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有積蓄,
擁有足夠的體能,
養足我的健康,
我會一直出走,
去到需要我的地方。二○○三年,台灣路竹會會長劉啟群醫師的一通電話邀約,讓吳清桂有緣到了遙遠的非洲甘比亞。這一趟遠行,不是去看非洲大草原,不是看那草原上奔躍的動物,而是實現多年來想瞭解與探索非洲的渴望,也實現了心底深處埋藏的夢想──與一群理念相同,熱情相似的醫療專業人士,用熱誠的實際行動,實現對非洲弱勢族群的關懷與疼惜。
當年,吳清桂拒絕友人非洲探險旅程的邀約,寧可花更多錢參加義診,因為這是她長久以來,內心深處的渴望。從事護理工作多年,並曾擔任最前線的急診工作,她見過許多為貧病受苦的人。她在年輕時心中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能參加無國界醫療團,遊走在非洲和需要關懷的弱勢地區,為眾生服務。儘管她後來參加的,並不是知名的無國界醫療團,卻是台灣人自己成立的醫療團體,代表的是台灣關懷國際社會的醫療價值,更是義意非凡。
兩年期間,吳清桂參與路竹會的多次義診,花去幾年的積蓄,足跡走遍西非甘比亞、塞內加爾、馬拉威,中美洲的海地、多明尼加共和國和印度的藏人區拉達克。二○○九年再度參加菲律賓的義診,也投入國內八八水災的救災行列。有人問,值得嗎?她只擔心自己年紀越來越大,日後不再有足夠的體力,將心有餘而力不足,無法幫助病人解除身心靈的痛苦。
今年六十一歲的她,在《愛,帶我去遠方》中,將過去幾年遊走於國內外,從事義診服務的經驗與際遇寫下來,與更多人分享。相較以往多數由醫生所撰寫的海外行醫故事,吳清桂筆下多了一份生為母親的關懷與女性的細膩,不只照護遠方受貧病所苦的異鄉人,也關心同行的義診團夥伴;不僅描述義診的情境,也細心觀察各地的風土人情,甚至當地的社會問題與省思地球環境的破壞……透過簡單平實的文字與真摯的心意分享,希望能幫助更多人了解義診行動與他國人民的困境,更希望能感動其他人,進而展開行動,投入義診與播種愛心的行動。
愛,曾經帶著吳清桂到處遊走,現在,愛也帶著她回家。
目前吳清桂從事的播愛行動,是回到自己故鄉,在台灣的偏遠鄉下,陪著一群失依少年成長,幫助這些少年去渴望、去追尋能讓心靈安穩的「家」,一起編織對未來的美麗憧憬。
作者簡介:
吳清桂
曾參與文建會推動的「台灣紅運動」,為「台灣紅.台灣衫」服裝秀策展人,並赴海外宣傳「台灣花布之美」,曾出版《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台灣花布:收藏台灣最美麗的情感與記憶》。
除了參與推動台灣花布活動外,亦曾任台心合唱團創團團長、心之頌合唱團創團團長、河洛歌仔戲團顧問、二二八台語文歌劇全國巡迴公演製作人、2002年二二八紀念美展總策畫人等,多年來推動傳統文化產業不遺餘力。
2003年首次參與以人道關懷、服務弱勢為主的本土醫療組織路竹會義診團擔任醫療志工。之後多次隨著路竹會義診於需要被關懷的偏遠地區或是災區,足跡遍及台灣、亞洲、非洲和中南美洲等地。
章節試閱
【黑白童心‧黑白同心】
在非洲馬拉威義診時,來到Balaka的一個小村落,當車隊抵達時,很多當地的孩童跑出來歡迎我們,男孩、女孩都有。看到了我們,孩童一個個臉上都露出驚奇和羞澀的表情。
這時的我們,經過幾天的適應,已經不像先前剛到甘比亞市集時那樣,看到許許多多的黑人會感到微微的不安了。我們已經瞭解,當地人與我們只是膚色不同,其實心情跟我們一樣,對於與自己外貌不同的異國人,抱持著好奇罷了。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習慣看到整片高頭大馬、渾身黑漆漆的當地人了,也不再因為被他們直勾勾地打量著、包圍著、簇擁著,感覺渾身不自在了。
卻沒想到,這個村落裡卻有另外的驚喜。
純真的童心
在一群好奇的黑人兒童中,一個身穿黃色上衣、牛仔短裙,赤著雙腳、留著一頭金黃色秀髮,非常可愛的白人小女孩特別醒目,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那「萬黑叢中一點白」顯得格外搶眼,頓時成為大家的視覺焦點,有些人忍不住端起相機猛拍照,很快的,就有團員和他們玩成一片了。
這個可愛的小女孩是一對德國傳教士夫婦的寶貝女兒,只有五歲。在她兩歲時,隨著父母來到馬拉威,童年就在這個小村落和黑人孩童一起成長。她的父母除了負責傳教之外,大部分時間均投入在社區營造上,社區內舉凡大小事都會由他們出面溝通協調。他們一家在此,生活雖然比較不便,但仍甘之如飴,實在令我敬佩。
在一陣嬉笑聲中,孩童們隨著車隊,進入村內學校。
我看到這個「白女孩」和一個年齡相仿的「黑女孩」相互手搭著肩,歡喜的走在田間小路上。從背影中,清楚的看到一隻黑手臂和一隻白手臂互勾著背,這樣一個畫面,從大人世界的眼光中,可以清楚看出膚色的不同,隱約察覺到階級的差異,但童心世界裡是無藩籬的。黑白童心,黑白同心,她們所展現的只有天真無邪的歡笑聲,而這是大人世界所欠缺的真心與融洽,也是大人應該虛心學習的。
幸福的追尋
從第一次到甘比亞義診,看到一群群打著赤腳的快樂黑人孩童,到馬拉威的大地教室,到這次黑白童心的嬉戲,讓我深思,在追求物質享受的現代社會裡,和一無所求的非洲社會裡,到底是非洲的孩子快樂,還是我們的孩子快樂?
再舉孟加拉為例,由於天災、疾病的侵襲,加上政府的腐敗及無能,它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由於窮,教育不普及,全國人口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文盲,人民窮到只能靠不需花錢的吟詩作對來自娛,可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卻誕生了一位有名的詩人——泰戈爾。
歐洲有份報導讓世人吃驚,經過調查,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貧窮的孟加拉子民,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卻排名在後。這個報導確實跌破了世人的眼鏡,人們開始探討,為什麼最貧困國家的人民卻是最幸福的?
答案是,因為貧困,他們沒有太大的欲望與夢想,容易滿足於現狀所擁有的一切,對小事無所求,對大事不敢夢想,因而常感到愉悅,並且與家人、親友、鄰居之間的關係親密、穩定,由此產生了幸福感。
相對來說,已開發國家的人民面對太多的誘惑、太多的比較,造成彼此間的絕對競爭、猜忌、對立,甚至是對抗,緊接著關係緊張、壓力指數無形增加,人際關係漸漸變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相對減少,人情變薄,於是便有人以物質滿足心靈的空虛,也有人以各種麻痺性方式逃避現實,終成了惡性循環。
再看看這些天真無邪的黑人孩子,打著赤腳,奔跑於大地間,嬉笑於大自然中,沒有功課和升學的壓力,沒有網路世界的誘惑,也無需像文明世界的孩子,在水泥教室內努力拚名次和應付各種考試的同時,也忘了隨手可得的幸福。這些非洲孩子沒有太大的物質追求和夢想,從他們燦爛的笑容裡,看得到與世無爭的態度,同時也在他們的臉上看到了幸福。我在想,這樣純真的童心世界,能說不是一種幸福嗎?從孟加拉貧窮人民的吟詩作樂和非洲打赤腳的貧窮孩童身上,我不禁要問,誰說一定要擁有物質文明?物質文明所帶來的,真是內心的喜樂與平靜嗎?
我曾在瑞典住過多年,瑞典是社會福利制度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優質,但卻也是自殺率最高的國家。即便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周全的保障,但人民還是感受不到幸福。每每做了這樣的對比,我就忍不住想問,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這也是我往後持續參加國外義診的原因之一,我想要貼近那樣純真的笑容,汲取那簡單生活便深感滿足的幸福。當前往落後地區的時候,我能做的是協助當地人接受醫療照顧,而當我返回文明世界時,則能把他們的快樂之道分享給親朋好友,並寫作宣揚,點醒那些物質充足卻心靈空虛的人們:幸福,其實不難追尋。
【拉達克藏人兒童村】
義診行程的最後一天,我們被安排到知名的流亡藏人兒童村,這裡專門收容流亡到拉達克的藏人兒童,俗稱「兒童難民營」。
兒童難民營被設立在首都列城附近山谷下,一片非常寬廣的社區內,全區收容約一千五百個兒童,絕大部分為孤兒,他們的父母,有的是因抗戰而死,有的因逃難而亡,有的尚在牢獄中。有一部分兒童,是逃難的父母因家境困苦,無力撫養而暫時送來安置的,每到週末,他們會由父母接回家,共享天倫之樂。
社區內應有盡有,有住宿區、八所中小學、醫院、購物中心等,所需的經費來源一部分由印度政府資助,大部分仍須靠國際救援組織的認養和恊助,其中以歐洲國家最熱誠關懷,尤其是德國。
當我們抵達這個難民村時,遇到了好幾對德國夫婦,也有從比利時、荷蘭等國來的人。他們專程由歐洲飛到此地,探望認養的孩子,其中有一對中年夫婦手牽著一個七歲大的女孩,女孩被他們牽著的手一直緊緊的聯繫著,沒有鬆開過。
我與他們邊走邊聊,得知這對夫婦住在德國中西部的一個小鎮,先生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太太則是一位售貨員,他們已育有一子和一女,生活並不是非常寬裕,但仍希望為失親失依的孩子盡點心力,因此認養了這個藏人女孩。每年,他們都會親自到此探望她,並留住兩週,與她相聚,而這是他們夫婦每年唯一的渡假方式。
另外,還有一對由比利時來的老夫婦,則是同時認養了兩個孩子,每年均會來探望他們。這些人的愛心和精神,真是令人感動。
戰爭的悲劇
我們來到義診的社區時,一群天真無邪的孩童隨即湧上來,圍繞著我們,有的好奇的直望著我們看,有的很快便和團員們打成一片,另有一些小孩則比較拘謹,害羞的在遠處觀望。
看到這裡難民營的狀況,我們為這些兒童感到慶幸,因為這比起其他位在非洲的難民營,已經好了太多,可儘管如此,這裡還是難民營,還是有著身為難民所該面對的種種問題。看著他們天真無邪的臉龐,誰能知道他們的未來又是如何?這些無家可歸的兒童,因受到政治不安定的迫害而喪失了父母,喪失了原本應有的家,也喪失了他們的信心,雖然暫時有了棲身之地,雖然暫時有了認養人,但相信他們的內心仍會充滿無助與惶恐,可這卻是命運的安排,只能無奈的接受。
西藏和中國一直處在緊張與微妙的關係中,西藏人追求獨立自由的願景,和中國政府的堅持相抵觸,中國長期來對西藏的鎮壓,導致很多藏人流亡至世界各地,最為代表性人物者為達賴喇嘛。拉達克是西藏遊牧民族最早的居住棲息地,因此,流亡的西藏人大都逃到印度拉達克居住。
難民在戰亂落後地區並不少見,是亟待救助的目標,可嘆的是,難民經常是人欺人、國欺國,人類互相欺凌之下的產物,這些悲劇明明是可以避免的,卻還是一再發生了。
有人類的地方,就有不同的種族和族群,在世界各地過著不同方式的群聚生活,也各自擁有自已的政治和文化。自古以來,人類常因宗教、種族和利益間的對立、衝突、侵佔而引發各種不同的戰爭,近代最有名的是美國和伊拉克因石油而導致的衝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宗教戰爭,當然,還有因種族問題的非洲內戰,如索馬尼亞、肯亞、安哥拉、剛果等國家,這些因戰爭、政爭或內戰而引發的難民無計其數,當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美國和伊拉克戰爭的同時,地球上另一個角落卻有千萬人為了戰爭,為了飢餓,為了愛滋而流著受苦難的眼淚,這些人難以被真正關懷,這其中,當然包括西藏和流落在外的藏族人。
這種由弱勢者所組成的難民,因二十世紀的戰爭和偏見所孕育出的新族群,儼然已經成為世界另一股災難。這些人因為種種政治迫害或戰爭,被迫遠離自已的親人、故土和祖國,過著衣食無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根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的難民有約兩千五百萬人左右,其中有八成是婦女和兒童,最可憐者則是被迫上戰場的兒童,或是如哥倫比亞所發生的殘酷兒童大屠殺。這些身處各地難民營的落難人,他們為了避開目前的威脅而離鄉背井,卻仍要面臨飢餓、暴力、傳染病等新的敵人的侵襲,無論去到那裡,永遠都得冒著生命的危險,與命運搏鬥,永遠逃不掉被歧視的眼光,而世界的救援工作也永遠趕不上他們的需求。
這些難民,可能面臨無法受教育,可能無法工作,也可能在面對敵人的攻擊時,無力反手,不但得不到社會的公平待遇,也容易被社會邊緣化,如何拯救和保護這些難民,是全球人類應該共同努力的目標。
【生力軍的參與】
忙碌的生活,時間總是流逝得特別快,距離上次參加國外義診已經過了好幾年,內心深處瀰漫著莫名的苦悶和渴望,我試著要找出解脫之道,最後卻發現,唯有再度出走,把內心的愛帶給遠方的朋友,才能安住我的心。
找出方向後,內心洋溢著一股說不出的逍遙和自在,於是,我再度出發去遠行!
第一百九十九次台灣路竹會義診團行程是到菲律賓,時間是二○○九年八月中旬。對台灣人來說,菲律賓一點都不陌生,每年有甚多菲律賓人來台從事勞務工作。我在一九七○年代曾到德國從事護理工作,在當年,菲律賓就已有大批護理人員的勞力輸出,那時是我第一次和菲律賓人相識,共事三年,對他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因此,很高興有機會參加菲律賓的義診。
適逢暑假,又是短程的一週行程,因此參加的人很多,整團有二十七人,這也是我參加國外義診團,團員人數最多的一次,更特別的是,除了專業醫療人員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即是有很多年輕學生參與,其中有牙醫學生、大學生,甚至剛考上大學的高中生等。他們帶著興奮和惶恐的心情,喜孜孜地背著行囊,隨著義診團出走,踏上一片從未接觸過的陌生世界,試圖利用此種方式來開拓他們尚未被開啟的視野。
這些年輕孩子生活在台灣優沃的環境下,他們的這趟出走與驅動我再出發的動力並不相同。他們或許只是抱著旅行者的心情走這一趟,或許是想體驗與眾不同的生活,也或許是要去實現內心底層渴望已久的夢想,但不管如何,在這種年紀,能試著嘗試用不同的體驗,建立自已的價值觀與生命觀,這些孩子是多麼令我佩服!
我看著這些生力軍,在他們靦腆的臉龐上,看得出生澀懵懂。我實在難以想像,與陌生世界緊密接觸的體驗,會帶給他們什麼的衝擊和想法,尤其是這個世界是這麼的複雜,義診團直接面對的是貧窮國家、底層社會的民眾哀歌,那些貧窮、病苦、不美好的一切,或許不是他們這種年紀能夠承擔的。
但是,我相信,只要參加了這麼一次,就會為他們懵懂的生命開啟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所見的景象,會讓他們認真思考生命的價值是什麼,尤其是醫學生,可能更能體會並思考作為醫師的使命。我希望這種影響是很深遠的。年輕的生命有了經歷,有了震撼,才會思考生命的深層意涵;沒有體驗過黑暗,哪知明亮所能散發出的力道?這樣的國際醫療工作之所以能漸漸受到年輕人的認同,也是一些前輩努力耕耘的結果,我們樂見這樣結果的發生。
重要的是行動
參加過好幾次的國外義診,我已經由一個菜鳥義工變成資深的老大姊,每次參加,幾乎都有年輕義工會給我這麼一句深有含意的問話:
「大姊,請教您,路竹會這樣的義診方式,值得嗎?」
每當聽到這個問題,我都會試圖從他們疑惑的眼神,了解提問的真正意圖。身為較資深的路竹義工,總得小心應答,一來年輕人高尚的情操十分可貴,不能三言兩語就將其破壞掉,二來國際人道關懷的工作需有更多人接棒,尤其是年輕人。
「儘管我們盡己所能,但能提供的幫助終究有限。像是這樣的義診活動,到底能幫到當地人多少?」
「對於那些需要經常被照料的久病病人,那些貧窮、無法得到醫療照顧的人來說,這種義診活動有幫助嗎?如果幫助不大,我們的行動又有什麼意義?」
總是會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
事實上,我也曾這樣自問。義診團雖然愛心無邊,但時間與資源有限,只能採取「救急不救窮」的方式,先讓深受病苦的病患緩過勁來,解決立即的生命危險或身體不適,之後他們遭遇如何,實不是義診團可以負責的。
但是,展開行動總是勝過無動於衷。比如這次,在菲律賓幾天義診下來,看了約三千個病人,所看的病人雖然不盡然全部都需要醫療與救治,但是,對於窮苦的弱勢者來說,一粒小小的維他命,代表的是別人對他們的關懷,其意義遠勝於它所代表的金錢與效用。
這樣的看診關懷行動,大家所秉持的,就是心中那股對人類關懷的愛與熱忱,才能完成這種不可能的任務。在貧富懸殊的人際關係中,人類需要的,除了物質的供需外,更重要的則是一顆顆肯奉獻、無私的心,而這正是社會上最缺乏的。
路竹會秉著回饋國際社會的關懷,不分種族、膚色、性別或國籍,為世界各地飢餓、貧病、戰火中、流離失所者盡一份心力,希望帶給他們希望,讓他們能重建生命,就像是五十年前的台灣接受許多歐美傳教士及援外團體的協助一樣。
至於來參加義診團的人們,無分專業與否,不論年紀大小,大家都是藉著路竹會所架構的這個平台,各取所需,以「歡喜做、甘願受」的精神,扮演「行動醫療者的角色」,讓在貧窮社會下求生存的人得到一點關懷,或許還可以救人一命。
值得嗎?那些孩子的疑問縈繞在我心中。
那就看個人的價值觀吧!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不過,路竹會的成員還是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地組織義診行列,勇敢進發。那些年輕人所提問的問題,用嘴巴說說的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持續在做,並不停歇。
而一次次參與的我,也在其中心有所得。值得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行動了,將小小的幸福與安慰帶給那些需要的人,那就已經足夠了。
【黑白童心‧黑白同心】
在非洲馬拉威義診時,來到Balaka的一個小村落,當車隊抵達時,很多當地的孩童跑出來歡迎我們,男孩、女孩都有。看到了我們,孩童一個個臉上都露出驚奇和羞澀的表情。
這時的我們,經過幾天的適應,已經不像先前剛到甘比亞市集時那樣,看到許許多多的黑人會感到微微的不安了。我們已經瞭解,當地人與我們只是膚色不同,其實心情跟我們一樣,對於與自己外貌不同的異國人,抱持著好奇罷了。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習慣看到整片高頭大馬、渾身黑漆漆的當地人了,也不再因為被他們直勾勾地打量著、包圍著、簇擁著,感...
目錄
愛,帶我去遠方
目次
前 言 1│愛,灑滿偏郊荒野
前 言 2│躍動的路竹
推薦序1│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張峰紫副教授
推薦序2│醫療奉獻獎得主張裕泰醫師
推薦序3│台灣路竹會會長劉啟群醫師
(依姓名筆劃序)
自 序│生命火花的燃點
◎被上帝遺忘的非洲
1義診上路大小事
2一波三折義診行
3鳥的天堂
4診療間內的眾生
5生命悲歌
6甘比亞風情畫
7大地是我們的教室
8 隨太陽移動的大地診療室
9 黑白童心‧黑白同心
10都市邊緣人
11義診迷航
12非洲血鑽石
13領藥大作戰
14三個寡婦
15足球童年
16阿拉神佑塞內加爾
◎加勒比海的島嶼子民
1變調的天堂
2垃圾堆中的曙光
3包藥工廠
4雙不管地帶
5上帝也瘋狂
6狂風暴雨中的騷動島民
7異鄉的升旗禮
8史懷哲精神再現
◎喜馬拉亞山麓下的印度藏人
1喜馬拉雅初印象
2喇嘛的諄言
3牙科開診了
4拉達克藏人兒童村
5風霜歲月
6路加的佛緣路
7千山我獨行
8孺慕之情
9山巒下的拉達克子民
◎南島之國菲律賓
1另類選民服務
2菲國診療百態
3菲式三輪車和迷彩巴士
4生力軍的參與
5別具意義的出走
◎台灣行跡
1 九二一地震
2哭泣的山河
3愛,帶我回家
愛,帶我去遠方
目次
前 言 1│愛,灑滿偏郊荒野
前 言 2│躍動的路竹
推薦序1│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張峰紫副教授
推薦序2│醫療奉獻獎得主張裕泰醫師
推薦序3│台灣路竹會會長劉啟群醫師
(依姓名筆劃序)
自 序│生命火花的燃點
◎被上帝遺忘的非洲
1義診上路大小事
2一波三折義診行
3鳥的天堂
4診療間內的眾生
5生命悲歌
6甘比亞風情畫
7大地是我們的教室
8 隨太陽移動的大地診療室
9 黑白童心‧黑白同心
10都市邊緣人
11義診迷航
12非洲血鑽石
13領藥大作戰
14三個寡婦
15足球童年
16阿拉神佑塞內加...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