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的原理》作者應廣大讀者要求,提供居家練習的簡易養生功法
人體攝取能量的管道除了飲食之外,
「呼吸」更是左右生命的最重要因素,
人的一生可以說是一部呼吸的歷史,
但呼吸對健康的影響層面,你瞭解嗎?
本書用淺顯文字與科學語言,
剖析《黃帝內經》及歷代養生家的招式導引,
進而教你如何善用呼吸來強化氣血,
真正掌握自己的健康!
簡單的說,所謂的「氣功」,初步涵意就是「利用呼吸啟動身體的氣機」。除了飲食之外,呼吸乃是左右生命的最主要因素。
呱呱墜地的那一刻,是人生的起點,也啟動了呼吸系統;一直到嚥下最後一口氣的壽終呼吸停止,人的一生可以說是一部呼吸的歷史。我們每天約呼吸二萬餘次,但是幾分鐘不呼吸就會喪命,呼吸的重要性無與倫比,一般人卻通常不太注意呼吸對健康的影響。
所以本書找到有關「呼吸」的理論根據:將貫穿《黃帝內經》的幾項基本元素詳加拆解,讓讀者進一步瞭解陰陽、氣血這些關鍵詞彙的真實涵義,剖析其物理規則,並用現代白話、科學語言來解釋,使其易聽易懂。
善用呼吸來強化氣血,實為增進健康的治標及治本之道。氣如流水,流水不腐,經常保持身上的氣血清新流動,像山間小溪一樣清澈無染,此乃養生的最高境界。
《黃帝內經》認為人體氣血調和則百病不侵,本書根據《內經》的養生原理,並參考歷代養生家的導引招式,綜合提供三招養生功法以供讀者練習。這些功法乃針對身體的運動及能量需要而設計,只要勤練不輟,對健康必然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
湛若水,1949年生。中文系畢業,曾從事貿易,經營目前最夯、又有健康與環保概念的腳踏車產業。現已退休,擔任梅花道德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修練氣功三十餘年,博覽道家典籍,精研氣功基礎理論,期以流傳數千年之心法訣竅,解析氣的奧祕,著有《氣的原理》(商周出版)。
作者致力於氣功之推廣,期望重燃世人研究道家文化的熱潮。為了讓大眾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針對想要進一步瞭解氣功的民眾團體,作者願意提供心得分享與指導。
網站網址:chi.24z.com.tw
部落格:http://blog.udn.com/chalirose
郵政信箱:台北內湖郵局第1-236號信箱
章節試閱
以嬰兒為師
小嬰兒還沒有忘記他在娘胎裡的呼吸方式,他像一個嶄新的電池,在一呼一吸之間,與自然界的能量諧波共振,不斷取用源源不絕的能源。
美國《科學人》雜誌於二○○二年十月號曾刊載一篇「尋覓抗老藥丸」的文章,文中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化研究所的五十一位科學家共同發表一份聲明,他們認為:目前市面上沒有任何治療方法,經過證實可以延緩人類老化。
「長生不老,青春永駐」是道家鑽研最深的課題,數千年來,投入畢生心力思考研究、親修親練的人不計其數,所留下的典籍資料也汗牛充棟,道家前輩如果看到科學人雜誌的這則報導,鐵定會跳出來大聲抗議。東方與西方養生觀念確實存在著極大的相異之處,對於追求長生,西方著眼於治療,屬於「身外求」;而東方則著眼於修練,屬於「身內求」。
前文提及《內經》所談論的人體十歲以後的變化,但是十歲以前的兒童又是什麼一個狀況呢?兒童無時無刻不在成長,若要描繪兒童的血氣狀況,可以用「充滿生機,欣欣向榮」幾個字來形容。單以兒童粉嫩的肌膚來看,即充分顯示細胞正在快速分裂增生的現象。少數練氣有成的人,到了老年修到鶴髮童顏的境界,「童顏」表示生命產生逆轉現象,細胞活化新生,回復到孩提時期的功能。
若水問:我常會覺得腰酸,用氣去沖它,雖然當下會覺得舒服一些,但過幾天又酸了,為什麼不能根治?
師父答:腰酸的原因有時候是阻塞引起,但有時是細胞退化的緣故。治腰酸要讓細胞活化,必須多花點時間守著它,而且必須找到病灶的正確位置,一方面去除舊細胞,一方面增添新細胞。
想要獲得健康,最直接的途徑就是提升人體攝能效率,長保氣血旺盛。從抗老醫學的觀點來看,在細胞層次阻止人體老化提早來到,乃是最根本的做法;但是,我們應該如何維持細胞的生機呢?追根究柢的說,只要永續供應細胞充足的能量,細胞的活力就不致衰退。
今年美國新總統歐巴馬上台後重啟幹細胞的研究計畫,使全世界在這面的研究更加如火如荼。幹細胞研究的最終目標,是要替換或重生身體中衰老的部位,像是糖尿病患胰臟中製造胰島素的細胞,或是帕金森氏症病患製造多巴胺的神經細胞。世界各國研究團隊陸續發現,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可在體外分化成為硬骨骼及脂肪細胞,以及分化成為肝臟、軟骨、肌肉等組織細胞。
去年年底,台灣陽明大學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合作,完成世界首例人類幹細胞成功修復老鼠脊髓損傷研究,將人類的臍帶間質幹細胞植入脊髓損傷老鼠的受損脊髓處,結果發現,人類臍帶間質幹細胞會分泌生物激素,成功修復老鼠受損神經,使老鼠下肢因而恢復行動能力。當我們練氣自療時,攝取天地陰陽能量進入細胞,讓衰老細胞重獲生機,是否也可視為一種最方便的細胞療法呢?
華盛頓郵報科學作家倫斯伯格(Boyce Rensberger)在《一粒細胞見世界》這本書裡面就提到,在「不斷引入外界的能量」的條件下,細胞是可以不死的。練氣的人如能長期產生電磁場籠罩全身,此時細胞不斷充電,達到經常「餵養細胞」的效果,可以延長細胞的生命力,器官功能也能長保不衰,不致產生「五臟皆虛」的老化現象。此即健康長壽的根本之道,道家長生之術的奧祕盡在於此。
我們試將兒童與老人作一比較:兒童每天長大,其血氣曲線是向上的;而老人則日見衰弱,其血氣曲線是向下的。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兩者之間如此南轅北轍?若以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食物、陽光、空氣、水加以對照觀察:在食物方面,嬰兒只喝牛奶,老年人的食物相對反而較為多樣,所以食物並非主要原因;至於陽光和水,兒童與老人所得到的供應並無顯著高低。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推知,食物、陽光、水這三項並非權衡老人與兒童氣血衰旺的絕對指標,那麼,剩下的最重要關鍵,就是呼吸(空氣)這一項了。
有些研究腦電圖的科學家以五歲以下的幼童為對象加以檢測,結果發現幼童的腦部都固定採取α模態運作方式,而非成人意識的β模態,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純真的「赤子之心」;而且兒童接納宇宙能量場資訊的能力遠超過成年人,有些兒童甚至還擁有前世的記憶。部分嬰兒甚至可以看到成人的元神,當元神長相醜陋的人靠近要抱他的時候,他就嚇得號啕大哭;還有人以為,嬰兒在睡夢中突然咯咯而笑是在與靈界的朋友嬉玩。由此可見,嬰兒的體質尚處於「先天意識」與「後天意識」的過渡階段,嬰兒與宇宙之間尚保有能量及信息的溝通管道。
科學家發現,嬰兒在三、四歲以前仍舊採用腹式呼吸,《內經》所說的「人生十歲,其氣在下」的理論,得到了科學的認證。事實上,嬰兒的年齡越小,其呼吸就越全面而開放。
八至十三赫茲頻率範圍之內的腦波稱為α波,普通人在什麼狀況之下會產生α波,至今仍未有定論。科學家偵測到它可能來自大腦後區皮質,但會受到視丘的影響而有所改變。近三十年來,有一些學者投入「如何控制α波」的研究。所謂的α波生物回饋法(alpha biofeedback method)就是利用意志力去調節自律神經,達到放鬆自己的目的。實驗證明,注意力集中時我們可以影響自己的肌肉反應、心跳速率、腦波、血壓及皮膚表面的電活性等等生理機能,假若我們想要以科學的語言分析氣功的作用,生物回饋的現象可以作為部分的學理依據。
生物回饋法的原理,與《內經》所說的「恬憺虛無,真氣從之」道理是相同的,真氣既然在身心放鬆的狀況下才會進入身體,可見《內經》所說的真氣與α腦波實為同類之物。
一世紀前,有位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就設計了一種實驗來說明身與心的關係,證明呼吸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只要呼吸形態一改變,身心狀態自然就跟著改變。比方說,呼吸速度如果降到每分鐘低於八次時,腦下垂體就開始完全地分泌;如果再降到每分鐘低於四次時,松果體就開始作用,身體也逐漸進入冥想狀態。這個現象顯示了一個道理:調整呼吸,即可調整身體能量的頻率,呼吸加快則能量趨向快波,呼吸變慢則能量趨向慢波。
胎兒在母親子宮裡的時候,由於尚未啟動呼吸系統,這時胎兒的呼吸方式稱為「胎息」。胎兒雖然經由臍帶與母親相連而得到營養及氧氣,但是胎兒的器官、細胞運作所需要的電能還是必須由自己攝取。「胎息」即是不經過呼吸系統的作用,直接由全身穴道及細胞與宇宙溝通而得到能量,此即唐代道士施肩吾所說「天人同一氣,彼此感而通;陽自空中來,抱我主人翁」的現象,老子也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嬰兒無思無慮,腦波與大自然能量的頻率諧波共振,能夠全身聚氣而且柔順和暢。
練氣進入氣功態、入定態時出現的慢波與胎息相似,兩者共同的現象在於肺部呼吸的功能降至最低,因為身體的能量已經由精轉炁,也就是由電能轉成磁場,電能透過呼吸攝取,而磁場透過感應攝取。宋朝曾慥編著的《道樞》一書,匯集了南宋以前道家養生術之精華,他在〈呼吸篇〉中說:「凡人以有息為常,聖人以無息為常。」綜觀各家道書,修道前輩皆以「息住脈停」為悟道之際的證驗。
根據科學家測量得知,成人前額的腦波幾乎完全呈現快速的β波,這是因為人類的生活充滿了緊張與壓力的表現。β波是一種運動波,它的能量趨向外放,用來應付來自身體外界的資訊,或供給身體活動所耗費的精力。但是,當我們處於放鬆、平靜、專注的時候,腦波便會轉變成較慢的α波。α腦波在年紀小的兒童身上常常出現,而且年齡愈小,α波愈強;剛出生的嬰兒,腦波幾乎都是慢波,可見新生嬰兒的「胎息」功能尚未完全退化,腦部尚未發育完全,後天意識尚未完全取代先天意識功能。
唐代道士施肩吾在《養生辨疑訣》一書中說:「行氣之法,但泯思慮,微微元氣,自然遍體。」意指練氣應當凝神靜心,聽任鼻息悠長自然,全身自可因感應而充滿能量。靜坐之中當腦波穩定出現α波時,便很容易進入「氣功態」,進入氣功態時感覺全身麻麻的,身體也變得很輕,這個現象意味全身處於充氣、充電狀態,我們的身體並會隨著呼吸而一脹一縮,類似所謂的「全身皮膚呼吸」。
嬰兒的腦波既然與靜坐的氣功態同屬α波,可想而知,嬰兒的呼吸不只「其氣在下」,而且是「其氣在全身」。襁褓中的嬰兒只要一動,四肢、全身皆動,由此推知,嬰兒的身體被能量所籠罩,全身的細胞處於氣場的包圍之中,誠如明朝袁了凡《攝生三要》所言:「人在氣中,如魚在水中。」
剛出生的嬰兒,頭髮、手指頭、腳指頭都可看得到「漩渦」,因為旋轉能夠產生吸力,這個現象顯示胎兒在運用胎息時,全身處於「攝能」狀態,尤其是神經末稍更是能量的入口,由於這些部位不停的旋轉吸能,指紋、髮漩即是能量旋轉時留下的痕跡。因此,初生嬰兒全身的氣場仍處於開放狀況,全身的細胞對外來的能量依舊非常敏感。科學家也發現,初生的嬰兒,觸覺感官的敏感度是很高的;也有少部分觸覺感官敏感度過低的嬰兒,不但感覺遲頓,肌力不足,而且可能出現生長遲緩的狀況。
阿法問:今天下班後甚為疲倦,但仍打坐練氣,坐了一會兒,丹田開始律動,速度極快,約一秒鐘震動四次,即使下座後仍然持續。自從在台北與您見過面,回美之後,進步特別快。我的頭髮原已灰白,而且又直又粗,但是最近我發現頭髮變細變軟,而且也較黑一些,一向幫我剪髮的太太也注意到了。
六指答:血氣旺盛的人,毛髮大都粗硬。你現在身上的能量頻率逐漸轉為慢波,氣的質量逐漸變得較為精細,所以毛髮發生了一些變化。自古以來常把白髮轉黑視為養生的一大標準,相書說:「髮為血之餘。」充足的氣血上潮頭部,能夠提供毛髮營養,所以修道家說:「久視泥丸,白髮轉黑。」
有人認為,α腦波是人體與天地能量交流所用的頻率,目前,科學家大都以α波做為探究靜修奧祕的主要指標,因為它能夠用來區隔及辨識清醒、睡眠、夢境、附身、通靈等不同意識狀態的腦部活動。最近陽明醫院腦科學研究所發明一種「意念開關」的儀器,讓行動不良的病人利用意念就可以開關遠處的電器用品,但必須腦波處在α波的狀態下,這種儀器才會起作用,所以α波是念力的起點,是一種不須介質即可傳達的無線電波。
小嬰兒還沒有忘記他在娘胎裡的呼吸方式,他像一個嶄新的電池,在一呼一吸之間,與自然界的能量諧波共振,不斷取用源源不絕的能源。在嬰兒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他學看、學聽、學說、學動作,六識感官逐漸變得靈敏,後天意識日趨成熟,開始學習自立生活,腦波也逐漸轉變成β波,運動神經越來越發達,全身呼吸的能力也就漸漸消失了。
悟靜問:練氣功直接從靜坐入手,進入氣功態時,身心一動,氣就會不見,如果從鍛鍊丹田入手,就不會有這種情形嗎?
六指答:身一動心,氣會不見,是因為腦波由α波轉回β波,因為人在清醒狀態,α波會消失不見。丹田氣練得好,在清醒狀態就能同時擁有α波及β波,亦即所謂的混元氣,行住坐臥全身都會被較寬頻譜的能量所籠罩,這也是武術氣功的基礎。
《樂育堂語錄》說:「無論行住坐臥,總要將神光下照於丹田之處,如此日積月累,自然真氣沖沖,包固一身內外。」在數十寒暑的人生歲月當中,呼吸最有效率的時期卻是在牙牙學語的嬰兒階段。我們應以嬰兒為師,透過丹田守竅練氣的方法,學習重啟兒童的攝能模式,人體時時刻刻被能量所包圍,沐浴在能量之中,自然能夠讓我們健康無病,青春長駐。
嬰兒、青少年必須攝取充沛的能量,以供快速生長之需,氣血維持在高檔;但是步入中年之後,身體氣血即開始退化,這時候必須速謀補救。中年開始學習氣功,提高呼吸效率,的確是維護健康的必要功課。為了避免到了老年罹患各種慢性病受到病痛的折磨,以及長期看診吃藥所造成的生活品質低劣,不如每天花少許時間練習氣功,你所花的心血絕對不會白費。
養生貴在有恆
練功養生要挑一個最簡單的、自己最喜歡的、對自己效果最好的,堅持不斷的練下去。
今年的高中同學會,一向從不參加的老學究這回出席了,在握手寒暄之際,他向我吹噓,說他每天早上固定到隔壁學校操場散步,十幾年如一日,我相信了,因為他看起來頗為硬朗,臉色也很不錯。你也許會說,每天散步有什麼好吹牛的?可是,就連酷暑寒冬、強風大雨也得準時出門,那就很了不起了。
二十年前我剛搬進五指山這個家的時候,特地在屋頂的小閣樓擺了一套桌球設備,太太信誓旦旦的說,一有空就要打球練身體,我記得總共才打了兩次吧,以後球拍就一直晾在那兒,再也沒有去摸過它。
人到中年,許多人雖都察覺到體能衰退,告訴自己應該保養身體了,可是大部分的人都是虎頭蛇尾,三分鐘的熱度。「一日不練,倒退十年」,我們的身體每天都在消耗能量,也每天都在製造垃圾,練功不可以一曝十寒,否則幾天之內就會前功盡棄。
明代學者李元薦博學多聞,深入觀察自然界的陰陽消長以及醫療的要訣,他在《推篷寤語》一書中說:「療貴人有四難:自用意而不任醫,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安閒,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李氏所說的貴人,指的是當時的「城市人」,這些人的通病就是不聽醫生勸告、懶散不勞動、胡亂遭塌身體,其實,現代城市人與古代城市人的生活習性沒什麼兩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年我們開始學功夫的時候,練功房的牆壁上貼了一副對聯:「早功不練不吃飯,晚功不練不睡覺。」進入門派練功,功課又多又重,身旁一起練功的師兄弟好像鐵人似的練個不停,永不喊累,基於輸人不輸陣的心理,逼得自己也只好咬牙跟進,一滴汗水一分收穫,想要學好功夫,非下苦功不可。
養生功夫不見得要如此拚命,但最重要的是能夠持之以恆。網友昊天說得好:「練功要挑一個最簡單的、自己最喜歡的、對自己效果最好的,堅持不斷的練下去。」練功不似開派對、上夜店那麼好玩,每到練功時間,數十分鐘練下來,常是一身臭汗,又辛苦又單調。一般人為了健康而練功,如果沒有師長在旁督導,就必須自己發揮堅強的毅力,才不致半途而廢。
「養生三招」屬於基本的養生功夫,應不至於讓人感到太大的困難。這些功法的特點是不占地方,只要床邊狹小的空間就可以練習,非常方便;最主要的是它可與作息緊密結合,完全融入生活,不受地點、氣候的影響,也不需要任何器材,養成每天固定練功的習慣之後,一天不練反而渾身不對勁。
Jennie問:忙了好一段時間,女兒上幼稚園後,生活步調全打亂了,最近覺得氣不穩,晚上不容易入睡,所以又開始靜坐,靜坐後覺得被溫暖環繞與包圍,而且心神安定,躺下後很快就入睡了,所以練功還是不能偷懶,呵呵!
六指答:「被溫暖環繞與包圍」,很棒喔,這就是進入氣功態的現象,全身細胞得到能量,令人青春永駐。如果整天太忙的話,睡前加減靜坐一會兒,總是有好處的。
練心肺功可以強化心肺、疏通經絡;練站樁功可以散瘀去滯、排濁納清;練清淨功可以鬆靜身心、納氣聚能。將心肺功、站椿功、清淨功結合起來做為一個套裝功法,動靜兼修,可以互補不足,相得益彰。至於練功時間,可以安排如下:
心肺功最少做三十六口大約五分鐘,站樁功練十分鐘,清淨功練十五分鐘,加起來一共約三十分鐘。清晨只要比往常早起半個鐘頭即可,不妨礙上班、工作;晚上睡前練功也很理想。這套功法具有彈性,日久功深之後,可以衡量自身的狀況延長練功時間。
這三種功法都比較靜態,運動量稍為不夠,最好再配上一、兩樣活動肢體的運動,例如原地跑步五分鐘,或甩手一百下,或搖呼拉圈、跑樓梯等;其他的戶外運動如散步、慢跑、打球、上健身房皆可列入選項,如果能夠打一套太極拳,那就美上加美了。
以嬰兒為師小嬰兒還沒有忘記他在娘胎裡的呼吸方式,他像一個嶄新的電池,在一呼一吸之間,與自然界的能量諧波共振,不斷取用源源不絕的能源。美國《科學人》雜誌於二○○二年十月號曾刊載一篇「尋覓抗老藥丸」的文章,文中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化研究所的五十一位科學家共同發表一份聲明,他們認為:目前市面上沒有任何治療方法,經過證實可以延緩人類老化。「長生不老,青春永駐」是道家鑽研最深的課題,數千年來,投入畢生心力思考研究、親修親練的人不計其數,所留下的典籍資料也汗牛充棟,道家前輩如果看到科學人雜誌的這則報導,鐵...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