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覺生活吧!」的自然風
社會壓力導致憂鬱症、自殺情況增加,結果也造成現代人想「回歸自然」,有股「思考,不如感覺」的風氣,這些潮流的最終方向就是靜心(冥想)。
靜心的效果
做到「身體打開,心就可以打開,心打開,外面的世界就打開。」的境界。把意識移到身體上,結果就能控制人的心。
靜心的具體方法
首先,把眼睛閉起來,做三次緩慢的腹式呼吸。進行當中就會感覺到一種安心的感覺和心情。至少可以感覺到,自己已經開啓通道,往這樣的境界邁進一步。接下來,學習運用身體控制「脈輪」,就能間接地做到調整心,因而達到更深層的靜坐。
在眼可見之外
現今所謂的身體感覺並只指觸覺,因此改稱為軀體感覺( motion sensing ,即體感 )。體感又可再細分成各種感覺,大體上可分為皮膚感覺與深部感覺;點燃數位.類比運動,這項活動本身就稱為心,而身心連動又可以進一步促進數位.類比運動,找到心、強迫身體與頭腦進入冥想狀態,最後就可能會出現開悟。
自然人與我們
但是我們無法隨心所欲進入這種狀態,只能借用靜坐來回歸自然,回到「自然人」-狩獵採集民的狀態。這裡所謂「自然人」是指狩獵採集民,他們不追逐時刻,用自己的步調去生活;他們擁有的物質非常有限,受此之惠,他們不用每天為找尋日常所需物品而擔心,可以不受任何規律限制,享受生活;他們對教育、倫理、適應性等看法也與我們截然不同。
解除動員
我們應該有所自覺,為了要過更自由的生活,應該解除動員。當我們的心用自由且自然的形態穿梭在腦、身體、外界之間活動時,我們就能舒適地掌握外界事物實際的樣像,與感覺到自己在現有生活中真實的樣像。
作者簡介:
吉田脩二 (Yoshida Shuji)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兼畫家。曾擔任位於東大阪與奈良兩家「心的 診所」院長,看診對象由思春期青少年到中老年人。目前已經退休,生活以作畫、寫作、演講為中心。著書包括:《人與猴之間 》(文藝春秋發行)、《拒絕上學 》、《思春期、心的病 》、《 針對青年人的精神醫學》、《 解讀虐待者的心理 》、《 人類的心為何生病?》(以上由高文所發行)、《具全能意識的人 》(Minerva書房發行)等。
譯者簡介:
呂美女
西元一九五七年生,日本上智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譯有《稻盛和夫的哲學:人為什麼活著》、《品牌DNA》、《邏輯寫作力》、《稻盛和夫的中小企業經營學》、《聖經中的友情》、《長壽DNA》、《夫婦的格式》、《男人的七個敵人》、《一個人,最好》、《夫婦的覺悟》、《練就工作耳》、《阿信的幸福》(天下雜誌日本館出版)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統一集團總裁 林蒼生
長庚醫院副院長 朱迺欣
名人推薦:統一集團總裁 林蒼生
長庚醫院副院長 朱迺欣
章節試閱
「用感覺生活吧!」的自然風
所謂的感性的生活,就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自我」或者「感覺出事物的真實樣像,用真實的樣像生活」。
現在的人不都是期待著這樣的生活嗎?
換句話說,我們應該重視感覺甚於思考。
但是到眼前為止,我們依然處於用腦過度的狀態,不是嗎?
為了更接近自然,我們想多用身體感覺,少用頭腦思考。
所謂的「感覺勝過思考」也就是「身體優於頭腦」。
為此,必須培養出敏銳的感覺、豐富的感性與身體的感應力,人們已經開始這樣思考。
遠古時代,生活在大自然當中的人類,耳聰、目明,用身體就能感受外界的變化。
當然是因為擁有既敏銳且豐富的感性,沒有這種能力就很難生存。為了存活,首先須要培養的就是感覺這種高超的能力。
因此,思考始於感覺,這種說法並沒有錯。
「採行用感覺生活吧!」這種風潮是來自遙遠古代的自然訊息。我會這樣想是因為,我們人類的遺傳因子(DNA)對它非常熟悉。
也就是「想活得像自己」、「想呈現原始自然的樣子」、「想活得像個自然人」等,發自人類DNA的聲音。
那也是我們的心願、靈魂的吶喊。
靜坐的效果
從事坐禪與瑜珈的靜坐之後,到底有何效果?
簡而言之,打開身體就等於打開心,打開了心就等於打開外面的世界。
這句話乍見之下,好像是理所當然的平常話,其實具有很深的意義。這也是這本書的重點之一。
要我為靜坐下定義比較困難,我想採用自己對坐禪的研究,用科學方法檢驗靜坐。由此可以了解,腦內物質「血清素」(Serotonin)似乎是重要的關鍵。
問題是,到此還不足以清楚解說,靜坐為何可以開啓身體、心和外界?
因此我們必須思考,知性與感性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知性是由知識產生,感性是由感覺產生,中間的架構很清楚。問題是接著要探究的東西,我們想要的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到底是什麼?
因此我接著提到狩獵採集民、現代人為何生病、動員史觀、第二個思想主軸的時代、以及脫離男性中心的社會等,可能讓讀者感到很意外的問題。
「用感覺生活吧!」的自然風
所謂的感性的生活,就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自我」或者「感覺出事物的真實樣像,用真實的樣像生活」。
現在的人不都是期待著這樣的生活嗎?
換句話說,我們應該重視感覺甚於思考。
但是到眼前為止,我們依然處於用腦過度的狀態,不是嗎?
為了更接近自然,我們想多用身體感覺,少用頭腦思考。
所謂的「感覺勝過思考」也就是「身體優於頭腦」。
為此,必須培養出敏銳的感覺、豐富的感性與身體的感應力,人們已經開始這樣思考。
遠古時代,生活在大自然當中的人類,耳聰、目明,用身體就能感受外界的變化。
當...
目錄
第一章 冥想與靜心者
一、冥想與靜心者與思考者
二、冥想與靜心與精神醫學
三、冥想與靜心只是熱潮?
第二章 用科學研究冥想與靜心
一、何謂冥想與靜心?
二、瑜珈與坐禪
三、哈達瑜珈
四、何謂呼吸?
五、交感神經
六、副交感神經
七、從思考的腦到感覺的身體
八、氣
九、脈輪
十、坐禪的冥想與靜心
十一、腦波出現特殊的α波
十二、腦
十三、冥想與靜心的功效
第三章 思考與語言
一、何謂「思考」?
二、兒童與語言
三、語言的學習
四、由語言本能到思考
第四章 感覺與感性
一、感覺器官與感性
二、體感
三、按摩
四、何謂感性?
五、何謂心?
六、我找到了
七、開悟
八、魔術師
九、專業棋士
十、回歸自然
第五章 狩獵採集民
一、農耕民與狩獵採集民
二、日本的情況
三、愛奴族
四、愛奴族的自然觀
五、狩獵採集民的經濟
六、常見的謬誤
七、因紐特人
第六章 自然人與我們
一、時間
二、「死」
三、價值觀
四、由平等到支配
五、家族
六、教育
七、倫理、道德
八、「不想適應」的能力
九、局外人
第七章 生病的現代人
一、強迫型
障礙
二、憂鬱症
三、壓力
四、身心俱疲症候群
第八章 人為何無法回歸自然?
一、克己心
二、一體感
三、支配與依存
第九章 動員史觀
一、何謂動員?
二、何謂動員史觀?
三、為何日本人容易動員?
四、解除動員
五、網際網路
六、消除對家族的幻想
七、家族的崩毀
第十章 軸心時代
一、先哲登場
二、聖賢與動員
三、孔子
四、由儒家到儒教
五、複習
第十一章 結論
一、第二次軸心時代來臨
二、數位、類比運動的再確認
三、脫離父系社會
四、過獨居生活
五、效法女性的生活方式
後語
第一章 冥想與靜心者
一、冥想與靜心者與思考者
二、冥想與靜心與精神醫學
三、冥想與靜心只是熱潮?
第二章 用科學研究冥想與靜心
一、何謂冥想與靜心?
二、瑜珈與坐禪
三、哈達瑜珈
四、何謂呼吸?
五、交感神經
六、副交感神經
七、從思考的腦到感覺的身體
八、氣
九、脈輪
十、坐禪的冥想與靜心
十一、腦波出現特殊的α波
十二、腦
十三、冥想與靜心的功效
第三章 思考與語言
一、何謂「思考」?
二、兒童與語言
三、語言的學習
四、由語言本能到思考
第四章 感覺與感性
一、感覺器官與感性
二、體感
三、按摩
四、何謂感性?
五...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