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中年的青春不老祕方
清代近百歲人瑞的抗老、養生訣竅
一書在手,照顧自己、關心家老,和父母一起健康無病到老!
*賴床有理為健康:早上醒來,先臥床活動關節再擁被披衣稍坐,5~7時喝點熱飲,日照窗後才慢慢起床。
*吐氣養五臟:春天吐氣發「噓」音,養肝顧眼睛;夏天發「呵」音,養心解煩悶;秋天發「呬」養肺防咳嗽;冬天發「吹」音,養腎除腰痛;「呼」音四季皆可用,健脾又養胃。
*熱水泡腳勝過服用百種藥:水溫38~43℃,水高淹過踝,每次30~40分鐘,疏通經絡調臟腑,消除疲勞助好眠!
*好枕頭養生,睡出好體質:枕頭太高會損肝、太低又傷肺,四吋最恰當,長枕頭又比短枕頭好!
王廷輔,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首任院長
林聰明,教育部政務次長
許瑞云,花蓮慈濟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
莊壽美,財團法人莊淑旂社會福利基金會防癌宇宙操推廣中心董事長
安穩長壽,活到天年
40歲起,就一定要懂的健康祕技
你知道你的大腦和肺從20歲就開始老化,肌肉從30歲就衰竭大於生長,眼睛、心臟、血管和牙齒40歲就開始走下坡嗎?
隨著醫學的進步,延長壽命不再是天方夜譚,但像隻病貓無力賴活到老,可就枉費科學從死神那裡奪回的延命票!擁有健康才能享受高品質老年生活──養老一定要趁早!
《不老力:百歲人瑞都在用的長生祕方,人長壽、變青春、不生病》以流傳300多年、清朝人瑞曹庭棟親筆寫下的養生祕方《老老恆言》為基礎,輔以中國四大傳統醫典之一的《黃帝內經》等各式醫書或養生典籍的祕訣,再加上南朝以降養生名人的私家健康法門,以簡單明瞭的方式現代解說和補充,讓你由內到外散發光彩,病痛不生人長壽!
5大特點,輕鬆達到養生功效──
促進氣血活絡顧臟腑,帶動新陳代謝,平衡生體機能不生病!
1.【5大單元 24小時全面打造健康體質】
從起床到睡覺,所有行住坐臥小細節、飲食調理吃好粥、生活小物助養生、拉筋伸展導引操,健康長壽其實就靠好習慣。
2.【千年智慧 養生神祕學一次全公開】
結合穴位、面相、五行、風水、四季、時辰、方位,老祖宗歷久不衰的健康祕訣完整曝光。
3.【圖文並茂 傳授健康祕訣,提點正確動作】
無論是臥房、盥洗室、書房安全佈置、養生風水規劃,還是拉筋伸展、坐功睡法的動作示範,都有精美、實用的插圖搭配文字說明,提點要領並針對常見的迷思做提醒。
4.【特別收錄 養生粥食譜配方、《老老恆言》文言原本】
食粥養生可延年,書中不僅提出各種粥方的功效,更於附錄收錄養生粥的食譜;《老老恆言》為清代著名養生學家曹庭棟的代表作,是他自幼體弱多病至後來博覽健康之道、重視日常起居養生細節,而壽至九十餘仍終的高壽祕訣和經驗談,至今仍常用於教學、臨床、研究,是《不老力:百歲人瑞都在用的長生祕方,人長壽、變青春、不生病》的全文基礎,更是中國大陸中醫師必備參考書,特別收錄以便讀者查閱。
5.【簡單可靠 人人可學,防患於未然】──方法簡單安全又順應自然,尤其適合中年人提早預防、年長者加強養生、體弱多病者改善體質;在家、在外、在辦公室,都有可以隨地做的小祕方。
本書特色
◎隨時隨地都可做:行、住、坐、臥、飲食、娛樂、穿著和交遊,為你剖析抗老和養老的祕密!
◎一輩子都受用:年輕人讀可以提早養生,年長者看可以安穩養生,收著自用慢慢看、送長輩當禮物都很實用。
◎簡單動作進階防疾養老:散步、運動、伸展、穴位按摩搭配呼吸吐納,加強養生的關鍵。
◎養生常用的食材、藥材:不只敘述粥方的療效,並針對常見食材、藥材做基本氣味、主治項目說明和圖解,讓你可進一步了解其價值。
51種伸展、導引操(5種床上一套操、5種站立動腿臂法、10種打坐動腰身式、甩手功、與24節氣相應24種導引坐功、7種常見疾病導引療方)、38條名人私家養生方(《列子》的四季曬太陽養生法、南朝陶景宏力倡的獨家梳頭保健祕技、唐代孫思邈說睡前不宜進食,連宋徽宗都自有一套特殊的擊耳、預防頭耳毛病的健體大法……)、24個日常生活保健祕訣(4種四季吐氣養生法、午睡姿勢、枕頭、被褥的選擇以及最佳時間,各種衣料如棉布、亞麻纖維、羊毛、絲綢的優缺點……等)、100道粥食譜(胡桃粥黑鬚髮、利尿、止嗽,藕粥止瀉開胃,薏苡粥消水腫,栗粥補腎氣,木耳粥療痔瘡,小麥粥治消渴,菠菜粥解酒毒,芥菜粥明目……)──從日常生活中培養長壽基因!
章節試閱
安寢 睡好覺才能求長壽
睡眠少,是每個年長者都要面對的大問題。《靈樞.大惑論》說:「人體的衛氣不能按時退歸營陰而常常滯留於陽表,就會導致陰氣虛弱;陰氣虛弱了,人自然就不能閉目入睡。」衛氣是肺臟調節之氣,主要由來自脾胃的水穀精微(編註:中醫中指脾胃消化食物後所產生的營養物質、精華部分)所化生;在肺的作用下,它運行於經脈之外,布散於全身,有護衛肌表、防禦外邪入侵、溫養臟腑的功能。營氣也是脾胃中的水穀精微所化生,是水穀之氣中的營養物質;營氣分布在血脈之中,隨血液循環營運於全身,作用於臟腑。衛氣屬陽,主動;營氣屬陰,主靜。如果衛氣經常留在陽表,不能適時歸入營陰,陰陽不能相交,那麼陰氣就會虛弱,陰氣虛弱了,人自然就不能安寢了。
別讓「念頭」太多
人要如何安睡?醫書中所載的藥方很少聽說會有效。北宋哲學家邵雍,曾根據《易經》關於八卦形成的解釋,創立象數之學,即先天學。他表示,人若醒著,「神」就棲止在眼目上;如果睡著了,就歸入心中;又說:「一個人的『神』是被心所統攝的。」「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指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神」是在先天之精的基礎上化生的,它蘊藏在五臟中,由心來主宰。「神」會隨著自然界陰陽的消長而變化:白天屬陽,陽主動,所以「神」營運於外;而夜晚屬陰,陰主靜,所以「神」退歸於心。
當「神」安靜地退歸於心時,人就能睡著,否則「神」就會遊蕩飛揚,而人就不能安然入眠。以上關於如何入眠的道理,基本上都強調以清心為根本,然而「心」實在是最難把握的。那麼,如何把握住「心」,將「神」退歸於心呢?首先應該心態平和、安居靜養。入睡時,將心中的一切想法都視作未來的打算,在一個念頭剛剛產生時,立即將它除去,這樣,「念頭」就愈除愈少,漸漸就沒有「念頭」了;沒有「念頭」,人的「神」就會歸入到心,人自然就可以安睡了。一個人如果成天被事務所干擾,各種欲望如火一般炙熱,難免輾轉反側,要想在短時間內安靜入眠,肯定是做不到的。
〔黃凱鈞談咽津助眠法〕
如果夜間遇到心火上炎,睡不著覺,可以鼓漱。即將舌頭在口中攪動三十六次,待津液滿口時,再分三次嚥下,吞嚥的同時要意指丹田。可以這樣反覆數次。──清.黃凱鈞《友漁齋醫話》
入眠有「操」、「縱」二法
莊周的《莊子》被道家尊為《南華經》。《南華經•齊物論》說:「入睡,是因為三魂相交而達成的。」養生家們說:「先使心睡眠,然後眼睛才睡眠。」這些都是不著實際的空話和沒有可操作性的計畫。我以為,想成功入眠,有「操」和「縱」兩種方法可以選擇。
所謂「操法」,就是集中精神,在腦海裡默數自己的鼻息,同時收回目光默視丹田,把心中所想集中在一點上,才不至於浮想聯翩,這樣便可進入睡眠狀態;所謂「縱法」,就是任憑自己的心思漫遊於無邊無際的宇宙之間,這樣也有助於逐漸進入朦朦朧朧的睡境。
心中急切地想要入眠,反而難以入睡,這是因為醒與睡的交界點絕非人的主觀願望所能涉及的,所以睡眠的最好方法就是忘記睡眠。這樣一來,不管用「操法」 或「縱法」,都可以通向睡鄉之路。克服失眠,還有一種方法很值得一用,就是古人發明的「心腎相交助眠法」。這個方法很簡單,就是用手心的勞宮穴去搓腳心的湧泉穴。腳心的湧泉穴是腎經的一個要穴,手心的勞宮穴是心包經上的一個要穴。平常坐著時,用左手的手心去搓右腳的腳心,用右手的手心去搓左腳的腳心;心腎相交,對緩解睡眠障礙非常有用,而且簡單易行,人人在家都可施行。另外,中國古人很早就總結出了睡眠的良辰,即「子午覺」。入眠講究方法,同時也要選擇良辰。所謂「子午覺」,就是每天在子時、午時入睡。古人將半夜十一點到一點的時候稱為子時,這個時間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陰主靜,因而適宜睡眠。子時是膽經值班,膽是陽氣的初生狀態,還很微弱,需要特別保護,而保護的最好辦法就是睡眠,所以說子時睡覺可保護陽氣。午時指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這個時候是心經值班,陽氣最旺,若休息半小時到一小時,就可以調養心經。
老、中、青各有睡道
晚上睡得不安穩時,容易反覆翻身;即使睡得很安穩,醒來時還是應當轉動身軀,使經脈得以通暢。否則,容易造成半邊身子僵直沉重,或腰部、肋部疼痛,或四肢關節酸痛。
按,佛家戒律,睡眠只能向右側臥,身體不得轉動,不得仰臥、俯臥及左側臥,應用右掌枕頭,左掌搭膝,右側而臥,這種姿勢名叫「吉祥睡」。佛教提倡獨榻,不得與人同榻,即使居士夫婦也不行。臨睡時,不得多思,多思則睡不能眠。應當先靜坐一小時,默念偈文,坐疲方睡。不得脫裡衣睡,不得笑語高聲。天未曉,宜早起。起而靜坐一小時,方下榻出舍。這是告誡人不要睡得過死,目的是使人早點覺醒,它與年長者的安睡之道正好相反,但頗適宜青年人和中年人採用。
飯後睡臥——向右側睡
如果一個人胃中剛納入了食物,脾臟還沒來得及消化,就因為疲倦而想睡覺時,這時必須強制自己忍住。宋代王逵所撰的《蠡海集》說:「眼眶屬脾,眼開眶動,脾應之而動。」這句話是說,眼睛屬脾,當眼睛睜開時眼眶就要轉動,這時脾臟也要與之呼應而動。書中又說:「脾聞聲則動,動所以化食也。」意思是說,脾臟感知到聲音就要蠕動,蠕動就開始消化食物了。
按:依人體的構造,脾臟與胃腑,位置都在身體中部,脾臟緊挨著一層膜而連結在胃的左邊,儘管胃的位置在右邊,但它要正常消化飲食還是要靠左邊脾氣的正常發揮。如果飯後一定要睡,也應該向右側臥,以舒緩脾臟之氣。晉朝李石《續博物志》說:「臥不欲左脅,也是說睡眠時不要壓迫到左側肋部。」如果已經吃完飯很久了,那麼向左側、右側睡臥都可以。
〔大醫家孫思邈談睡前不宜進食〕
飯飽後即睡,食物得不到消化而積聚腹中,便會百病叢生。飽食後仰臥會形成氣痞,引起頭風,若已受寒,寒未解又食熱食,會形成刺風。人最好不要夜食,或者說夜食不能過醉過飽。──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散步 暢通經脈的不二法門
家居更應常走動
人如果坐久了,就會引起縱橫交錯、網絡全身、無處不至的絡脈不流通。年長者平常在家閒居,無所事事,可以經常在室內緩步行走,每天來回走動幾十圈,使筋脈、骨骸得以活動,這樣人體的絡脈才能得以流通。練習久了,可以逐漸增加到千百步,這對增強腳力很有益處。運動是和筋骨是聯繫在一起的,多運動可以使筋骨舒展、四肢康健。一個人如果懶得走路,那麼筋脈就會攣急抽瘛,人也會因此而日益懶惰。偶爾走幾步,便覺力氣不支,不想動彈,也必然會出現久坐傷肉之弊。
如想步行,應先站起來,整理好衣服,調整好呼吸,用立功(站立動腿臂)的諸種方法,慢慢走第一次。然後再從容邁步,這樣人就會精神飽滿,雙腳有力氣,感覺也倍加爽健。《荀子》說:「安然閒居,這樣氣血就不會惰怠。」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飯後,食物停留在胃中,必須緩步而行數百步,將胃氣散去,以輸送至脾中,這樣食物在胃中經過磨化就容易消化了。所以《內經》中有「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的說法。另一方面,《蠡海集》說:「脾和胃在五行中都屬土,土地經過耕鋤,植物才能生長;如果不耕鋤土地,那麼它就是一片荒土,所以用散步的辦法,可以翻動脾胃之『土』。」而《瑯嬛記》則說:「古時,年長者飯後必散步,是想藉運動身體來消化食物,所以後人將散步稱為『逍遙』。」
散步,意在養神
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說:「在步行時,不要與人說話。如想說話,必須停住腳步,否則就會使人失氣。」意思是說,步行時氣血在體內運動會加快,如果再開口說話,肺氣就會因為斷續宣散出去,氣血的運動在體內就得不到平衡,呼吸就會失去原有的正常節奏。雖然這不是非常重要的事,但在寢臥、飲食之外,不隨意說話也須增加散步時這一條。
散步,就是散但也不拘泥的意思。且行且停,且停且行,必須要有一種閒暇自如的狀態。盧綸詩「白雲流水如閒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南華經》說:「本性不渾濁的水就是清水,閉塞而不流動也不能清,這也是養神之道,這正是散步能夠養神的原因。」
偶爾想步行到遠處去,必須考慮自己的腳力,不要勉強。回到家,就在便榻上躺一會兒,再飲一些湯水來調和體內之氣。元稹詩說:「僶俛還移步,持疑又省躬。」這樣做,就未免太勉強了。春天探梅,秋天訪菊,是很高雅的事。在風清日和的時候,偕同二三老友,安步當車,拄杖步行一里左右。應該注意的是,乘興縱步行走,一時間因為客氣謙讓,相互間都忘記了疲困,坐下來後才覺得過於勞累,這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大醫家孫思邈談緩行養生之法〕
每次飯後,以手擦臉和腹部,使津液暢通。飲食後應慢行數百步,以手按摩腹部數百遍,以消食暢氣,不但使人能食且百病不生,有所修為而精神愉快。──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七
四季散步吐氣養生法
年長者在春天散步吐氣時發「噓」音可養眼明目,夏日散步吐氣時發「呵」音可抑制心火,秋季散步吐氣時發「呬」音可以潤肺養肺,冬天散步吐氣時發「吹」音可滋養腎氣。在四季散步時,吐氣的同時都發「呼」音可健脾養胃。這是因為「噓」、「呵」、「呬」、「吹」、「呼」五音與肝、心、肺、腎、脾五臟相對應。
清朝江慎修在《河洛精蘊•圖書為聲音之源說》中說:「人之言出於喉,掉於舌,觸擊於牙、齒、唇,以應五行。喉音為土,舌音為水,牙音為木,齒音為金,唇音為水。」而「呼」為喉音,在五行中屬土,與脾相對應;「呵」為舌音,五行屬火,與心相對應;「噓」為牙音,五行屬木,與肝相對應;「吹」為唇音,五行屬水,與腎相對應;「呬」為齒音,五行屬金,與肺相對應。因此,吐氣時常發「噓」、「呵」、「呬」、「吹」、「呼」便可修養五臟。
•「噓」字
用鼻孔勻細地吸氣,再用「噓」字吐出。無病常發「噓」音可養肝,若肝臟有病,可用力大「噓」三十遍,接著再細「噓」十遍來消除肝臟的虛熱。
•「呵」字
用鼻漸漸地長長地吸氣,再「呵」字吐出。無病常發「呵」音可養心,若心臟有病,可用力大「呵」三十遍,接著再細「呵」十遍來消除心臟的勞熱以及一切煩悶。
•「呬」字
用鼻孔勻細地吸氣,直到胸腹內充滿後,再用「呬」字吐出。無病常發「呬」音可養肺,若肺臟有病,可先張大口用力以「呬」字吐氣三十遍,再微微細「呬」三十遍來消除肺臟的勞熱上氣,以及肺熱引起的咳嗽、皮膚瘡癢、四肢勞煩、鼻塞等症狀。
•「吹」字
用鼻孔勻細地吸氣,再用「吹」字吐出。無病常發「吹」音可養腎,若腎臟有病,可先用力大「吹」三十遍,接著再細「吹」十遍來消除腎虛、腰痛、膝冷、腰腳沉重不能久立、耳中蟲鳴等症狀。
散步注意事項
•飯後不宜馬上散步:吃完飯,胃部正處於充盈的狀態,若在此時立刻散步會引起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中去,這樣便沒有充足的血液供應胃腸,容易延緩消化液的分泌,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年長者可在飯後三十分鐘再出門散步。
•散步不等於遛彎:年長者散步時若隨意走走停停,會因運動量太小而達不到有氧代謝,無法達到鍛鍊的效果。身體健康的年長者,每週要散步五次,每次走三千公尺,每次運動時間不要超過三十分鐘。散步時,保持呼吸順暢,可以稍微出點汗,這樣就能達到鍛鍊效果。
•年長者不要在日出前出門散步:因為早晨太陽未出來前氣溫低、濕氣重,空氣中的污染物不易擴散,此時空氣不清新,最好不要出門散步。
•散步要選擇含氧量高之處:人在運動時需要較多的氧氣,因此年長者散步最好選擇庭院等空曠處,或者公園深處靠近水面的地方,因為那裡的空氣清新,含氧量較高。
•夏季宜在傍晚時散步: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運動時體溫便會急劇升高,若短時間內身體無法透通過大量流汗散熱,便會中暑。而年長者體質稍弱,運動更易發生中暑的現象,所以年長者夏季最好在傍晚時散步,並隨身攜帶中暑藥物。
•冬季散步首重保暖:年長者體質較弱,體溫調節能力差,因此冬季散步時,要注意防寒保暖,最好戴上能夠護住脖子和後腦的帽子,並戴上護膝等。
•患病年長者帶藥救命:患有慢性疾病的年長者,散步時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品,並盡量結伴同行,以防不測。
襪 膝蓋、足部都要顧
長應護膝Z
襪子要用細針密密縫製,這樣才能使棉絮結實耐用。這樣的襪子雖然均勻美觀,但還沒有達到完全實用的程度。必須裡面用綢,外面用棉布,縫成夾層,然後將夾層翻過來,往裡面塞入棉花或者絲絮,這樣的襪子穿起來才柔軟合腳。
白居易有詩曰:「老遣寬裁襪」,大概襪子寬鬆,穿脫起來才方便,而且寬了之後會加倍溫暖。襪子的長度應超過膝蓋一寸多,使膝蓋能被遮護住,這樣就不用再做護膝了。護膝也叫蔽膝,《黃帝內經》說:「膝是諸筋的聚集地。」膝不可受冷,如果受冷,就會造成氣血運行不暢,產生筋攣、轉筋的疾患。
絨襪子很暖和。選擇那些質地非常軟滑的,只是大小不一定恰當,更不提尺寸正好合腳的襪子了。而且這些襪子的上口薄,不能保護人的膝蓋,初冬時節還可以穿,但是太冷的天氣就不行了。如果要防寒,可以購買寬大的襪子,縫製上皮裡子,這樣就能增加溫暖,也可以保護膝蓋。
有一種「連褲襪」,在褲腳下,按照襪子的樣式裁製,裡面裝上薄絮。外面仍然穿上襪子,這種襪子不僅比一般的襪子來得溫暖,襪子內也沒有褲腳堆疊的弊端。
暖足,以暖陰脈
《黃帝內經》說:「陰脈,即少陰經的支脈,起於足內踝的下方,居於然谷穴之後,上行於
內踝的上方;然後沿下肢內側上行,因此陰脈大都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意即經脈的運行,足太陰、少陰、厥陰經這三條經脈都在腳上聚集。所以即使盛夏穿著厚襪子,也不會覺得熱不可耐,這就是證據。人的雙腳四季都應保持暖和。
熱水泡腳勝過服食補藥
氣血是構成機體的基本物質,而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路。人體的氣血只有依靠經絡的溝通,才能布散到各臟腑組織器官發揮作用,而各臟腑經絡也必須依賴氣血的溫煦濡養,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人體經絡中的十二經脈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經脈通過手足陰陽表裡經脈的連接而逐經相傳,構成了一個循環灌注的系統。氣血通過經脈可內至臟腑,外達肌表,營運全身,構成十二經脈的氣血流注,即十二經脈的流注。
經脈中運行的氣血,是由脾胃水穀精氣所化,經脈在脾胃受氣後,上布於肺。因此,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是從手太陰肺經開始,順次傳至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最後再回到手太陰肺經。人體十二經脈中的六條都經過足部。足是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陽膀胱經)的終止點。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身體的各個腑臟、器官和四肢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對某個組織部位施加作用會影響到其他臟腑器官。因此,用熱水泡腳,通過溫暖雙足、解表散寒,可促進全身氣血在經絡中的運行,舒經活絡,溫煦腑臟,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除病邪的目的。
泡腳的熱水溫度要適中,一般以攝氏三十八至四十三度為宜。水溫過高會灼傷皮膚,而且也不利於人體熱量的散發,容易導致虛脫;水溫過低會使血管收縮,也對健康不利。
*泡腳的時間以三十至四十分鐘為宜。如果泡腳時間過長,身體和四肢的血管大幅度擴張,大量血液便會流向周圍血管,可能會引起短暫性缺血,產生頭暈、眼花、噁心等症狀,有時甚至會發生昏迷和猝死。
*泡腳時不要用力搓擦皮膚。泡腳用力搓擦皮膚,會造成足部表皮細胞損傷,甚至出血,這會降低身體的抗禦力,而細菌或病毒也會乘虛而入。
*飯前和飯後三十分鐘不宜泡腳。由於泡腳時身體會消耗很多熱量,而飯前身體貯藏的糖原較少,若是在此時泡腳人易因血糖過低而發生低血糖性休克。飯後泡腳時,足部血管會因溫度的刺激而擴張,血容量會增加,胃腸中的血液會相對減少,從而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妨礙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泡腳時不宜當風。熱水泡腳通常會引起全身出大汗,若此時當風,人不僅容易感冒,而且還會引起腰腿疼痛,長期演變將會發展為長年不癒的慢性病。
*泡腳過程中若出現頭暈目眩等症狀時,可用冷水洗足。熱水泡腳時,足部和下肢血管擴張,血容量增加,可能會引起頭部急性貧血,出現頭暈目眩等症狀,此時宜用冷水洗足,使足部血管收縮,血液流向頭部,從而消除頭部急性貧血,緩解頭暈目眩的症狀。患有嚴重心臟病、血栓者,腦溢血未治癒者,出血性疾病、敗血病等患者;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對溫度感覺遲鈍者,都不適宜泡腳。
安寢 睡好覺才能求長壽睡眠少,是每個年長者都要面對的大問題。《靈樞.大惑論》說:「人體的衛氣不能按時退歸營陰而常常滯留於陽表,就會導致陰氣虛弱;陰氣虛弱了,人自然就不能閉目入睡。」衛氣是肺臟調節之氣,主要由來自脾胃的水穀精微(編註:中醫中指脾胃消化食物後所產生的營養物質、精華部分)所化生;在肺的作用下,它運行於經脈之外,布散於全身,有護衛肌表、防禦外邪入侵、溫養臟腑的功能。營氣也是脾胃中的水穀精微所化生,是水穀之氣中的營養物質;營氣分布在血脈之中,隨血液循環營運於全身,作用於臟腑。衛氣屬陽,主動;...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