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生態詩學與生命沉思: 讀何文雄詩集《藍蝶》
賴賢宗‧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暨系主任
《藍蝶》是一本從生態關懷與生命沉思出發的詩集,正如作者何文雄所說:《藍蝶》是一個被創造出來的故事,和大家所熟知紫斑蝶遷徙生態實錄雖然不盡相同,但是它將引導著讀者去瞭解森林的智慧和生命的本質。並且托境喻情,觀照蝴蝶繽紛與有情眾生生命輪迴的感情世界。何文雄的詩以及女畫家徐畢華的畫作,如所說的「微風花香的情境或舞蝶飄動的時空,都深深吸引著我,也更增添我對大自然的感恩及對綠色生態保護的價值認同」。此中包含了個體感情生命的輪迴與反思、生態環境的深度靈性的肯定,以及宇宙精神的禪修直觀。
在《藍蝶》收錄徐畢華多幅畫作,畢華畫作深受華嚴佛學的影響,光光相網,重重無盡。就其精神內涵而說,畫作內容如一座明鏡,畫面由下而上分別是地水火風空五輪,首先是「地」「水」的方中有圓,由此產生「火」之生命熱情,吹滅煩惱如風,最後呈現為大「空」靈明。畫作內容如此,生命覺思、宇宙禪觀、生態靈性,也是這樣。何文雄的詩集《藍蝶》與畢華畫作相得益彰,是國內「生態詩學」的一次頗具意義的跨界合作。
關於上述的「生態詩學」,比起美國文學界於上個世紀九○年代開始注意「生態詩學」的課題更提前約六十年,寫於 1935 / 36年的海德格〈藝術作品的根源〉一文早已具備「生態詩學」的反思。海德格也早在1951年就已經發表〈建築、居住、思想〉(Bauen Wohnen Denken)一文1,這是一篇生態哲學與生態詩學的重要文獻。海德格的〈藝術作品的本源〉一文說「詩意」是「真理光明投射一種方式,是在廣義上的詩意創造的一種方式」2。「詩意」是存有真理的光明投射的一種存在方式。海德格說:「詩意是存在敞開的言說。真正的語言在任何給予的時間均是這種言說的發生」3。
海德格的「詩學」探討的是「存有真理的設入於作品之中的動作」,「詩學」探討的不是「詩」作為一種文學作品的「種類」(例如詩、小說和散文) 的研究課題,而是揭示「真理光明投射的一種方式、詩意創造的一種方式」。詩 (Poesis) 就其本性而言是一種存有的發生,是自然的造化,「人詩意地居住」,此時的「詩意」意味著一種本性的存有體驗的生產方式。「人詩意地居住」-這對於吾人理解《藍蝶》與畢華畫作所顯示的「生態詩學」,具有相當大的啟發。
海德格的重要詮釋者波格勒(Otto Pöggeler)著有 “West-östliches Gespräch: Heidegger und Lao Tse”(〈東西方的對話:海德格與老子〉)一文,注意到了海德格的存有詩學與謝林哲學、老子莊子的關聯。波格勒說:海德格在「詩意」中發現了思、詩和藝術之本源,他也似乎想從詩歌寫作中構思一種本源性的Poiesis(詩學)。德國哲學家謝林於《先驗唯心論體系》結論部分試圖將所有知識、行為和生產的模式,通過一種「新的神話學」,帶回到「詩的海洋」,與海德格的存有詩學有異曲同工之妙4。畢華畫作深受華嚴佛學的影響,光光相網,重重無盡,也是如此之「新的神話學」,帶回到「詩的海洋」。《藍蝶》詩集中,森林的智者對藍蝶一生評論是:
「夢喻蝶性本如來,舞飲花間心自在,若今情困空疑惑,莫非前世惹塵埃?」
可以說,在《藍蝶》所寓言的「新的神話學」之中,在「詩的海洋」、「華嚴性起的香水海之中」,世間與涅槃本來如是,在差異之中永恆回歸-生態詩學的深處靈性如此的召喚著我們。
賴賢宗寫於 2010年
《藍蝶》─ 如田園交響曲般的詩劇
陳國華‧亞洲大學 校務顧問
逢甲大學 兼任副教授
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兼任副教授
結織何文雄先生已經六年了,幾年前他曾帶領同仁在台中協助推動CONNECT TAIWAN;我國智慧化居住空間短、中、長程的策略發展;數位家庭等議題時,經常邀請我做專題演講,因此機緣我們有多次的互動往來,近距離觀察發現文雄兄為人正直、豪邁、親切、處事有細緻的理性思維,又兼具豐富的人文素養、才華洋溢,可說是既理性又感性。
更重要的是他平易近人,對於周遭的人、事、物觀察入微,滿腔熱情,我想這是促成他不斷寫作的原動力。他酷好旅行,旅行中所見、所聞如︰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或百聞不如一見。全方位累積的生活經歷,相信足夠激勵他創作再創作。他經常邀請三五藝文前輩來寒舍茶敘,讓詩、書、琴、畫彼此激盪,饒具別趣,生活充滿喜悅、詩意、美感,創作涵養與焉而生。
如今他將其豐富文學素養,以紫斑蝶為主軸,森林與大地為場景,輔以生命的本質,交替描述,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豐富對話,有如貝多芬著名交響曲第六號「田園」,源自於大自然的靈感,用音符去表達內在情感,整部樂章以愉悅始,其次描述小溪旁的風光,納入鳥叫、風聲,繼續是田野鄉間歡樂的氣息,緊接著是暴風與閃電,激昂的氛圍,最後是暴風雨過後的歡欣感恩情景,精彩絕倫,成功地串出生動的故事。整本詩選如同田園交響樂曲,自始至終,虛擬與實境流穿全曲,透過文學表達,發揮的淋漓盡致,作品呈現非凡的感人氣息,深深的吸引人。此次將其詩詞創作與徐畢華的抽象畫作、彙集成書、圖文並茂、創新編輯、付梓出版,彌足珍貴,令人讚嘆不已,不辭譾陋,樂為之序。
陳國華寫於 2010年
驚豔詩文多嬌的新樣貌
溫士凱‧知名旅遊作家
第一次遇見何大哥,是在友人的春酒宴上,當時並沒有太多的交談,因此對於何大哥的印象,僅能從名片上直覺他應該是位冷冷的科技專業人士。直到一年後的再次相遇,才發現何大哥不但科技產業知識了得,本身還是位文人學者,而且學識淵博外,還寫了一手好詩,令人甚為敬佩。日前拜讀何大哥即將出版的《藍蝶》詩集,那優美的文詞及劇作般的架構,深深的吸引著我,讓我對於華文出版品即將擁有另一本好著作,深感欣慰。
對於詩,我一向有偏愛,總覺得能用短短的幾個字就把濃郁的情感輕易的表達出來,是件非常厲害的才能。因為寫詩不比寫文章,文章可以用大量的文字去堆砌情緒及情境,並用誘發的手段,讓讀者在腦海中一筆一劃的勾勒畫面。然而詩,卻就是那麼一矢中的,幾句話,甚至幾個字,畫面就在眼前出現,那文字的力量,要是沒有深厚的國學、詞藻及想像的功力,還真難成就一首好詩。
老實說,每每在捷運或公車上,看見車箱內偶爾張貼的一些文學競賽詩作佳品,有些好詩,無論是寫情、寫景,寫風花雪月,瞬間帶你進入另一個國度,霎時,你就忘了身邊那擁擠的不舒服,還有壓迫的空間感,嘴角一個上揚,心,就舒坦了!
我還記得很清楚,第一次讀何大哥的《藍蝶》詩集時,就是在回淡水住處的捷運上。由於《藍蝶》詩集不同於傳統的純詩集,融入了生態、哲理、生命輪廻及擬人的浪漫愛情,多樣又劃一的劇作結構,再加上徐畢華老師畫龍點晴的現代畫作,呈現出詩文多嬌的樣貌,徹底顛覆了傳統詩集的制式印象,讓人為何大哥的創作力,大為驚豔及激賞。
那天車窗外的夜色帶些淡藍,我看著手上的詩稿,眼前所浮現的景緻,是詩集裡一隻隻彩蝶繽紛群舞的優雅與浪漫。當車窗外飛逝的景緻模糊了我視覺的焦點,我則有如乘著時光快車般,和藍蝶詩文時而進入東台灣的礁溪;時而飛翱在東澳、武陵的晴空上,好不愜意。
而抬頭望見車箱內一對對深情款款的戀人們,彷彿也依稀讓人瞧見詩集主角藍蝶和紫蝶的身影,即便是離情依依的不捨,也遇見了彩蝶欲走還留的無奈啊!
如果您和我一樣眷戀美麗的詩文;欣賞創作的遐想魅力,您一定不能錯過這本難得的詩文精品。我在此慎重的推薦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