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雜2本79折靈媒媽媽吳明益節稅長女病最透明的故事京極夏彥陳思宏納瓦爾寶典安寧照護民防兒童文學季暢銷5折起幸福文化66折起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超越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歷史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評價
26收藏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88 NT$ 440 NT$ 5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2

圖書館借閱
二手書交易資訊
限量贈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一切都要從佛洛伊德的那張躺椅開始……

什麼是精神分析?

電影及漫畫很喜歡出現這畫面:一個病人躺在沙發上,對著虛空說話,而醫生翹著二郎腳低頭作筆記------尤有甚者,像好萊塢娛樂片「老大靠邊閃」一樣,黑道老大聽到「戀母情結」就氣得跳腳,拿槍指著精神科醫師,不准他亂說話。

精神分析已深入現代生活,成為流行文化的符號,例如潛意識、伊底帕斯情結、夢的意義等。然而,想要了解精神分析,不能只讀佛洛伊德,因為,精神分析從那張躺椅上誕生之後,在過去五十年間,已經歷了許多的擴展與改革,越來越豐富並引人入勝。

《超越佛洛伊德》宛若一堂精彩的導讀課,引導讀友進入精神分析的世界。本書最大特色,是它首度讓精神分析脫去艱澀的外衣,透過豐富生動的案例,平易近人的筆觸,扼要介紹精神分析思想的流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迅速了解其精華堂奧,也讓我們對人類心靈的深度和複雜度,發出衷心的讚嘆。

作者簡介:

史帝芬.米契爾(Stephen A. Mitchell, 1946-2000)

米契爾身兼威廉.阿蘭森.懷特研究所(William Alanson White Institute)的訓練及督導分析師,並任教於紐約大學心理治療及精神分析博士後課程。他被視為精神分析中「關係學派」的創立者,而他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成立國際精神分析期刊「精神分析對話」(Psychoanalytic Dialogues),這份學術期刊極具影響力,他也藉此將「關係精神分析」(Relational Psychoanalysis)介紹給更多讀者。

在與葛林伯格(Jay Greenberg)合作出版第一本書《客體關係的精神分析理論》(Object Relations in Psychoanalytic Theory)後,他經常受邀至美國、歐洲與以色列等地授課。除了學術貢獻,米契爾在精神分析領域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人物,協助成立好幾個精神分析的組織;此外,心理衛生領域長期將同性戀病態化,但米契爾早年的兩篇文章對扭轉此一現象有決定性的影響。

米契爾五十四歲時死於心臟衰竭,著作有《精神分析中的關係概念》(Relational Concepts in Psychoanalysis)、《精神分析中的希望與恐懼》(Hope and Dread in Psychoanalysis)、《精神分析中的影響力與自主》(Influence and Autonomy in Psychoanalysis)、《關係》(Relationality)、《愛能持續嗎?》(Can Love Last?)等,以及與妻子瑪格麗特.布萊克合著的《超越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歷史》。

瑪格麗特.布萊克(Margaret J. Black)

美國國家心理治療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Psychotherapies)推廣教育委員暨主任。

譯者簡介:

白美正

1960年於台灣出生,1984年赴美取得臨床心理學博士。研究所畢業後,進入美國奧思丁瑞格中心(Austen Riggs Center)工作,並繼續接受精神分析訓練。1998年返回台灣,自2004年起擔任台灣精神分析學會教育委員,目前她主要的工作是精神分析教學與臨床實踐、心理治療,以及臨床督導。

各界推薦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