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 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
【導讀】
捨不得一個好故事!
文/兒童文學工作者 柯倩華
這本圖畫書從誕生到現在,已經五十年了。今天,臺灣市場上有各式各樣的圖畫書,形式或內容都千變萬化,不斷有創新的手法吸引讀者的目光。那麼,為什麼還要耗時費力地將這本「過去的」書介紹給「現在的」讀者呢?
捨不得一個好故事吧。忍不住想讓讀者看看,一個沒有花招、只有文學巧思的故事,可以多麼動人。
本書圖畫的素樸風格,散發出的情懷和氛圍,的確顯現年代的痕跡。然而,畫裡的角色無論人或鳥的表情和神態,都很自然傳神,跟現代讀者沒有什麼隔閡。圖像的語言簡約卻很清楚,構圖和連貫性也都具有用圖畫說故事的特質。
場景雖然簡單,故事卻編織得很細緻巧妙。例如小孩的自主性、小孩與父母、小孩與鵜鶘、小孩與自然等多重軸線交錯相連,彼此呼應。線索的鋪陳和情節的推展,像連環套一樣,有合理的曲折,也有意外的驚喜。
小孩一開始就宣稱自己會釣到第一條魚,後來他真的釣到了,卻跟原先所想的完全不同。這條魚最後的處理方式使前面的失誤與遺憾重新翻轉,留下溫馨與滿足,餘味無窮。父母親的叮嚀看似家常,其實為劇情的發展埋下伏筆。大人所擔心的事一一發生,卻也因此給小孩發揮與成長的機會,使原本輕鬆、悠閒的情緒,漸漸轉變成緊張、懸疑的戲劇高潮。小孩認為自己已經長大,可以開始學習。他原以為可以模仿沙鷗或鵜鶘,不料人生的功課有如海浪,說來就來。他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展開一段自己做中學的過程。他好像在跟大自然搏鬥,其實也是在跟大自然學習。經過他獨立的思考、判斷、嘗試和努力,危機解除了,一切又恢復平靜。但此時的風平浪靜當然只是暫時的,因為就像潮汐一樣,去了又來、去了又來,是大自然的規律,也是小孩對人生的初步體驗。此時的小孩,也已見山不是山。原文中小孩的名字與浪潮同音,或許也是特意安排。用這樣的方式描述成長的挑戰,多麼有趣。
唐.菲力曼的故事向來以純真的童趣以及誠懇著名,臺灣讀者熟悉的《小熊可可》也是他的作品。他處理情感的手法低調、細膩,以看似隨意的幽默,傳遞體貼的溫柔,毫不造作。例如,鵜鶘「做了一件傻事」之後,立刻消失無蹤,再現身時卻立下大功,不僅保住自己的顏面,也拯救小孩免於責罵,為牠和小孩的友情揮出漂亮的全壘打。鵜鶘的感受和表情,充滿人性的想像,跟任何一個時代的小孩也差不多吧。
神祕兮兮的鵜鶘和巧合的情節,給人很多愉悅的想像空間。作者使一切合理的意外顯得輕鬆、簡單、流暢,這樣的寫作技巧使故事不僅是一連串事件,而有了文學的風采。這部文學作品,五十年之後,依然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