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校成績優秀,出了社會卻處處不如意?
學校和補習班都不會教你的社會生存技能,職場人必讀的教科書!
職場適應不良的源頭,就是還沒從「學生腦」變成「社會人腦」
學歷≠能力,在校成績好≠職場分數高
出了社會後,請徹底告別學生心態!
拋開學歷和過去的成績單,以及為了考試準備的死知識,用謙虛和充滿熱忱的心,增強你的學習力!
職場基本知識,和你想的不一樣!
想成為傑出的職場人士,請改變你的舊思維和壞習慣,出社會後最重要的七項大原則,你一定要知道:
一、丟掉面對危機時只知道尋求標準答案的考試腦
二、「學歷」最重要的任務,在找到工作後就結束了
三、要在職場上表現優秀,得持續增加自己的學識教養
四、養成自己「提出問題、找到解答」的習慣
五、只遵守標準流程的人,就無法解開社會上的應用問題
六、商業點子是透過聯想遊戲產生的
七、成功的祕訣,就是盡早發現學生社會和商業社會的不同
小心!如果你有以下症狀,你的職場競爭力正在下滑中!
●所有的資訊來源都是網路
●搭捷運公車時只顧著玩手機
●一放假就睡到中午才起床
●旅行計畫永遠都是出國玩
●空閒時都在寫部落格、玩噗浪和臉書
無論你是
●初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
●準備畢業投身社會戰場的大學生
●工作鬱卒不順利的上班族老鳥
本書透過44個方法迅速幫助你「職場轉大人」!徹底改善你的社會適應不良症!
作者簡介:
篠上芳光
一九六○年生,畢業自日本立教大學法學系。是日本國小、國中、高中一貫教育的菁英養成補習班「YSP」的經營者。YSP獨特的指導方式,讓學生在擁有優異的學習實力外,同時也培養出「謙虛」、「想像力」、「豐富的學識教養」、「禮儀」等,日本報紙、電視、雜誌等媒體也曾多次介紹。而為了「培養能貢獻社會的優秀人才」,也在日本各地學校、企業中、公務員訓練班、大學商學院等演講。他提供大學生的就職建議,也成功幫助學生進入大型銀行、綜合企業、大型公司、外商企業等,並且以嶄新獨創的觀點、想法及豐富經驗,指導學生填寫履歷表及面試。著作包括《怎麼教我家小孩認識錢》、《絕對菁英主義》、《通過中學入學考的考驗是「家庭內的文化力」!》等。
譯者簡介:
李靜宜
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文字工作者,譯有《輕鬆聊出好交情》、《穿出你的西裝風格》、《殘念人的思考法》、《趣味摺紙遊戲》等。
章節試閱
二十四歲後,就要把學歷這個重要的「資產」收到抽屜裡
學歷最重要的任務,在找到工作後就結束了
回顧日本二○○九年的求職狀態,真可說是風風雨雨啊!不只工作難找,還有許多人是在確定錄取後,又被通知取消錄用—儘管如此,大學生的就職率還是達到九十五%(二○○九年四月,日本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的調查)。
學歷是找到一個工作的入口,這件事本身並沒有什麼好壞。我待過企業的人事部和獵人頭公司,所以我可以斷言:在書面審查的階段,求職者畢業的學校會發揮很大的效用,在審查的第一階段,不是決定要錄用誰,而是要淘汰一些人將錄取範圍縮小,至於人格和工作能力的審核,則是之後的事。
假如順利進了想進的公司,在新進員工訓練時,好學歷看起來或許還是很耀眼,但企業中擔任教育訓練的人只要一開始進行訓練,就會把重點放在徹底了解新進員工的商業能力上,而不是注意他們的學歷,這就是企業運作的邏輯。現在,學歷一直到退休時都還能無條件行得通的,大概也就只有公務體系了吧。
尤其最近部分企業甚至不怎麼看重「學歷」的價值了,我個人的經驗是,直到一九九○年代,負責錄用新進員工的人事部人員,常常會說類似這樣的話:「一定要用幾個東大畢業的……」不過,近期就很少聽到這樣的說法了,常聽到的是與個人能力有關的評價,像是:「今年我們錄用的新人很優秀」、「今年的新進員工能力不佳」等。
從企業的徵才流程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逐漸不那麼看重「學歷」和「大學的學習」了,企業是從大三學生(日本大學生的求職活動,多半在大學三年級就開始)的暑假開始徵選新進員工,這就表示,他們幾乎不將大學生在大學裡學些什麼、用功念書的程度等,作為評價項目。以東大學生來說,大三生其實還未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只是個剛結束位於駒場校區基礎核心課程、才開始準備到本鄉校區學習專業課程的學生,而企業先內定錄用了這樣的大三生更足以證明,他們所重視的價值是「學歷」和「大學的學習」以外的能力。
在時代劇烈的變化中,企業希望學生具備的能力,是和「學歷」完全不同的東西,企業的用人標準在這十多年間有了很大的變化,因此提升企業所重視的「職場分數」,可以說比什麼都重要。
這一點,從報紙經濟版所刊登的「新社長」簡歷,也可以看出來。以前,這些新社長的學歷,主要是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有名的國立大學,以及早稻田、慶應等有名的私立大學,但現在什麼學校都有了,此外,許多股票上市公司的社長也都只有高中學歷。由此可見,在現今的日本企業社會中,重視的早已不是學歷,而是立基於「學習實力」的能力。
學歷早就不是該緊緊抱著的重要資產了。
進公司的前一、兩年,還把學歷帶在身上也沒關係,不過可不要一直緊緊抱著它,因為就算抱著學歷別人也不會因此而肯定你。請牢牢記住出社會兩年後,學歷的效力幾乎就會消失了,在這之後,別人將注意你的是「職場分數」的高低。
請把本書視為提升這個「職場分數」的教科書。
但話又說回來,為什麼企業對學歷的信仰會變得如此的薄弱?
成績優秀的人不一定會成為優秀的醫師,那麼他們應該學習什麼?
在取得醫師執照前,更重要的是具備社會人的資格
醫師這個職業也許是很個人的,但所做的工作卻是以服務公眾為前提的—儘管把進入醫界作為「賺錢手段」的醫師似乎不少,但我深切地希望,醫師是因為「想幫助人」才立志成為醫師的。
我會有如此深切的期待,實際上是因為很遺憾的,這樣的醫師真的很少。雖然醫生的整體數量逐年增加,但小兒科和婦產科等特定科別,卻發生醫師不足的情形,這也是不幸事件頻繁出現的原因。我認為,這些科別醫師之所以不足的主因之一,就是學校和家庭在指導高中生未來方向時,給予了錯誤的指引。
為了考上醫學系、成為醫生,數學、物理、化學、英語是必學的科目,但仔細思考後會發現,這些科目和醫生的能力幾乎沒有關係,然而,在升學考試的過程中,只要學生這幾科表現優異,大部分的高中老師都會建議學生以成為醫生為目標,父母聽聞後更是舉雙手表示贊成,所以不少學生就會「為了滿足自尊選擇考東大理科第三類組」。另外,還有個女學生的理由更是讓我啞口無言,她說:「考量到過了四十歲還想工作時,我就覺得有醫師資格還不錯,因此進了醫學系。」
高中生在決定志願時,通常任由考試分數擺佈,不在乎是否符合自己的志向,而學校也完全忽略教育學生當個盡心為民、尊敬生命的人—但要成為一名醫生,不能僅憑出色的成績就好了。比方說,有看到血就害怕的外科醫生,也有沒有技術、只靠論文就升任為醫學系系主任的情形……因此,只偏重分數的學習方法恐怕將導致醫學界的荒廢。
但話又說回來,要一個年僅十八歲前後的高中生自己作出生涯決定,而且還是必須認真面對生命的「醫生」這個嚴酷職業,實在不合理也不可能,於是便造就了更多動機曖昧、沒有強烈使命感和志向的醫學生了。
對醫學生來說,他們的目標似乎是取得醫師執照,而非成為優秀的醫生。某個大學醫學系教授就曾感嘆地說:「新進醫師的房間裡,竟然連一本醫學書都沒有,只有漫畫、電腦和DVD。」在取得執照以後,醫師也才真正展開所謂的醫師生涯,除了要在臨床現場學習,教科書中沒有提到、但一定要學習的事堆積如山,這就是實際狀況。有人曾試算過,日本要培養一個醫生,國家得投入的稅金約三千萬日幣。
以前,我有一個就讀高中的女學生說:「我就算當了醫生,也是把家庭和個人的嗜好擺在第一位,所以最好是去不必值班的輕鬆科別。」我和她談了好幾次,最後她判斷自己無法站在醫療的第一線,於是改變了志向。
我前面所說的這些話,絕不只是別人的事,也跟你息息相關,所謂的社會人士,指的是對社會作出某種貢獻,並透過這個貢獻得到收入的人。在進入公司前,學歷也許還有用,但在進公司後,別人看重的就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士的資格,不論做什麼工作,如果失去「想幫助別人」的這個觀點,就會成為我所說的「不會動手術的醫學系系主任」了。
優秀商務人士絕對不可或缺的學識教養
再說一次也不嫌多:優秀的商務人士,學識教養都很豐富。特別是想要以世界作為發揮的舞台的人,絕對不可少了等同於個人魅力的深厚學識教養,但是若想進一步擔任高層主管,還須擁有強烈的個性,以及讓不同國籍的下屬尊敬的學識教養,就我所知,這群人邊喝酒邊談的事,幾乎都和生意無關,但都是與文化有關的討論。
學識教養在英語中稱為「liberal arts」,源自於古希臘文,意思是「說服人的技術」。沒有學識教養,就無法說服他人;無法說服他人,就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生意往來也就無法順利。
我試著以自己的觀點為學識教養下定義:它應該能說是從大方向到細節,徹底看清時代變化的能力吧!為了做到這一點,必須具備能夠結合不同領域去思考的知識和心態,像是結合經濟和漫畫文化,也就是說,對於自己專業領域以外的事物也必須充滿好奇心。我把這一切定義為「學識教養」。
某個畢業自東大經濟系、任職於大型金融機構的年輕上班族這麼說:
「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公司的老闆和直屬上司,突然變成了印度人或中國人等外國人,所以我覺得要比以前更加努力提升自己。」
他就是意識到不得不「改變」的其中一人。
此外,對於食品偽造材料、產地的問題,以及汽車公司隱瞞產品瑕疵、不回收問題車等的行為,社會都會嚴格看待,有時候還會迫使有問題的公司必須停止營業,因為這個時代會期待大企業的經營者有嚴格的道德標準。
商業世界中,不只需要「深厚的學識教養」和「倫理觀」,我們應該儘早拋開學歷、朝著提升職場分數的方向前進,並且在意識及平常生活和行動中有所「轉變」。
真正的商業能力無法靠工具書學會
說到商業上的必要能力,我們腦中浮現的可能是「證照」、「外文能力」,或是在商業學校學到的像是「會計」、「個案研究」等「知識類」的學問,雖然學習這些知識對於推動商業活動確實有所助益,但我希望大家不要搞錯一件事:
「在商務現場,不是只靠『道理』來決定事情,倒不如說,多半都是以『道理』以外的、無法想像到的事來決定。」
舉個例子來說明吧!有個學生去某家很受歡迎的上市公司應徵,來到了最後的社長面談這一關。面試進行得很順利,最後,社長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我很喜歡看電視的棒球轉播,把它當成休息時的放鬆活動,不過最近電視的棒球轉播變少了,讓我覺得很困擾,對了,你對棒球有興趣嗎?」
結果,聽說這個學生就在喜歡棒球的社長面前,熱切地說起自己也是超級棒球迷,而且從小就是阪神虎隊忠實球迷的事,可是,面試結果卻和他預期的相反,他並沒有獲得錄用。也因為面試時的氣氛融洽,所以他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於是他向在該公司擔任管理職的大學前輩請教,自己未獲錄用的原因。
在一些求職指南的面試技巧中,也許會提到:「如果能和面試官氣氛融洽地應對,就代表面試成功。」依照工具書的指示去做卻失敗了!這個學生過去應該沒遇過這種事吧?
我自己請教了那位社長沒有錄取他的理由,原因大致如下:
「不知道『雖然只是棒球,卻不可小看棒球』的這個常識,就不夠資格從事以人為對象的業務工作,以聊棒球的情況來說,先探問對方是哪一隊的球迷是常識吧!
我雖然是巨人隊的忠實球迷,但不是因為這個理由才刷下那個學生,不過他來東京的公司接受面試,卻不管對方的反應,自己熱切地一直講著大阪球隊的事,這樣的人去其他都市或海外談生意時,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失敗也說不定!不懂得細心注意和理解對方文化的人,就沒辦法從事工作中有大部分都在與對方交涉的業務工作,也因為這個原因我才不錄用他。」
這位社長之所以不錄取畢業自一流私立大學、成績優秀且語言能力突出的學生,就是基於這個理由。就算考試分數再怎麼高、再怎麼謹守工具書上的原則,只要少了這套商業能力,就是無法在社會上通行無阻。
提升「職場分數」的三大重點
那麼,要提高職場分數,該學習什麼?培養什麼能力?本書既然是提升職場分數的教科書,必然會在書中說明詳細內容,但這裡先大致提出三個重點。
重點一:即是前面提到過的「深厚的學識教養」和「倫理觀」,我將這個稱為「心理分數」,「頭腦雖然很好,但沒有心的人」,是無法在商業世界中成功的。日本的官員在面對社會保險廳的年金問題(二○○七年,日本爆發年金紀錄遺失的問題,致使為數龐大的國民可能無法領取該有的年金)時,之所以激怒國民正是因為他們的「無心」,欠缺想像受苦者心情的能力。
為了理解對方的文化和心情,學識教養是必要的。
重點二:自己製作「問題」並找出答案的能力。在準備升學考的階段和學生時代,我們只是專注於解開一定有答案的問題,可說是完全用不上這項的能力,更諷刺一點的說法是,如果運用了這項能力,說不定考試成績還會變差!但是已經出了社會的你,從今以後得開始鍛鍊這種提出問題的能力。
「請放棄困難的問題,因為就算不是一百分、而是八十分,也能考上。」學生在準備考試時接受了這樣的指導,結果直到出社會後還保有這個習慣,於是產生了許多的問題──因為社會需要的是,能挑戰自己提出的困難問題、拿一百分的人,或是與其拿八十分不如挑戰難題、堂堂正正拿零分的人才。
重點三:就是「傑出的溝通能力」。根據統計,日本的勞動者中約有七十%從事零售業、服務業等第三級產業,而與人有關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即是溝通能力,在面對各種不同的事情時,能否柔軟地應對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也是我們與電腦有別的地方,不論未來資訊科技再怎麼高度發展,電腦絕對無法擁有這部分的能力。
「醫師」、「律師」、「公認會計師」,通過這三個日本最難的考試、取得執照的人,都異口同聲地說:「工作上最重要的,是業務能力!」
而業務,就是具備傑出溝通能力的人的世界。
小專欄/看出真相的「疑問學」
東大學生的筆記本真的很漂亮嗎?
花工夫整理的筆記自然漂亮
從我指導學生多年的經驗來看,結論很簡單。
在東大學生中,有將筆記整理得很漂亮的人,也有筆記亂七八糟的人,但這和頭腦好不好沒有關係。就像上班族一樣,將辦公桌周圍整理得很好的人,有工作能幹的人,也有不怎麼樣的人。
在日本成為暢銷書的《考上第一志願的筆記本:東大合格生筆記大公開》(東大合格生のノ〡トはかならず美しい),將考上東大的高中生做筆記的共同點,統整成七個法則加以解說。
書中做為例子的筆記本,的確都整理得很漂亮,看起來對複習和預習很有幫助。不過,比起整理得很漂亮這一點,我更想提出的是,這些學生花工夫建構自己的筆記本的這件事。
也就是說,為了考試而讀書也好,上課記筆記也好,如果只是抄下老師或補習班講師在黑板上寫的內容,就沒什麼意義。《考上第一志願的筆記本:東大合格生筆記大公開》所介紹的筆記,是因為裡頭到處都可看到學生為了考上東大而下的工夫,所以才值得肯定。
這種工夫也可以應用在大學課堂上,大學生的筆記,應該更需要整理出自己對問題的想法、具備「思考性」吧。
筆記寫得不漂亮也沒關係,實際上,我看過一個非常聰明的東大生的筆記,字跡非常凌亂。也有學生會藉由將當天寫的筆記撕破丟掉的方法,將內容記在腦中。
所以,記筆記的方法,並沒有所謂「一定的形式」。
即使寫得很雜亂,但看起來很「漂亮」,才是真的好筆記
比起筆記,我更注意到東大生都會帶著各種東西出門,他們的包包裡有教科書、筆記、各種領域的辭典、參考書籍及筆電等,真是琳瑯滿目,且無庸置疑的是,優秀的東大學生對學習這件事,確實下了很多工夫。
不論是讀書方法或記筆記的方式,重要的是有沒有自己獨到的心得,例如數學的「證明題」等因為必須一個個步驟解題,寫在筆記上,看起來當然很漂亮。
這個漂亮不是指字很好看,或是以色筆分別標示,而是因為留下了自己思考的證據,所以漂亮。我曾有幸見過一流科學家的筆記,雖然寫得歪歪斜斜、十分雜亂,但內容卻非常有邏輯。
東大生的筆記一般來說都很漂亮,但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內容;比起瓶子,瓶子裡裝的東西更是重要。
比如說,對有些人而言,沒有比數學或物理上的獨創算式更美的事物。而學習世界史的學生將自己的思考和疑問點做了統整的筆記,看起來真的很美。
即使是像《考上第一志願的筆記本:東大合格生筆記大公開》這樣的暢銷書提出的觀點,也不能不假思索地接受,要抱著懷疑的態度思考:「這麼做真的好嗎? 」
如果能這麼做,應該就能找到方法建構屬於自己的筆記。
商務人士的筆記本,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樣子,也沒關係
商務人士不要只是用記事本記錄工作行程,也可以建立點子筆記本、人脈筆記本、資料筆記本及會議用筆記本。以我來說,我建議依內容類別使用不同的筆記本,這麼做,在萬一需要時,可以省去找必要事項的時間。
第一章以後的本文也會提到,可以將比喻的例子和其他人說的話等,整理成一冊筆記,使用時會更方便。
其他像是可做為閒聊主題的話題、可做為基準的數字和數據,也都整理起來吧!用電腦存檔也是個好方法,但像比喻的例子這種內容,手寫比較能記住,如果可以的話,寫的時候同時唸出聲來,只要重複個十遍,就能記起來。
開會時的筆記也依時間順序記錄下來,就能看出發言者意見的演變。「部長每次開會時的意見都不同,我的提案企劃也許還有什麼不足之處。」如果能透過筆記做出這樣的判斷,就能進一步準備好說服他人的資料,有時候,還可以委婉地指出上司意見的矛盾之處,如此一來,也可能以部屬的身分給上司一些壓力。
很多商務人士應該也都有經驗,做這些筆記的問題,是在於要找出做筆記的時間──因為做這些筆記和半強制性的上課筆記不同,所以我們總是先處理眼前的工作,然後把這件事
擺在後頭,到最後才又覺得麻煩。
但請記住:「正因持續,才會成為力量」,所以請努力做筆記。
二十四歲後,就要把學歷這個重要的「資產」收到抽屜裡
學歷最重要的任務,在找到工作後就結束了
回顧日本二○○九年的求職狀態,真可說是風風雨雨啊!不只工作難找,還有許多人是在確定錄取後,又被通知取消錄用—儘管如此,大學生的就職率還是達到九十五%(二○○九年四月,日本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的調查)。
學歷是找到一個工作的入口,這件事本身並沒有什麼好壞。我待過企業的人事部和獵人頭公司,所以我可以斷言:在書面審查的階段,求職者畢業的學校會發揮很大的效用,在審查的第一階段,不是決定要錄用誰,而...
作者序
【前言】
學校和補習班,對於「出社會後怎麼成功」,什麼都沒有教
日本職棒樂天金鷹隊的名譽教練野村克也,有句常說的名言:「有不可思議的勝利,沒有不可思議的失敗。」
從大學畢業、進入職場一、兩年後,有人在工作上沒什麼成果;有人對於要不要繼續現在的工作開始感到迷惘,正思考是否要換工作;有人因為和上司、同事、來往客戶間的人際關係感到困擾。無論是哪一種,每天「覺得工作不快樂」的人,全都有理由。而最主要的理由之一是:「學生時代並沒有學習到出社會後能有出色表現的知識,也沒有受過相關訓練。」
從事研究工作等專業領域的人,情況也許另當別論,但一般人學習數學、英語、社會、物理、化學等科目,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進入知名大學就讀,從一流學府畢業,經過這過程取得所謂的「學歷」……但從小學到大學,在各位所學到的東西、獲得的知識中,有什麼是「對工作有很大的助益」的嗎?
現在覺得「工作順利」、「工作開心」的人,可能只是碰巧一帆風順也說不定。就像野村克也教練所說的:「有不可思議的勝利」,世上也是有沒有理由但一切順利的情況。但即使現在很順利,如果背後沒有清楚的根據,也許哪天就會失敗。要持續保持勝利的狀態,就需要根據或理由。即使現在沒有問題,也絕不能安心。
在學校學到的事,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學科知識,另一個是在學校這個「迷你社會」中,為將來進入廣大社會所做的練習。在社團或學生會活動中學習,做為團體一分子應該有的樣子。學習如何與學長姐、學弟妹、朋友建立人際關係等,也是「社會學習」的一部分。
但是,現在的學校卻成為只是學習學科知識,也就是只為了考試而學習的場域。但這種學習,終究是一個人獨自進行。然而,社會中的企業卻是以團隊的形式在推動商業活動。
在學校裡為了考試而學習的這些人,沒有學到出社會該學的事,因此出社會後不順利也是理所當然。雖然這麼說很嚴苛,但這正是他們成為「失敗組」的最大理由。
所謂的職場分數,是「深厚的學識教養」和「傑出的溝通能力」等
我現在在東京的御茶水一帶,經營一所菁英養成補習班「YSP」。補習班的學員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生都有,也指導大學生的求職活動、公司裡的員工教育等。和其他補習班最大的不同是,我們不只指導學員學業,幫助他們考上明星高中和東京大學等一流學府,也指導他們如何提升職場能力──為了將來成為活躍的社會人士、商務人士,這是必須學習的。
我們在指導學科的同時,也徹底讓學員為了出社會而準備,像是學習「能夠自立的堅強意志」、「深厚的學識教養」、「謙虛」、「禮儀」、「傑出的溝通能力」等。
YSP的很多畢業生在出社會後就有很好的表現,理由之一,就是因為他們在相當早的階段就鍛鍊了將來需要的能力。
「網路經紀公司」(CyberAgent)的社長藤田晉在就讀青山學院大學時,就身著西裝,以廣告超級銷售員的身分創造驚人成績,二十四歲創業後也非常成功。他說:「社會人士的勝負,在學生時代就已經開始。」
不過,就算學生時代沒有準備,也不表示就得放棄。很多成功者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在二十四歲左右發現自己的不足,卯足勁努力,要開拓多少條道路都可以。
很多企業家都是在二十四歲面臨重大轉機
二十四歲前後是很特別的時期。
這麼說也不為過──這個時期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就決定了之後的人生。
很受歡迎的作家高杉良寫過一本小說,名為《青年社長》。故事主角是明治大學商學系畢業的年輕人,剛滿二十三歲。他辭去會計事務所的工作(這家名為「微型」的會計事務所後來破產),去應徵「佐川急便」公司的送貨司機。這是一九八二年十月的事。
對這個工作半年就離開一流企業、來應徵送貨司機的年輕人,面試官一方面很感興趣,但也不是很能理解吧,他提出了很多問題,詢問理由。而這個年輕人的回答是:「我不想當上班族。」至於為什麼想當送貨司機,他大方地說明動機:「因為我想賺錢,這個工作的月薪有四十三萬日幣,很有魅力。」這段過程的描寫讓人看得很緊張,有興趣的人,請看看這本小說。
這個年輕人從小就以成為公司社長為目標。不過,倘若進入大企業,要成為社長的機率很低,而如果是進中小企業,因為創業者本身都還在努力,所以員工要成為社長的機率也很低。因此,他判斷「要成為社長,就只能自己成立公司。」為了籌措必要的資金,他才來應徵送貨司機。從現在來看,這個年輕人所懷抱的夢想實在很耀眼。
年輕人和面試官的對話持續進行,面試官對他似乎也有好感,這也是因為佐川急便的公司文化能接受像他這樣的年輕人吧。
當面試官問到「你想開什麼樣的公司」時,年輕人表示,他的目標是餐飲業。
二十二歲時就宣告「二十四歲要成為公司社長」,並朝著目標確實準備的這個年輕人,就是渡邊美樹(一九五九年生)。就像他所說的,他在二十四歲成立了「渡美商事有限公司」。之後更名為「和民餐飲服務公司」,一九九六年公司股票上櫃,二○○○年股票上市。
「Panasonic」的創立者松下幸之助(一八九四年生),是在二十四歲創立了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之後,公司在一九三五年改名為松下電氣產業股份公司,也就是今日的Panasonic。
一九九○年代,「軟體銀行」的孫正義、「保聖那」集團(PASONA)的南部靖之、「H. I. S.」旅遊公司的澤田秀雄三人,被稱為創投三劍客,經常被媒體報導。之後這三家公司的壯大,我應該不必再多說了吧。
這三個經營者中,南部靖之(一九五二年生)在創立「保聖那」的前身「日本短期中心」時,是二十四歲,而為日本資訊通信界帶來革命的孫正義,是在一九八一年成立「日本軟體銀行」,那時他也是二十四歲。
至於我自己,我第一次換工作是在大學畢業後的隔年秋天,那時我也是二十四歲。有家大型補習班因為希望讓公司股票能公開交易,所以要將會員數和營業額都提升三倍,所以他們的社長希望我跳槽去擔任經營幹部。之後,這家公司的股票也順利上市。
在出社會的第二年,徹底告別學生心態
為什麼二十四歲左右的這個階段很重要?因為,在這個年齡前後,正是了解社會整體和商業世界的結構,並認真思考,自己之後應該如何生存的階段。
如果高中畢業後直接讀大學,二十四歲正是從大學畢業、進入社會的第二年。進公司的第一年,雖然有很多辛苦,但也會陸續體驗到很多超過辛苦的發現和驚奇。第一次領薪水、拿到獎金時,因為學生時代沒拿過這麼大筆的金額,會單純覺得很驚奇、很開心。
不過,第二年也就習慣了,同時也會慢慢看到社會和公司的現實面。而到了第二年五月的報稅季節,還要開始向政府繳交所得稅,因此即使有加薪,拿到的錢還是有變少的感覺。這時候,會第一次實際感受到納稅的負擔,也開始有了身為
一個納稅人的意識,在看政治應該有的樣子和社會運作時的角度,或許也會變得比較嚴格。
此外,進入社會的第二年,在個人層面上也會開始有點變化的跡象。
在生活層面上,只要想到公司調薪時的那一點點加薪幅度,在思考之後的薪水目標時,就可以看到現實的數字。至於領到的獎金,因為和第一年讓自己吃驚的金額幾乎一模一樣,所以,也就能大概計算出自己這個上班族將來的生活情況。想到不會增加的薪水、獎金,就知道這樣下去,怎麼也無法申請到購買一間房子的貸款……,很快地,也許有人就會自我放棄了。
在工作上也是,這個階段已經可以思考自己所在的產業、公司,以及自己做為一個商務人士的將來。同時,也會開始思考,要讓事業前進,什麼事是重要的,要在商業社會中成功,又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在這個階段,能否認真思考自己的能力、適合做的事、工作內容、將來等問題,能否確切意識到「為了創造自己更光明的未來,我應該做什麼」,之後的人生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學生時代所累積下來的陳垢,在這個階段,一定要乾脆地把它清除掉。這正是轉變成優秀的社會人士、商務人士的時期。
提升職場分數的教科書
將二十四歲左右的階段視為人生重大轉機的,不只是商務人士。
讓我們把時間往回推一大段來看,音樂家莫札特(一七五六年生)是在二十五歲時,做了人生的重大決定。他為了能自由創作,離開原本能提供安定地位和收入保證的薩爾斯堡的親王大主教,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
在這之後,莫札特雖然在經濟上很辛苦,但徹底捨棄了「安定」,讓他得到靈魂上的「自由」。於是,他創作出經過兩百多年後的現在,仍讓世界各地人們感動的這麼多傑作。
如果是二十四歲左右的社會人,就必須要有這樣的覺悟──過去自己為了考試所學習的知識,和因此所帶來的學歷,都非得捨棄不可。只要在商場上待個一、兩年,應該就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了,也會知道,想在商業世界中生存,不能光靠學歷,若是緊緊抱著學歷,就沒有將來可言。
要在商業世界中勝利存活,就一定要提高「職場分數」。不過,提升這職場分數的方法,在學校和任何補習班裡幾乎都學不到。因此,是否能意識到它的必要性,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有些人已經感受到提高「職場分數」的重要性,知道不得不改變,本書就是為了他們而寫的「教科書」。各位讀者在這本教科書裡學到的基礎知識,如果能對實際工作多少有點幫助,我將會非常高興。
此外,即將出社會的學生,在第一次認真面對商業社會、進行求職活動之際,本書的知識應該也能有所幫助。如果能預先知道學生時代和商業世界的常識之差異,就能憑著這一點和競爭對手拉開距離。
「社會人士的勝負,在學生時代就已經開始。」請盡早為了「轉變」而有所行動。而行動的起點,就是將自己的頭腦從
「學生腦」轉變為「社會人腦」。
【前言】
學校和補習班,對於「出社會後怎麼成功」,什麼都沒有教
日本職棒樂天金鷹隊的名譽教練野村克也,有句常說的名言:「有不可思議的勝利,沒有不可思議的失敗。」
從大學畢業、進入職場一、兩年後,有人在工作上沒什麼成果;有人對於要不要繼續現在的工作開始感到迷惘,正思考是否要換工作;有人因為和上司、同事、來往客戶間的人際關係感到困擾。無論是哪一種,每天「覺得工作不快樂」的人,全都有理由。而最主要的理由之一是:「學生時代並沒有學習到出社會後能有出色表現的知識,也沒有受過相關訓練。」
從事研究工...
目錄
前言
序章 出社會後要遵守的七個原則
1. 丟掉面對「百年一遇」的危機時只知道慌亂的「考試腦」
2. 二十四歲後,就要把學歷這個重要的「資產」收到抽屜裡
3. 成績優秀的人不一定會成為優秀的醫師,那麼他們應該學習什麼?
4. 養成自己「提出問題、找到解答」的習慣
5. 如果繼續當個只遵守標準流程的人,就會成為無法解開應用問題的社會人
6. 知道商業點子是透過聯想遊戲所產生的
7. 盡早發現學生社會和商業社會的不同,是成功的祕訣
第一章 成功者才知道的十個常識
1. 成功的人一定有網路以外的資訊來源
2. 不知道米、蔬菜、魚價格的人,就不能將一百億的生意交給他
3. 科學和理論是知識,從專家的技藝學到的是智慧
4. 丟掉學歷,成為靠自己前進的「庸才」
5. 比起解答能力,更應該加強提問能力
6. 在公司裡,由學識教養支撐的「學習實力」比「學歷」更有用!
7. 亞馬遜河流域的一隻蝴蝶拍動翅膀,日本就會颳起一場風暴
8. 商務人士看地圖時,會同時以「鳥的視野」和「蟲的視線」去看
9. 能聰明影印的人就有工作能力
10. 知道每個人的能力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職場分數就會快速上升
第二章 造成「優秀的人」和「沒用的人」之差距的十一個生活習慣
1. 優秀的人從報紙獲得資訊,沒用的人則是透過網路
2. 優秀的人每天都在同一個時間起床,沒用的人休假時就睡得很晚
3. 優秀的人看對方的鞋子,沒用的人注意對方的頭銜
4. 優秀的人寫日記,沒用的人寫部落格
5. 優秀的人會聽廣播,沒用的人馬上就去看電視
6. 優秀的人搭捷運時會觀察周圍,沒用的人則是一直玩手機
7. 優秀的人會和上司或下屬聚餐,沒用的人會和朋友或同學聚餐
8. 優秀的人會特地去吃迴轉壽司,沒用的人會特地去吃拉麵
9. 優秀的人重視元月,沒用的人執著於聖誕節
10. 優秀的人了解國內旅行的魅力,沒用的人只去國外旅行
11. 優秀的人想去老店,沒用的人想去新開的店
第三章 今天就可以開始改變的十個心態
1. 找回在升學考中失去的東西,成為善於挨罵的人
2. 要提升職場分數,靠的是人際關係,而非技術
3. 忘了謙虛,就會停止進步。有了謙虛,就會招來同伴
4. 想在事業上成功,打招呼不可少
5. 不只是對別人的名片要低頭,對自己的名片也是
6. 在運氣之前,學歷、學力,有時候甚至包括能力,都得低頭
7. 想變得更擅長聊天,就一邊好好聽別人的話並鍛鍊閒聊力
8. 最了解自己能力和工作性向的人並不是自己
9. 人生有時候是因為某天的一通電話而決定的
10. 只要認真工作,一定會有誰看到
第四章 改變周遭對你的看法的六個重點
1. 正因為具備常識,不合常識才會成為力量
2. 使用能馬上傳達重點的比喻或例子
3. 運用能讓人產生概念的數字,例如「相當於幾個東京巨蛋」
4. 先說有幾個結論或要點,就能抓住人心
5. 要變得擅長說明,重要的是視狀況省略部分的5W1H
6. 養成不合常理、比別人多鞠躬兩秒的習慣!
後記
小專欄/看出真相的「疑問學」
1. 東大學生的筆記本真的很漂亮嗎?
2. 「標準家庭」真的是典型家庭嗎?
3. 提早開始找工作,是不得已的做法嗎?
4. 因為日本的技術世界第一,所以之後也沒問題嗎?(一)
5. 因為日本的技術世界第一,所以之後也沒問題嗎?(二)
前言
序章 出社會後要遵守的七個原則
1. 丟掉面對「百年一遇」的危機時只知道慌亂的「考試腦」
2. 二十四歲後,就要把學歷這個重要的「資產」收到抽屜裡
3. 成績優秀的人不一定會成為優秀的醫師,那麼他們應該學習什麼?
4. 養成自己「提出問題、找到解答」的習慣
5. 如果繼續當個只遵守標準流程的人,就會成為無法解開應用問題的社會人
6. 知道商業點子是透過聯想遊戲所產生的
7. 盡早發現學生社會和商業社會的不同,是成功的祕訣
第一章 成功者才知道的十個常識
1. 成功的人一定有網路以外的資訊來源
2. 不知道米、蔬菜...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