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政治的面向描述武裝力量與政治、社會的關係,屬於政治學的一門次學科-軍事政治學,對於國人來說還相當陌生,作者有感於此一領域不僅能為社會、政治科學界增加不同的研究取向和討論主題,對於促進武裝力量在面臨社會變遷和政治轉型、有待鞏固民主化成果的過程中,如何適應環境,扮演合法性、正當性的專業角色,更具有現實應用上的意義與價值。
作者簡介:
洪陸訓
現職: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專任教授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兼任教授
學歷:美國北德州大學政治學博士
美國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
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國際共黨研究組碩士
陸軍步校初、高級班畢業
政戰學校政治系學士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 軍事政治的意涵
二 文武關係的意義
三 文武關係和軍事政治的研究範圍
四 軍事政治學的意義與學科定位
五 軍事政治學的研究主題
六 軍事政治研究的發展趨勢--兼談我國軍事政治學的開發
第二章 文武關係文獻探討
一 民主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文武關係文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0-40年代)
冷戰前期-韓、越戰(1950-70年代)
冷戰後期(1980年代)
後冷戰後期(1990年代)
二 共黨國家的文武(黨軍)關係文獻
蘇聯的文武關係
中共的文武關係
結語
第三章 民主國家的文武關係理論
一 杭廷頓的「文人統制」理論
二 簡諾維茲的專業軍人理論
三 杭廷頓和簡諾維茲兩人論點的比較
四 薩奇先的文武關係「均衡模型」
結語
第四章 民主政治體制中的文人統制(文人領軍)
一 文人統制的意涵
二 文人統制的基本條件
三 文人統制的運作
四 文人統制的威脅
五 強化文人統制的途徑
六 文人統制與軍人服從義務
七 文人統制與政治教育
結語
第五章 軍人干政的因素
一 范納爾論軍人干政的傾向、時機和層次
二 杭廷頓對禁衛軍主義起因的看法
三 小威爾奇和史密斯論軍人干政的因素
四 諾德林格論軍人干政的原因
五 軍人干政因素的總結和分析途徑
第六章 軍事政權的運作與轉型
一 軍事政權的特性、類型和構成條件
二 軍事政權的運作
三 軍人脫離政治的動機和條件
四 軍人脫離政治的類型、目標與挑戰
五 軍事政權轉型的結果
一 文人統制的意涵
二 文人統制的基本條件
三 文人統制的運作
四 文人統制的威脅
五 強化文人統制的途徑
六 文人統制與軍人服從義務
七 文人統制與政治教育
結語
第五章 軍人干政的因素
一 范納爾論軍人干政的傾向、時機和層次
二 杭廷頓對禁衛軍主義起因的看法
三 小威爾奇和史密斯論軍人干政的因素
四 諾德林格論軍人干政的原因
五 軍人干政因素的總結和分析途徑
第六章 軍事政權的運作與轉型
一 軍事政權的特性、類型和構成條件
二 軍事政權的運作
三 軍人脫離政治的動機和條件
四 軍人脫離政治的類型、目標與挑戰
五 軍事政權轉型的結果
結語
第七章 共黨國家的文武關係
一 共黨國家文武關係的模型、體制、本質和衝突
二 蘇聯的文武關係
三 中共的文武關係
結語
第八章 中華民國在台時期的文武關係
一 軍事化社會與政治化軍隊
二 民主化社會與社會化軍隊
三 軍隊與社會關係的演變趨勢
四 我國現行體制關於軍隊國家化與文人領軍的設計與檢討
五 我國文武關係發展的展望
結語
第九章 美國後冷戰時期的文武關係
一 後冷戰時期的文武關係
二 後冷戰時期文武關係變化因素之探討
三 美國文武關係的發展趨勢
結語
附錄一 路瓦克論政變的先決條件
附錄二 巴西和菲律賓軍人干政的原因-多因素的分析途徑
附錄三 非洲軍事政變的解釋模式
第一章 緒論
一 軍事政治的意涵
二 文武關係的意義
三 文武關係和軍事政治的研究範圍
四 軍事政治學的意義與學科定位
五 軍事政治學的研究主題
六 軍事政治研究的發展趨勢--兼談我國軍事政治學的開發
第二章 文武關係文獻探討
一 民主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文武關係文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0-40年代)
冷戰前期-韓、越戰(1950-70年代)
冷戰後期(1980年代)
後冷戰後期(1990年代)
二 共黨國家的文武(黨軍)關係文獻
蘇聯的文武關係
中共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