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物承載的是怎樣的歷史情懷,中國知識份子是用什麼樣的肩膀承載住祖宗留下的文物?!
自九一八事件以來,中華民族的土地與幾千年積累的文物珍寶,遭受各種威脅,因此,一群任重而道遠的故宮人毅然決定護持著文物南遷—1933年2月5日,一列滿載2118箱文物的火車離開了北平,展開遙遙無期、萬里迢迢的遷徙之途。在這十多年的顛沛流離中,故宮文物沒有一件被損壞丟失,但其中的艱險辛酸,鮮為人知。
作者以小說筆法,記述每一段重要歷程,用活生生的人物,彰顯亂世中的親情、愛情、友情以及你我熟知的〈翠玉白菜〉、〈紅燒肉〉、〈快雪時晴帖〉及〈富春山居圖〉,如何輾轉遷到了台灣,完好缺地呈現在你我眼前,書中並有數十幅重要圖片,及遷徙地圖等重要參考史料,是一本人人必讀的傳奇。
本書特色
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外遷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文物遷徙。關於這段歷史,此前只有零星的片斷式的回憶錄和文章。《承載》首次全景式展示了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1933年初,也括〈富春山居圖〉在內的故宮文物分4批共13427箱乘火車離開北京,輾轉上海、南京,「七七事變」後分南、中、北三路踏上西遷之路,歷經了日機轟炸、土匪攔截、敵方特務跟蹤以及激流沖擊、山道險峻、環境困苦等艱難險阻,走遍大半個中國卻無一作損毀和丟失,堪稱世界文物史上的奇蹟。
作者簡介:
章劍華,1957年10月生,江蘇宜興人,文學博士研究生。現任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現為國家一級藝術監督,江蘇省新聞類、藝術類高級職稱評定委員會主任,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先後出版《熱點思維》《心田筆耕》《新媒體時代的探索》《想法》《文化時空》等多部個人專著。2005年11月被江蘇省委、省政府授予一等功。
章節試閱
百靈頓堂觀眾躬逢其盛為之傾倒
蘭浦拉號敵特暗中使壞幸被識破
本田喜多長長地呼出一口氣,使勁地壓制他那猙獰的、黑漆漆的驚懼之心,片刻後他緩過氣來,得意地說:「太順利了,天賜良機,天助我也!」
「那就好,總算幹成了一樁……」金花玉懸吊著的心這才放下來。她順勢倒在床上,對著喜不自禁的本田喜多拋了個媚眼,浪聲笑道,「祝賀您本田君!」
七月二十五日晨,「薩福克號」抵達英格蘭島軍港朴茨茅斯。
抵岸時,艦上官佐眷屬來迎者千餘人,鼓掌高呼,極為熱烈。中國駐英大使館參事陳維誠偕英國外部司司長及藝術院秘書也到港歡迎。
經過一段時間的布展和準備以後,展覽會於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倫敦中心區皇家藝術學院百靈頓堂隆重開幕。
宏偉壯觀的百靈頓堂建於一六六四年至一八五四年,高大的石拱門上飾有精美典雅的世界雕刻大師肖像壁畫。大廳內巨燭高懸,燈火通明,暖氣流通,給人以寬敞溫馨、豪華氣派的感覺。各展覽室的木櫃與木架,均敷淡黃色中國麻布,極具濃厚的藝術氣質。
開幕式上,英國公共工程大臣歐姆斯‧皮戈爾致辭,祝賀藝術展隆重舉行。中國大使郭泰祺致答謝辭,詳細介紹了中國參展的文物和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史,並從中國文物經受的坎坷命運,談到它們面臨的劫難,最後感謝英方對藝術展覽會所做出的努力。
郭大使的答謝辭贏得全場熱烈掌聲,與會者既對中國文物抱有極大興趣,又對其目前的處境予以同情和關注。
開展當天,觀眾如潮,人頭攢動。展覽吸引了整個倫敦乃至英國的熱情觀眾,參觀的各界人士絡繹不絕。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及皇后、瑞典皇太子、英國大衛德爵士,以及法國的伯希、瑞士的安特生、瑞典的喜龍仁、德國的曲莫爾等也前來參觀。
那志良、莊尚嚴、高茂寬等人分別在展櫃前接待觀眾。周若思身著粉紅色旗袍,以東方女性特有的美麗和端莊氣質,用流利的英語向貴賓作講解。只要她所到之處,本來嘈雜的展廳馬上安靜下來,只有她優雅的聲音在展覽大廳迴響。
參觀的人流中,有十幾位亞裔觀眾,在金髮碧眼的英國人中顯得十分醒目。周若思連忙迎上前去問候,他們果然是身在異鄉的同胞。大家為這場在異國他鄉的同胞相聚而高興。一位華僑告訴周若思,他們聽說祖國的寶貝來倫敦展覽,幾天都沒睡著覺,相約過來一睹國寶的風采。周若思為華僑們的愛國熱誠所感動,主動提出給他們進行中文解說,華僑們高興地鼓起掌來。周若思欣喜地開始了她在展覽中的第一次中文解說。
「各位同胞,自『九一八事變』後,故宮文物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破壞和搶劫,已悉數南遷。這次拿來展覽的,就是從南遷文物中挑選出來的精品,不光有大量的玉器、瓷器、青銅器,更有一百七十五件書畫珍品。當您看到我們祖先給中華民族留下的這些寶貴財富時,我相信您在震撼之餘一定會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感到自豪。」
「西方有斷臂的維納斯,您現在看到的卻是東方的阿波羅。」周若思指著展廳中央的一尊大理石佛像娓娓道來,「這尊斷臂大佛高二十英尺、重二十噸,是此次展覽中最高最重的一件文物。尤為難得的是,這尊佛的像座上有一篇〈造像記〉,上面明確記載了佛像的製造年代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朝。」
在青銅器展櫃前,周若思指著毛公鼎介紹道:「這是一件青銅重器,西周的毛公鼎。說它是重器並不是因為它的重量,而是它在中國歷史上所占據的重量級地位。鼎在商周時期象徵著統治階級的政權,我們所熟知的『問鼎中原』、『三足鼎立』等成語就是來源於此。毛公鼎的價值在於它的內壁鑄著四百九十九個字的銘文,這段銘文記錄了西周的歷史。」
來到瓷器展廳,周若思說道:「我們都知道,英文單詞『中國』(China)來源於『瓷器』(china)。可以說,真正讓世界了解中國的,除了絲綢與茶葉之外,就是享譽海外的瓷器了。就瓷器的製作工藝而言,有兩種情況最為難得,一種是製作高大而又厚重的大件瓷,還有一種就是製作輕薄而精巧的小件了。例如我手邊的這套清代康熙年間的青花杯,這十二隻杯子上分別繪有每個月的代表花卉,旁邊還附有對應的詩句。」
幾個華僑正在一個展櫃前觀摩、欣賞,他們大概覺得這個展品非常稀奇有趣。周若思走過去介紹:「眼前的這塊玉石被人稱為『紅燒肉』或是『東坡肉』,出自阿拉善左旗,清康熙時供入皇宮。它是由一塊天然黃玉雕琢而成的,無論顏色還是紋理,全是天然形成。這塊『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明瞭,連毛孔都清晰可見。」
「看了『東坡肉』,我再讓大家看一棵『大白菜』。這是清朝光緒皇帝的妃子瑾妃的嫁妝,叫『翠玉白菜』。它由一塊半白半綠的翠玉為原材料,玉雕師運用玉石自然天成的色澤分布將綠色的部分雕成菜葉,白色部分雕成菜幫,看上去鮮活欲滴。在翠綠的菜葉上還有兩隻昆蟲,體型較大、伸長後腳的是螽斯,位在上方、小些的則是蝗蟲。」
看著精美絕倫的祖國寶物,聽著既知性又生動有趣的介紹,華僑們興趣盎然,嘖嘖稱道,流連忘返。有位老華僑用「談霏玉屑,多及宵深」來形容周若思帶給他們的講解。
展覽期間,四十二萬從世界各地趕來的觀眾躬逢其盛,為之傾倒!他們通過觀瞻,加深了對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也對危亡中的中國人民有了新的了解。
那志良、莊尚嚴等人也抽空到其他國家的展廳去參觀,既大開眼界,也為中國文物之流失而震驚和痛心疾首。歷史上,中國文物因屢遭外國入侵等原因,流失甚多,尤其是歷經清末民初的文物流散狂潮,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流失到海外的中國古代遺珍數量之多猶如恒河沙數,歐美和日本所積累起的中國文物收藏幾乎可以與中國本土相匹敵。在這次展覽會上,以英法為首的十四個國家送展的中國文物就多達兩千三百四十四件,令人觸目驚心!
在德國展櫃前,莊尚嚴被一件似曾相識的「攻吳王夫差鑒」所吸引,湊近仔細觀察,器內有銘文「攻吳王夫差擇厥吉金身作御鑒」。這件文物,他前幾年還在北京一位收藏家家裏看到過,今天竟在倫敦重逢,不禁感慨繫之。
在其他展廳,他們還看到了「易州銅龍」、宋人馬賁的〈百雁圖〉卷、南宋夏圭〈山水〉卷、漢代絲織殘件、唐代書帙等。尤其讓人憤憤不平的是,法國人伯希和英國人斯坦因盜於我國敦煌石窟的︿化度寺舍利塔銘﹀、唐太宗書︿溫泉銘﹀殘頁、柳公權《金剛經》唐拓本以及︿高僧取經圖﹀,亦都堂而皇之地在此展出,中國瑰寶竟成他國展品,這對視文物為生命的故宮人來說,心情是何等的沉重啊!
轉眼間,展覽已進入尾聲,但參觀者還是紛至遝來。
周若思正在為客人講解,突然聽見有人喊她,回頭一看,只見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與一個身著唐裝的年輕女子笑容可掬地走到她面前。
他們正是為中國文物趕到英國來的本田喜多與金花玉。
「若思啊,不認識了嗎?」本田喜多用帶著日本口音的中國話熱情地說,「我們是你爸爸的朋友,前不久還到你家做過客呢。」
金花玉也假裝高興地說:「這是他國遇故知,真是令人高興。」
周若思對此沒有任何印象,他們到她家做客時,她生趙光希的氣上樓進了自己的房間。
「哦,我一下子記不起來了,你們怎麼會在這裏?」
本田喜多說:「我們來英國旅遊,正好趕上展覽會,我們都非常喜歡中國文化,特地過來參觀,沒想到遇見你,真是幸會!」
周若思熱情地說:「那我給你倆來做專門講解吧!」
金花玉笑道:「不必了,剛才我們都參觀過了。你太辛苦了,賞光的話,我們一起用個餐好麼?」
周若思看此時的遊客不多,便愉快答應了。他們到了展覽館內設的一家咖啡館,邊吃邊聊。本田喜多向周若思介紹,他是她父親在日本留學的同學和好友。為了博得周若思的好感,本田喜多風趣地講了她父親學生時代的「緋聞」,與一個漂亮的日本姑娘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氣氛逐漸輕鬆起來,彼此的距離也拉近了。金花玉彷彿不經意地問:「若思,你什麼時候回國啊?」
周若思不假思索地回答:「快了,展覽明天就結束,一週以後就可以回去啦!」
「聽說你們享受了英方非常高的待遇,」金花玉嘖嘖羡慕,「來回都是軍艦接送!」
周若思一聽這話卻撅起嘴來:「哪裏啊!來時是軍艦,回去本來說好也是軍艦的,現在卻變卦了,改成搭乘郵船回去。」
金花玉關切地說:「祝你們順利返程!哦,對了,你幾號返程啊?」
周若思答道:「聽說是乘四月九日的『蘭浦拉號』郵船,我們這幾天正趕著做撤展的準備。」
本田喜多追問一句:「確定是『蘭浦拉號』嗎?」
周若思點點頭,「是的!」轉過來她欣喜地問,「你們不會也乘這趟船吧?要是同行就太好了!」
「不不不……」本田喜多連忙搖頭,「我們還要到別的地方去旅遊,到時也沒法來送你了,只能到了中國再見面了!替我問候令尊!」
四月九日夜,倫敦喬治五世港,燈火通明,猶如白晝。
中國參展文物祕密裝運,全部上船堆入專門的貨倉,故宮押運人員提前登船,進行最後的清點檢查。
檢票口,本田喜多和金花玉混在乘客之中。他們各提一隻深黃色箱包,神色詭祕地等待登船。
原來本田喜多和金花玉通過周旬達得到了文物赴英國參展的詳細情報,包括參展的文物數量、等級,隨行的館方人員和安保人員數量以及安全保衛的計畫和預案。本田喜多據此制定了一個計畫,上報關東軍司令部。獲准後,他們奉命來到英國,試圖打探這部分出自中國南遷文物精華的展品行蹤,並伺機實施破壞。以此造成混亂,轉移視線,配合日軍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展覽期間,由於英方對展館嚴密保護,本田喜多和金花玉無從下手。當從周若思那裏得到中國文物將搭乘郵船返回的消息時,本田喜多與金花玉欣喜若狂,認為有機可乘。他們設法購買了「蘭浦拉號」的船票,又買通了郵船上的工作人員,順利攜帶暗藏定時炸彈的箱包登上了郵船。上船後,他們迅速躲進預訂的包廂內不再露面。
二十點三十分,「蘭浦拉號」郵船汽笛長鳴,緩緩離港啟程,航行於浩瀚的大西洋之中。
明月初升,海風輕拂。忙碌了一天的那志良、莊尚嚴、高茂寬、周若思相聚在一起,以茶代酒,慶祝展覽圓滿成功並預祝順利返航。
十二日淩晨,「蘭浦拉號」在海面上孤獨地行駛,船上的人們都處在睡夢中。
突然間,大海黑浪滔天,狂風呼嘯,狂暴得像個惡魔,轉而電閃雷鳴,暴雨瓢潑,郵船在大風驟雨中劇烈顛簸起來。
乘客們從睡夢中驚醒,從舷窗往外望,只見海面巨浪滔天,一時像冰柱一樣高高聳起,一時又像炸彈爆炸一般轟然倒下。
那志良高喊一聲:「暴風雨來了,我們趕緊去庫艙!」說時遲那時快,他扶著艙壁衝出臥艙。這時風雨更猛,一陣巨浪打上甲板,竟將他撲倒在甲板上,滑向舷邊。緊隨其後的高茂寬手疾眼快,伏下身子一把拉住那志良,兩人一同艱難地往庫艙爬去……
「快,機會來了!」霹靂像獰厲的刀光映在金花玉陰惻的臉上。她從床底拉出箱包,推給本田喜多。本田喜多提著箱包迅速衝出包廂,奔上甲板想伺機混進庫艙。
那志良他們趕到庫艙時,幾位船員已經早他們一步到達。那志良打開庫艙門,只見裝著文物的木箱東倒西歪、搖搖欲墜。
「跟我過來!」那志良喊著衝上前,用肩死死地頂住快要倒下的木箱,其他幾位也都跟過來撐住木箱。但船搖晃得更加劇烈,眼看著另一排木箱也要倒下來。高茂寬回到甲板上尋求支援,找船員下庫艙幫忙。聞訊的船員二話沒說,紛紛跟隨高茂寬前往,本田喜多也乘機進入艙內。
本田喜多站到那志良旁,一同舉手頂住木箱。那志良以為他是船上的工作人員,也就沒在意。黑暗中,本田喜多乘人不備,把箱包裏取出的兩顆定時炸彈分別塞到了船艙兩側的木箱後。
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的風暴慢慢地平息下來。天亮時,天空豁然閃出一片霞光,一輪朝陽在海平面上升起,海面上波光粼粼,煞是絢麗!
庫艙內恢復了平靜,大家把歪倒的木箱重新推回原位,鎖上艙門,欣喜地來到甲板上。那志良他們與船員們在甲板上熱烈擁抱,表示感謝。
本田喜多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回了包廂。
「怎麼樣?」金花玉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本田喜多長長地呼出一口氣,使勁地壓制他那猙獰的、黑漆漆的驚懼之心,片刻後他緩過氣來,得意地說:「太順利了,天賜良機,天助我也!」……
百靈頓堂觀眾躬逢其盛為之傾倒
蘭浦拉號敵特暗中使壞幸被識破
本田喜多長長地呼出一口氣,使勁地壓制他那猙獰的、黑漆漆的驚懼之心,片刻後他緩過氣來,得意地說:「太順利了,天賜良機,天助我也!」
「那就好,總算幹成了一樁……」金花玉懸吊著的心這才放下來。她順勢倒在床上,對著喜不自禁的本田喜多拋了個媚眼,浪聲笑道,「祝賀您本田君!」
七月二十五日晨,「薩福克號」抵達英格蘭島軍港朴茨茅斯。
抵岸時,艦上官佐眷屬來迎者千餘人,鼓掌高呼,極為熱烈。中國駐英大使館參事陳維誠偕英國外部司司長及藝術院秘書也到港...
作者序
【出版緣起】
中華民族自清末以來,屢遭列強蹂躪,辛亥革命之後,依然戰火頻仍,老百姓自身性命難保,更遑論歷史文物,然而竟有一群勇敢的中國人,以堅苦卓絕的精神,在資源貧乏、交通困窘的惡劣條件下,頂著漫天烽火,翻山越嶺,完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文物遷徙,這段悲壯的史實,雖有記載,但並不廣為人所熟悉,尤其是年輕的一代。
故宮所藏文物,都是國之重寶,而世界書局與故宮博物院恰有很深的淵源:溥儀出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接收故宮,當時委員會的委員長李石曾先生,即為本局的開創元老之一,而世界書局近一百年的歷程中所出版的《永樂大典》、《四庫全書薈要》等書,都是故宮一級國寶。因此,我們對故宮文物有特別深厚的情感。
北京友人寄來《承載》簡體版,讀來感觸萬千。章劍華先生以小說戲劇的筆法,描繪文物遷徙的千辛萬苦,彰顯人性的善惡,雖然書中的人物情節,或有杜撰,但我們推想,真實歷程中的驚濤駭浪、情感糾葛,恐怕更甚書中所述。此書從人的角度鮮活記敘,而不是用數字、清冊等紀錄的方式呈現,必能使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更能融入這段不可不知的近代歷史中。基於此,我們相信這本書的問世,必帶來正面意義。
在洽商此書之際,我們已陸續仿古出版了《明解增和千家詩註》和《宋世綵堂論語集解》,而《涓滴成洪流故宮典藏清末史料彙編》、絕世孤本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也即將推出。每次進入故宮,帶上手套和口罩,細細地、靜靜地研究揣摩如何將文物仿真再現的時候,心緒都激動起伏,也深覺任重道遠,慶幸自己能為泱泱大國的文化傳承盡一點點力量。我深深感念這些祖宗遺典滋養了我們出版事業的生命,豐富了後世讀者的學養,而它們的安危存續也根深柢固地和炎黃子孫的血脈相連。
令人興奮的是,當此書即將在臺灣出版之時,離散數百年的〈富春山居圖〉竟在臺北故宮合璧展出,這是一年前作者書中的引語,竟然快速又巧合地盼來了這樣一個團圓的場景,這也更讓我們惕勵自省:文明和自信決定著我們的格局與發展,唯有捐棄成見、真誠合作,才能開拓美好新局。
二○一○年中,兩岸故宮聯合舉辦了「溫故知新重建文物南遷路」的活動,從南京出發,一路探訪考察。當年的戰火熄了、人老了、走了、局勢變了……,用血淚護持下來的是無可取代的文物,試想,若是這些珍貴的器物文獻全在貪婪、衝動與無知中淪喪毀壞,今天兩岸的我們是一個怎樣的局面?章先生在〈後記〉中提到:「我們不但可以共同正視和記述這段歷史,還會以這段歷史而自豪!……當年把故宮部分文物運抵臺灣,並非壞事,而是好事,它已成為維繫兩岸關係的文化紐帶,……」章先生是新一代的知識分子,能有這樣的胸懷,我深深覺得感動和慶幸。他並用最快的速度,專門為繁體版寫了一篇「後記」,更誠心希望不同成長背景、不同閱讀習慣的讀者,都能從《承載》中找到心中的共鳴。
另一個難得的巧合是,作者的昔日同窗竟也是我結識多年的老朋友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的總經理吳江江先生。吳總向來熱心兩岸文化交流,十多年來,對兩岸出版業的合作有很大貢獻,此次慨然相助,將此書發行至全球各國。我們三方能在這樣一個歷史議題上通力合作,心中十分快樂、感恩,我們一心一致想要傳揚的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氣節、是悠久歷史文化淬鍊出的定力和尊嚴,要讓全世界知道,中華兒女迎接挑戰、團結一致的勇氣和決心,將世代相傳。
世界書局 二○一一年六月
【出版緣起】
中華民族自清末以來,屢遭列強蹂躪,辛亥革命之後,依然戰火頻仍,老百姓自身性命難保,更遑論歷史文物,然而竟有一群勇敢的中國人,以堅苦卓絕的精神,在資源貧乏、交通困窘的惡劣條件下,頂著漫天烽火,翻山越嶺,完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文物遷徙,這段悲壯的史實,雖有記載,但並不廣為人所熟悉,尤其是年輕的一代。
故宮所藏文物,都是國之重寶,而世界書局與故宮博物院恰有很深的淵源:溥儀出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接收故宮,當時委員會的委員長李石曾先生,即為本局的開創元老之一,而世界書局近一百年的歷程中所出版...
目錄
目錄
出版緣起
引子
第 一 章 九一八烽煙驟起北平山雨欲來
紫禁城風聲鶴唳國寶何去何從
第 二 章 本莊繁諳侵略之道覬覦中華寶物
易培基納馬衡之見動議古物外遷
第 三 章 碧雲寺易馬拜晤張少帥獲予援臂
保和殿馬衡祕密作部署未雨綢繆
第 四 章 散氏盤真偽難辨馬衡造訪尊古齋
三希堂如數家珍學子頓生好奇心
第 五 章 寶帖現世可歎文物易散不易聚
消息走漏不料故宮內外風波起
第 六 章 日本軍得隴望蜀逼近萬里長城
院務會爭議聲中敲定南遷計畫
第 七 章 承載使命故宮同仁在腥風中揖別
肩負重託文物專列在血雨中馳行
第 八 章 日敵特天津段引爆鐵軌終成泡影
眾土匪徐州站搶劫未遂迅即擊潰
第 九 章 費盡周折故宮寶物抵滬存入法租界
消除疑慮舉行新聞發布舌戰乾清宮
第 十 章 國子監石鼓又大又重再添遷運難度
周旬達張繼又氣又急繼續設法攪局
第十一章 周旬達巧設詭計鷸蚌相爭宗侗敗陣
易培基去職消息見諸報端輿論譁然
第十二章 臨危受命馬衡代理故宮院長之職
進退兩難張繼昔日氣勢蕩然無存
第十三章 馬衡沉著應對崔振華不戰而敗
院長正式任命新班子走馬上任
第十四章 故宮文物赴英參展爭取世界關注
茂寬若思傾心交談不禁怦然心動
第十五章 靈頓堂觀眾躬逢其盛為之傾倒
蘭浦拉號敵特暗中使壞幸被識破
第十六章 茂寬周若思心存誤會愛情降溫
趙光希金花玉臭味相投關係曖昧
第十七章 庫落成滬上文物悉數存入朝天宮
七七事變日寇鐵蹄瘋狂踐踏南京城
第十八章 宮文物分三線跋涉遙遙西遷路
中華脊梁傲風雪抒發拳拳報國心
第十九章 病交加易培基怒斥敵特悲憤而死
擺脫羈絆周若思重歸崗位再續情緣
第二十章 現古鼎歐陽蒙日軍躲過一劫
賣國失良心旬達任偽職遭到冷遇
第二十一章 情人終成眷屬華嚴洞其樂融融
日本軍闖入故宮勢利人為虎作倀
第二十二章 物轉移車隊路遇土匪撲朔迷離
試探虛實森玉深入虎穴面見袍哥
第二十三章 花玉原形畢露一命嗚呼倒在血泊中
王立文狙擊日軍身負重傷尋求光明路
第二十四章 本投降中國人白日放歌須縱酒
國寶回遷故宮人青春作伴好還鄉
第二十五章 內風雲起故宮文物走上遷臺路
無奈故宮人生死離別何時再聚首
第二十六章 衡徐森玉千里迢迢覓二希
周恩來拍板國寶重回神武門
附錄
後記
目錄
出版緣起
引子
第 一 章 九一八烽煙驟起北平山雨欲來
紫禁城風聲鶴唳國寶何去何從
第 二 章 本莊繁諳侵略之道覬覦中華寶物
易培基納馬衡之見動議古物外遷
第 三 章 碧雲寺易馬拜晤張少帥獲予援臂
保和殿馬衡祕密作部署未雨綢繆
第 四 章 散氏盤真偽難辨馬衡造訪尊古齋
三希堂如數家珍學子頓生好奇心
第 五 章 寶帖現世可歎文物易散不易聚
消息走漏不料故宮內外風波起
第 六 章 日本軍得隴望蜀逼近萬里長城
院務會爭議聲中敲定南遷計畫
第 七 章 承載使命故宮同仁在腥風中揖別
肩負重託文物專列在血雨中馳行
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