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聊齋誌異》顧名思義是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故事;二是人與人或非人之間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滿黑暗社會現實的反抗故事;四是諷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訓誡故事。為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代表作。
在文學史上,它是中國文學一部著名短篇小說集。全書共491篇,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係,反映了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聊齋誌異》完成於清康熙十九年;在蒲松齡生前多以抄本流傳,40歲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
「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稱,「誌」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聊齋誌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佈局嚴謹巧妙,文筆簡鍊,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高峰。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年,明崇禎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中國山東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區)人。世稱「聊齋先生」,平日除微薄田產外,僅能以教書、幕僚維生。康熙九年,在江蘇省寶應縣為同鄉進士孫蕙做幕僚,後隨往高郵,一年後回家鄉,在一個姓畢的人家做私塾老師,於畢家石隱園綽然堂教學近40年,直到71歲歸家。康熙五十四年病逝,一生頗不得意。40歲時完成志怪小說《聊齋誌異》,該書共有十二卷,四百九十餘篇。每成篇章,便請同鄉好友王士禎指正。在世時並未成冊,僅在同儕間傳抄,並幾度更改原稿,直至死前仍有增添。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