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為廣播人的自由作家朴美真,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發現了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溝通障礙。
為什麼孩子老是不聽話?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我說話?這恐怕是大多數父母在心裡問了千遍也得不到答案的問題,作者找出了問題的癥結:聽。對話首先要懂得聽,藉由「聽」對方說話,才能夠了解彼此的心,進而才能夠有成功的對話。
本書精確指出親子對話間時常犯的通病,也提醒我們正確的對話法。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其實有可能是因為父母的情緒掌控不穩定,作者以溫婉的語氣道出的事實,卻令人忍不住冷汗直流,原來成為父母,真不是想像中那般容易。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該怎麼當父母,也因為這樣,我們才會對這麼多問題不知所措,學習當個好媽媽、好爸爸,不如就從這本書開始吧!這本書絕對是值得參考的對話寶典!
本書特色
你今天和子女說了些什麼話?
如果全是囉唆、教訓、責備、威脅的話,建議你讀讀這本書,
你可以找到,一天只需10分鐘就可以和子女充分分享對話的具體實踐法。
作者簡介:
朴美真
擔任廣播媒體作家二十年。在為女兒唸圖畫書後,就變成了繪本作家。因為想到,在住家附近有一個圖書館會更好,於是全力投入設立社區圖書館的工作中。是一個正和女兒一起成長、成熟的,毫不畏懼的挑戰型人物。著有《不吵不鬧,讓孩子改變的叮嚀技巧》
審定者
兒童青少年臨床心理師莫少依
美國杜肯大學心理學碩士,資深臨床心理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曾任職於長庚醫學中心兒童心智科、慈濟醫學中心精神科,專長於自閉症、過動症,及兒童情緒障礙。目前一方面於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博士班進修,一方面在花蓮為後山的兒童提供臨床心理服務。
譯者簡介:
彭尊聖
國立政治大學東方語文學系韓語組畢業,曾在光啟社、藝術家雜誌社、幼獅文化、巨河文化擔任編輯。目前從事翻譯及編輯工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梨花女大幼兒教育系教授金熙貞、「高詩煥成長診所」所長高詩煥、「愉快地對話研究所」所長李正淑、童話作家任正子 共同推薦
名人推薦:梨花女大幼兒教育系教授金熙貞、「高詩煥成長診所」所長高詩煥、「愉快地對話研究所」所長李正淑、童話作家任正子 共同推薦
章節試閱
要注意不該說的十種對話
根據某項研究結果顯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有百分之九十都是習慣。只有百分之十,是靠意志控制的行為,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依循無意識的習慣來做的。話語也一樣。
因此我們更應該檢視一下,我們平常常使用的話語,努力把要注意的話改正過來,這是必要的。
一、「唉呦,我的寶貝真聰明。」
就像前面曾提到過的,不該作錯誤的稱讚,因為它可能會帶來不良的後果。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卡蘿‧杜薇克(Carol Dweck)研究團隊,曾做過一項很值得注目的、對稱讚效果的研究:把焦點放在結果上,而受到被說聰明的稱讚的孩子,會不愛冒險,因為當遭遇失敗時,比起要找出解決的方法,他們會因自己變得不聰明了,而花更多時間在責備自己上。相反的,如果是「這麼努力,好棒」,因努力的過程而受到稱讚的話,孩子會更具韌性,更能勇於解決問題;即使失敗了,也不會覺得是自己的能力有問題,他們會認為是自己努力不夠。
比起無條件地稱讚,把焦點放在過程的具體的稱讚,對孩子來說,更重要。孩子在得獎的時候,不要稱讚他說「唉呦,我的寶貝真聰明」,而應該說「這麼認真努力,才會得到這個獎的。做得好。」這才是正確的稱讚。
二、「你到底想說什麼?」
大部分的父母都不熟悉傾聽孩子說話。父母總認為要教導孩子什麼,要正確地引導孩子,所以都是自己一直說個不停,有時間自己囉唆,卻沒時間靜下來聽孩子說。
這樣一來,父母很容易犯的錯就是說「你到底想說什麼?」。因為要說給孩子聽的話太多了,所以根本沒時間聽,孩子說的話,從頭到尾都沒聽進去,因此就會說「你到底想說什麼?」、「哎喲,急死我了。快點說行不行。」、「你說的,好像聽不太懂。」
只要好好地聽孩子說話,對話的環節就不會斷。而且孩子透過這個一面自己陳述,一面自己找出結論的過程,就能培養出自律性、責任感和智慧。有「父母尊重我說的話」這種認識的孩子,他的自我尊重感也會提高。
三、「你是哥哥耶!」
女兒的朋友到家裡來玩的時候,我時常會和他們說說話。因為在寫童話故事的緣故,所以特別關心孩子們的心理。但是和孩子們聊天時,孩子的話語中,卻時常透露出對弟妹的厭惡。
「真羨慕希妍是獨生女。我媽媽都偏心我弟弟。」
這是屬於比較和欽羨的水準。
「我全世界最討厭我弟弟了。我弟弟死掉最好。」
說這種話的小孩也有。
在孩子的心中種下這種願望和厭惡的人是誰?要探究的話,不是他弟弟,而是父母。因為父母說的「你是哥哥(姊姊)耶!」這句話。
比起大孩子,父母會更保護小的孩子,父母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孩子還小時,他們是不懂這些的。這點千萬不要忘記。
四、「學學你哥哥啦!」
世上首屈一指最討厭聽到的話,就是比較的話了。
「身為課長的人,做事竟不如一個代理,這該怎麼辦啊?你要像李代理的一半,就好了。」如果公司有這樣說你的主管,你一定會很厭惡他吧。如果妳打電話向婆婆問安,結果她說:「看看妳的弟妹,學學她吧。」問安電話絕對不會再打第二次了。父母說的這種比較的話,也會對子女的心裡造成傷害,而且父母太容易對子女亂說這種「比較的話」了。
「學學你哥哥吧!」
「你怎麼就比不上你妹妹呢?」
「對面那家的孩子這次考了全班第一名,而你第幾名?」
下面這個,不僅是比較的話,還是巧妙地把比較隱藏了起來的話。
「住我們這棟三樓的那個國中生哥哥,你也認識吧,這次考上了明星高中。他從沒補習,從沒作課外輔導,能考上競爭那麼激烈的學校,真是了不起,不是嗎?那位哥哥從不需要他媽媽督促他去看書,一次都沒有,反而是每天晚上請他媽媽隔天早點叫他起床。」
父母為了激勵孩子更努力用功,而說出了這樣的話,但聽在孩子耳裡卻是這個意思:
「你又參加輔導,又去補習,給你投資了這麼多,成績為什麼還是這個樣子?要學學那個哥哥啊!」
五、「你就只會做這些事嗎?」
曾在一篇報紙專欄上,讀到這樣的一句話:「沒有什麼愛,會像父母的愛那樣,代價那麼高的了。」這篇文章的意思是,要功課好、乖乖地聽父母的話,這樣才能獲得父母的關愛;若表現不好,父母的失望感更會令孩子不寒而慄。所以它說要獲得父母的愛,是要付出相當高的代價的。當然內容有些極端,但「父母的失望感更會令孩子不寒而慄」的部分,令我頗有同感。
我並不是想對父母無條件的愛,提出什麼異議。但是父母中有很多的人,的確很容易對子女失望,而且這失望感,會不加思索地在孩子面前吐露出來。好像完全不知道,這對自己孩子的人生,會造成多麼致命的傷害。
「你就只會做這些事嗎?」
「你就只會那樣。」
「我還能對你有什麼期待呢?」
像這種使子女自慚形穢、自覺卑下的話,任何時候都不要用。
六、「我會被你害死!」
養育子女的事,是比全世界任何事,都困難的事。就像在農事中,最困難的農事是育苗一樣。
在教養子女上,非常費力的事,真可說是不計其數。因此會有父母像習慣似的,不時地吐出「我會被你害死!」這樣的話。就像個佇立在農田裡,一面環視著在夏季霪雨中快速往上冒的雜草,一面嘆口氣說「我會被你們害死!」的農婦會說的話一樣。
但,我的孩子不是雜草,是在農田裡長大的稻子,是稻子中的稻穗,是稻穗中的穀粒。而且可能還要不時地為它挑出害蟲、辛勤灌溉、補充肥料、觀察再觀察,才能存活下來的。
有句話說,穀粒是聽農夫的腳步聲長大的。子女也是靠父母的愛、照顧和信心長大的。
特別是「我會被你害死!」這樣的話,會在孩子心中種下罪惡感,這點必須要注意。稍一不慎,孩子周邊發生的大小不順的事,都會使他相信,是因為自己的緣故而造成的。具有這種罪惡感的人,怎麼能過著幸福的人生呢?
七、「夠了,停止!」
不能忍受孩子因悲傷、生氣、疼痛而哭泣的父母,出人意料地相當多。越是自己生活辛苦的人,越是這樣。沒辦法很好地穩住自己情緒的人,就會不能接受孩子的情緒的表達。
會說這種話的父母,大部分不僅不能體會孩子的心情,還會被認為是錯的而加以責備。孩子因悲傷而流淚,會被認為是反抗的態度而被大罵一頓;因擔心而哭的時候,也會被人認為是懦弱而受責備。而且認為這是訓育的一部分。
即使,孩子為了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用「眼淚」當武器,對他說「夠了,停止!」也是不對的。要教導孩子適當地調節情緒的方法來解決,這才是賢明的父母應該做的。
八、「是誰讓我這麼辛苦啊?」
全職的家庭主婦,在孩子進入國小高年級後又出來就業,這種情況滿多的。最大的原因是,要籌孩子的補習費、課輔費。
但在沒有專門技術和知識的狀況下,能做的事,除了打雜、出勞力外就沒有了,這麼辛苦地工作,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期望孩子功課進步。
但是補習班、課輔班也去了,成績卻仍然沒有進步,在結果不如預期的強烈失望感下,很容易就會說出 「是誰讓我這麼辛苦啊」這樣的話。
我國父母為子女所做的犧牲,在全世界是有名的。為了孩子的教育,連家族間的生離別都可以不顧,於是出現了像「雁鴨爸爸」、「企鵝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到國外當小留學生,剩下爸爸一個人在國內)這樣的流行新詞。另外,為了能讓孩子讀進教育特區──江南區裡的學校,不顧全家的生活品質,硬把戶口遷進江南區,這種事也所在多有。
當然我們也不能苛責說,這些父母所做的犧牲是不好的。接受了父母的犧牲,還不會長大的孩子,應該世上難找吧?我們都是在父母的犧牲上,發芽長大的。
但,若父母因為做了這些犧牲,就自認偉大、了不起,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抗和脫序行為。這也會變成問題,父母不得不慎。
九、「沒讓你做的事偏要做,你是想把媽媽累死啊?」
有位單獨扶養七歲兒子的單親爸爸,晚上很晚了才下班回家。兒子已經睡著了,他自己煮了泡麵吃,把廚房餐桌弄得一團亂。爸爸實在太累了,稍微梳洗一下就上床睡覺了。正覺得被子哪裡怪怪的時候,一拉上被子蓋上,被子和床就被杯麵倒翻的麵和湯整個弄濕了。
惱羞成怒的爸爸走進兒子房間,朝兒子屁股猛打了一下。
「為什麼把拉麵放在被子裡?因為你的關係,被子全濕了!」
於是孩子嗚嗚地哭起來,並說:
「我想爸爸回家時可能沒吃晚餐,就泡了一包杯麵,為了要把麵燜熟,就放進被子裡了。」
這是在網路購物時,讀到的故事。如果是你的話,在這樣的狀況下,你會說「沒讓你做的事偏要做,你是想把媽媽累死啊?」這樣的話嗎?
孩子為幫父母的忙而做出的行為,時常是會出問題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大部分的想法和行為都是未成熟的,所以很容易出現失誤的狀況。這時如果父母關注的焦點,不是孩子想幫父母的那顆善良的心,而是對準失誤而責備的話,就會在孩子心裡留下挫折感和自我卑下的傷痕。這點要小心。
十、「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
「要聽老師的話。」
「要聽爸爸媽媽的話。」
這些是許多父母叮嚀孩子的話。而且還要把這樣好好聽大人話的孩子,教導成乖的孩子。
因此許多父母會對孩子這麼說:
「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
「乖乖聽父母的話,就會有蛋糕吃。」
但是這樣的話,反而會讓孩子產生複雜的情緒,那就叫做「乖孩子情結」。當然「乖」的孩子,具有應當受稱讚的價值,但是所謂的「乖」,若隨著父母、大人,還有身邊的人的標準而決定時,就會產生問題。
罹患「乖孩子情結」的孩子,不僅會對技巧地表現自己的感情很生疏,想法和行為,也因常受制約,而顯出好奇心、創造力、自我尊重感都較薄弱的情形。
要教育孩子成一個善良的人、正直的人,那就要傳達給他正確的價值觀;但把孩子養成一個乖的、聽話的孩子,絕對不是值得學習的教育法,這點一定要銘記在心。
要注意不該說的十種對話
根據某項研究結果顯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有百分之九十都是習慣。只有百分之十,是靠意志控制的行為,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依循無意識的習慣來做的。話語也一樣。
因此我們更應該檢視一下,我們平常常使用的話語,努力把要注意的話改正過來,這是必要的。
一、「唉呦,我的寶貝真聰明。」
就像前面曾提到過的,不該作錯誤的稱讚,因為它可能會帶來不良的後果。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卡蘿‧杜薇克(Carol Dweck)研究團隊,曾做過一項很值得注目的、對稱讚效果的研究:把焦點放在結果上,而受到被說聰...
目錄
【前言】最棒的父母,不是別人,就是你!
第一章 媽媽爸爸的10分鐘,改變孩子的人生
⊙一天10分鐘,孩子的人生就不同
和孩子的對話,質比量更重要!/不要忙得團團轉/有一句沒一句的囉唆,不是對話!/一天10分鐘對話,只要用心,就易如反掌
⊙簡單三原則,完成有效的10分鐘對話
所有對話的開始都是「聽」/要讀孩子的心/該「如何說」是很重要的
⊙與父母親近的孩子,人際關係較佳
穩定的人際關係,取決於父母/孩子的社會性,來自於父母
⊙與父母的對話,是孩子人生的基石
留給孩子什麼樣的禮物,能在他的未來多點助力?/用對話找出孩子的才能
⊙爸爸也要參與對話
這時代父親的自畫像/培養有創造力的孩子,需要父親/要給爸爸練習的時間/無論是兒子或女兒,都需要「爸爸」
第二章 和孩子對話,只要用心就很容易
⊙在讀懂孩子方面,不熟練的父母
從提高父母的感性指數做起/自私自利的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也很功利/要和孩子眼睛相對地問問題
⊙話很少的父母
好好地「聽」才是最棒的對話/尋找能分享對話的媒介物
⊙只管自己一直說的父母
找出孩子不想說話的理由/要成為敞開胸懷的父母
⊙不知不覺間,就把對話變囉唆的父母
一發現變成囉唆,就立刻停止/父母說「都是為你好」時的錯覺/用囉唆改變孩子行為的技術/沒辦法避免囉嗦的話,就這樣做
⊙無法忍受孩子不聽話的父母
要爭取三十秒的寶貴時間/孩子不是父母擁有的物品/三個「忍」字,孩子的人生就不同了
第三章 孩子的學習能力,取決於對話
⊙對話是最有創造力的頭腦活動
要在愉快的氣氛下分享對話/培養自我理解的智能
⊙培養自己看書用功的孩子
不管喜歡做什麼,都要做到最好/要教他釣魚的方法/夢想越大的孩子,越用功/稱讚是讓孩子自己用功的魔法咒語
⊙自我主導學習的能力,非一、兩天就能養成
要給孩子超越自己的機會/習慣養成,至少需要一個學期/替孩子定出一年的習慣目標/不要突然放開孩子的手
⊙養成製作行事計畫表的習慣
父母先作示範/用對話來完成行事計畫表/拜計畫表所賜,親子變化變多了
⊙不要說服,要協商
要指向雙贏協商/不要去說服,要被說服/讓父母和孩子同時成長的雙贏協商法
⊙成為孩子功課上的教練
以信賴和同理心為基礎的教練/不要做只會教和指示的老師/我的孩子非天才/培養出對自己有期待的孩子/不要指示,要成為引導者/只要好好地對話,不要填鴨式教育
第四章 喚醒孩子無限可能性的10分鐘對話法
⊙培養自律性的10分鐘對話
媽媽的雙重標準有害自律性的培養/不要命令孩子/要讓孩子作選擇/作決定同時產生責任
「不行!」也是必要的
⊙培養自我尊重感的10分鐘對話
孩子的自尊感取決於父母的對話方式/會讓鯨魚和孩子跳舞的稱讚/成為肉麻父母/好的地方也要提醒/培養孩子內在的力量/要顯示對孩子的信心/責備後如何收尾是很重要的
⊙培養創造力的10分鐘對話
創造力是IQ和EQ的綜合體/創造力的基礎,由對話培養/發問、發問,再發問/玩「如果……的話」的遊戲/創造力在失敗中成長/孩子的幽默要大聲笑出來
⊙培養領導力的10分鐘對話
小孩子全都是領導者人才/父母要具有的領導力是感性領導力/要告訴孩子獲得信賴的方式
要注意過程/要告訴孩子服務的價值/在家中培養的領導力
⊙培養道德性的10分鐘對話
我們班的人氣王是親切且態度好的人/道德指數的變數是父母的言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要教會孩子設身處地/對孩子表示「感謝」/和孩子的約定一定要遵守
⊙培養勇氣的10分鐘對話
孩子的失敗,是為了成功所做的練習/要容許失敗,才有可能嘗試新的挑戰/要想像目標達成時的景象/要教孩子妥善放棄的方法/只稱讚結果是毒藥/即使結果不好,也要肯定所做的努力
第五章 讓孩子人生不同的10分鐘對話法的技巧
⊙有效溝通的十種技巧
要集中注意力且有情感交流/要集中注意力聽
找到讓對話能一搭一唱的環節/不能對話時要說明原因/要練習「I-message」的對話法/發火時要和孩子保持距離/用「怎麼-詢問法」取代「為什麼-詢問法」/用「好,但是」對話法,來解決問題/用幽默感打開心門/要時常表現關愛
⊙要注意不該說的十種對話
「唉呦,我的寶貝真聰明。」/「你到底想說什麼?」/「你是哥哥耶!」/「學學你哥哥啦!」/「你就只會做這些事嗎?」/「我會被你害死!」/「夠了,停止!」/「是誰讓我這麼辛苦啊?」/「沒讓你做的事偏要做,你是想把媽媽累死啊?」/「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
⊙創造對話機會的十種方法
像寫情書一樣地寫信/塑造可以和孩子一起創造的趣味生活/童話書,媽媽也可以一起讀
積極活用電視和報紙/和孩子一起去做「體驗之旅」/睡前要在孩子身邊/營造出愉快的用餐時間/用手機對話,取代用手機監視/時常和孩子到社區「走一圈」/在網路上設一個家族論壇,或拜訪孩子的部落格
【後記】
讓我們用一天10分鐘的對話,來培養孩子的夢想吧!
【前言】最棒的父母,不是別人,就是你!
第一章 媽媽爸爸的10分鐘,改變孩子的人生
⊙一天10分鐘,孩子的人生就不同
和孩子的對話,質比量更重要!/不要忙得團團轉/有一句沒一句的囉唆,不是對話!/一天10分鐘對話,只要用心,就易如反掌
⊙簡單三原則,完成有效的10分鐘對話
所有對話的開始都是「聽」/要讀孩子的心/該「如何說」是很重要的
⊙與父母親近的孩子,人際關係較佳
穩定的人際關係,取決於父母/孩子的社會性,來自於父母
⊙與父母的對話,是孩子人生的基石
留給孩子什麼樣的禮物,能在他的未來多點助力?/用對話...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