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位開始閱讀本書之前,我想對本書的內容、本書的寫法與讀法作一個簡單的說明。本書所要介紹的是《楚辭》這本書。這本書,我想大家都聽說過。這本書,是我國最重要的經典之一。我們可以這麼說,假如我們要從中國千千萬萬的書籍中挑選二十本,以此二十本來代表中國文化的精華,來作為中國文化的寶藏,那麼,不管誰來挑選,楚辭這本書一定會被選進去。假如我們再把二十本減少到十本,只選中國最了不起的十本著作,那麼,一百個人之中,恐怕有一半以上會把楚辭包含在他所選的名單內。楚辭這本書的重要性,從這兒就可以看得出來。
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楚辭在中國文化上的特殊地位。我們會知道楚辭這本書,最主要的是因為屈原這個人。屈原的作品全部收集在楚辭裏面,而整本楚辭,也以屈原的作品為中心。我們都知道,屈原是中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凡是讀過書的中國人,很少有不認得這個名字的。我們可以說,任何人來選中國的五大詩人,絕不會把屈原遺漏的。而且,我們可以肯定的說,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會把屈原列在前三名之中。由屈原在中國詩人中的特殊地位,我們也可以明白楚辭這本書的重要性。
以前的人,差不多都把楚辭裏最重要的作品認為是屈原作的。所以楚辭與屈原幾乎是二而一、一而二的關係。然而,到了現代,一般人的看法已經稍微有點改變。他們認為,其中有些作品,與其說是表現屈原這個人的人格,倒不如說是楚國這個國家特殊的文化與精神。楚國是戰國七雄之一,是詩人屈原的祖國。在中國文化的成長過程中,楚國貢獻了它那特殊的文化色彩﹔在中國文化的洪流中,它注入了一股特異的氣息。楚辭裏的某些作品,正是這種特殊色彩與特異氣息的具體表現。我們甚至可以說,連屈原這個偉大的詩人也是楚國文化的產物,沒有楚國文化,就不可能有屈原這個人。而實際上,屈原的作品,也正是從楚國的文化土壤中生長出來的。
所以,總結的說,楚辭這本書包含了兩種主要的內容。首先,它表現了中國文化一大支流的楚國文化的精神﹔其次,它包含了楚國文化最了不起的產物之一──詩人屈原的作品。而這也就是本書的兩大重點。本書分成上下兩篇,即是分別介紹楚國文化和詩人屈原。
現在,要說到本書的寫法。我們都知道,楚辭這本書所包含的都是詩歌。詩歌是無法翻譯的,經過翻譯的詩可以說已經不能算詩了。所以,我們不能像這套「經典寶庫」的其他書籍那樣,只把原書譯成白話。而且,既然是詩,當然也無法像另外一部分書籍一樣,改寫成生動的故事。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如唐詩宋詞一般,採取先註釋、後賞析的方式呢﹖這恐怕也行不通。因為楚辭的文字比較難懂,不像唐詩宋詞那樣,常常一看就可明白大半。而且,楚辭裏的作品,篇幅都比較長。最長的像離騷,將近兩千五百字,最短的,也比一般詞要長。文字難、篇幅長,這是一般人對楚辭望而卻步,不敢輕易去讀的最主要原因。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本書採取這樣的寫作方式:每一行一句原文,原文之後是本句的註釋,原文之下是本句的翻譯。這樣,讀者在一眼之下,就能夠把握每一句的意義。不會像其他古書註解,先是一整篇的原文,再是所有的註釋,然後才是翻譯。這樣會增加閱讀楚辭的困難。
另外,有一小部分,原文的文學價值並不算很高,重要的只是內容。這時,我們就直接翻譯成白話,不附原文,當然也就沒有註釋。
不論是原文、註釋加翻譯的部分,還是只有白話翻譯的部分,在適當的時機,都會有一些整體性的說明。這些說明,有的長,有的短。長的不嫌囉唆,短的有的極短,看情形而定,最主要是要讓讀者了解原作品的意義與精神,譬如說,九歌的每一篇原文都比其他篇章短,但說明卻最長,這是因為九歌全篇的結構與意義最不容易掌握。而離騷雖然很長,但經過分段分節以後,只要稍作說明,就能夠了解其大意。
知道了本書的寫法,讀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讀法。不過,我想在這裏建議,如果你還是覺得原文太難,那麼,剛開始你可以只讀翻譯。反正翻譯都排在下半欄,你只要讀下半欄就可以了。本書在翻譯時,已設想到使翻譯可以獨立出來,所以只讀翻譯時,你還是能夠掌握到全篇的大意。讀的時候,假如碰到不懂的專有名詞或比較特殊的詞彙(這是無法翻譯的,你可以參考上一欄的註釋。註釋裏,有些是對一整句或兩句、四句的大意的說明,也可以參考。假如讀過了白話翻譯,你就不想讀了,那也沒有什麼關係。不過,最好能再讀原文,只有讀原文,你才能體會楚辭全書的精華與精神,這再好的翻譯也翻不出來的。假如你要讀原文,那麼,你可以先讀九歌。因為九歌篇幅最短,文字上的困難較容易克服。而且每篇之後的說明較詳細,對你可以有所幫助。讀完九歌,再讀屈原的作品。這時你可以先讀一些短篇,如哀郢、涉江、懷沙,然後再讀離騷。離騷原文我們分成三大節,每大節又分成若干小節。可以每次讀一、兩小節。這樣讀完一大節,然後再把整大節從頭到尾讀一遍。這樣分別讀完三大節,然後再把整篇離騷從頭到尾讀一遍。最後,我們可以說,假如你能把九歌和離騷這兩部分,反覆的讀熟(實際上這並不難),那麼你就已掌握到這本中國文化的基本經典──楚辭的精華了。
最後,我們來畫個蛇足。
魏晉時代的人曾經說過:
熟讀離騷,痛飲酒,便可以為真名士。
這樣看來,要做個名士似乎再簡單也不過了。然而,清代詞人納蘭容若也說過:
讀離騷,愁似湘江日夜潮。
似乎讀離騷又要具備另一副胸懷。其實,這看似不太相同的兩句話,卻是包含了同樣的精神的。傳統的中國文人、中國士大夫,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離騷、喜歡屈原的作品、喜歡楚辭。他們都能體會上面兩句話所要表現的精神。為了說明這種精神,我們可以引繆天華先生的一段話來讓大家看一看:
獨自靜坐,常會覺得空虛寂寥。雖則古人說:「著書心苦」;但是窮愁坎坷或者憤世不平的人,往往也會著書,想藉此減少無聊苦悶。理學家朱熹,晚年罷了官,他所推崇的道學被斥為偽學,因而有所感慨而注離騷;戴震因為家裏沒米,一天只喫兩頓麵,關起門來寫成一部屈原賦注;蔣驥困於疾病,舒憂娛哀的辦法,就靠寫山帶閣注楚辭;陳本禮老年閒居,常常黎明即起,啜苦茗數碗,薑一片,寫他的楚辭精義。我對這幾位學者,真是心嚮往之,所以空閒枯寂的時候,也就翻檢以前所搜集的資料,深思探索,繼續寫我的楚辭淺釋。〈《九歌淺釋》後記〉
讀完這段話,你有什麼感想呢﹖你可能會想起屈原在離騷最末尾這樣說﹕
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
(算了吧!國無人,都不了解我啊。)
這恐怕是傳統士大夫凡喜歡楚辭的無不擊節感嘆的句子。簡單的說一句,離騷與楚辭,是古代失意的士大夫的「寶典」,這是楚辭這本書所以流傳極廣,歷久而不衰的「秘密」。假如,你讀了楚辭以後,也「非常的」喜歡,那麼,你就掌握了這本書的基本精神。只是,那算幸或不幸呢﹖那就很難說了。
作者簡介:
呂正惠
民國37年生,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著作:元白比較研究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