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和現代的交匯
「古典」是超越時代的不朽價值,「現代」則是科學和創新的象徵,兩者交匯的時候,就會激發出燦爛的火花,進而開創千秋大業。「丸莊」的成就,就是最佳的寫照。
台灣是寶島,由於位處東西交匯的樞紐,世間的層巒疊嶂、激湍奔濤,都從這裡經過。尤其是近百年來台灣的發展,更是歷史上一個極不平凡時代的新序幕,舉凡人類中各個集團的衝突、國際社會的變化、總體經濟的興衰,乃至東西文化的磨盪,都集中在此風雲際會。在這樣的氛圍裡,在這塊土地上,孕育出無數的菁英,也造就了許多成功的企業,丸莊創辦人和歷任負責人,都是其中之一。
醬油是人類生活上不可缺少的食品。在台灣,我們從小都知道,西螺盛產的醬油品質最好,逐漸地,醬油成為西螺的名產。「西螺」是台灣中部的小鎮,它因醬油而馳名台灣,更享譽國際,但是帶動西螺發光的,卻是「丸莊醬油」。它是台灣本土產業的奇葩,更是台灣之光。
西元一九○九年(清宣統元年),莊清臨先生在雲林縣西螺鎮創辦「莊義成醬園」,開始生產黑豆蔭油以及醬菜等周邊產品,逐漸嶄露頭角。在二次大戰前,莊清臨先生的獨子莊昭典先生即參與經營,成為第二代經營者,台灣光復後,他以「西螺名產.丸莊醬油」為標語促銷,成為第一家以產地名稱結合產品行銷的品牌。
民國五十八年(西元一九六九年)十二月,第一代經營者莊清臨先生及第二代經營者莊昭典先生接連去世。莊昭典先生次子莊英烈先生接掌丸莊,擔任負責人,是為第三代的經營者。民國六十五年興建西螺二廠。次年,公司改制為「圓莊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因市場需求量增加,另建二崙新廠,民國八十五年正名為「丸莊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一年,又增建二崙二代廠,詎民國九十二年,莊英烈董事長去世,由其弟莊英堯先生繼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莊英堯董事長是國立台北大學的傑出校友,帶領「丸莊」繼續發展,民國九十三年成立丸莊台本本舖,民國九十七年將西螺延平老街的舊工廠改為觀光工廠,更推出網路行銷等措施。莊英堯董事長深知,本土老店無時無刻不受到新興食品業嚴厲的挑戰與衝擊,要使傳統產業永續經營,必須有所更張,於是引進現代化觀念和科學化管理,短短幾年就使「丸莊」發展出新面貌。目前莊家第四代子孫莊偉民、莊偉中先生也已加入經營團隊,企業規模益趨宏偉。
百年企業,舉世不多,然而「丸莊」從一九○九年創建到現在,已經整整一百年了。跨越兩個世紀,置身於國際產業激烈競爭的漩渦裡,能夠穩定成長,甚至大放異彩,誠屬難能可貴。窺其原因,有以下數端:
一、純樸務實的家庭:
莊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生活簡樸,祖孫四代篳路藍縷,在不同時間、相同空間裡,卻能透過庭訓的傳承,同心協力,務實地經營。莎士比亞說:「金字塔是一塊塊石頭堆砌而成的。」他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成長,成就今日。
二、追求古典:
「丸莊」為了不使祖先的技術失傳,堅持保留傳統手工釀造蔭油,以保持原味,在今日講求機器製造、追求效率的時代,實屬難得。他們堅守目標,憑藉理想,用古典創造了未來。
三、引進科學:
傳統產業要戰勝挑戰,必須有新思維、新方法、新技術、新行銷,始能屹立不搖,於是「丸莊」在釀造管控,以迄裝瓶等一系列作業,完全用電腦控制,並且精進釀造技術,使傳統口味與口感不致流失。「丸莊」並啟用大學以上程度的優秀青年,設置無菌化驗室,達到衛生的要求。在人員與物材的管理上,更引進最新的企業管理模式,將原本隔閡的「傳統」和「科學」,達成完美的契合。
四、回饋社會:
「丸莊」從未忘記企業對社會的責任,例如主導成立「延平老街繁榮促進會」,重整「延平老街」,使老街恢復生機;在西螺贊助「大橋杯」軟式網球賽,半世紀不曾間斷,贏得尊敬。
多年來丸莊醬油已成為台灣人共同的記憶,百年的歷史也見證了中華民國的發展。「丸莊」的成功絕非僥倖,而是憑著堅韌的毅力,千錘百鍊出來的成果,其間充滿了智慧和感動。平沼無以為辭,只能引王荊公兩句詩來形容。詩云:「看似平常最奇絕,成如容易卻艱難。」
欣逢「丸莊」百歲誕辰之慶,及《百年丸莊》新書出版前夕,平沼恭逢其盛,蒙邀作序,深感與有榮焉,特以虔誠之心意,表達敬佩和祝福於萬一。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
國立台北大學校友會理事長 張平沼
作者簡介:
作者李漢昌,曾任職聯合報29年,擔任記者、召集人、主編、地方新聞中心組長。
聯合報資深記者、資深績優記者、高級資深績優記者。
商訊文化公司出版部資深主編
章節試閱
百年醬門 莊清臨起家傳奇
初夏,雞鳴,晨曦。
西螺街頭涼風習習,商號紛紛開門營業,店內的燈光照亮了騎樓。
時值滿清光緒及日本明治年間,早起的菜販、貨郎,挑著擔子在街頭叫賣,車、馬、行人交錯,展開忙碌的一天。
一名高大英挺的少年,光著脊樑,昂首闊步向前邁進,他是西螺鹽館的學徒,名叫莊清臨,正趕去上工。「少年仔!你不冷嗎?」熟人熱心地跟他打招呼。
「有點涼!」少年露出開朗的笑容:「等一下開始幹活就暖和了。」
莊清臨原是福建漳州人,滿清中葉,他祖父莊德茂先生自唐山遷台,生下他父親莊仁力先生,雙親再生下他哥哥莊清隆以及他,兩名小兄弟為了謀生,渡過濁水溪,來到西螺的鹽館當學徒,鹽館位於現在延平路第一銀行對面。
這份工作很辛苦,收入又微薄,莊家兩兄弟連上衣都買不起,好在兩個大男孩能吃苦又上進,不在乎這些生活細節。
莊清臨的頭腦很靈活,貧困更激發了他的鬥志。
他觀察商號、攤販的營生之後,覺得只有「做買賣」才能脫貧,於是省吃儉用存下一點資本,又找到貨源,便毅然向鹽館辭職。他自製扁擔、裝上幾個舊籮筐,開始在西螺地區挑著擔子叫賣果菜。
創業路上的「挑擔」與「挑戰」
後來,他的經營範圍越來越大,便把西螺地區的特產,用扁擔向南挑到北港及嘉義地區叫賣,再把北港、嘉義的特產,挑回西螺、虎尾地區兜售;之後,更叫賣到台南,再把台南的雜貨往北挑,到嘉義和西螺出售。
他長途跋涉,一出發就走好多天,相當辛苦,但是收入增加了,也豐富了閱歷,建立了商場人脈。
莊清臨自幼吃醬菜配白飯長大,民國前三年(西元一九○九年),他將西螺幾種蔬菜醃漬成醬菜,挑到街頭叫賣,發現很受歡迎,於是也在家中銷售,並接受訂貨、送貨,開啟了丸莊的百年事業。
深諳經營門道 醬園站穩腳步
民國初年,莊清臨薄有積蓄,便和陳勸小姐結婚。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他在西螺「丸莊」現址(今延平路)開設「莊義成醬園」,除了製售醬菜,又訂購中部水里地區(今南投縣水里鄉)燒製的陶缸及屏東出產的黑豆,釀造閩南式黑豆醬油(蔭油)銷售。
莊清臨共生下一男二女,民國四年,獨子莊昭典出世後,他自忖家有妻小,不宜遠行,便停止貨郎生涯,開始自營商號。
「怎麼做才能讓蔭油風味更好呢?」莊清臨在店後的陶缸邊,不斷和妻子討論,也和顧客反覆推敲,經過不斷實驗,「莊義成醬園」的黑豆蔭油滋味日益豐美,逐漸闖出名號。
隨著生意越來越好,熟人紛紛登門購買,都稱莊清臨為「豆油臨」。
當時是日據時代,日本商人常在招牌上寫出自己的姓,再用筆畫一個圓圈或六邊形,把姓圈起來,或在「姓」的上面畫出山形圖案,便成為商標。莊清臨也畫圓圈把「莊」字圈起來,做成旗幟,懸於店前,同時把這個商標貼在醬油桶上。日文稱圓圈為「丸」,這就是「丸莊」名稱的由來。
莊清臨製作的醬油,分為松、竹、梅、福、祿、壽六個等級,售價不同,以壽級最平價,松級為最高檔。
那個年代,莊義成醬園使用小木桶裝填醬油,每個月,莊清臨到客戶家中拜訪一次,看看醬油吃完了沒有,如果吃完了,就送上新的醬油,並且收回舊木桶。不過,當時的行銷環境有限,莊義成的蔭油雖然好吃,銷售範圍並不大。
莊昭典參與經營 兼產豆腐乳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兩年,莊清臨的獨子莊昭典成年之後,也參與經營「莊義成醬園」。那時,醬園不但生產丸莊醬油,還生產豆腐乳,因為市售豆腐質地太軟,他們自行製作口感較硬的豆腐。
莊義成銷路日廣後,他們在西螺鎮大同路邊的「埤寮口」買地設置第二工廠,大規模生產醬菜。這塊地的面積有一百五十坪,主要製作「蔭瓜」,因為原料「胡瓜」的產季短暫,為了全年供貨,必須在夏季一次購足全年的需求量,所以,每年夏天,他們都在西螺或永靖(今彰化縣永靖鄉)購得大批胡瓜,運到第二工廠,由十幾名臨時工洗淨、剝皮,剖成兩半、去籽,再送入大桶醃漬。
大桶高二百五十公分,直徑三公尺,先由一名工人攀梯進入木桶,再由外面的工人把剖半的胡瓜送入桶中,經桶內的工人接住後,在桶內自下往上、一層層堆疊排列整齊,每疊一層就鋪一層鹽巴覆蓋。胡瓜被鹽巴醃軟後,經施壓等程序,一星期後可以取出切片。切片地點多在第二工廠,也有些用手推車推回延平路的工廠切片,再用製作蔭油的醬汁醃漬,即成蔭瓜。
莊清臨的妻子陳勸女士早逝,後來他再娶吳淵小姐為妻,這位繼室也很照顧家庭,並且努力帶領工人製作醬菜,後來的子孫對她都很推崇。
丸莊醬油 歡慶百年榮耀
西元一九○九年,「丸莊」前身的「莊義成醬園」在雲林縣西螺鎮創立,歷經風霜,今年(二○○九年)堂堂邁入第一百年,年產醬油數千公噸,並以獨特的風味聞名國際。
為歡慶創業百年,丸莊舉辦多項慶祝活動,由於西螺是丸莊的發源地,就像慈母般,一點一滴孕育培養出這個百年企業,所以,慶祝活動在西螺揭開序幕。
美味樂百年 百粽慶端陽
這天是五月二十三日、端午節前的周末,西螺鎮陽光普照,延平老街張燈結綵,鼓樂和鳴,「美味樂百年 百粽慶端陽」活動在丸莊西螺本舖展開。雲林縣長蘇治芬應邀致辭,並和丸莊董事長莊英堯、總經理莊英志一起切蛋糕慶祝。
丸莊安排武術團體與社區媽媽精彩表演,還邀請百位親子一起包粽子,因為餡料豐富可口,活動具有民俗教育功能,本舖內外充滿知性喜樂。包好的棕子除了在現場享用一部份,其餘的都送給西螺地區的低收入戶及獨居老人,丸莊用「愛心」邁向另一個百年。
次日一早,這項消息在台灣各大報紙刊出,向全台民眾報喜。
創業百年慶祝會 冠蓋雲集
六月廿二日,丸莊在台北市「典華宴展館」舉辦盛大的「創業百年慶祝會」,會場布置得典雅大方,喜氣洋洋,有數百人參加,外貿協會秘書長趙永全、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張光明前往祝賀。
舞台上展示醬缸、竹簳等傳統釀造醬油的工具,文化氣氛十足。
因丸莊已走過百年,正向第二個百年邁進,丸莊第三代、第四代參與經營的董事長莊英堯、總經理莊英志、經理莊偉民、董事長特別助理莊偉中四人一同登台,在大批攝影記者的鎂光燈閃耀下,共同在花盆中植入黑豆,並澆水灌溉,象徵「丸莊」永續經營,生生不息。
丸莊也在典禮中以大型看板隆重公布重新設計的「莊」字企業標誌。董事長莊英堯致辭說,過去圓圈內的「莊」字為書法字體,寫得厚重穩實,清楚有力;新的「莊」字,筆劃改為橫直線條,使草字頭、爿字、和士字的筆畫相連,有如村莊內縱橫交會的道路圖案,真正成為「符號」。這個線條平直、外圓內方的標誌,象徵丸莊「外圓內方、嚴以律己」的企業性格,以及「追求品質的精神絕不妥協」。
又因「丸莊」是老而彌新的品牌,深受新一代企業家支持,麻布茶房千金蕭穎、高級訂做服裝設計師程憲治千金林黛瑩、光泉第三代豐泉國際總經理汪承緯、Alfred Roth進口皮件新生代衛懷晉都參加這場盛會,他們登台捲袖,在「竹簳」上以雙手攪和豆麴,再將豆麴裝入小甕,體驗製作蔭豉的樂趣!
天圓地方 刻劃立廠精神
接著,丸莊宣布推出百年紀念限量商品「天圓地方」醬油,這個禮盒將丸莊高級蔭油與獲得「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的「天圓地方」國宴餐具結合,而且邀得國宴餐具設計人陳俊良老師統籌監製。
「天圓地方」醬油禮盒的盒蓋透明,盒內錦緞上陳列高難度技術製作的一個白色裂釉瓷瓶和兩個白色裂釉瓷碗,瓷瓶內儲有丸莊高級蔭油,瓶和碗以阿拉伯數字「100」的形狀排列,以紀念丸莊百年,以及「外圓內方」的立廠精神。
盒蓋上印著數字「100」,仔細一看,其實是「1∞」,這項設計的概念來自數字「∞」符號,莊英堯董事長解釋說,這是「第一個無限大」,象徵未來的發展有無限可能。
丸莊也於歡鑼喜鼓中,宣布今年六月獲得「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的認證,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有機認證的醬油品牌。
丸莊扮領頭羊 台博館內說醬事
第三項慶祝活動是七月七日至八月三十日,在國立台灣博物館盛大舉辦「百年醞味--台灣醬油產業特展」,將台灣的醬油文化介紹給社會大眾。
開幕典禮中,首先由台北一支太鼓表演團隊演出,兩名勁裝短打的鼓手,以矯健身手,輕重有致的敲擊,將鼓聲的各種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也觸動了觀眾的心靈。
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賴杉桂、文建會第一處副處長周慧玲、國立台灣博物館館長蕭宗煌、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莊永明、美食文化家梁幼祥,以及金蘭醬油、萬家香醬油、瑞春醬油公司代表等出席開幕典禮。
特展由莊永明老師指導,並請國內各醬油公司、國史館、台大圖書館、螺陽文教基金會提供具有歷史意義的老照片,展示製作醬油的器具,也布置了家庭式醬油釀造廠的局部場景。
這些早年的文物令參觀的小朋友很好奇,例如早年遞送醬油的腳踏車,後座裝設木盒,便是如今看不到的畫面,有些小朋友隔著圍索,要求爸爸把他抱高,想看看木盒裡「怎麼裝醬油瓶?」
展場設於二樓三處迴廊,第一處迴廊說明醬油起源於中國,早在周朝便有製醬的記錄,如今東方國家都食用不同口味的醬油。接著介紹台灣醬油史,包括自明鄭及前清傳入黑豆蔭油、日據時代傳入日本式醬油、國府來台再傳入外省醬油製作方法,使台灣的醬油製作、口味趨於多元,並使雲林縣西螺鎮成為台灣最大的醬油產業聚落。
第二處迴廊介紹醬油製程,簡介純釀造、速釀造、混合釀造的不同,還以丸莊提供的複刻圖案九張,說明傳統黑豆蔭油的釀造法。此處也以照片展示早年的醬油生產方式,從手工、機械化生產、到自動化生產;又介紹四大美味要素,包括麴菌、釀造師、水質、和氣候;及簡介台灣知名醬油企業,貼出經營者的照片。
醬油諺語 發人深省又逗趣
第三處迴廊說明業者如何為消費者的營養、衛生與美味把關;又說明何謂醬油文化,包括「醬油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時尚」、使用醬油的台灣特色小吃有哪些、醬油觀光工廠提供的教育功能、及有關醬油的諺語等,這些諺語很有趣,例如:
「菜脯搵豆油」,意指「多此一舉」。
「豆油予你搵,碟仔續捧走」,比喻「過河拆橋」。
陳郁秀由丸莊董事長莊英堯陪同,沿著展場緩步參觀,邊看邊聊。沿途各展覽單元前,圍聚一群群參觀者,聽著導覽人員娓娓道來。
陳郁秀忍不住稱讚:「丸莊把台灣的本土文化與時尚結合,也跟上了世界的腳步。」
特展於暑假展出,五十天展期中,許多父母帶子女前往參觀,以了解台灣獨特的醬油文化。另外,配合特展,丸莊於八月安排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莊永明、丸莊掌門人莊英堯、國際設計大師陳俊良、台灣女食神莊月嬌等,在台博館以講座方式,和聽眾分享「百年來的台灣醬油產業發展與食之美學文化」,吸引廣泛關切,場場爆滿。
丸莊也出版《百年醬門》一書,介紹百年歷史發展及醬油相關知識。
針對百年的發展,莊英堯董事長說,丸莊不但生產黑豆蔭油,也生產豆麥醬油,雖然生產豆麥醬油的機器昂貴,但丸莊生產黑豆蔭油的醬缸,從百年前至今,也增加了幾百個,達到一千多個,「黑豆蔭油才是丸莊的特色產品。」
他指出,明末清初,閩南移民來到台灣,種稻麥、養雞鴨、醃醬菜來吃,為了謀生,把自家釀造的蔭油拿出來叫賣,漸漸成為生意,於是大量生產,研究改進。後來,日本人帶來生產豆麥醬油的方法,民國三十八年,大陸醬油廠再遷台,這些發展都影響台灣的醬油口味及飲食文化。
任重道遠 丸莊傳承台灣文化
「台灣歷史是移民帶來的,蓬勃的黑豆蔭油產銷,屬於台灣傳統文化的一環,丸莊正在傳承台灣的文化。」他接著說,中華飲食是世界文化的精華,醬油則是中華飲食的靈魂,黑豆蔭油更是台灣口味的代表,希望丸莊的黑豆蔭油能使中華飲食更加豐富美味,就像美國好萊塢電影將西方文化傳播全球一樣,丸莊也將伴隨中華飲食,將東方文化及台灣印象傳遍全球。
另外,莊英堯表示,家族企業要維持不墜,必須經營透明、管理合理、徹底企業化。丸莊為了壯大實力及維持高度競爭力,未來如找到適合的專業經理人才,丸莊家族成員不一定要再參與經營,並希望經由各方面的努力,丸莊可以邁向第二個、第三個百年。
(節錄自《百年醬門》)
百年醬門 莊清臨起家傳奇
初夏,雞鳴,晨曦。
西螺街頭涼風習習,商號紛紛開門營業,店內的燈光照亮了騎樓。
時值滿清光緒及日本明治年間,早起的菜販、貨郎,挑著擔子在街頭叫賣,車、馬、行人交錯,展開忙碌的一天。
一名高大英挺的少年,光著脊樑,昂首闊步向前邁進,他是西螺鹽館的學徒,名叫莊清臨,正趕去上工。「少年仔!你不冷嗎?」熟人熱心地跟他打招呼。
「有點涼!」少年露出開朗的笑容:「等一下開始幹活就暖和了。」
莊清臨原是福建漳州人,滿清中葉,他祖父莊德茂先生自唐山遷台,生下他父親莊仁...
推薦序
【導讀】
走訪醬油的故鄉─西螺鎮
藍天、白雲,中央山脈雄踞台灣中部,峻偉壯闊;山澗匯聚成濁水溪,自南投縣出山,成為台灣第一大溪,西流入海,沿岸綠野平疇,一片沃野。
溪南的雲林縣西螺鎮是台灣的醬油重鎮,現在有十幾家醬油工廠,釀造的黑豆蔭油產量占全台三分之二,其中,「丸莊醬油」創業百年,聞名全台,生產的黑豆蔭油口感香醇,深受消費者喜愛。
地處濁水溪畔 南北雜貨匯集
「西螺」開埠三百年,明末清初,鄭成功光復台灣,開發現在的雲林縣地區,將平埔族西螺社(Sairei)所在地譯為「西螺」,清康熙年間,唐山禁海令漸鬆,吸引更多移民墾拓。
西螺早年為濁水溪渡口,台灣南北農特產品在此交流,市集、食堂、客棧、茶行都有,可謂車水馬龍,人文薈萃。台灣早年有四大城鎮「一府、二鹿、三艋舺、四螺陽」,其中的「螺陽」便是西螺,史載清初便有近五千戶人家。
近代西螺最有名的地標是橫跨濁水溪的西螺大橋,這座紅色的鐵橋長一千九百三十九公尺,有三十一個橋拱,橋寬七點三二公尺,於民國四十二年通車,連通彰化、雲林兩縣,號稱遠東第一長橋。
過去橋上的內線車道設置了台糖公司的小火車軌道,不時可見小火車與汽機車在橋上交錯、並行。在中山高速公路完工前,西螺大橋是縱貫公路的交通樞紐。
裝飾派風格 老街古意盎然
南來北往的人車經由中山高速公路或西螺大橋進入西螺後,不久便進入延平老街,街頭有許多興建於西元三○年代、風格優雅的洋樓,其中以「金玉成鐘樓」最出色。這棟樓使用當時流行的裝飾派風格,業者經營金飾和鐘錶生意,在屋宇設置鐘樓,形成建築特點,並在民國八十八年西螺扶輪社發起的「延平歷史街屋選美賽」中奪冠,如今大鐘功能仍在,可供觀光客欣賞及對時。
功能極強的延平老街文化館、螺陽文教基金會,位於延平老街,也就是早年的捷發乾記茶莊內。附近還有很多文化古蹟,包括建於清雍正年間的福興宮、乾隆年間的廣福宮、嘉慶年間的振文書院、道光年間的泰山石敢當、張廖家廟、咸豐年間的李錫禧祖屋、西元一九三○年的西螺戲院、西元一九三二年設立的螺溪齒科等。
文風武德 西螺七崁寫傳奇
民國六十一年華視播放連續劇《西螺七劍》,劇情感動千萬人心,並使西螺武術聞名全台。不過,西螺其實沒有七劍,只有七崁,也就是七個聚落。
七崁武術源起清道光年間成立的振興社,創始人是福建詔安人劉明善,他曾在少林寺習武,來台後住在西螺,開館授徒,奠定西螺武風,人稱「阿善師」。
史載滿清於甲午戰爭中慘敗,將台灣割讓日本,七崁志士組織義軍抗日,在濁水溪畔與日軍周旋,日軍受挫後,發動大軍強攻西螺,並解散武館,義軍避入山區。
阿善師的墓園在西螺鎮廣興里振興宮後面,園內有一座涼亭,亭內安置石碑,碑上刻著「渡海開基祖號明善師之佳城」,當地並興建一座「七崁武術牌樓」紀念。
另外,西螺是布袋戲重鎮,早年,每逢重要廟會,布袋戲各閣派莫不全力以赴,其中以薪傳獎大師黃海岱為首的五洲園掌中劇團、與另一大師鍾任祥(鍾任壁之父)為首的新興閣掌中劇團表現最精彩,鍾任祥故居也在延平老街,現在已改建。
西螺農業發達,果菜市場的交易和供應量極大,影響全台蔬菜行情;此外,米、西瓜也聞名全台。西螺距離北回歸線不遠,陽光充足、氣候溫和、濕度適中,又位於濁水溪畔,水質清冽。「丸莊」以西螺獨特的條件,加上古法釀造,生產聞名華人世界的黑豆蔭油,發展出百年事業,展現西螺風華。
如今,每天都有不少觀光客前往西螺老街、及丸莊醬油的觀光工廠參觀採購,感受百年傳承的好滋味。
【導讀】
走訪醬油的故鄉─西螺鎮
藍天、白雲,中央山脈雄踞台灣中部,峻偉壯闊;山澗匯聚成濁水溪,自南投縣出山,成為台灣第一大溪,西流入海,沿岸綠野平疇,一片沃野。
溪南的雲林縣西螺鎮是台灣的醬油重鎮,現在有十幾家醬油工廠,釀造的黑豆蔭油產量占全台三分之二,其中,「丸莊醬油」創業百年,聞名全台,生產的黑豆蔭油口感香醇,深受消費者喜愛。
地處濁水溪畔 南北雜貨匯集
「西螺」開埠三百年,明末清初,鄭成功光復台灣,開發現在的雲林縣地區,將平埔族西螺社(Sairei)所在地譯為「西螺」,清康熙...
目錄
百年大事記
推薦序 古典和現代的交匯/張平沼
庶民記憶 百年風華/陳郁秀
以陶缸釀製醬油的莊氏家族/磯部晶策
第一篇 開啟百年醬門
一、走訪醬油的故鄉─西螺鎮
二、百年醬門 莊清臨起家傳奇
三、二戰期間 莊昭典肩扛家業
四、重塑老字號形象 再造輝煌
第二篇 奠基石擘藍圖
五、臨危受命 莊英烈重振品牌
六、生產行銷齊發 戮力向前衝
第三篇 老幹新枝輝映
七、齊一心力 第三代共撐危局
八、創新行銷 老店擦出新火花
九、網路開店舖 躍上電子媒體
十、純釀菁華 丸莊邁向全世界
十一、丸莊醬油 歡慶百年榮耀
第四篇 走進缸中傳奇
十二、老街逢春 觀光工廠新開張
十三、西螺本舖 延平路二十五號
十四、話當年 重現早期工廠記憶
第五篇 莊家舊日時光
十五、光復前後 丸莊家族的生
十六、探莊家故居 回味百年歲月
十七、一生奮鬥 幕後的無名英雄
十八、承先啟後 培育第三代接班
十九、高山仰止 大家長相繼殞落
二 十、莊家第三代手足 重溫回憶
二十一、樹立標竿 後代長念莊昭典
第六篇 古法好味飄香
二十二、台灣醬油文化 傳承好味道
二十三、蔭釀黑白戀 揭開美味密碼
二十四、原味本色 莊園釀造遵古意
百年大事記
推薦序 古典和現代的交匯/張平沼
庶民記憶 百年風華/陳郁秀
以陶缸釀製醬油的莊氏家族/磯部晶策
第一篇 開啟百年醬門
一、走訪醬油的故鄉─西螺鎮
二、百年醬門 莊清臨起家傳奇
三、二戰期間 莊昭典肩扛家業
四、重塑老字號形象 再造輝煌
第二篇 奠基石擘藍圖
五、臨危受命 莊英烈重振品牌
六、生產行銷齊發 戮力向前衝
第三篇 老幹新枝輝映
七、齊一心力 第三代共撐危局
八、創新行銷 老店擦出新火花...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