平、張艾嘉、張金堅、張惠妹、張鈞甯、梁詠琪、梁赫群、許達夫、連加恩、陶喆、傅達仁、單國璽、彭書睿、辜懷如、辜懷群、馮翊綱、黃小琥、黃國倫、黃貴帥、楊定一、聖嚴法師、鄒開蓮、甄子丹、甄妮、潘瑋柏、蔣怡、賴世雄、賴聲川、簡文仁、關穎、蘇打綠(以上來賓照姓名筆劃排序)
看盡幕前的掌聲,幕後的真性情!
談健康、談人生、談永不放棄的理想;
談成功、談失意、談一步一腳印的耕耘。
◆方文山:「我覺得用『紅』這個字很奇怪,因為人是動態的,在每一個階段會對自己的專業做出某些程度的貢獻,只是剛好我這一段的貢獻,大家比較看得到。就像現在,很多不同領域的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努力著。」
◆坣娜:「你要去認清一個事情就是,大家可以帶給你的快樂跟力量,抵不過你自己願意幫助自己的效果。」
◆張惠妹:「所有的事情都有原因,你有努力、你有認真、你有學習,別人才會看到你表現出來的能量。」
◆梁詠琪:「生活可能會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或許旁人無法百分之百瞭解你,但是到最後,事情能不能放下,就看你自己。」
◆陶喆:「常常看到新聞裡都是一些比較負面的畫面,但我覺得我們心裡面,一定要懂得有笑容,有力量去面對,只有這樣,才可以真的去改變一些事情。」
◆彭書睿:「有很多人有學位,可是沒有溫度,沒有熱情……我有幸能夠看到很多人沒辦法看到的東西,因此下定決心,要成為大家的窗口,讓他們也能知道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子,這不是課本教我們的世界。」
◆黃國倫:「我覺得在人生低谷的時候,就是要仰望上帝,因為信仰教我,人生的低潮到了某個程度就會反彈、往上走,所以不要放棄任何的希望跟想法。」
◆賴聲川:「我這輩子導過這麼多齣戲、參與過這麼多場演出,從來沒有花一年半的時間,只為了一個晚上的演出,一場就是全部!集結台灣這麼多人的創意、努力與執行,就只為了聽奧開幕式一晚一場的演出。」
隨書附贈,首刷限量,片長75分鐘!
孫安迪、張金堅、許達夫、黃貴帥、簡文仁名醫親自示範健康養生DVD
播出後觀眾要求重播,詢問度最高的節目內容,現在立即就能擁有!
作者簡介:
高文音
文化大學廣告系畢業,現就讀政治大學EMA傳播研究所。現任年代新聞專任主播以及主播組組長、「聚焦360度」節目主持人、製作人。曾任東森新聞主播、節目主持人、文字記者、華視新聞主播、文字記者。
章節試閱
實踐不惑之年的人生夢想──陶喆
「我記得好像是出第一張專輯時,剛從幕後轉到幕前,當時收到一封信,一位歌迷朋友在信上說『我在國外留學,孤獨的時候、想家的時候〈沙灘〉這首歌安慰了我,給了我很多的力量!』那時我就想,怎麼自已在家默默寫了一首歌,透過一張CD可以感動人,而且還讓這個人得到安慰?那是我第一次省悟到,我做的事情會影響到別人……」——陶喆
人生四十我不惑,正義無價任俠有方
不少人將陶喆當作效法學習的對象,不只年輕朋友瘋他,上班族、成年人也喜歡他,還有許多家長說:「如果我的孩子喜歡音樂,希望他將來變成另外一位陶喆」。
陶喆熱心公益,這次也為了八八水災募款延後新專輯發行。之前賑災,他與王力宏一起出席,兩人交情不錯,也都是演藝圈裡出了名的完美主義者。我故意問他,在他看來,誰比較龜毛,陶喆哈哈大笑:「我跟力宏有得拼吧,我想。」不過他也說,其實自己不太喜歡被人家用「龜毛」來形容,他比較喜歡「堅持完美」的說法。
陶喆不喜歡妥協,覺得任何事情都有極致、藝術的境界,他以洗衣為例「衣服可以洗得好,也可以洗得不好,這一件簡單的事情,都可以做到某種極致,做到某個水準,何況在工作上?我覺得更不能妥協,這並不代表我是龜毛,而是我覺得,這件事情就是要做好,就是這麼簡單!」
曾經當過警察的陶喆個性正直,常常路見不平、仗義執言,像上次搭飛機的「嗆聲」事件,就是為了捍衛被無理謾罵的造型師朋友,甚至要對方:「下飛機等!」下飛機後還追著想逃跑的肇事者,被工作人員拉住才停。為了據理力爭,陶喆不在乎自己被人曲解。他說:「當時,我就是看到朋友被人家侮辱、被人家欺負,我選擇第一時間要跳出來保護他!我覺得這是一種正義感吧!從小到大,看過我爸爸做過這樣子的一些舉動,也許是為了保護家人、保護朋友,我爸爸也會跳出來,我不是鼓勵說一定要動手,可是在某些狀況下,我們不能只是動口。」儘管事過境遷,陶喆依然義憤填膺。
「當然有人會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可是我覺得,正義非常重要,正義是不是真的?在現在的社會有沒有地位?有沒有價值?我覺得需要我們大家去維護!」常被人說愛教訓人的陶大師,又訓起話來了,但是我卻深受感動,在這個普遍鄉愿的時代,有著「俠氣」的陶喆讓人欣賞。
錄影一開始,我就說出他的年齡,嚇了他一跳,因為他自己都沒意識到,他笑笑地說:「其實對我來講,不會特別避諱年紀,從一開始發片到現在,一直都沒有。因為我從來沒有把自己看成是藝人或所謂的偶像,所以比較沒有年齡的壓力。」陶喆認為人要做自己,不把自己當成巨星或藝人,覺得自己就是公眾人物而已。
已經邁入「四」字頭,又是音樂教父,我問他:「人家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你的人生邁入四字頭,現在的陶喆最想做什麼?」
「最想做電影。其實這個電影夢,不是到了四十歲才開始想做。我在大學,甚至在大學之前,也許在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個電影夢,那時候是被爸爸的環境所感染。」陶喆說,他從小到大沒斷過電影夢,大學唸電影、心理學,畢業後做音樂到現在,他最想做的一直就是電影。
我說:「你已經做啦,明明就已經做了,映像紀錄的《暗戀》,不就是嗎?」《暗戀》是陶喆自編自導自演,和新專輯相關的的映象紀錄。
他說:「我覺得這應該是第一步吧!從音樂跨出去的第一步,那還不是一部真正的電影啦……」
我好奇問他:「自編自導自演,你對它不滿意嗎?」
陶喆思索了一下說:「不能說不滿意,只是覺得,它其實不是一個符合電影規格的片子,我想要做的,是真正用一部電影規格去說故事,我希望明年可以真的完全投入去做。」
其實我看了陶喆拍《暗戀》的幕後花絮,我看到了不一樣的陶喆,和平常我們熟悉的歌手、音樂教父、為公益賑災募款的陶喆不同。在幕後花絮中,我看到陶喆比較強勢的一面。
幕後花絮裡,陶喆與每個演員的溝通,顯得比較強勢,與螢幕上的形象不同,我問他,哪個是真正的陶喆?他希望自己不論出現在哪裡,都可以呈現最真的自我。「我知道藝人在某種程度上,有時要戴上面具,或者說要有某種程度的偽裝,但我盡量不去戴上這個面具,因為我覺得面具戴上、脫下,其實很累,所以我寧可就很坦然地面對大家。」
陶喆的血液中也許遺傳到一點叛逆的DNA,但他仍然有很傳統的一面。
當年父母在封閉、不容許私訂終身的年代,選擇自組家庭,想必承受了不少壓力,但是他們一家人和樂融融,使陶喆對家有強烈的信任感與歸屬感,也抱持著憧憬,渴望成立自己的家庭,這一點,是不惑之年的陶喆,非常篤定、不惑的一點。他說他很想結婚,很想要有一個家庭,很想要小孩,但是他生命中的真命天女始終沒出現。
我慢慢帶到粉絲比較關切的敏感問題:「你很多成就,已經一一浮現,但婚姻還懸著,你會做出選擇嗎?這是不惑的一部分嗎?」
「可以說有些疑惑吧!」陶喆無奈笑笑地說,他這幾年來一直將婚姻放在心上,他不是用藝人的身分,而是以一個男人的角度在談這件事:「我看到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例如堂姊甚至一些表弟、堂弟等都結婚了,不只結婚,還生孩子,其實心情是很複雜的,因為我是喜歡小孩子的,我希望可以成家,我不像某些男藝人或者創作人可能不想結婚。我就是想!我希望有小孩子、有老婆,有一個很傳統的家,但這個人好像一直沒有出現,所以自己覺得,是不是我個人的一些問題……也或許她出現了,是我不知道而已。」
喔,好像有點跡象了?雖然很像是聯誼中會出現的對話,我還是繼續問了:「那喜歡哪種類型的女性呢?例如說,我們大家所熟悉的女性當中,你覺得像那種類型的人比較有機會?」
陶喆開始回答:「你知道嗎,我常常被問這個問題,但我真的很難講……」哇,這回答一開始也好像聯誼的樣板回答,不過我還是聽陶喆繼續說下去:「因為我覺得大家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個表面,例如某位女藝人或者某位女性,我們覺得她氣質很好,她唸過什麼學校,她有什麼學位等等,可是真的有和她相處過嗎?沒有!而且這是不是真正的她,我們也不知道。」
「所以為什麼我被問到這個問題時很難回答,如果我回答了,人家就會說陶喆喜歡這樣子的女孩子,可是說真的,這個女孩子我完全不認識,我可能也跟大家一樣,只是看到報導、雜誌裡面介紹她的一些優點,可是她的個性怎樣?不知道!人真的是需要相處的。」沒有類型,相信自然相處中滋生的感情,看來認真的陶喆,對婚姻的想法也很務實。
陶喆理財有方,以置產進行投資,他窮過,因為危機意識而四處買房,在台灣、上海、北京、美國都有置產,有的自住,有的租人,他投資眼光精準,別人賠的時候他卻賺。至於看房地產的眼光,可以回溯到小時候一個教他判斷房地產價值的親戚。歸納起來,陶喆累積財富的關鍵有三:一、投資房地產;二、不貪,他不信一夕致富,慢慢做、慢慢賺;三、盡量不刷信用卡,尤其是大筆消費,只消費自己負擔得起的支出。
謹慎理財的陶喆,在工作上更是一絲不苟、堅持完美。當年投入音樂界的陶喆剛開始並沒打算當歌手,走出幕後之後,他已經為許多歌手製作了不少專輯,不少音樂人還是習慣稱他老師。對音樂純粹的愛,讓陶喆一路走來,不斷蛻變成長,每次推出的作品都讓人驚豔。
陶喆的新專輯,總為樂壇帶來革新,這次我問他想帶給粉絲什麼創意,結果他說,其實他從沒強調過每張專輯的音樂風格,不論是搖滾或是R&B,都不是他的優先考量:「我的第一優先永遠是如何把自己剝開,就像剝開橘子、香蕉,我怎樣把自己的每一層皮剝開?」他剖析自己,認為這種想讓人看盡自己的慾望,可能是許多創作人都想做的事,這可以說是一種集體潛意識,將自己分享出去,與整個環境、所有的人融合在一起,以此讓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節目結束後,我請他錄一段宣傳Promo,一開始都很正常,中規中矩,說到「和文音一起談音樂,一個近四十歲的陶喆」,自己忍不住笑了出來,他自嘲明明就已經四十歲了,自己還不肯承認。
【幕後花絮】
拍照大家一起來,樂壞歌迷
訪問高知名度的藝人,常需要與隨行的經紀人、宣傳交涉,有的經紀人或宣傳會給製作團隊很大的壓力,深怕藝人形象受到一點點影響。經紀公司有保護藝人的立場,無可厚非,可是牢牢盯緊現場錄影螢幕,就會讓現場氣氛變得……呃……很微妙。
不過陶喆呢,果然骨子裡有點叛逆,有時候經紀人看風向不對,想把話打斷,他會說沒關係,接著就自然地講了出來。陶喆是個直言無諱、什麼都能講的人,開朗健談、口才極佳,一個問題可以回答十分鐘以上,想起來其實根本不需要對腳本。
錄完影,照例會拍張主持人與來賓的合照,只見攝影棚聚集了不少陶喆的影迷,迫不及待想與偶像一起留影,通常經紀公司會有顧慮,但是他還是大方地說:「你們來!」讓歌迷開心極了!親和力十足!
【名人語錄】
「常常看到新聞裡都是一些比較負面的畫面,但我覺得我們心裡面,一定要懂得有笑容,有力量去面對,只有這樣,才可以真的去改變一些事情。」
「當然有人會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可是我覺得,正義非常重要,正義是不是真的?在現在的社會有沒有地位?有沒有價值?我覺得需要我們大家去維護!」
永不放棄,堅持夢想大步向前──蘇打綠
「我們第一次做大型演出的演唱會時,凡事都要求精準,因此前一天晚上的彩排非常緊張。結果到了演唱會當天,想說昨天彩排還頗順利的,應該沒什麼問題。沒想到,站到定點一看,下面滿滿的都是人!當場就嚇傻了!我們從天空慢慢地往下降落到舞台,看到台下一片綠光,是歌迷們揮舞著特地為我們準備的綠色螢光棒。」
(「這個意外,讓你們很感動吧?」我問他們。)
彷彿眼前又是人山人海的演唱會現場,蘇打綠六名成員,一起大聲地回答:「對!」
響徹雲霄。
堅持到不能再堅持為止的音樂夢
有時候踏入職場愈久,愈覺得自己僵化,以前的夢想,變得遙不可及。
在蘇打綠身上,我看到堅持夢想的美與力量!
青峯、阿福、阿龔、小威、家凱以及唯一的女生馨儀,這六位歌手,從大學時代,就熱愛音樂。我私下問過他們:「你們現在不得了,走紅了,唱歌可以賺錢!」
他們告訴我,他們當初也沒想到可以將唱歌當作職業。
很多人告訴他們,從政大畢業(除了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的阿龔),找份工作勝於當歌手,唱歌,能唱多久?不過,蘇打綠仍堅持要往音樂界發展,只為了成就夢想。
錄影時,蘇打綠的主唱青峯有感而發地說:「我們在演唱會那天看到師長、甚至校長來到現場。我走下台唱歌,看到很多好久不見的臉孔,以前的事情突然一幕幕在腦海裡浮現,我非常感動,情不自禁想哭,那種感覺真的無法克制。」六個人,都認為自己平凡到不能再平凡,只是愛唱歌、想唱歌,想堅持到不能再堅持為止,沒想到卻有這麼一天,能與好朋友一起站上舞台,讓全球聽到他們的歌聲。
蘇打綠在所謂的知青(喜好文藝的知識青年)及學生等年輕族群中很受歡迎,影響力不輸流行樂壇的天王、天后們!他們不僅是第一個在小巨蛋舉行演唱會的獨立樂團,而且一鳴驚人,一場演唱會安可再安可,竟然唱了近五個小時,歌迷還不肯散場,創下小巨蛋的紀錄,並使小巨蛋以後嚴格規定超時罰款──只要節目超過十一點,每十五分鐘罰五萬元,即暱稱的「蘇打綠條款」!
蘇打綠成軍於二○○一年,中間成員有變更過,到二○○三年正式組成目前的六人陣容:主唱青峯、貝斯手馨儀、鼓手小威、木吉他手阿福、電吉他手家凱、鍵盤與中提琴手阿龔,他們從校園時期就開始努力到各地巡迴表演,大大小小演出都盡量參與,累積現場演唱的經驗與群眾基礎,跑遍海洋音樂祭、西門紅樓演唱會甚至大學博覽會等等各種大小場次,充滿青春純真的樂團魅力,在年輕人裡引起一陣旋風,所向披靡。
儘管蘇打綠的歌迷可能不是節目的主要收視群,但是他們朝夢想努力的故事,十分具有激勵人大步向前的正面意義,加上團體風格清新自然,我想,應該能打動觀眾的心,也能帶給年輕人一些啟發。如果可以透過他們的專訪,讓有志音樂的年輕人,仿效他們實踐夢想的模式,或者鼓勵有夢的人挺起勇氣踏實築夢,那就太好了!
蘇打綠的歌聲,就像是悶熱夏天裡,拂過綠蔭的一股清新微風,讓人心生依賴,這一陣風才過,就湧出滿滿的期待,而主唱青峯奇妙的嗓音,更讓人難以忘懷。
訪談中,我問青峯,為什麼他的聲音如此與眾不同:「大家以『妖嬈』形容你的歌聲?」
「這一定是內地的觀眾,會用這兩個字的通常都是。」青峯顯然被問得很有經驗。
但是他的答案無法解決我的疑惑:「怎麼練的?還是是與生俱來的?」
「對啊,其實我的聲音天生就這麼奇怪。」青峯見怪不怪的回答。
還是無法滿足我的好奇,畢竟是如此特殊的嗓音:「你跟上帝接觸過嗎?祂親吻過你的聲音嗎?」
沒想到青峯頑皮地說:「跟上帝接觸比較多的是小威,因為小威的父親是牧師。我本身是跟菩薩接觸比較多一點。」
好,那我也繼續順著他的話接下去:「所以菩薩親吻過你的歌聲嗎?」
「我不知道耶∼」
「你為什麼會有這麼動人的歌聲?」
「這是媽媽給我的聲音。」
「你媽媽一定感到很驕傲。」
「對啊!其實我以前不太會唱歌給家人聽,因為一開始,我以為他們也會跟其他人一樣,說我的聲音怎麼這樣什麼的……結果沒有想到,媽媽非常非常喜歡聽我們樂團的歌,而且我媽很另類,她喜歡的歌通常都是專輯裡面最冷門的歌!我媽是一位很有品味的人!」
「通常大家對你歌聲的評價是什麼?怎麼形容你?」我想知道,現在這個讓人癡迷的聲音,最初是不是也為擁有者帶來困擾。
「比較兩極化,喜歡的很喜歡,不喜歡的很不喜歡。我還記得,我們剛開始表演的時候,許多同學或學長姐,本來沒聽過我唱歌,聽過之後就會說:『我剛剛遠遠聽,以為是女主唱,結果走近竟然是你,嚇了我一跳』諸如此類的話。」
「那你自己覺得呢?」
「以前我都是跟馨儀一起錄DEMO,所以聽到錄出來的聲音,一開始也有種『原來我的聲音聽起來是這樣?』的感覺,所以我可以瞭解別人剛聽到時受到的衝擊。」初次見到青峯的人與聲音,可能會有種搭不起的突兀感,但是這種性別的刻板印象,很快就會被美妙的歌聲瓦解,好聽就是好聽,音樂感動人心的力量真的很強大,也因此,我們才會有蘇打綠,有青峯。
蘇打綠的歌曲辨識度都很高,在小巨蛋超時的演唱會中,令歌迷聽得如癡如醉,也有網友覺得「第一首跟最後一首一樣完美」,真的很不容易。蘇打綠的團長如此形容主唱青峯的聲音:「其實我第一次認識他,也是在一個歌唱比賽,當初聽,真的還滿吃驚的,但是我覺得他的聲音真的是……」他大大吸了一口氣,一付無可奈何模樣,接著說:「你會越聽越深入,久而久之,就迷上他了。有時候,我彈吉他,會跟著他的聲音演奏,反而更能進入這首歌的意境。」
@@@@
很多名人當初都變貼上「你不會紅的標籤」。
青峯的歌聲,最初只有媽媽一個人欣賞,現在成為歌壇獨特的瑰寶。
呈現特色、欣賞自己,永遠充滿希望。這是我在青峯身上獲得的啟發。
本來我對蘇打綠並不熟悉,不過在這次專訪之後,卻讓我愛上蘇打綠的歌聲,尤其是〈早點回家〉這首歌,溫柔的旋律似輕撫、如呢喃,像一把打開夢鄉的鑰匙,成為我睡前必聽的歌。
【幕後花絮】
跟導播爭執,為蘇打綠淚灑攝影棚
「聚焦360度」開播以來,來賓大部分都是一位或是兩位,很少一次來六位。在節目製作篇中,我稍微提到,我為了蘇打綠,跟導播吵架。那是個焦頭爛額的午後。
不過正式錄影當天,蘇打綠伴隨著一陣嘻嘻哈哈的笑聲走進攝影棚,根本不知道我才剛剛跟淵翔導播、製播中心的leader──李導大吵一架。
淵翔導播向來是節目的御用導播。他告訴我,一次專訪六位來賓難度太高,這跟當初節目設定的模式不一樣,不能做。他的理由是:「如果有六位來賓,其中可能有四位臉上打不到光,沒有多餘的光,分給他們。」
李導也說:「文音,妳是製作人沒錯,但不要太強勢!有時候要聽聽我們的意見,這樣很難做事啦!」語氣很硬。我一股氣上衝,直接回話:「很難做事?李導,你的意思是我很難溝通嗎?」
節目黑與白的棚景,就出於李導的設計。當初,我希望攝影棚呈現非黑即白的概念,可以像劇場,只是單純把想法告訴李導,沒想到,他就能創造出這樣一個讓每位來賓都稱讚的獨特棚景。被這樣一位資深領導者說我難溝通,委屈、憤慨、不甘……各種強烈的情緒一下子就滿了出來,當下,淚水不禁奪眶而出,淚灑攝影棚。
「我是為了節目好,不希望節目一成不變,不能為了位置的問題,損失很好的來賓,我希望讓觀眾感受到節目的多元性。蘇打綠成員就是六人,你礙於位置問題,要我只敲其中兩位,這很奇怪!這個問題,昨天已經吵過一次了。今天還要再吵嗎?一個問題,要吵這麼多天嗎?」
我丟了一句話就離開:「做不做隨便你!我就是要看到六個位置,這個團體,我敲定了,就是這樣。請你們配合!」
後來,淵翔導播費盡心思,擠出兩條長型的板凳,上面鋪上黑布,我感動極了。
但是……新聞人好像不擅於道歉。
明明他已經搞定座位這件事了,我跟導播仍然僵持不下,那幾天我們還是不講話。想起來,我們也徹底發揮了新聞人善於延續話題的本性,既會延續話題,也會延續怒氣。來賓就快要來了,兩人還在吵,現場瀰漫著濃厚的火藥味。隨著時間逼近,不得不轉換心境。
當下,我擠出笑容開始錄影。
也因此,這集一開始,在開場白,我就丟出一個下馬威:「歡迎蘇打綠!六個人都是高學歷,每個人都不簡單,這是節目開播以來,第一次有六個來賓同時來!你們嚇到我們導播了,太多人了……」我接著說:「導播你看,擠一擠還是可以坐的!」我轉問蘇打綠:「沒問題吧?」
「沒問題!還蠻寬敞的…後面是獨立座椅!」
不知情的青峯講了這四個字「獨•立•座•椅」。
他們不知道這個獨立坐椅……是跟導播吵出來的!
不過,也因為蘇打綠事件,不吵不相識,從那之後,我跟兩位導播變成很好的朋友。
奶嘴傳聞
另外一個插曲是,蘇打綠六位純真的年輕人一進棚,開心地坐下來自我介紹。可愛的青峯,口袋裡一閃一閃的,我問他:「你的口袋為什麼閃閃發亮?」
「喔,是奶嘴!」他掏出一個玩具奶嘴。他說這是上一個節目錄影時,他為了節目效果而準備的。但是因為他帶奶嘴來錄影,現場一傳十、十傳百:「欸,蘇打綠帶奶嘴來錄影耶!」
「帶奶嘴?為什麼帶奶嘴?」
隔天也有報社記者問了這個問題:「為什麼蘇打綠要帶奶嘴上『聚焦』啊?」
這……真是個美麗的誤會啊!
【名人語錄】
「現場有一萬多人因為想要看我們、喜歡我們的音樂而來,這樣跟台下歌迷接觸,真的讓人覺得:何德何能。」
「身為鼓手,我沒有傻掉的時候,鼓手是不會傻掉的,只有很清醒地一直哭。」
名醫名師們傳授不生病的生活──張金堅、許達夫、黃貴帥、簡文仁
「怎麼去顧身體健康抗怪病?第一步是練功,早晚十分鐘;第二步是呼吸,一分鐘練四到五次;第三步是飲食要『一清二淡三少四久』……」——張金堅
「吃什麼東西能抗癌?我說不需要在意,你只要吃當天當季的、身邊的、台灣土產的食物就可以了,因為這些東西能量最強。」——許達夫
「剛開始很多人有些狀況,讓他沒辦法開心笑,所以我們才透過一個俱樂部的形式,進來就是先從假笑開始練習,然後變成真心開懷大笑。」——黃貴帥
「再好的屁股,再舒服的椅子,都沒辦法久坐,所以我們要保持『動』的生活。現在很多人上班,八點一上班就坐下來開始在電腦前面忙碌,直到十二點……」——簡文仁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對健康養生的議題愈來愈關注,這從節目收視率上即能反應出來。不論是張金堅醫師推廣的「慢活氣功」、許達夫醫生示範的「甩手功」、黃貴帥醫生帶來的「笑瑜珈」或是簡文仁治療師自創的各種養生操,都對身體健康多有助益,亦創下驚人的收視率。
現在,請關心健康的讀者,一起來瞭解這幾位名醫名師的養生之道,同時還可透過本書附贈的光碟,一起跟著他們在節目中做的示範動作,勤加練習,不生病的生活,由此開始。
慢活氣功釋放壓力,園藝養生──張金堅
慈祥、和藹的張金堅,就像位爸爸一樣可親,他平常慣用台語,是為了配合我們節目才說國語。
張金堅是治療癌症的名醫,尤其是乳癌、大腸癌、直腸癌,病患很多,但是他從台大醫院借調去當署立桃園醫院院長的那一陣子卻得了一種怪病,怎麼檢查都找不出原因,身體很多地方不舒服,後來歸納應該是免疫系統失調,我們邀請他談走出生病的過程,結果節目一開始,名醫在形容自己罹患怪病時的那一段內容,收視率超高。
「當然每種病有它的基本病源,不過不諱言,這壓力就是變成它的幫凶,而且這幫凶讓病情益形惡化。」張金堅解釋。
壓力大常常被現代人掛在嘴邊,但當一位名醫自己也感受到壓力的威脅之後,不得不痛定思痛,做出改變。張金堅用「慢活氣功」來調整自己的身體,也用來照顧病人,讓他們的生命品質變得更好:「因為我看的都是乳癌的病人,有時候還有一些大腸癌、直腸癌的病人……他們得癌以後,經過開刀、放射性治療、化學治療,甚至於很多的藥物治療以後,事實上癌症真的已痊癒了,但是他們揮之不去的是心理上的陰霾。
換句話說,他們的壓力還是存在著,可能他害怕復發、轉移,所以無時無刻跟壓力糾纏在一起,所以他變成沒有正面思考,沒有正向去迎接這個病魔,把自己閉鎖起來,甚至於缺少社交活動、很少跟人互動,這樣他的壓力無形中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就造成了不安、焦慮、沮喪甚至於憂鬱,然後有時候他雖然活了,但是活得沒有尊嚴,沒有意義,這就是跟壓力有關。」
他認為有壓力的時候,就是要去尋求釋放、解除,透過氣功或叫它呼吸調控的練習,讓呼吸勻暢,心中寧靜,讓身心靈沈澱下來。他在節目中實際示範,真的是很慢很慢地吸氣—吐氣—吸氣—吐氣「把氣吸進來,然後用腹式的呼吸……好像我不呼自吸,好像海綿一樣……」現場氣氛也跟著一片祥和。
「一清二淡三少四久」則是他的飲食哲學,「一清」就是食材要返璞歸真,例如常食用五穀類,不能有防腐劑、添加物。「二淡」就是口味清淡,不刺激。「三少」就是只吃七分飽;「四久」即要持久。在這些原則下,他每天飲食中一定有幾種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而且絕對不吃美乃滋。
除了每天十分鐘的氣功之外,現在常常提倡的園藝治療,「向植物學習」也是他的養生法寶之一。五年前在第一線對抗SARS,張金堅曾經親身感受壓力對他的威脅有多大,在莫名其妙大病一場後,他重新思考要怎麼放慢步調過生活,後來他將屋頂花園變成他的紓壓場所,跟花花草草變成好朋友!透過跟花草的互動,他把壓力放下,也從植物中看到了無限的生機跟強韌的生命力,這一刻張金堅從乳癌名醫變成了植物達人,除了身體,連心靈都能養生。
感謝癌症,教懂心平氣和──許達夫
許達夫醫師不說話的時候看起來有點嚴肅,開on前,很難跟他說上話;但是開on後,想插話都很難。
一開始錄影,許達夫講起話來帶有醫師的莊重與權威感,不過聊了十分鐘左右之後,他卸下心防,用字遣詞、口吻語氣變得柔軟、輕鬆許多,談起醫療、健康,就像個分享經驗的朋友一般。
許達夫行醫三十年,曾是腦神經外科的名醫,他幫一萬名病患動過腦部手術,一直以來都在治療重症,沒想過有一天自己也會罹患重症。幾年前,他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時的第一個反應是不能相信,他回憶道:「那一天我記得很清楚,我得癌症?我內心在發抖,身體在冒冷汗,那時候我正在看診,別的醫生告訴我得了癌症,那時候我面前還有一位病人,我不曉得自己講了什麼,我語無倫次,我就趕快趕走病人,然後自己在那邊發抖……」
他說在生病一週後,他就承認自己錯了,很快改變飲食、作息及生活習慣,他說:「我以前的生活就是大魚大肉、飲食亂七八糟,工作忙碌、壓力、便秘,還有脾氣也不是很好,常常跟人家起衝突。我曾經在開刀房裡面連續開刀開了七十二個小時都沒有見過太陽,而且常一進開刀房就連續十幾、二十個小時,都憋尿憋大便……」
後來他當機立斷接受放療和化療,練氣功「平甩功」,卻又毅然拒絕化療,一年後復發還是拒絕,採用另類的自然療法,他想:「你殺癌細胞,你的癌細胞也殺你,因為這兩個是同一個生命。」「我相信我的細胞,因為我們細胞有六十兆,它不會罷工、失業,它合作無間,生命力很強,它是敢死隊,它為你的生命在賣命,它會保護你,會將免疫系統給你,所以這麼好的細胞、這麼多的細胞在保護你,你怕什麼?所以我又再一次激勵自己走下去。」
他看到很多癌症病人因為害怕、壓力、恐懼,吃不下、睡不著,加上放療、化療、開刀治療,一起折磨,但這些都不是癌症本身造成的。他幫病患做心理建設,最重要的是心念轉變,扭轉病患的恐懼,解除壓力,再來是改變飲食,運動、練氣功,人一旦沒有壓力,睡得很舒服:「自然而然提高免疫力了,用這種方式來面對疾病,而且不管什麼病,都會慢慢地穩定下來。」
對癌症病人來說,飲食是蠻傷腦筋的事,尤其外食的時候,但許達夫認為不需要特別吃抗癌保健食品,也不必麻煩家屬一定要弄什麼吃,重要的是吃東西之前要心平氣和,很輕鬆地去享受食物,而不要把進食當成一個壓力:「譬如說有人請我吃薑絲大腸,他吃大腸我吃薑絲,把一盤菜吃得乾乾淨淨,因為薑絲可抗癌,我就這樣很輕鬆愉快面對事情。飲食對我來講,現在已經變成很輕鬆愉快了,我什麼都可以吃,而且還有一個重要觀念,均衡就好,每一樣都吃一點。」
「因為東西吃下去,不是食物決定,是你決定的,你決定要不要吸收。人的身體保持穩定、心平之後,它自己會吸收你需要的養分,而不是說我一定要吃什麼,我們身體也是會自己選擇……我只保持住大原則:吃素。」
他現場為我們示範甩手功,還說「事實上就是我們做人的道理,人可以從動物演化成站姿,就是因為我們膝蓋很有彈性,能夠從四隻腳變兩隻腳,所以這個平甩功好好練的話,會發覺很快地,你的身體就會很健康,而且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以做。」
當時醫生同業告訴他,放棄治療「你活不過三年」,現在七年過去了,甩手功從未間斷,但是當我問他會不會鼓勵大家放棄化療,他對此給予保留,再次強調心態、意念、運動最重要。
開心笑,心靈不酸痛──黃貴帥
黃貴帥是位太開朗、看起來不像醫師的笑將醫師,記得他第一次走進錄影棚時,我們還將信將疑地問他:「你是醫師嗎?」他馬上接話:「對,我是,我的員工編號是xxx……」令人莞爾。他不說話的時候,和尋常人沒兩樣,但是當他一開口,周遭總是笑聲不斷。
「聚焦360度」邀請他上節目多次,每一次他來,都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和全體工作人員從頭笑到尾,例如有一次他剛為產婦接生了一位小寶寶,就急急忙忙跳上機車趕來,然後一抵達,他就說:「一路騎車平安,沒出車禍,真好!交通順暢,準時抵達,真好!可以大小便順利,活著真好!」讓人笑開懷之餘,也不禁細想,這些話由一位常迎接新生命的醫師口中說來,格外耐人尋味啊!
他致力推廣「笑瑜珈」,鼓勵大家加入笑瑜珈的聚會,但以前,他是不快樂的,他現場掏出結婚照來證明,他說每一張婚紗照都沒有笑容,拍婚紗照當時,攝影師一直逗他笑,但他連假笑都很難擠出來。他的書中提到這個轉變是某天有位患者對他說:「醫生你看起來比較像病人」,他才驚覺再憂鬱下去不行。
因此他創辦「台北愛笑俱樂部」,要大家放下身段,連醫院內許多大醫生都加入,他說:「笑久了,就會真笑……有時候笑到不能自己,會愈笑愈大聲,笑到你整個就是起乩的感覺」,「剛開始很多人有些狀況,他沒辦法開心笑,所以我們才透過一個俱樂部的形式,進來就是先從假笑開始練習,然後變成真心開懷大笑。笑,就直接讓人放鬆。因為『笑』能刺激到副交感神經,你有壓力、緊張,是交感神經一直在對抗,你怎麼讓它紓壓?就是笑出來!」
黃貴帥是婦產科醫師,有些準媽媽出現產前憂鬱的狀況,但是又不能開藥,他會依據每個人的狀況,正面引導或轉移準媽媽的注意力,讓她們心情放輕鬆一點,例如告訴準媽媽:「寶寶二十週囉,他已經可以聽到媽媽的聲音、環境的聲音」,鼓勵準媽媽每天跟寶寶講話,那她的情緒就可以透過跟寶寶對話來紓壓。此外,黃貴帥也教準媽媽不斷跟寶寶講:「寶寶你很健康,媽媽為了你也會很健康,改善自己的飲食、情緒、生活,做適當的運動喔!」其實這樣引導下來,他覺得自己接生過的產婦們,整體來說紓壓效果都不錯。
「縮小腹倒是我常開給病人的處方,不管是肥胖、經痛或是肚子不舒服,其實縮小腹是最簡單的運動,就像我呵呵、哈哈哈、呵呵、哈哈哈地笑,大家可以看到這個肚子的起伏變化,其實它已經在做內臟的按摩。」
「簡單來說就是吸氣、縮小腹,吐氣再脹起來;吸氣,然後鼓起來吸氣,如果平常坐著做吸—吐—吸—吐—吸—吐—內臟就會像在接受按摩一樣,整個身體循環會得到改善,對子宮、卵巢都很好,另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贅肉……」
黃貴帥說他可以分辨不同笑容代表什麼意義,現場他要我示範一下我是怎麼笑的,然後他說:「你這是不屑的笑」,我……我沒啊,我只知道那是臨時硬擠出來的假笑。笑的學問還真大。
「笑瑜珈,本身也是一種瑜珈的呼吸,像我們整個吸氣,全身放鬆,再慢慢吐氣,這個是很重要的。」
他來節目中為我們示範養生操,有小笑、中笑跟大笑的笑笑功,也有結合童謠或兒歌,然後他在現場直接把上衣脫掉,露點換Polo衫上去,十分率性。
「我們可以用運動的方式,把筋拉開兼達到放鬆的效果,另外我們愛笑俱樂部更把遊戲、唱歌、跳舞加在裡面,讓整個身體有動有笑,變成小孩子,就會很放鬆,我來演一段好了,這個是小朋友的遊戲,我們一樣從一數到十:『一隻手指頭呀,一隻手指頭呀,變啊變啊變成毛毛蟲;兩隻手指頭呀,兩隻手指頭呀,變啊變啊變成小白兔……十隻手指頭呀,十隻手指頭呀,變啊變啊變成黃飛鴻!』」
我看他一套演下來,不禁脫口而出:「真的太厲害了,我要學起來!一到十!」
「對,愛笑俱樂部就是在玩動作,大家跟著玩全身放鬆,同時達到運動與放鬆的效果。」
如果在碧湖公園看到一群人邊笑邊唱:「媽……我親愛的媽媽,她滿頭白髮,沒有牙齒,沒有一根牙,走起路來搖搖擺擺,像個胖娃娃,哈……哈……」大家正放開心胸大笑,十之八九是走進愛笑俱樂部了,何妨跟著他們一起放輕鬆笑口常開。
自創神奇養生操,醫療界的葉問──簡文仁
「三像山、四不是、五跳舞、然後六月芥菜假有心,七孔來不及喘氣……」這不是頑皮孩子的打油詩,而是物理治療師簡文仁發明的「電話號碼養生操」,利用一到十的口訣,搭配肢體,就可以變出一套養生操,常常練習能平衡肢體,改善身體痠痛。
熱心的簡文仁被「聚焦360度」邀請過好幾次,因為他也是一位自己開懷還要大家開懷的醫療工作者。他每來一次就為我們示範一次養生操,最近一次應我們之邀,則是發明一套可以因應H1N1疫情的「洗手操」,來強健體魄。
有一次請他來談現代人常見的腰痠背痛,這類的患者很多,大部分的人都很想知道原因,以便對症治療,但其實坦白講,有時候原因不好找。
簡文仁說:「只要照一張X光片說你有骨刺,然後就把原因歸結為長骨刺,但有時候X光照不出骨刺還是會痛!」實際上這種情況很常見,所以會再使用核磁共振檢查,但仍碰到一樣的問題。
「比較厲害的話,就是照一張核磁共振,說有椎間盤突出。」他進一步解釋,上了年紀多多少少都會有骨刺,但骨刺常常是真正病因的代罪羔羊,經過仔細檢查,會發現不少筋骨痠痛的原因,是因為有了結構性的問題:「當然也有很多不是,單純就是姿勢不對、不好,比較容易累,然後痠痛使姿勢變更差,形成惡性循環。」
因為很多人誤以為他是醫師,他還特地設計了logo,要讓一般人更好記,邊比邊說,「我是物理治療師,物理治療英文叫PT,我這叫手P腳T,記住了。所以物理治療就手P(劈)腳T(踢),手腳是我們主要的服務內容,還有脊椎,所有人體的健康就是我們物理治療師服務的項目。」
簡文仁也提到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驚險鏡頭,例如:「脖子其實很柔軟的,中間有兩條血管,這是脊椎的動脈,延伸到頭部去,這個地方如果動得太厲害,或者折到了,就麻煩了。例如有一些去美容院洗頭中風的案例,就是因為頭仰著的時間太久,脖子受到壓迫,血流不通所引起。」
他並示範了一些坐姿,有些常見的姿勢大錯特錯,它會誘發痠痛,例如猿人再現:「就是坐在那裡盯著螢幕,頭往前伸,不斷拼命敲鍵盤……」
「其實我們常常說,姿勢要多變化,但是如果姿勢比較正確、比較好,可以撐久一點,因為全身壓力分佈地比較平均,不會讓身體某個部位壓力特別大。壓力特別大的部位,就容易出問題。」
一般人脖子僵硬、痠痛會習慣性地甩頭繞圈,藉此消除疲勞,但其實這個方法不僅沒用,更是有害的錯誤動作,簡文仁治療時就常碰到這類個案。「有些人頸椎常常不舒服,但是愈轉愈造成惡性循環,覺得不舒服就一直繞……造成頸椎、椎間骨過度磨損,比較容易提早退化、長骨刺。所以我們一直強調,不要甩頭繞圓圈。」
「原來如此,那麼什麼是適當的緩解方式呢?」我接著問道。
「縮下巴,就是比較簡單溫和的運動。」
簡文仁繼續說明脖子不適的常見原因:「壓力比較大,緊張焦慮的時候,全身肌肉會繃緊,一繃緊血液循環就會變差;其次,繃緊時,張力變大,脊椎骨四周的肌肉也會緊繃、扭曲,以後就容易引起痠痛,所以,愈痛愈僵,愈僵愈痛,造成惡性循環!這跟壓力有關。」
我好奇問他:「可以判斷出求診的患者,是痠痛上身還是憂鬱焦慮嗎?」
他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果請患者放鬆躺在床上,發現他沒辦法真的放鬆,患者覺得自己沒有用力,但是肌肉卻繃得緊緊,這類患者就很可能是憂鬱焦慮等壓力造成不適,此時簡文仁會慢慢引導對方調息深呼吸,調息完後再進行後續的治療:「有時候是跟他聊聊天,有些人要的是宣洩,在診間裡講了五分鐘、十分鐘,都在講自己的故事,有時間時我們會靜靜的聽,就當做傾聽。因為他們不一定要你怎麼回應,只要讓他說出來就會覺得舒服一點,接下來,我們會再教他做一些調神、調息跟調形的運動。」
本身好動的簡文仁,錄影時,坐下來還是動來動去,只要他來,攝影師都無法安心掌鏡,一則是因為他開朗有趣,一則是因為他動來動去!幸好每次他上節目,總會談到與身體健康有關的姿勢或體操,需要現場正確示範,正好「投其所好」。示範拖地一定要前後弓箭步,基本盤要穩,不能彎著腰拖地;搬重物的重心更要穩,不能讓重心在前面的重物上,否則容易往前倒……我們看簡文仁擺pose,好像是醫療界的葉問啊!
【主播絮語】
笑將相會,歡樂加倍
每次黃貴帥、簡文仁上節目,收視率就很好,因為很有「笑」果,觀眾非常喜歡他們的開朗、樂觀;而訪問張金堅、許達夫兩位醫師的時候,收視率也很好,可見現代人對於健康的議題真的很關心。
黃貴帥、簡文仁兩位分別上過「聚焦」好多次,錄影棚裡外,他們早已自己認識很多新朋友,例如攝影師常有五十肩的問題,簡文仁都會幫他們治療呢!
有一次我們談現代人的痠痛問題,同時邀請黃貴帥和簡文仁兩位來賓上節目,開錄前,他們在錄影棚一碰面,彼此互相介紹後就聊開了,根本不需要我暖場;等到開錄了,簡文仁還當起主持人,頻頻發問黃貴帥:「一般婦人可以做嗎?孕婦也可以做嗎?」讓節目變得很熱絡,太好了,有兩位笑將坐鎮,主持真的挺輕鬆!
名醫美味養生餐,工作人員大呼賺到了!
請名醫談養生之道,如果祕訣之中剛好有飲食,有時還真的會賺到了!就像我們邀請張金堅示範他的養生料理時,雖然他一天三餐都要符合清淡的原則,但是清淡可不代表沒味道喔!他特地請來日本料理師傅,照著他的養生餐內容做出來,例如牛蒡、馬鈴薯沙拉、清蒸魚等,錄影完畢,就將養生餐留下來請工作人員一起嚐嚐看,大家知道那是健康的料理,加上口感又好,吃起來格外開心!
十分鐘的選擇
許達夫醫師來錄影時,遲到十分鐘。這十分鐘的緣由,說來很妙。
接近進棚的時間,他打電話來說會遲到幾分鐘,因為他想搭內湖捷運線看看,我們原以為他是從台中來台北,對交通工具的選擇不熟悉,建議他可以從高鐵站搭乘計程車過來,就可以準時抵達,未必要搭內湖捷運。但原來,他堅持要搭捷運,是想親自體驗看看話題中的內湖捷運線,實際狀況是否和新聞報導的有出入。
即便是回程,他也還是不搭計程車,想再搭內湖捷運回去,要不然,他寧願走路到高鐵站:「走路也很好啊,對身體很好」他說。
【名人語錄】
張金堅
「一切生活要變成簡約。我的簡有兩個簡,一個是節儉的儉,一個是簡單的簡,你簡單就會節儉,你節儉以後就簡單。」
「生活要從簡約做起,要崇尚自然,愛好自然,跟大自然結合,把自然帶回家,向植物學習。」
許達夫
「當時我一直認為我是大牌醫生,我走路有風,病人很多,我當然是忙著事業,都忘了醫生這個行業,其實是最不懂健康的人叫醫生!因為他們常常在忙碌中,忘了對自己的照顧……」
黃貴帥
「笑,就直接讓人放鬆。因為『笑』能刺激到副交感神經,你有壓力、緊張,是交感神經一直在對抗,你怎麼讓它紓壓?就是笑出來!」
「當你笑的時候你就改變了,當你笑的時候,全世界就跟著改變了。不是因為我們幸福了才笑,是因為我們笑了會招來幸福。」
簡文仁
「什麼是幸福?我覺得進出如意就是幸福。吃、吸氣,這就是進;出是呼吸吐出去,或者大小便出來等等,人能夠進出如意,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企業名醫老爸以身作則的超帥教育法──楊定一、孫安迪、張安平
「他們可能不懂,為什麼要讀四書五經?父母也不用急著跟孩子解釋,更不用幫他們解釋書中的意義。將來總有一天,他們自己會瞭解。」──楊定一
「這個社會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我覺得我的兒女不適合當醫生,依他們的性向去發展比較重要,如果他覺得服侍主能讓他覺得喜悅平安,這個對社會也是一種貢獻。」──孫安迪
「她們想學什麼,只要我會的我都願意教……例如文章裡面絕對不要講我很高興、很悲哀、很美麗,這都是空字,你要讓寫出來的文章或者文字裡,自然讓人家看到產生這種感覺。」──張安平
頂著光環的名醫與企業家,其實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嚴肅,走進他們的人生故事,才發現社會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籤太沉重。楊定一、孫安迪、張安平這三位質男老爸,私下都十分平易近人、可愛幽默。他們身上自然流露的魅力,與外表造型無關,而是由認真生活、品味生活、快樂生活中,自然形塑而成。
社會輿論常將名人任意貼上貴氣、傲氣、鋪張……種種帶有負面意思的便利貼,但是,在他們身上找不到這些氣習,他們的成功,是因為天賦、更是因為懂得珍惜!
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滿書卷氣,因此特別重視身教;他們希望孩子快樂,所以自己以身作則,先讓自己快樂。
正視出身背景,但不倚持家世的教育觀
不分領域、職業、階級,每個人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都很重要。這個想法,我再次在名醫、企業家身上得到見證。
有時候我很想問上帝,為什麼給這些人這麼多優點:長相體面、家勢雄厚、學歷頂尖,還有漂亮的妻子與傑出的孩子。上帝給了他們太多優惠,這些優勢,分一點給弱勢族群,才公平吧?從世俗標準來看,張安平、楊定一、孫安迪都屬於雲端上的社會名流,然而他們的氣質談吐,卻流露出濃濃的書卷氣,讓人想更親近些。他們身處社會頂端、立於高處,人們總說高處不勝寒,我在他們身上,卻看不見獨立高處的寂寞身影。
我想關鍵在於,他們具備開放的心胸,願意放低姿態、身段柔軟,並且常常為別人設想。
我想特別談談他們的教育方式。
我訪問過許多名人,許多人坦承,擁有優勢的家庭背景,容易被貼上「豪門世家」的責任、形象、功績……種種既定標籤,這些有時候會是一種壓力,而且總會延續數代。對此,張安平、楊定一早有先見之明,因此他們特別重視言教與身教。他們的孩子都很傑出,而且完全沒有豪門的高傲的習氣,絲毫不驕傲鋪張,生活極為簡約。他們教導孩子可以正視但不倚持自己的家世,因此,出身豪門不會是負擔,反而更能以父母家世為榮,盡情發揮。
熟讀經典,楊定一的私塾教育
原本邀請學醫的企業家楊定一上節目來談現代人都很關注的養生議題,示範他們全家每天都會做兩個小時的養生操,但是訪談後,我更想分享的卻是他對子女的教育。
溫文儒雅的楊定一,是王永慶的女婿,他十三歲就拿到巴西醫學系的學位,並取得三個博士學位,他不僅帶有讀書人的氣質,眉宇間還透著靜謐、沈穩的味道,加上挺拔、修長的身形,竟有幾分仙風道骨的禪味,而他說話的速度也真的很符合形象……所以他一進棚就先表明:「不好意思,我講話速度很慢。」我請他放心:「沒關係,博士,我會配合你。」
楊定一過目不忘、記性奇佳,而且明明已經五十一歲,看起來卻只有三十五歲,有著超乎年齡的魅力。聽他說話,讓人不知不覺沈迷其中,好像有種催眠的力量。而楊定一的三位孩子──楊元寧、楊元平、楊元培,個個出色。女兒元寧曾是業餘模特兒,也是哈佛學生,十幾歲時就出版過多本中英文繪本。
他們家的教育,最特別也最著名的就是讀經。楊定一在小孩識字之後,他就開始帶著他們讀四書五經,讀孔子、老子、佛家思想。很多人跟我一樣納悶,為什麼要讀經?那麼幼小的孩子讀得懂嗎?
楊定一說:「他們可能不懂為什麼要讀四書五經?父母也不用急著跟孩子解釋,更不用幫他們解釋書中的意義。將來總有一天,他們自己會瞭解。」楊定一認為,每個人詮釋經典的角度不同,而且大人的說明未必都對,就讓孩子透過朗誦,直接面對大師的哲學、智慧,終究能逐漸成熟心智,深入理解、體悟更多經文的原意本質。
確實,當孩子開始展開人生道路,生命中不論遭遇了挫折或嚐到甜美的果實,他們自然會去回想,以前唸過的四書五經所揭櫫的道理與啓發。
此外,長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很容易產生扭曲的金錢觀。為了建立孩子正確的用錢觀念,楊定一和妻子王瑞華以身作則、勤儉持家,在他們家的餐桌上有個明確的規矩──不准孩子們有剩菜,他說︰「吃飽,不是理所當然,非洲有幾百萬人都在挨餓。」
楊定一給孩子的觀念則是:該用多少、就用多少,不要貪圖奢華的、浪費的物質,能省則省。
他的孩子懂得珍惜資源,這一點受到很高的評價,我很好奇,因此直接問他:「你怎麼告訴孩子,不要被貼上任何標籤?從小就教他們使用零用錢的正確觀念嗎?」出生世家,王永慶是外公,爺爺家又是望族,在一般人看來,他們的錢是花不完的,花錢時不需要想太多。
「我想也是受到外公和爺爺的影響,他們本身就是小孩的模範,從小在這種環境,看到爺爺外公都很節省,而且過得踏實、平凡,不斷地為社會著想,孩子們自然會吸收這些觀念。在用錢方面,我常常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跟孩子透過互動,瞭解他們真正的用錢需求。我們認為,如果他真有必要買什麼,會給他錢,但是千萬不能浪費,一分一毛都不能。」
孫安迪教孩子,快樂就好
孫安迪醫師開朗樂觀、不拘小節,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也教患者不要在乎太多事,快樂就好。他看每位患者的時間都很久,因而常看診到深夜,患者也將他當成心理醫師,傾訴心中的煩惱;他來現場錄影,也是有求必應,而且從頭到尾笑呵呵,每次錄完他的訪問,心情都很愉快。
孫安迪是免疫學權威,加上問診親切細心,不少患者徹夜排隊,有人甚至專程從中南部北上求診,他發現很多人免疫力下降,原因並不是身體出了毛病,而是累積的情緒找不到出口,或者長期憂鬱,這些都可能是造成免疫系統失衡的原因。
他自己也是在四十歲那一年驚覺到,自以為的身強體健,早已不知不覺變成過勞、身心俱疲,才爬個樓梯就喘到臉色發青,加上看到同學過世,讓他下定決心要好好調養身體。他花了五年時間,用安迪養生湯、練氣、打坐、練養生功與飲食,讓身心和免疫狀況變好,更編了一套安迪養生功十八式,他還在節目中示範「丹田吐納」、「天女散花」兩式,他說,能活絡手的六對經絡,而且練習慣以後,呼吸方法改變了,對各個系統的平衡、能量都很有幫助。
此外,減少負面情緒的影響,的確有助提高人體的自癒力,因此,他常鼓勵人凡事看開點,自己也常開笑口、樂觀積極,將快樂的心情傳染給別人。
孫醫師樂觀的精神也影響到下一代。他們一家都是基督徒,他是位虔誠的信徒,兒子孫暐皓有過之而無不及,以基督徒的話來說,已經全心全意奉獻給主,甚至曾有一段時間,到外地宣教,酬勞微薄幾乎等於無給職。孫暐皓原本是電視台記者,自嘲是吃不了苦的公子哥兒,卻跑去泰北,還寫了本《泰北愛無間》。
憑孫安迪的關係,當他的兒子,應該可以找到一份高薪的收入吧?
我問過孫安迪:「你是名醫,不在乎兒子的工作嗎?你不會給孩子壓力,要他當醫師,或者另外從事高收入的工作嗎?」
笑容不斷的孫安迪,坦白直接地說:「他是我兒子,我知道他幾斤幾兩重。他不適合當醫師,我希望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他快樂!」
他有一段話,值得讓許多家長深思。孫安迪說,他的患者上千人,看過太多的生離死別,因此,他深深體會到,世界上只有一個東西是真的,就是健康。所以他不給孩子壓力,下一代想做什麼,就讓他去做,不要有包袱,但是一定要做到一件事,就是要過得快樂!因為孩子快樂,爸媽就快樂!
家書如情書,愛寫詩的張安平
潛移默化,孩子真的會受到父母親的影響。
企業家張安平,出身豪門世家,也是辜家女婿,他的太太是辜振甫的小女兒辜懷如。
「詩」是張安平夫婦的共同興趣,張安平寫詩、辜懷如唱詩,妻子以歌聲詮釋丈夫的詩詞,情深意濃、別有韻味。兩個女兒耳濡目染受到影響,也跟爸爸一樣,擅於作文、寫詩,她們沒有豪門千金常見的嬌縱蠻橫,友人常以「樸實」形容她們,這也歸功於夫婦倆以身作則,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樹立了良好典範。
身為縱橫商場的企業家,卻寫得一手好詩好文,這中間的落差讓人好奇。談及自己詩詞創作的緣起,張安平懷念地說:「我大概是從十五、十六歲開始寫東西,那時候一個人在國外,心事沒人可訴,所以就開始寫東西抒發,從散文到詩詞就這麼一路寫過來。」身為嘉新水泥老董張敏鈺的么子,少年叛逆的張安平十四歲就被送到美國讀書,比起同齡的孩子,在異鄉他受到更激烈的情感衝擊。
優秀的詩文多半濃縮了創作者的情感與歷練,感性敏銳的人常能從中得到共鳴、受到撫慰,「我喜歡詩詞,在詩詞裡可以看到很多,想到很多,也可以在時光中旅行。」因此在美國求學時的張安平,從小留學生開始一路到大學,十多年的英語環境、美式教育,卻沒讓他的中文像其他人一樣快速退步,他下苦工自學中文,不斷地寫詩、寫信、寫札記,培養出深厚的中文造詣,更累積了不少創作文集。
感情豐沛的張安平,常直接表達出對孩子的愛,從不吝於給予對方擁抱、讚美與鼓勵,父女間也喜歡透過書信往來、分享生活、交流情感。女兒出國進修後,頻繁的家書裡更充滿了關愛與期許,「在這個季節,我思念妳們!」宛如戀人絮語。張安平說,「我不大喜歡寫日常的事情,我寫的是心有所感時當下的體悟,這可能是我的習慣吧,也可以說是寫散文的一種方法,其中多少會包含一些我對人生或事情的看法。」
張安平和下一代的親子關係這麼感性,那麼,和上一代呢?父親是否影響到他的價值觀?
張安平的父親張敏鈺是寧波幫的巨商,嘉新水泥的創辦人,在台灣商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備受尊崇。張安平認為父親「對錯分明」的觀念影響他最大,他回答說:「要很清楚,什麼要做、什麼不能做。我們待人處事,都會從這個方向思考。」
張敏鈺不僅經商有道,也回饋社會,他創辦嘉新水泥基金會,創設對大眾開放的獎學金,不規定身分種族,只要求成績,曾幫助過許多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的學子,在我們求學時期就有所聞,我提到:「算一算這個基金會已經邁入五十年,提供了將近一億多的獎學金,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經領過……」
張安平感佩地說:「大概有十幾萬人申請到基金會的獎學金。一直以來,父親就非常專注於教育,他人生中有兩件最重要的事,一件是公事,另一件就是教育。他認為該給想學習的人機會,自己的事業能有一些成績,也是受助於他人給的機會,因此,他願意提供更多的機會。」談到父親,張安平語氣裡帶著些許自豪:「父親覺得自己是個平凡的人,只是做該做的事情而已,我們大概也有一點像他吧!」
【主播絮語】
楊定一現場示範運動,主持人落荒而逃
楊定一這集的收視率出乎意料地高,可能反映出現代人對健康的渴求。「不論多忙,我每天都會固定運動。」楊定一全家每天都會做兩小時的有氧運動,這是遠離癌症的方法,也是他的永保青春術。
他親自帶了一位老師來示範養生操,自己也從旁演練,動作矯健,還可以做到高難度的脊椎伸展,光只是看,就覺得他的身體年齡輕,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楊博士,你看起來跟我差不多,才三十幾歲吧!」沒想到他堅持要我跟他一起做有氧運動,這是我錄節目以來,第一次很想鑽個地洞逃跑!「不……要……下次啦!博士拜託啦!下次啦!」我最不會運動了,我連仰臥起坐都做得亂七八糟。「那妳告訴我,妳有運動習慣嗎?」「有啊。我做瑜珈」我回答。
「多久做一次?」「大概……兩、三個……月吧!」帥氣楊博士聽到差點昏倒,眼前這位主持人是個肉腳。楊定一語氣嚴肅地對我說:「我的話妳要聽進去,妳一定要運動!我們今天談的主題就是健康,妳不能做完這集就沒了,要有收穫,這個收穫就是運動。」
讓名醫孫安迪大呼:「妳來陰的!」
孫安迪提倡開心生活,唱歌就是他快樂的來源之一。孫醫師上過兩次節目,每次都活生生被我在現場「來陰的」,我請他現場高歌、自娛娛人。
「每次都被妳陷害,要現場唱歌也不事先講,我都沒有準備!」孫醫師一臉委屈地說。
我想,不用事先告知一位五燈獎優勝者要唱歌吧?孫安迪年輕時上過五燈獎,還得過優勝。
「唱來唱去,還是老歌最好聽。現在年輕人唱的歌,我覺得沒什麼。」
「你這樣講年輕歌手會罵你。」
「他們講是他們家的事!」
孫安迪四十幾歲那年,突然發現自己壓力太大,常常罹患一些怪病,使他驚覺到以往生活方式的偏差,以及他有信仰,信仰告訴他,釋放壓力有多重要。因此,既然唱歌可以讓他快樂,他為何不唱歌?唱歌可以抒發情緒、活筋通絡、訓練肺活量,是解除壓力的好方法。
孫安迪老是笑著說我「心機重」、「來陰的」,但總是順了我的要求,只要能讓大家多開心一點,我就心機更重一點,誰叫孫醫師那麼讓人喜歡呢!
張安平英氣逼人,棚內瀰漫書卷味
張安平高大沈穩、英俊挺拔,氣質兼有讀書人的儒雅與企業家的權威,與夫人十分匹配。儘管身為企業總裁,卻毫無架子,謙虛有禮、平易近人,他一邊握著我的手,臉上帶著微笑地說:「謝謝妳邀請我,高小姐。叫我張安平就好了,不用叫我執行長。」
上次辜懷如來,也要我稱呼她懷如就好,不用叫「懷如姐」。她上節目時告訴我,她的公益專輯就是出於夫婿張安平之手。張安平是企業家也是詩人,中英文詩作上千餘首,一景一物,只要心所有感,在張安平眼裡,都能化為詩詞,而且還是中、英兩種版本。更讓人訝異的是,每首作品完成的時間大約只要十五分鐘,他很客氣,還不認為這是創作。專訪之前,我先做了民調,我問張安平的員工,他是一個怎樣的老闆?他們說,張安平眼裡沒有部屬,意思是任何一個員工跟他,都是平等的。「真的假的?你可以講實話!」「真的,他要我們稱呼他張安平就好,不用加上稱謂。」張安平甚至要員工幫他打分數、填寫問卷,不用署名、盡量罵他這位老闆,盡量說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有多少人敢真的罵老闆?這點不可考,但是他開明的作風,確實贏得所有員工的信賴與尊重。我想,就是這種勇於檢討自己的特質,讓他充滿魅力吧!
【名人語錄】
楊定一
「做為一個人,首先必須是當一位誠懇的人、老實的人,不要對生命、生活要求太高,期待太高,否則失望也會越大,離快樂越遠;接著當是做一位有用的人,不一定要有名譽,不一定要財富,但必須是一位能隨時為別人著想的人。」
孫安迪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健康來得重要,除了健康之外,一切都是虛假的。因為生老病死看太多了,而且到現在還有很多朋友,正為了他們的生命在奮鬥。」
張安平
「一個人的生命一半以上的時間在工作,如果一半以上的生命都不開心,那生命就浪費掉了。做主管的,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員工在做事的時候開心,當他覺得工作有意義、生命有意義,覺得很開心的時候,他才會全力投入。」
實踐不惑之年的人生夢想──陶喆「我記得好像是出第一張專輯時,剛從幕後轉到幕前,當時收到一封信,一位歌迷朋友在信上說『我在國外留學,孤獨的時候、想家的時候〈沙灘〉這首歌安慰了我,給了我很多的力量!』那時我就想,怎麼自已在家默默寫了一首歌,透過一張CD可以感動人,而且還讓這個人得到安慰?那是我第一次省悟到,我做的事情會影響到別人……」——陶喆人生四十我不惑,正義無價任俠有方不少人將陶喆當作效法學習的對象,不只年輕朋友瘋他,上班族、成年人也喜歡他,還有許多家長說:「如果我的孩子喜歡音樂...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