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試閱
猶如夜晚漆黑濃雲佈,電光可令剎那能視物,
佛陀之力也能短時間,令人暫得世間之福慧。
以菩薩行破除最黑暗的時刻
「夜晚漆黑濃雲」,在這裡使用了三種比喻:夜晚,就是沒有太陽光芒的時候;漆黑,就是晚上連月光都沒有;濃雲,滿佈天空的濃雲將星星的光芒完全遮蔽了。用這三種比喻來強化黑暗的程度。
「電光可令剎那能視物」,在如此黑暗的時刻,突然出現閃電的光芒,就會令人們在剎那間可以看清楚周圍的房屋、物品和人影。這裡的剎那,並不是指時間單位意義上最短的那個時間單位,而是表示極短時間的意思。像這種情況,在藏地夏天的晚上是很常見的,而運用在這裡,可作為一種比喻。比喻什麼呢?
現在我們眾生的相續中,並沒有擁有佛陀的智慧光芒,這就好像前述那種漆黑的夜晚一樣;如果我們沒有修行六度萬行等種種的菩薩行,就好像沒有了月光的夜晚一樣;如果我們連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如何修善、如何斷惡都不清楚,那就好像被濃雲遮蔽了星光的最為黑暗的夜晚一樣了。
在這種漆黑夜晚的時刻,電光是什麼呢?就是「佛陀之力」。什麼是佛陀之力呢?因為我們發心進行了菩薩行的修行,就會令我們得到佛陀的加持之力,而這種加持之力,就猶如電光一樣,會破除我們的愚昧黑暗。同時還會令我們在短暫的時間裡,獲得「世間之福慧」。這種世間的福慧,其實質就是我們在佛陀加持力的作用下,在心中開始生起了「我要修善、我要斷惡、我要利益眾生」等種種菩提心,也就是善行的意思。
想要真正地破除我們的無明黑暗,我們除了憑藉佛陀之力外,更關鍵的是我們要在心中真正地生起追求正法、實踐正法之心。而且一旦這種心生起之後,就要好像給一頭牛拴上了鼻環一樣,需嚴密地觀察自己的內心是否還會散逸,而且要非常堅決自主地決定自己的這種修善信念。
嘎當十寶與三猛咒
過去的嘎當巴祖師們非常重視自主地、堅定地修行的心態,因此提出了嘎當十寶的說法:遠離人類、接近犬類、證得聖類,是為三類;心依正法、法依乞貧、貧依將死、死依岩洞,是為四依;無得金剛為前鋒、無恥金剛為後衛、智慧金剛為伴侶,是為三金剛,合計為十寶。簡單的說,就是心中完全沒有任何世間所得的追求,沒有任何人言可畏的顧忌,一心念死,精進修行。
另外還有三猛咒,也能夠表現類似不顧一切、堅決修行之心:什麼加身,儘管來吧;什麼離棄,儘管走吧;什麼需求,完全沒有!
如僅追求些小之善行,惡業強力如何能抵擋,
小善並非圓滿菩提心,他善如何能夠勝伏之。
我們世間的眾生往往像上述電光火石般,總在追求那些小小的善業,而這小小的善業,並不會具有多大的能力。相反的,我們所造的惡業卻非常強大,這種強大指的就是地獄等難以擺脫和抵擋的苦難。
那些諸如不殺生之類的小善,並不具有太大的威力,無法消除強大的惡業。什麼才能夠清除所有的惡業,而且不論那惡業有多麼強大呢?就只有菩提心了。
可是如果我們都只是做並不能圓滿菩提心的小善,這些小善又如何能夠抵擋得住惡業會帶給我們的無盡痛苦呢?在這裡,就連下士道、中士道等都只能算得上是小善了,因為他們仍不具有圓滿的菩提心。
只有真正的菩提心才能夠像光芒萬丈的太陽,真正地淨除一切眾生無量劫以來所累積的罪業,並且中斷一切眾生未來繼續作惡的可能,也能夠令自己相續中的煩惱被壓制和清除,令哪怕只是絲毫的善業都不斷地增長,最終能夠令一切眾生得到最究竟的圓滿菩提果位。
多劫之中常常在觀照,諸位能仁能見其利益,
此令無量無邊士夫眾,輕鬆可得最上之利樂。
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在最初的時候發起了菩提心,然後在無數無量劫的時間裡修行菩薩行,積聚資糧,最終成就了無上的菩提佛果。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在三大阿僧祇劫中不間斷的修行,思維、分析、觀照什麼是真正的利樂、什麼是真正的善業、什麼是最大的惡業、什麼是最大的痛苦等等。所有這些,都是釋迦牟尼佛、迦葉佛等一切能仁佛陀,在無數無量劫中所一直進行著的事業。
正確地說,這些能仁佛陀所進行的事業,其實就是不斷地增長菩提心。除了菩提心之外,他們並沒有關注其他任何所謂的善業。因此,他們能夠在多劫之中經由自己的觀照,不斷地令菩提心增長、獲益。
佛陀不間斷的在修行、增上最終成就的菩提心,以便讓無量無邊不可計數且願意修行菩薩行的士夫,輕輕鬆鬆就獲得最上的利樂。
什麼是最上的利樂呢?並不是世間的享樂、天人的享樂,也不是聲聞果位,更不是緣覺果位,而是圓滿的菩提。只有究竟的佛果,才是最上的利樂。而這個最上的利樂,只能透過修行菩提心來獲得,其他任何的方法、任何的善業,都不能導致最終的佛果。
什麼是菩提心呢?簡單的說就是:要將一切眾生全都引導到最究竟的菩提佛果,並且為了這個目的,願意修行一切的六度萬行等菩薩行。
猶如夜晚漆黑濃雲佈,電光可令剎那能視物,
佛陀之力也能短時間,令人暫得世間之福慧。
以菩薩行破除最黑暗的時刻
「夜晚漆黑濃雲」,在這裡使用了三種比喻:夜晚,就是沒有太陽光芒的時候;漆黑,就是晚上連月光都沒有;濃雲,滿佈天空的濃雲將星星的光芒完全遮蔽了。用這三種比喻來強化黑暗的程度。
「電光可令剎那能視物」,在如此黑暗的時刻,突然出現閃電的光芒,就會令人們在剎那間可以看清楚周圍的房屋、物品和人影。這裡的剎那,並不是指時間單位意義上最短的那個時間單位,而是表示極短時間的意思。像這種...
作者序
此論之作者寂天,在一千三百年前,只是印度那爛陀寺中只懂得吃飯、睡覺和閒逛,差點就被趕出寺且不被看好的僧人。
此論之講解者彭措郎加堪布,也只是康藏地區某處山溝裡一個佛學院的堪布、院長,還沒有活佛、法王、法座之類的尊號。
而此講解之翻譯者,則是長安城中一個不務正業的醫學碩士、光頭在家的四十歲宅男。
在這個動輒都是大師、仁波切、大成就者的時代,這樣的印藏漢三人組,似乎並不那麼吸引人!
但是,只要你是一個學佛人,只要你想離苦得樂、解脫自在,就不能不讀這本書!因為,在這裡,有從薄地凡夫通往圓滿佛地的階梯!而且,台階穩健而易行!
哪怕,你只是一個對佛教略有興趣之人,也不能不讀這本書!因為,從這裡,你可以了解到原來佛法並不同於自己的想當然!而且,文字簡明又易懂!
作者寂天,其實是登地菩薩;講解者彭措郎加,其實是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法脈的重要掌管者;譯者貢絨埃薩,其實也正是其無上密意的受益者。
這一切,都是從《入菩薩行論》開始的!而你,也可以從《入菩薩行論》開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書不在作者是否有名,有料並能有益大眾就行!
-譯者 貢絨埃薩
此論之作者寂天,在一千三百年前,只是印度那爛陀寺中只懂得吃飯、睡覺和閒逛,差點就被趕出寺且不被看好的僧人。
此論之講解者彭措郎加堪布,也只是康藏地區某處山溝裡一個佛學院的堪布、院長,還沒有活佛、法王、法座之類的尊號。
而此講解之翻譯者,則是長安城中一個不務正業的醫學碩士、光頭在家的四十歲宅男。
在這個動輒都是大師、仁波切、大成就者的時代,這樣的印藏漢三人組,似乎並不那麼吸引人!
但是,只要你是一個學佛人,只要你想離苦得樂、解脫自在,就不能不讀這本書!因為,在這裡,有從薄地凡夫通往圓滿佛地的階梯...
目錄
前言
著論五支
學法要求
題目:入菩薩行論
第1章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第2章懺悔罪障
第3章完整領菩提心
第4章謹慎防範
第5章守護正知
第6章指示忍辱
第7章指示精進
第8章指示禪定
第9章智慧度
第10章迴向
前言
著論五支
學法要求
題目:入菩薩行論
第1章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第2章懺悔罪障
第3章完整領菩提心
第4章謹慎防範
第5章守護正知
第6章指示忍辱
第7章指示精進
第8章指示禪定
第9章智慧度
第10章迴向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