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得獎紀錄
★ 入選文建會台灣兒童文學一百選
★ 中國時報年度最佳童書
★ 好書大家讀推薦
★ 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 性別平等教育優良讀物100
【推薦序】
/傅林統
張友漁著作的《我的爸爸是流氓》,入選臺灣兒童文學百選小說組最近代的一本書,其來有自。單從題目來看,就知道是創意十足。它有別於大多數的少年小說,特別強化了黑暗的、寫實的一面,另一面又將主角阿樂仔高度理想化,造成強烈的對比,給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故事中流氓爸爸、美髮師媽媽和乖孩子樂仔,三個角色的刻劃十分突顯,是此作成功的關鍵。
一、乖孩子阿樂仔
作者採取理想的人物刻劃,讓一個稚齡的孩童,面臨無法改變的遭遇,卻能做最大的努力和最好的抉擇。這是個冒險故事,讓主角阿樂仔在「自己家中冒險」;縱然沒有驚濤駭浪、毒蛇猛獸、崎嶇山路,更沒有鬼物幢幢的奇幻危境,但阿樂仔所遇到的不可測的危機,何止這些呢!
爸媽在馬路上開打了,媽媽赤腳散髮的狼狽,和爸爸被踢傷小雞雞的苦痛,多傷阿樂仔的心。他到底要替媽媽撿拖鞋呢?這是要去扶爸爸?不管做哪一樣,都是冒險。
爸爸發酒瘋了,逼阿樂仔要乾三杯,敢不喝嗎?喝了會怎樣?要冒哪個險呢?媽媽來解危,反而惹爸爸生氣,這個險不就更大了。
爸爸隨時都在喝酒,開心酒、開胃酒、鬱卒酒、悶酒,不管爸爸喝的是什麼酒,在阿樂仔來說,都好像踩在地雷上似的,冒險、驚懼、不安。
爸爸和外面的壞人串通綁架阿弟,那恐怖的一天、憤怒的時刻、媽媽歇斯底里的哭喊,這都是阿樂仔要冒的在家中的險。阿樂仔的險境一次比一次更瀕臨危崖,爸爸和阿狗等流氓計畫一次大搶劫,阿樂仔無意中聽到而怕得背脊發涼。
「冒險小說」早期都是「離開家」的冒險,如《西遊記》、《金銀島》、《湯姆歷險記》等。後來興起一種「進入家中」的冒險,如蒙哥瑪莉的《紅髮安妮》、林鍾隆的《阿輝的心》。安妮離開孤兒院到陌生的家庭和社區去,果然養育她的伯伯和姑媽都關愛備至,但她要接受的挑戰卻接踵而至。至於「阿輝」,因為媽媽要上台北幫傭謀生,將他寄養在刻薄嚴峻的舅舅家,不管伺候舅舅或舅媽,都是「險象叢生」。轉學到一所陌生的學校,更是「危機四伏」。
不管是「離家出走」或「進入別人家中」的冒險,當做少年小說的題材都是容易理解的,可是「在自己家中」冒險,這就十分奇特了。不過張友漁並非開風氣之先。早在二十世紀初,法國盧那爾就寫了《胡蘿蔔》,日本下村湖人也寫了《次郎物語》,都是描述孩子在自己家裡「冒險」,冒被生母與兄長差別待遇和虐待的險。但《我的爸爸是流氓》對主角形象的塑造,卻與前二者大異其趣。「胡蘿蔔」和「次郎」都不屈服於虐待,前者採強度反抗,後者中度反抗;而阿樂仔是零反抗,甚至還去想流氓爸爸的好處,臨別之時還託神明轉告他母子三人的去處,以便有朝一日團圓。
「理想的完美的少年」在「自己家中冒險」,阿樂仔是零缺點、零反抗的。他比大人懂得還多,道德標準也高,怎樣實踐道德也拿捏得十分恰當。這「偶像」令人感動,也賺人眼淚
二、卑鄙的流氓、徹底的無賴
這個流氓爸爸,說他是流氓應是三流的、卑鄙的流氓,如果說他是「無賴」,倒是比較恰當。依據《國語日報辭典》,流氓和無賴是有分別的:
流氓:遊蕩無業,在地方上欺壓良民的人。
無賴:1.指無業遊民品行不好的人。
2.指放刁、撒賴的行為
3.潦倒失意,就是「無聊賴」。
看起來故事裡的爸爸,還不夠格當「流氓」,因為他在外面欺負不起別人,只會回家欺負妻小。他不負責、不長進、強度依賴媽媽,是純粹「被養」的人。他這種被養、不能自立的心理,強烈的表現在離婚上。他對提議離婚的太太說:「你敢再跟我提離婚,你試試看,離婚以後我也不會給你好日子過。」其實他知道離婚之後自己必然沒好日子過,賴上了妻子就賴到底了,如果對方敢反對就耍狠。
流氓爸爸怕妻子不知道自己的「狠」(其實是弱點),所以去刺青了,表示自己要「流氓下去了!」其實這只是虛張聲勢。爸爸是個用情緒生活的人,放任自己的情緒隨時傷人,藉酒瘋持刀亂砍,媽媽的化妝台也留下兩道深深的刀痕。照理說媽媽的美髮店忙碌,爸爸該做些家事,但這無賴乾脆裝流氓發酒瘋,做個逃避責任的人。這種人其實最卑鄙、最懦弱,是不敢清醒、不敢面對現實的不成熟的人。他永遠停留在認為自己只要耍賴,就可以佔便宜的孩童的年齡。
其實「爸爸」不但沒資格當「流氓」,更不能算是大男人;因為主張父權和男權者,至少在為人父、為人夫的責任上,還會扛起一些擔子。作者塑造這樣一個男人,個性十分突顯,前後一致給人印象深刻。
三、目睭糊蛤仔肉的女人
第三個突顯的人物是「媽媽」,個性倔強、能幹有才氣,可是她怎麼會嫁給「流氓」呢?這並不奇怪,因為世上這種例子並不少,作者藉外祖母的話說:「現在可以自己選,你老母還嫁給這樣沒出息的男人,目睭給蛤仔肉糊住了啦!」
愈是有才幹的女人,往往脾氣愈倔強,也在擇偶上固執己見、一意孤行。家人提醒她對方是無賴、賭徒、酒鬼,但她可能很有自信的說:「以後我會改變他!」她當時的感情很浪漫,以為愛情會改變一切,會提升一個人的心靈。話是沒錯,但抵得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嗎?故事裡的媽媽真是瞎了眼。婚前倔強、自信、不聽老人言,婚後可能有一段「改造」的努力。不過照常情來說,「改造」註定會失敗,於是失望之餘就嚴詞對付,甚至不惜宣戰開打,這對怨偶正是如此。
夫妻彼此挑釁,毫不留情,直到眼睛噴火,額頭青筋暴露。可是為什麼不離婚呢?難道這倔強的女人也害怕流氓爸爸的威脅嗎?照王媽媽說是:「你既然要為孩子忍受阿臣一輩子,別人也沒辦法幫你了!」
媽媽的勤奮、能幹,有目共睹;但她是轉型社會、新觀念和舊意識形態變換時期、跌了一跤而蒙受苦難的女人,值得同情。藉此也應喚醒世上的戀人,意亂情迷和倔強自負都不可取。
四、三個問題
《我的爸爸是流氓》從主角阿樂仔來說,是「少年小說」,但在社會和家庭的觀點來說,是「問題小說」,因為它提出了值得省思的三個問題。
(一)大男人沙文主義何時了?
流氓爸爸所以膽敢耍賴,多少受了大男人沙文主義的影響。這種人還體會不出父權社會已崩潰,兩性平權必須落實的時代已來臨了,一切相關的認知和觀念也要隨之改變。譬如兩性品德的評語,過去對男性的讚譽是勇敢、果斷、機智、負責、權謀、剛直、堅強;而女性的美德是貞節、賢淑、優雅、嫻靜、溫柔。也就是男性的品德是站在支配的、施展權力的一方;而女德則是接受支配的一方。如今既已平權,這種偏見也應有所調整,要不然像「流氓爸爸」這種男性,一直保留著「虛偽的男權」,不肯平心靜氣的接受大男人沙文主義的時代已正式結束,那麼類似的不幸還是會持續。
(二)「勸合不勸離」是否合理?
社會上有一種傳統的看法,就是對夫妻的不睦都是「勸合不勸離」,這是合理的嗎?這部小說最大的質疑或許就在此。對離婚以理性的態度評估利害得失,謀求雙方和子女的幸福,而不一味偏執「傳統」或「新潮」,才能避免陷入苦難。其實婚姻生活是一種藝術,要在愛裡結合、容忍裡相接納、恩惠裡相撫慰,離合都要以理性相互協商。
(三)天下不是的父母何時絕?
近來人類的生活趨於緊張,壓力增強,小家庭成員互動缺少緩衝,虐待親生兒的事件頻傳。一般人都以為「單親家庭」問題多,是兒童的不幸。故事裡的王媽媽也認為阿樂仔的媽媽擔心孩子變成單親,是在為孩子而忍。其實兒童在家庭裡的不幸,是父或母、或兩者的不負責、不懂怎樣教養兒女而來的。這部小說的提示還不夠明顯嗎!
《我的爸爸是流氓》除了情節緊湊、高潮迭起、有血有淚、驚心動魄、趣味濃厚外,它明確的提出了時代性的家庭問題,啟發社會共同省思以增添文學價值,也是它受到肯定的因素。
(本文作者為退休國小校長、資深兒童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