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的火》是一部可以讓讀者充分享受上當樂趣的小說,全文糾結在虛幻與真實,文本與生活,所閱讀的和所經歷的之間,極具挑戰性和深度的一本書,是探索讀者跟小說之間互動關係的絕佳典範。納博科夫以純熟、精準的筆法,不僅對讀者訴說了一個迷人的故事,同時也顯示了這個故事既是事實,又是謊言,她是一種經驗,一場夢,一篇史詩,甚至是更難歸類的一種東西。
儘管如此,《幽冥的火》還是有一個甚至多個情節,就像洋蔥或俄羅斯娃娃一樣可以一層一層地撥開。第一條主線是《幽冥的火》一詩的作者謝德和他的鄰居金波特之間的關係,金波特是為這首詩寫評注的作家,在一所大學教文學史,他們倆人之間有著瑜亮情結,並且暗中角力,看到底誰最聰明,這支主線還擴及了他們教書的整個大學社區。另一條主線則有點魔幻,甚至還有點政治性,牽涉到一位國王,講的是金波特的祖國冷珀,那裡發生了一場革命,導致許多人流亡國外。這段情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金波特跟冷珀的關係就像是纳博科夫跟俄羅斯的關係。這本書從各個層面來描寫俄羅斯的腐敗,並且大量提到同性戀。不過書裡面所提到的任何事情都不像是表面上那麼簡單,而是另有所指。
閱讀《幽冥的火》是一種奇特的著魔經驗,她的形式完全不同於一般的小說,就像是一幅具有特定結構的超寫實畫作,很難一次就讀懂,更不用說對任何沒有看過的人形容這部小說了。雖然她被歸類為小說,但是其實她更像是一本文學評論,值得一讀再讀,而且每看一次都會發現新的意義。《幽冥的火》是月亮,是鏡子,是繆斯,當我們一步步地解開她的內文中的密碼時,她同樣也挑逗、戲弄了我們的頭腦。
作者簡介:
Vladimir Nabokov(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1899年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一個自由主義的貴族家庭,是家中長子。蘇維埃成立後,納博科夫一家被迫離開俄國,開始流亡生涯;先到倫敦,後來移居柏林。1922年,納博科夫完成劍橋大學的學業後,才又到柏林與家人會合。1923至1940年間,納博科夫陸續發表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戲劇、新詩等創作,並且將俄國文學作品翻譯成英文。他被視為俄國流亡世代中最優秀的作家之一。1940年,納博科夫偕妻兒移民美國,並入美國籍,他在康乃爾大學教授俄國文學直至1959年退休。在美國時期,創造了《羅莉塔》、《Pnin》、《幽冥的火》等書,同時也翻譯了雷蒙托夫和普希金等人的作品。
《The Real Life of Sebastian Knight》是納博科夫第一部用英文寫作的小說,而《羅麗泰》(Lolita)則是他最知名的代表作。1973年,納博科夫獲頒「美國文學獎章」(American National Medal for Literature)
。1977年逝於瑞士。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