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一種哲學的慾望。一個人希望在平板的生活中看到更多的意義,而能夠將自己推至另一種意境,擁有不同的視野,看到不一樣的東西。這原本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卻因為各種原因,在很多人的身上消失無蹤。也許是因為他個人的怠惰,也許是因為受到某些客觀條件的制約,讓原本清楚明白的能力變得模糊隱約,行的變不行,寬闊的變狹窄,通透的變阻塞,許多原本可以掌握的東西就在指縫中溜走,人失去了活得更豐富的契機,這豈不是一件挺可惜的事?而哲學的慾望正是針對這樣的缺憾而發,它要超越現實的限制,在更深更遠的地方尋找意義,領悟原本不知不察的道理,讓世界大大不同。我們常常以為每日接觸的現實是唯一的真實,卻不知在這樣的真實背後,始終存在著一大片等著我們探索的更巨大的真實。那是一個由意義所構築的世界,看似在現實之外,實則深深地蘊含在現實之中,並且常常影響了現實運轉的方向。何謂真實?孰為真實?這裡邊真是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所以,基本上哲學是一種關乎意義、價值、審美判斷等領域的抽象思考,裡頭所提出的問題,都是沒有標準答案,卻往往可以經由不斷探索而後豐富其內涵的問題。譬如說,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愛國」與「誠實」何者重要?「均衡」是「美」的必要條件嗎?人生應當追求一個怎樣的目標?人可以說謊嗎?我們有辦法判定某甲的價值高於某乙嗎?「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是一個合理的要求嗎?「正義」應當有怎樣的內容?一個社會真能實現具有普遍性的正義嗎?這些問題的答案都非常有彈性,各種不同觀點之間有許多機會相互激盪、辯論,很難有標準答案。
但沒有標準答案並不意謂著隨便你怎麼講都對。事實上,一個觀點若要有意義,就必須要有豐富的思考過程,而非像說夢話般憑空亂講,一個缺乏思考基礎的答案,其實說了等於沒說。從這角度看,哲學的學習便顯得十分必要。想想,一部哲學史記錄了多少飽學深思之士對人生各個層面問題的思索?我們若能從中汲取養分,一定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相同或相關問題時,大幅提高我們的思考力,使得我們不管說出何種觀點的答案,都會有優質的內容。
哲學問題與人生息息相關,但是因為它始終在做一些抽象思考,不少人因此認為哲學脫離現實,與實際生活無涉。其實不然,它只不過是蹲在現實的背後,試圖安靜地反省一些現實自身的問題。世間道理無所不在,端看我們能否將它開顯出來。看到這些道理,人生是一種視野,看不到,則是另一種視野。我們要把自己活成怎樣的人生,努力與不努力是差很大的。
法國導演侯麥在電影「春天的故事」裡,透過劇中高中哲學女教師說了一段話:「學生往往會承認自己數學不好,但不會承認自己哲學不好。因為數學不好只表示一種能力不好,哲學不好則是表示你全面的思考力都不好。」的確,一個人若要保持對周遭世界的敏銳觸覺,哲學素養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我們思考、感受生活中種種時的一個活水源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哲學在人生過程中可以是良師益友,一路伴隨我們成長,讓我們活得更篤定,更有自信。說起來,哲學對於人生,不是還挺重要的嗎?
林宜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