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研究向以日本學者居於領先,而華文學術圈則在作者全力投入此一領域後,有了全新的斬獲。多年來作者從事宗教學研究,尤側重密教、中國佛教史、宗教學理論,著作廣為學界重視。
本書自1995年簡體中文版發行以來,備受歡迎,尤其深獲學術界肯定。1996年獲青海省第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7年獲第二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專著獎,此後好評不斷,且廣為學界論述所引用。十餘年來,作者頗有新得,遂著手修訂工作,2009年2月底修訂告一段落,乃成此一新修增訂版本。全書超過八十萬言,篇幅甚巨,為便於讀者閱讀及收藏,空庭書苑特將其畫分為三冊:《中國密教史(一):密教的起源與早期傳播》、《中國密教史(二):唐代密宗的形成和發展》、《中國密教史(三):五代至近代密教的流傳》。(2010年2月推出第一冊後,餘二冊亦將於3、4月陸續發行。)
全書(三冊)內容主要是反映秘密佛教在中國發展演變的歷史,不僅納入了西藏及大理等地的傳承系統,且兼及世界其他地區(如印度、日、韓等),然而都不出「中國密教史」這個中心議題;詳史事、多考證,略議論,將密教之宗派傳承的歷史和一般信仰的歷史相結合,充分反映和揭示出中國密教發展、演變的基本史實和歷史脈絡。堪稱目前漢學界有關中國密教及其歷史,最詳實、允當且全面性、通史性的一部專著。
不管您對中國密教或密教史是專業或業餘的愛好者,都不應錯過這皇皇三巨冊偉著。
作者簡介:
呂建福
當代華文學術圈知名密教學者。1957年9月生,青海省民和縣人,為土族子弟。1981年底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民族史專業,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宗教學專業,哲學碩士學位。曾任職於青海省社會科學院、西北大學,現任陝西師範大學宗教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主任。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7年一般專案《密教思想史》;所主持的科研專案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專案「密教思想史」、「211工程」子專案「佛教與中外古代文明交流」、「佛教與魏晉南北朝時期思想文化變革」等。主要講授課程為:宗教學原理、中國佛教史、佛教文獻學、印度宗教與哲學、藏傳佛教史、密教研究等。
教授多年來從事宗教學及民族史專業研究與教學,主要研究佛教,尤側重密教、中國佛教史、宗教學理論。其中密教研究方面,他發現日本學者的說法與中國密教的實際情況多所出入,若按其思路研究下去必然無法有所突破,於是拋開日本學者以及中國流行的說法,改轍移道,另闢蹊徑,直接依據原始資料進行研究。曾發表《中國密教史》等專著及多篇論文,系統梳理密教在中國傳播發展的歷史軌跡及其理論概貌,建立關於密教史的基本學說,尤其提出密教起源於大乘佛教陀羅尼及其早期發展演變的歷史,廣受學界重視,且獲獎不斷。近年側重研究佛教思想,著作更形豐富,但於密教方面仍屢有創見,例如指出學界廣為流傳的六大緣起說並非一般密教哲學論題,而是空海創立的東密真言宗理論,並論證密教哲學的基本論題實為菩提心論等等。代表作有《中國密教史》(簡體版1995年初版;台北空庭書苑2011年繁體增訂新版)、《密教論考》(台北空庭書苑2009年繁體版)、《土族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近代之密教研究
密教起源於大乘佛教,早在三世紀印度興起之後,就已形成獨立流派,自後經三、四個世紀的發展演變,至七世紀方蔚然壯大;密法迅速在中亞、西亞、中國、日本、朝鮮等地傳播和發展,先後形成具有不同地方特點的流派,成為佛教一大主流,並主導後來的佛教發展方向,其影響延至於今。
作為佛教三大教派之一,密教的影響至深至廣,在佛教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缺此一環,任何一部佛教史都是不完整的。然而密教研究與其他領域的佛教研究相比,還處於滯後狀態,一些對密教固有的觀念仍然影響著學術研究的進步。譬如從宗教正統觀念出發,以密教具有類似巫術性的修法而被視為佛教異端,或斥之為印度教的翻版。其實密教起源於大乘佛教,最初以持誦陀羅尼為主,而總持陀羅尼則是佛教的傳統,至於後來陀羅尼演變為神咒,採用印相乃至種種儀軌而供養修持,則符合宗教的一般特性,其實也廣為大乘諸派所接受。
佛教當初雖以反對婆羅門教的有神論而起,並由此形成無我、空有的思想傳統,也以其所具有的人文性而在中國得到充分發展。但在另一方面佛教卻是向著宗教的方向發展,從部派時期的佛塔崇拜到大乘時期的佛身論以及龐大的神靈體系,無不顯示出佛教愈來愈強烈的宗教性。密教在大乘佛教走向經院化、日益失去信眾的情況下,繼續沿著佛教的宗教性方向演進,使佛教重新煥發出宗教生命力。由此可知密教的神秘主義、祭儀主義、象徵主義特點正是其宗教性的突出表現,自有其合理性,而這也是密教在研究人類宗教行為方面所具有的學術價值。
近代以來的密教研究,大致有日本、印歐、中國三個學術傳統,各自開展研究的歷史背景和研究目的不同,注重的領域和研究方法也有區別,因而形成各自的研究特點和學術風格。
印度-歐洲的密教研究是在西方殖民主義時代興起,往往從西方人的宗教觀念和文化立場看待密教,其研究路徑是通過文獻學以及圖像學等方法,在印度宗教與藏傳密教之間進行跨宗教的文化現象研究,而其所謂的怛特羅教也超出佛教傳統的密教概念。在佛教研究範圍,則是依據藏文及梵文文獻,注重後期密教和藏傳密教的研究。
日本的密教研究則基於其深厚的密教傳統,是在日本密教自身近代化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具有濃厚的密教本位色彩。他們的研究重點在於中期密教及由此形成的日本密教系統,也從日本密教的立場和觀點來看待整個密教。日本的密教研究以其固有傳統,較早時借鑒西方學術方法,加之密教學者所具有的宗教奉獻精神,所取得的成果當然頗為豐碩。
密教研究在中國
密教研究儘管已有一個世紀之久,但是我們對密教史有所認識卻是近十幾年來的事。中國的密教研究是開始於近代佛教復興運動,伴隨著日本密教回傳和藏傳密教流行以及由此而來的顯密論爭中興起,帶有一定的民族與宗教情感,其研究深受日本密教學術的影響,港臺地區後來又受到印歐傳統的影響。而對密教開展獨立的學術研究並形成自己的風格,則遲至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也不過二十年時間。但中國學術憑藉源遠流長的漢藏兩系密教文化傳統,充分利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從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視角研究密教,無論在漢傳密教還是在藏傳密教上,所取得的進展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呂建福
優惠價: 9 折, NT$ 324 NT$ 360
本商品已絕版
密教研究向以日本學者居於領先,而華文學術圈則在作者全力投入此一領域後,有了全新的斬獲。多年來作者從事宗教學研究,尤側重密教、中國佛教史、宗教學理論,著作廣為學界重視。
本書自1995年簡體中文版發行以來,備受歡迎,尤其深獲學術界肯定。1996年獲青海省第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7年獲第二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專著獎,此後好評不斷,且廣為學界論述所引用。十餘年來,作者頗有新得,遂著手修訂工作,2009年2月底修訂告一段落,乃成此一新修增訂版本。全書超過八十萬言,篇幅甚巨,為便於讀者閱讀及收藏,空庭書苑特將其畫分為三冊:《中國密教史(一):密教的起源與早期傳播》、《中國密教史(二):唐代密宗的形成和發展》、《中國密教史(三):五代至近代密教的流傳》。(2010年2月推出第一冊後,餘二冊亦將於3、4月陸續發行。)
全書(三冊)內容主要是反映秘密佛教在中國發展演變的歷史,不僅納入了西藏及大理等地的傳承系統,且兼及世界其他地區(如印度、日、韓等),然而都不出「中國密教史」這個中心議題;詳史事、多考證,略議論,將密教之宗派傳承的歷史和一般信仰的歷史相結合,充分反映和揭示出中國密教發展、演變的基本史實和歷史脈絡。堪稱目前漢學界有關中國密教及其歷史,最詳實、允當且全面性、通史性的一部專著。
不管您對中國密教或密教史是專業或業餘的愛好者,都不應錯過這皇皇三巨冊偉著。
作者簡介:
呂建福
當代華文學術圈知名密教學者。1957年9月生,青海省民和縣人,為土族子弟。1981年底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民族史專業,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宗教學專業,哲學碩士學位。曾任職於青海省社會科學院、西北大學,現任陝西師範大學宗教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主任。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7年一般專案《密教思想史》;所主持的科研專案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專案「密教思想史」、「211工程」子專案「佛教與中外古代文明交流」、「佛教與魏晉南北朝時期思想文化變革」等。主要講授課程為:宗教學原理、中國佛教史、佛教文獻學、印度宗教與哲學、藏傳佛教史、密教研究等。
教授多年來從事宗教學及民族史專業研究與教學,主要研究佛教,尤側重密教、中國佛教史、宗教學理論。其中密教研究方面,他發現日本學者的說法與中國密教的實際情況多所出入,若按其思路研究下去必然無法有所突破,於是拋開日本學者以及中國流行的說法,改轍移道,另闢蹊徑,直接依據原始資料進行研究。曾發表《中國密教史》等專著及多篇論文,系統梳理密教在中國傳播發展的歷史軌跡及其理論概貌,建立關於密教史的基本學說,尤其提出密教起源於大乘佛教陀羅尼及其早期發展演變的歷史,廣受學界重視,且獲獎不斷。近年側重研究佛教思想,著作更形豐富,但於密教方面仍屢有創見,例如指出學界廣為流傳的六大緣起說並非一般密教哲學論題,而是空海創立的東密真言宗理論,並論證密教哲學的基本論題實為菩提心論等等。代表作有《中國密教史》(簡體版1995年初版;台北空庭書苑2011年繁體增訂新版)、《密教論考》(台北空庭書苑2009年繁體版)、《土族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近代之密教研究
密教起源於大乘佛教,早在三世紀印度興起之後,就已形成獨立流派,自後經三、四個世紀的發展演變,至七世紀方蔚然壯大;密法迅速在中亞、西亞、中國、日本、朝鮮等地傳播和發展,先後形成具有不同地方特點的流派,成為佛教一大主流,並主導後來的佛教發展方向,其影響延至於今。
作為佛教三大教派之一,密教的影響至深至廣,在佛教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缺此一環,任何一部佛教史都是不完整的。然而密教研究與其他領域的佛教研究相比,還處於滯後狀態,一些對密教固有的觀念仍然影響著學術研究的進步。譬如從宗教正統觀念出發,以密教具有類似巫術性的修法而被視為佛教異端,或斥之為印度教的翻版。其實密教起源於大乘佛教,最初以持誦陀羅尼為主,而總持陀羅尼則是佛教的傳統,至於後來陀羅尼演變為神咒,採用印相乃至種種儀軌而供養修持,則符合宗教的一般特性,其實也廣為大乘諸派所接受。
佛教當初雖以反對婆羅門教的有神論而起,並由此形成無我、空有的思想傳統,也以其所具有的人文性而在中國得到充分發展。但在另一方面佛教卻是向著宗教的方向發展,從部派時期的佛塔崇拜到大乘時期的佛身論以及龐大的神靈體系,無不顯示出佛教愈來愈強烈的宗教性。密教在大乘佛教走向經院化、日益失去信眾的情況下,繼續沿著佛教的宗教性方向演進,使佛教重新煥發出宗教生命力。由此可知密教的神秘主義、祭儀主義、象徵主義特點正是其宗教性的突出表現,自有其合理性,而這也是密教在研究人類宗教行為方面所具有的學術價值。
近代以來的密教研究,大致有日本、印歐、中國三個學術傳統,各自開展研究的歷史背景和研究目的不同,注重的領域和研究方法也有區別,因而形成各自的研究特點和學術風格。
印度-歐洲的密教研究是在西方殖民主義時代興起,往往從西方人的宗教觀念和文化立場看待密教,其研究路徑是通過文獻學以及圖像學等方法,在印度宗教與藏傳密教之間進行跨宗教的文化現象研究,而其所謂的怛特羅教也超出佛教傳統的密教概念。在佛教研究範圍,則是依據藏文及梵文文獻,注重後期密教和藏傳密教的研究。
日本的密教研究則基於其深厚的密教傳統,是在日本密教自身近代化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具有濃厚的密教本位色彩。他們的研究重點在於中期密教及由此形成的日本密教系統,也從日本密教的立場和觀點來看待整個密教。日本的密教研究以其固有傳統,較早時借鑒西方學術方法,加之密教學者所具有的宗教奉獻精神,所取得的成果當然頗為豐碩。
密教研究在中國
密教研究儘管已有一個世紀之久,但是我們對密教史有所認識卻是近十幾年來的事。中國的密教研究是開始於近代佛教復興運動,伴隨著日本密教回傳和藏傳密教流行以及由此而來的顯密論爭中興起,帶有一定的民族與宗教情感,其研究深受日本密教學術的影響,港臺地區後來又受到印歐傳統的影響。而對密教開展獨立的學術研究並形成自己的風格,則遲至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也不過二十年時間。但中國學術憑藉源遠流長的漢藏兩系密教文化傳統,充分利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從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視角研究密教,無論在漢傳密教還是在藏傳密教上,所取得的進展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