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你為了抗拒死神,緊緊攫住那一點點模糊的希望,
我知道,你只能相信,
因為,你沒有別的路可走,
你得讓自己保有鬥志,讓生活有方向、有目的,
即使,你並不真的相信……
**********************
海倫小心翼翼地整理布置客房,內心不停推敲即將入住的房客的心情……
15年前,海倫結識了妮可拉,並被妮可拉隨性的個性所吸引,聽到妮可拉因癌症要到墨爾本來接受治療,二話不說就邀請她到家裡來住,並答應要照顧她三個星期。但海倫沒想到,要24小時照顧一位不願面對現實、瘋狂追求任何一個能存活希望的癌末病人,是如此難熬……
友誼之間,是否存在著無怨無悔的付出?
不輕易將死亡說出口的兩人,
在衝突與淚水間,流動的是怎麼樣細膩的心情?
作者簡介:
海倫.嘉娜Helen Garner
942年出生於澳洲哲朗。
1977年第一本小說《Monkey Grip》問世,隔年隨即獲得全國圖書委員會獎(National Book Council Award);1982年拍成電影,以小說獲注目後,作者觸角延伸到劇作、評論及翻譯。小說選集1986年獲「新南威爾斯總理文學獎」(N.S.W. Premier's Literary Awards),短篇小說同年獲「南澳總理文學獎」(SA Premier's Literary Award)。這位得獎無數的作家,15年後終於推出她小說的新作―THE SPARE ROOM,引人注目。
譯者簡介:
呂玉嬋
藝術碩士,現專事筆譯。譯有《偷書賊》、《第十三個故事》、《動物之神》、《生命饗宴》、《星期三的信》、《罪與償》、《聽不到與未被傾聽的世界》、《亞庫班公寓》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輕快、優美又真實,一本不折不扣的好小說。
——《蘇西的世界》作者艾莉絲‧希柏德(Alice Sebold)
◎我極為欣賞這本書,文字清晰,一針見血,作者有實際經歷的依據,更有藝術家洞察問題的眼光。本書不但深刻刻畫出困於年老力衰軀體裡的自我,並提出令人坐立難安的問題:友情的極限在哪裡?誰來照顧一個自認永遠不會老去的世代?
——英國布克小說獎得主希拉里.曼特爾(Hilary Mantel)
專文推薦
陪她走這艱難的一程
廖輝英
當人面對死亡、自知必死時,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勇敢。
死後的世界充滿未知的恐怖,當然是害怕的最大原因;其次的理由,則是因為回顧這一輩子,覺得虛度此生,不甘就這樣撒手離去。也有人剛好相反,卻是因為自己的一生精彩跌宕,反而有了太多罣礙和眷戀,捨不得也鬆不了手。簡單地說,無論如何,就是根本不想死。
不肯面對,自然就不會接受,在正統醫師束手且放手時,很多病患往往會不擇手段地尋求各種療法、偏方或神道,企圖求一條生路。這時候,就像即將溺斃的人一樣,一截浮木或一根稻桿,他都會瘋狂抓住,不計代價也無法訴諸理性,絕對的偏執難搞。
對局外人而言,病人簡直是無可理喻,智商低到連一些拙劣的「醫療」詐騙都會上當,而且屢勸不聽;但對當事者來說,這卻可能是他唯一存活的機會,他不能不試,不能不蒙著眼全力賭它一次,否則不就只有等死一途!
自古艱難唯一死,沒有實際而且親自面對過死亡的人,不會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勇敢?是否勇敢到能正視死亡這件事?是否勇敢到能允許自己在世界缺席?這才是死亡艱難的地方。尤其是走向死亡這個過程,肉體本身往往必須承載極度的折磨與撕裂,這種痛苦,幾乎不是正常人可以領受的程度。所以,分分秒秒受盡折磨的人,也在分分秒秒的怨天尤人之中,逐漸流失他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
於是,當死神堵在門口,那些生命燈火即將熄滅,則原本個性溫暖、體貼、寬諒的患者,在病榻上逐漸被折磨成無理取鬧、顛三倒四、歇斯底里,甚至刻薄絕情的魔鬼!
尤有甚者,當夜以繼日的照顧工作展開一陣子,照顧者才會恍然大悟:原來照顧一個末期病患,竟是這樣困難、嚴酷而惶恐的工作!照顧者必須放棄睡眠、生活、工作、社交、秩序和理性思考與平和度日,甚至還有他完全沒想到的一切──包括臨終者的怨念。
原來是最愛的親人或友人,最後變成最恨的仇人,久病床前不僅無孝子,也可能會失去身邊所有原本滿懷愛意的人。它確實嚴酷考驗著最不該被人質疑的親情和愛情,而如果連親情和愛情都似乎要靠不住了,只有友誼維繫著的兩人,如何保證在這一程反覆折騰裡,不會友情生變?又如何在付出的同時,還能跨越血緣與婚姻的格式,義氣相挺?
《空出來的房間》所敘述的,正是主角照顧並陪伴她癌末好友妮可拉三星期的酸甜苦辣。照顧癌末病人,絕不是家裡有一間空房讓病人住進來這麼簡單的事,更何況兩者之間所仰仗的,僅是彼此十五年的友誼而已。
主角海倫在照顧好友的過程裡,對於好友一味抗拒死神,相信騙人的非正統療法始終非常生氣;而妮可拉因為不肯面對死亡,所以也不願接受疼痛治療和安寧照護,因此給海倫帶來極端的負荷與壓力,兩人之間,有愛也有衝突,有疼惜更不免抱怨,直到最後,她才終於了解並諒解妮可拉頑抗死亡這件事:如果妮可拉沒有相信那微弱的、最後的希望,那她就只剩最後的一條路可走,就是躺下來,向死亡稱臣。
這是一本令人動容的生命之書,在細膩而蘊含詩意及哲理的筆觸下,流動著女性友誼的寬厚溫暖,也觸探人性的黑暗底層;雖然探討的是嚴肅的主題,但作者以靈動的敘述、輕輕拂過、深深畫下,掩卷以後,是一種帶淚的理解。
不管什麼年齡,面對死亡或陪伴親友面對死亡,活得健康或活得圓滿無憾,這本書都是很好的洗禮。
本文作者為知名作家
媒體推薦:
◎本書描述了堅韌的愛與友誼,也訴說了人類面對死亡時驚人的逞強稱能與百計千方。作者行文如手術般精確……別錯過這本小說,它比非小說還真實。
——《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
◎嘉娜擅長擷取親身的經驗來寫作故事……它讀來像是一本自傳,鋪綴黑色幽默和簡單的快樂氛圍,點亮一段掙扎度過餘生的生活。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文字簡練,節奏順快,每一個句子都迴響著令人心痛的力道。
——《獨立報》(Independent)
◎嘉娜用字精準,對話如針般尖銳,角色自一切的緊張氛圍中超脫而出。
——《薩迦月刊》(Saga)
◎聰慧而激勵人心的小說,談論愛與死亡,令人多了點安慰,也多了些失落。
——《都會報》(Metro)
◎來自南半球的作者口吻真切,透過一場場縝密安排的對話鋪陳出故事。
——《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
◎點出面對死亡與臨終照料的重大問題。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故事刻鏤入微,扣人心弦,灰暗無比的主題中又交織著意想不到的幽默,牽引讀者讀到最後一個字才罷休。
——《水石圖書季刊》(Waterstone's Books Quarterly)
◎簡潔扼要,留有想像空間。絕不傷感,往往還能令讀者捧腹大笑。
——《週日先鋒報》(Sunday Herald)
◎對看護絕症病患的掙扎與煎熬之刻畫,直入人心。
——《Time Out》雜誌
名人推薦:◎輕快、優美又真實,一本不折不扣的好小說。
——《蘇西的世界》作者艾莉絲‧希柏德(Alice Sebold)
◎我極為欣賞這本書,文字清晰,一針見血,作者有實際經歷的依據,更有藝術家洞察問題的眼光。本書不但深刻刻畫出困於年老力衰軀體裡的自我,並提出令人坐立難安的問題:友情的極限在哪裡?誰來照顧一個自認永遠不會老去的世代?
——英國布克小說獎得主希拉里.曼特爾(Hilary Mantel)
專文推薦
陪她走這艱難的一程
廖輝英
當人面對死亡、自知必死時,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勇敢。
死後的世...
章節試閱
《空出來的房間》精彩試閱
「也許她就是這樣才來這裡住的,也許她希望妳就是那個人。」
「哪個人?」
「告訴她她快要死了的那個人。」
首先,我到客房把床轉成南北向,不是有人說什麼睡覺時最好和地球正氣流動同一方向嗎?她會信這一套的。我仔細鋪上乾淨的床包,淺淺的粉紅色,因為她向來對顏色很有研究,況且粉紅色也會讓槁黃的膚色看起來亮一點。
她喜歡扁的枕頭還是厚的呢?她對羽毛過敏嗎?或者身為素食主義的她,根本就拒絕使用羽毛枕?讓她選吧。我把屋裡多的枕頭都拿過來,一一塞進熨得筆挺的枕套裡,拍鬆後放在床頭排成一列。
我拉起百葉木簾,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進來。有樹葉的味道,不過一片葉子也看不見,除非是用力推開尼龍紗窗探頭往外瞧。她在她外甥女艾瑞絲家住了幾個月,那棟具有裝飾藝術風格的公寓大樓位於伊莉莎白灣,我想像那八樓的公寓窗戶面向正北方,俯瞰一大片濃密的雪梨無花果樹,往前望去則是茫茫的藍色海灣。
我還沒來得及在窗台花盆箱裡種上幾株天竺葵,因此從客房望出去,一眼就先看見那老舊的灰色籬笆,這道籬笆分隔了我住的地方和我女兒伊娃的家。不過這扇上下開閤的窗朝東,透過伊娃家屋側的牆板反光,所以整個房間直到下午都是明亮的。還有,已經十月底了,墨爾本的春天應該來了。
我擔心她的腳。房間地面是光禿禿的木板,只鋪了條破洞累累的老舊編結毯。要是她修長細緻的腳趾卡到破洞怎麼辦?要是她因此跌倒呢?她是不會費心帶拖鞋來的,應該也不會帶行李箱、胸罩、體香劑、熨斗。我把危險的地毯捲起來,丟到屋後的庫房,接著開車到皮迪蒙超市對面的商店。我朋友佩姬說這家店有在賣游牧部落的手工毯。我一進門就看到一條很美的毯子,底紋是朵蘑菇,上面編飾了湖綠和粉橘兩色的花。店員告訴我那是伊朗貨,以植物顏料做染劑。我買了下來,因為它已經褪了色,看起來像是舊的;要是讓她知道我特地採購,過分張羅,她會生氣的。
她會想看看自己的樣子嗎?上回見到她是幾個月前的事,我都是透過我們來往的電子郵件而得知她的消息。每回她開開心心地寫了一大篇,但情況隱約聽起來不太妙,我便會提議要飛去雪梨看她,可是她總是推托不讓我過去,說什麼晚上要上館子,不能改日期,不然就是沒有床讓我睡,或者說不想我浪費錢。要是房裡少了鏡子,她可能會想到不該想的地方去,所以我到工作室書架後方挖出一面鏡子,那是我以前在巴克里廣場的進口商店買的,從來沒用過,無框四方長鏡的背面還貼了上下兩道雙面膠帶。我選了一個不顯眼的位置,就在房間的進門處,將鏡子牢牢貼在灰泥牆上。
在床邊桌上,我把幾張樂譜攤開排成扇形,有〈漂亮寶貝〉、〈別老管我〉、〈公路之王〉,看看我們有沒有機會彈彈夏威夷小吉他(ukulele)。我將閱讀燈調整成優雅的角度,在燈旁擺了個馬克杯,杯裡裝滿我在後院找到的不知名綠色植物。然後我走回屋子前廂的臥室,鞋也沒脫便躺到床上去。時間是下午四點。
十分鐘後,一陣稀里嘩啦的響聲把我吵醒,那聲音又大又猛烈,我還以為有人從側邊的窗子砸了磚頭進來。我嚇得全身發抖,趕緊衝出去看看是怎麼一回事。屋裡毫無動靜,靜悄悄的一片,我想肯定是我在做夢,正當我往回走向廚房時,瞥見破舊的走廊長毯邊閃著奇怪的光芒。我跨過那片閃光走進客房。鏡子已經不在那裡了,牆上空空的,那張伊朗地毯上滿是碎玻璃。
我先拿畚箕和刷子掃除碎片,再用粟草掃帚拍打毯子,接著又提著吸塵器反覆刷拭。鏡片碎得亂七八糟,有的碎片小到只看得見一點光影,實在很難清乾淨。有的碎屑躲在毯子的底皮,有的藏在毯毛的根部,我得跪下來用指甲將它們一一摳出來。天色暗了下來,我只得打住,此時我妹康妮正好打電話過來。
「鏡子破了?在她房裡?」
我沒有說話。
接著她聲音一沉,緊張兮兮地交代我:「千、萬、不、要、告、訴、妮、可、拉。」
**
「她要住三個星期?」我的友人李奧問我,他是個精神科醫師。週末晚上,我坐在他位於南雅拉住處的廚房看他做菜。他把義大利麵倒進濾水盆,接著快速地上下甩甩盆子。「怎麼住那麼久呢?」
「她報名參加這裡的偏方療程,在市區的某個機構,他們快速通過她的申請,她星期一一大早就要去報到。」
「什麼樣的治療?」
「我才懶得問,她說什麼注射過氧化氫點滴,或類似這類可怕的東西。她在雪梨就持續注射高劑量的維他命 C,說是八萬單位。靜脈注射,配上一種叫穀胱甘肽(glutathione)的東西。管它是什麼!」
他端著滴水的濾器,一動也不動地站著,彷彿在克制自己的情緒。我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他兩鬢白色捲髮下隱約浮現的血管。「海倫,那是騙人的。」
我們開始吃麵。李奧拿著叉子,一副精神醫生特有的沉默表情。他那隻黑白交雜的梗犬蹲在椅子旁,用無助的眼神望著他。
「是唬人的吧?」我說,「我直覺那是騙人的。你知道嗎?當檢查出腸子生了腫瘤之後,她居然要求醫生暫緩治療一陣子,因為她要先吃一大堆蘆薈試試看。醫生說:『妮可拉,如果蘆薈能讓腫瘤縮小,世界上每個醫生都會把蘆薈當藥開給病人吃的。』偏偏她就是相信這種事情,還弄了一張那種磁墊,放在沙發後面的地板上,她跟我說:『海倫,躺到墊子上,可以治妳的骨質疏鬆。』」
李奧並沒有笑,而是以他褐色的三角眼看著我說:「那妳躺了嗎?」
「當然,躺了能消除疲勞。那墊子是她租來的。」
「那麼化療沒效囉?」
「她手背上接了一個袋子,走到哪裡帶到哪裡。她動過手術了,也接受了放射線治療,他們說該做的都替她做了,但癌細胞已經擴散到骨頭、肝臟,所以他們要她回家。她到佩翠雅‧金(Petrea King)的工作坊住了五天,我聽人家說那裡不錯,可是她說不適合她。然後她又找了一個說是治療師的人,那人要她必須把臼齒拔掉,因為癌症是補牙的重金屬漏出來造成的。」
李奧雙手抱著頭,我則繼續吃麵。
「她為什麼來找妳?」
「她說我救了她一命。她差點讓杭特谷某個生化學家給騙走一大筆錢。」
「生化學家?」
「有個研究動力能量療法的人跟她說,那個人救了好幾個癌症病患,所以她打電話過去,對方說他不用見到她本人,只消看看她的血液分析資料就可以了。她本來要寄四千元給那個人,對方就會把治療癌症該用的正確藥草寄給她,說是什麼『甘藍菜汁提煉精華』。」
我噗嗤笑了出來,李奧鎮定地看著我,面無表情。
「那人還告訴妮可拉,如果聽到有人說他的壞話,不用擔心,因為他有很多敵人想打擊他。我不想得罪她,於是小心翼翼地問她:『他這麼跟妳說,妳有什麼感覺?』她說:『我想他是個老實人。』」
我的兩頰熱呼呼的,我知道自己一講就會沒完沒了。
「我怕她指控我把她最後一個希望給毀了,所以只能背著她打電話給我認識的記者,請他幫我查一下。結果才發現,原來那個所謂的生化學家,根本是個大名鼎鼎的騙子,亂說一通,什麼都敢講。他在從事偏方養生這一行之前,曾經因為持槍搶劫,坐過好幾年的牢。我打電話及時阻止了妮可拉,她差點要把支票寄過去。」
我過了一會兒才冷靜下來。李奧在一旁靜靜等著。他的廚房簡單無裝飾,有種寧靜的氣氛,我好奇他是否邀請病人到這裡來過。玻璃拉門外,有架老舊的水泥洗衣槽,就位在密密麻麻的羅勒嫩葉中。院子窄小,剩餘的空間被他的車子占據了。
「你也有罹患癌症的病人,」我說,「她的情況聽起來不太妙,是嗎?」
他聳聳肩。「很不好,病情到了第四期。」
「共有幾期?」
「四期。」
碗空了,我放下叉子。「我該怎麼做?」
他把手放在小狗的頭上,將牠的耳朵往後拉,狗的眼睛往上被斜吊起來。「也許她就是這樣才來這裡住的,也許她希望妳就是那個人。」
「哪個人?」
「告訴她她快要死了的那個人。」
我們聽著奇克‧柯瑞亞(Chick Corea)的舊CD,聊聊各自的家人、最近在看的書。夜深了,他陪我走去開車,小狗在他腳邊跑。我沿著龐特路駛離,看見他們一人一狗在燈下狂奔,衝進了黑茫茫的公園。
**
夜裡,輕柔的雨無聲落下。我在清晨六點醒來,恍惚中感覺有事情將要發生,每到截稿日前,我也會有相同的焦慮,覺得必須從自己身上挖出些什麼新的東西來。妮可拉今天就要到了。我躺在陰暗中沉思。
我種了兩株天竺葵,把花盆鈎在她房間外面的籬笆上。花蕾的尖端收捲在花葉裡,讓我想起削尖的鉛筆。我凝視著紅色花朵,直到望見醜陋的柵欄才轉移視線。
我正要動手做午餐三明治時,貝西擠過籬笆上的缺口走進來。她展示一只新髮夾的功能給我看:當她跳來跳去時,夾子能讓劉海固定不動。她在流鼻涕,我得拿紙巾不斷幫她把鼻涕抹掉。電視開著。
「那是胡笙(Saddam Hussein)嗎?」她問,「奶奶,他做了什麼事情才變成一個壞蛋?」
我向她解釋什麼叫做獨裁者,然後我們開始思索這個話題,她說世界上有很多很可憐的人。接著,我放了一碗堅果優格在她面前,她大口大口吃了起來,還煞有其事地說她發現到每天都不一樣。
「有時候很高興,」她說,「但有時候不開心,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可以跟妳一起去機場嗎?我要跟妮可拉說我已經五歲半了,她聽到一定會嚇一大跳。」
**
停好車,時間還很充裕。太陽出來了,微風和煦,我們興高采烈地說著春天來了。我牽著貝西往入境大廳前進,一群人走了出來。妮可拉的班機一定是提早降落了。我趕緊加快腳步,拖著貝西,同時掃視那群旅客,尋找一個邁大步、華髮早生的高個子女人。我們幾乎要走過她身邊時,我才認出她來。她在人潮的推擠下跌跌撞撞往前走,像個乾癟的老太婆,簡直就要倒下去了,旁邊一個惶恐的年輕人揹著她的印度布包,讓她顯得更為矮小。貝西把我的手握得更緊。
「哈囉,親愛的!」妮可拉呼喚。她試著表現得一如平常,可是她的聲音粗啞又微弱。「我剛認識的朋友,蓋文,他幫了我好多忙!」
蓋文把袋子交給我,喃喃道了再見,便往出口走去。我抓住妮可拉的手臂,領著她往一旁的座椅走去,她一屁股坐到第一張椅子上。貝西一臉驚慌地站在我身邊,緊貼著我,視線越過我的身體,目不轉睛看著妮可拉。
「好,」我用輕鬆的口吻說,「我們在這裡坐一會兒,休息休息。」
妮可拉無法坐直身體,整個背弓起來,脖子扭曲,好像扛了什麼重物似的。她瘦巴巴的,全身都在打顫,彷彿冬日在海邊戲水太久。
「貝西,」我說,「聽我說,小乖。妳看見那邊有個小姐站在櫃台後面嗎?廁所再過去那邊?我要妳過去找她,跟她說我們需要輪椅。快去。妳是不是長大了,會幫忙做事呢?」
她盯著我看。「如果他們沒有輪椅怎麼辦?」
「貝西,我需要妳的幫忙。」
妮可拉轉頭對她一笑,原本曾經美麗而溫暖的笑容,現在看來卻是齜牙咧嘴的模樣。
「妳不陪我,我不要過去。」貝西音調拔高。
「那好,妳在這裡陪妮可拉,我去。」
「奶奶!」她雙手緊拉著我。
「我們必須弄一張輪椅來。妳去找那個小姐跟她要,不然我們沒辦法離開這裡。」
我把貝西從身邊推開,她沿著鋪了地毯的走道走過去,腳步僵硬。我看到她踮起腳,試著搆著櫃台,穿制服的小姐彎下腰聽她說話,又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抬眼看過來,然後轉頭大聲發號命令。
**
我們回到家,回到一個還以為春天已經到來的房子,窗子都敞開著,屋裡流動著和煦濕熱的空氣。妮可拉扶著我的手臂,一跛一跛地走過長廊,貝西則拿著她的印度布包跑在前頭。我們帶她到客房,她坐在床沿發抖。我把窗戶拉下,打開燃油暖爐。她吃的喝的都不要,也不想洗把臉或上廁所。她不說話,只是垂著頭,好像大腿上有什麼精彩的東西可看。我趕緊到廚房燒開水,好裝支熱水瓶給她。貝西在後門那裡閒晃。
「回家去,小乖,我現在不能陪妳玩了。回家去。」
她板著一張臉,然後氣呼呼地走開,穿過菜圃,朝籬笆走去。走到那個缺口處時,她停下腳步,轉頭瞪著我,那一轉身的時間足以讓我看清楚她光瑩的皮膚,還有噘起的嘴唇閃耀著活力光采。
在客房裡,燃油一點一滴落下,暖爐嗒嗒響。我蹲到妮可拉面前,幫她把軟布鞋脫下。她的腳上布滿了細斑,摸起來好冷,腳踝處青筋浮現。我用力把她的牛仔褲脫下;她從來不穿底褲,現在裡頭也是什麼都沒穿。我打開行李袋。她塞了幾件衣物,羊毛針織上衣、褪色的粉紅棉絨睡衣、寬大的麻布T恤,每一件都是髒的,沒洗過,到處是破洞,這堆東西就像是遊民的家當。沒有人照顧她。她已經手足無措了。
「來,」我說,「把睡衣穿上。」她像小孩一樣舉起雙手,我把她身上破舊的套頭毛衣脫下,順便也把破布似的襯衣脫了。我以為自己可以保持從容不迫,可是當我看到她鎖骨附近的人工血管,像是埋在皮膚底下的瓶蓋,我的動作肯定頓了一下,因為妮可拉用低沉的聲音說:「對不起,海倫,很可怕吧。實在不好意思。」
我哼了幾聲,表示安慰與鼓勵,然後把她的左右手套進袖子,拉下破爛的睡袍罩住她的身體。我幫她蓋上羽絨被。她找不到一個不會痛的姿勢好躺著。
裝好兩支熱水瓶,我又抱了一條被子進去,我冬天蓋的那條厚被。我把她包起來,緊緊用被子裹住,然後躺在她身後貼著她,將她擁入懷中。她的身體像觸了電似的不停顫抖,沒有東西能讓她的身子暖和起來。
還好暖爐發揮了作用,不久她好像放鬆睡著了。我卻開始冒汗。我小心翼翼地下了床,把百葉窗拉上,躡手躡腳走出房間。
她這樣嚴重的情況已經多久了?為什麼沒有人提醒我?不過又有誰能告訴我呢?她單身,沒有丈夫小孩,沒有人照料。我把蔬菜湯放在小火上煨著,免得她醒來肚子餓。然後我在電話簿中翻找她外甥女艾瑞絲的電話,找到了就打過去給她。輪椅?不會吧,以前從來沒用過。會不會只是搭飛機壓力太大?天啊。當然,當然,我們一定要保持連絡,她留下電子信箱地址。艾瑞絲和男友蓋博可以南下一趟,不過要到下下週末才可能,她教書的學校不准她再請假了。假如我應付不來,他們會接她回家的。
應付不來?我的自尊被刺了一下。在危難之際,我應該還算是有用的人。
沙沙沙,後門那裡有動靜。貝西偷偷溜進廚房,滿臉笑咪咪的,身上穿了一件及地的荷葉裙,還搭了條流蘇披肩。
「不行,小乖。對不起,我現在沒空。」
她的笑容退去。「可是我想跳新的舞給妳看。」
「妮可拉在睡覺,她需要待在很安靜的房子裡,因為她生了很重的病。」
她盯著我瞧,突然起了興趣。「妮可拉要死翹翹了嗎?」
「可能。」
「今天晚上?」
「不是。」
她開始轉動門把,扭動身體,哭哭啼啼地說,「我要妳陪我玩啦。我好無聊。」
「不要逼我,貝西,妳聽到我說的話了。」
「妳不讓我進去,我就要一直鬧、一直鬧。」
「趕快回家去,明天早上她醒來,妳再過來。」
「天還沒黑啊!」
「她在睡覺。」
「妳不讓我進去,我就要鬧,我會亂來,吵得更大聲。」
我把椅子往後推開,椅腳在木板上發出嘎嘎的聲響。貝西拔腿跑開,高跟舞鞋在磚地上喀喀踩著,接著消失在菜圃後面。
我站在後院走廊上。院子的蠶豆已經長到肩膀高,開了白底黑點的花,再過去,後面的庫房窗台上還殘留著午後的陽光,一顆小奶油瓜擱在那裡。我們兩家人都忘了奶油瓜在那裡,忘了好幾個月。要是它還沒乾掉,我可以加點到湯裡。等到貝西用力關上她家後門的聲響傳來,我才偷偷往外走,到窗台前把奶油瓜捧下來。奇怪,怎麼這麼輕。我把奶油瓜放在砧板上,提起沉重的菜刀,將刀尖往褪色的黃皮刺進去。啵,刀子往下一剖,奶油瓜一分為二。瓜肉發白且鬆軟,不比灰塵堅固。我隨意砍成幾塊,把它們全扔進堆肥箱裡。
夜色降臨,這是漫無止盡的一夜。我醒來好幾次,一回是聽見小雨的滴答聲。我撥開百葉窗,對街的公寓上層有盞燈亮著,我的同伴,那位不眠的陌生人。將近四點,我躡手躡腳穿過走廊,站在妮可拉關閉的房門外。她的呼吸緩慢而規律,可是聲音又濁又大聲。
我想起我姊姊瑪德蓮臨終前十分鐘喉嚨發出的嘎聲。她兒子紅著眼坐在床邊,手肘撐在膝蓋上。「你聽,」我對他說,「她發出嘎嘎聲了,她就要走了1。」
「才不是,」他說,「只是一點痰,她沒力氣咳出來。」
我到廚房開了燈,流理台上有根香蕉,有人剝開咬去半截,然後不想吃了就丟在那裡。剩下的半截香蕉上還有一圈清楚的齒痕。
《空出來的房間》精彩試閱
「也許她就是這樣才來這裡住的,也許她希望妳就是那個人。」
「哪個人?」
「告訴她她快要死了的那個人。」
首先,我到客房把床轉成南北向,不是有人說什麼睡覺時最好和地球正氣流動同一方向嗎?她會信這一套的。我仔細鋪上乾淨的床包,淺淺的粉紅色,因為她向來對顏色很有研究,況且粉紅色也會讓槁黃的膚色看起來亮一點。
她喜歡扁的枕頭還是厚的呢?她對羽毛過敏嗎?或者身為素食主義的她,根本就拒絕使用羽毛枕?讓她選吧。我把屋裡多的枕頭都拿過來,一一塞進熨得筆挺的枕套裡,拍鬆後放在床頭排...
作者序
作者序
致台灣讀者
《空出來的房間》是一本關於友誼和死亡的小說。這麼說聽起來滿可怕的,但很多讀者告訴我,故事中的某些橋段讓他們笑了出來。女性的友誼常常牽扯出許多好笑的瘋狂事,在面臨死亡的妮可拉和憤怒的海倫身上亦不例外。
這本書只著墨於她倆友誼的一段特殊時刻:妮可拉的生命即將走到終點,而她又拒絕承認與接受,在這樣的壓力下,會發生什麼事情。透過妮可拉和海倫的反應和舉動,讀者就能夠看出她們的性格。當然,人性並不總是善良美好。
故事從妮可拉要到海倫家中住三個星期揭開序幕,在接下來的敘事發展中,我交代了她們兩個人如何認識並成為好友,以及她們對於生活世界所懷抱的不同觀點。
故事發展得很快,就像妮可拉的病情一樣。這本書如此精簡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不希望它顯得過於濫情。我們很容易把一個將死之人的討厭情緒和行為加以矯飾,而讓一個關於死亡的故事變得溫暖平和。為了不要落入這樣的窠臼,我在每一頁中都必須冷酷地約束自己的情感。
我確實有個朋友處於癌末,他被一家診所給騙了一大筆錢,用在毫無效果的另類治療上頭。海倫無助的憤怒、威嚇和冷酷並不是我虛構的。我從個人的經驗中,體會到她最後那種懊惱的挫敗感,儘管憐憫之情還是維繫著這兩個朋友的友誼。生氣憤怒是很討人厭的,而且人們常常不認同這樣的行為,但是它是一種逼使我們去面對悲痛和恐懼的方式——失去朋友的悲痛,以及對於我們每個人終將一死的恐懼。
自從這本小說出版以後,我數不清有多少人曾經走過來悄聲跟我說,彷彿這是一個禁忌話題似的,他們說:「我很高興妳寫到了生氣和憤怒,我還以為只有我有這種感覺。」
海倫.嘉娜Helen Garner/2010
作者序
致台灣讀者
《空出來的房間》是一本關於友誼和死亡的小說。這麼說聽起來滿可怕的,但很多讀者告訴我,故事中的某些橋段讓他們笑了出來。女性的友誼常常牽扯出許多好笑的瘋狂事,在面臨死亡的妮可拉和憤怒的海倫身上亦不例外。
這本書只著墨於她倆友誼的一段特殊時刻:妮可拉的生命即將走到終點,而她又拒絕承認與接受,在這樣的壓力下,會發生什麼事情。透過妮可拉和海倫的反應和舉動,讀者就能夠看出她們的性格。當然,人性並不總是善良美好。
故事從妮可拉要到海倫家中住三個星期揭開序幕,在接下來的敘事發展中,我...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