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匯編許多常被人們誤用、誤解的文史常識、成語、錯字、誤讀、病句等等,
考證其原本出處,追根究底探求正解。
拯救常識大作戰!
章節試閱
太監不等於宦官
在很多時候,在眾多的電視劇和文學作品中,都把「太監」和「宦官」當成了一回事,這是一個典型的誤解,因為在清朝之前,「宦官」和「太監」是兩個差別比較大的概念。
首先,「太監」和「宦官」出現的時間不同。「宦官」一詞至遲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而「太監」一詞,直到遼代才出現。
宦官制度起源較早,《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周王朝及各諸侯國大都設置了宦官。當時的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賤的人充當。其來源或由處以宮刑的罪人充任,或從民間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選。秦漢以後,宦官制度更加詳備。
宦官,又作「宦者」、「宦人」,從「宦」的字義分析,本應包括臣隸及仕官在內,通常人們所言宦海、宦途、宦遊,其實仍舊是由「官」而言的。宦官或宦者成為宮中閹人的專稱,大約是秦漢之後的事。
其次,戰國時期的「宦官」可以不是閹人,而後來的太監則必須是閹人。宦官「悉用閹人」是東漢以後的事情。而太監和宦官發生聯繫只是明朝的事情。以「太監」作為宮中閹人的通稱,是明清時代的事情。太監本是古代職官的名稱,晚至唐宋時期,朝廷中仍有太監官職的設置,所任者並非都是閹人。
明代在宮廷中設置了由宦官所領的二十四衙門,各設掌印太監,是宮廷中的上層宦官。此後,太監逐漸成為宮中閹人帶有尊敬色彩的通稱。因此,在大明王朝,太監是高級宦官,他們直接管理一般宦官。因此,在明朝,太監和宦官的關係可以這樣界定:太監必須是宦官,而宦官卻不都是太監。發展到了清朝,太監和宦官才成為同義語,才成為可以互用的兩個詞。
太監不等於宦官
在很多時候,在眾多的電視劇和文學作品中,都把「太監」和「宦官」當成了一回事,這是一個典型的誤解,因為在清朝之前,「宦官」和「太監」是兩個差別比較大的概念。
首先,「太監」和「宦官」出現的時間不同。「宦官」一詞至遲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而「太監」一詞,直到遼代才出現。
宦官制度起源較早,《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周王朝及各諸侯國大都設置了宦官。當時的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賤的人充當。其來源或由處以宮刑的罪人充任,或從民間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選。秦漢以後,宦官制度更...
目錄
‧第一篇‧
最容易誤解的文化常識
‧「笑納」並非笑著納
‧太監不等於宦官
‧五福臨門哪「五福」?
‧「明日」黃花非「昨日」
‧孔明沒有草船借箭
‧第二篇‧
最容易用錯的成語
‧「登堂入室」是「進入室內」嗎?
‧「對簿公堂」不是「雙方打官司」
‧「一言九鼎」與「一諾千金」
‧「休養生息」不是「休息」
‧「偃旗息鼓」不是按兵不動
‧第一篇‧
最容易誤解的文化常識
‧「笑納」並非笑著納
‧太監不等於宦官
‧五福臨門哪「五福」?
‧「明日」黃花非「昨日」
‧孔明沒有草船借箭
‧第二篇‧
最容易用錯的成語
‧「登堂入室」是「進入室內」嗎?
‧「對簿公堂」不是「雙方打官司」
‧「一言九鼎」與「一諾千金」
‧「休養生息」不是「休息」
‧「偃旗息鼓」不是按兵不動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