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我愛黑熊,熊愛台灣
小 野
我常常會想像著這樣寂靜的畫面:在中央山脈人煙罕至的山谷叢林中,孤獨寂寞的科學家正循著一些熊爪痕跡和糞便排遺追逐著熊蹤,或許隔個山頭有一隻黑熊正在樹上吃著果實。
其實要研究生息於中央山脈深處的台灣黑熊是非常困難的,直到出現「台灣黑熊媽媽」黃美秀鍥而不捨的進入深山調查研究後,台灣黑熊的神祕面紗才慢慢被揭開。
不久前,黃美秀帶著兩位世界級的熊專家大衛‧賈瑟利斯及羅布‧斯坦梅茨在師範大學演講,開講前我特別從自己的演講會場趕去拜會她,當面向這位和我同為「師範大學生物系」的學妹致敬,感謝她對「台灣黑熊」保育所做的努力。她可是冒著生命危險做這項研究工作。
「我愛黑熊,熊愛台灣」,希望這《尋熊記》的出版能為台灣黑熊帶來更多的快樂。(本文作者為知名作家、電影人)
值得一看的好書
李偉文
這不是一本生態研究的論文,雖然從扣人心弦的真實故事中,我們對於台灣黑熊的了解會多於閱讀科學資料;這也不是一本勵志書,但是從「黑熊媽媽」黃美秀勇於實踐夢想、在挫折中反省並且不斷堅持的精神,可以激勵我們追尋屬於每個人自己的生命意義;這也不是原住民文化的調查報告,但是看完這本書我們也可以了解原住民那種與土地及自然同為一體的血脈相連感,重新省思都市文明衍生的困境。
其實,這是屬於哪一類的書一點也不重要,對於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好看又值得看的書才是最重要的。(本文作者為牙醫師、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她的影子在大分
邱一新
閱讀黃美秀的手札《尋熊記》,覺得這真是一本引人入勝、深具啟發性的書,令我感觸良多。就膽識和和理想性而言,美秀讓我直覺想到珍古德與其書《我的影子在岡貝》。因為這書不只是一本珍貴的台灣黑熊記錄,還牽涉到人熊關係、原民文化的思考,更是一份關於信心、人性、友誼、孤獨、挑戰的回憶錄。它生動地描述了一位女性生態研究者,在中央山脈森林深處(大分)做田野調查的一段經歷。
黃美秀能成功尋到黑熊,多少仰賴了布農朋友的帶路,所以,這也給了我期待--如果有天能將「尋熊」轉換成一種非洲式Safari,將原民納入山林體系,取代以前排除人類的保護區觀念,請他們共同經營,帶領大家去踏查,或許對生態保育、重建和原民文化保存,更有助益呢!(本文作者為旅行作家、《TVBS周刊》發行人)
山裡的快樂時光
林淵源
以前,我對這個社會不太清楚,沒有人教我,後來到了國家公園學到很多。我過去很窮,到管理處上班後,每個月都可以領到薪水,是山為我帶來資產。這讓我想到,十四歲時族裡的老人跟我說,這個山裡有很多資產,以後這個山永遠是你的。老人是族裡最厲害的巫師,很會看,他還說以後我很會打動物,打不完。
後來,玉管處安排我支援美秀,她很認真,一個女孩子在台灣做這樣的研究不簡單。有時候意見雖然不同,但我會想,我應該要支持她才對,所以大部分我都是贊同她的。
剛開始的時候,我帶美秀從瓦拉米走稜線走一天放餌,都沒有熊來吃。後來我就跟美秀說,研究熊就要去大分,我姐夫曾告訴我說青剛櫟結果的時候大分動物會很多。我們是八月進去的,在學校搭帳篷,我帶美秀去米亞桑,那時候剛好是七月半,整個香楠都被熊打斷。
第一次抓到黑熊的時候我很緊張,那次一星期連續抓到三隻。那個熊喔,會來就一直來,老人也說,只要青剛櫟一多動物就會來。真的是這樣。跟美秀做研究,一開始我是派來支援她的,我很佩服她,我自己也是學到很多。不過,我也有告訴她原住民有關熊的知識啦!那些都是我的爸爸、前輩告訴我的。
美秀個性滿強的,一開始我不太不習慣。以前老人說,在山上不要出事情,在山上如果吵架就是會出事情。我爸爸說,在山上出事情不好,所以在山上我會讓,快快樂樂把事情做得順利就好。不管什麼時候儘量不要吵架,或是說出不好的話,比如說「我要離開了」這種話,這樣就會出事情。像黃美秀那時候去土葛遇上崩壁,就是因為講了「林大哥我要離開大分了」,她一講完就被石頭打到。所以不能亂講話。
美秀做事比較嚴謹,要求比較高,我們有時候因為溝通不良會吵,但鬧一鬧反而感情比較好。最嚴重的一次是為了追蹤熊,我們一直追不到,但是已經盡力,我們也會累啊,她的意思是我們還可以走到更遠的稜線,但是天色都很暗了,大家都想要回來休息。到底是追蹤熊重要還是人重要啊?不過鬧一鬧就好了。我跟美秀像兄弟姐妹一樣,鬧完就大笑。快樂過日子最重要。(本文作者為布農族獵人、嚮導)
熊媽媽黃美秀與我
張富美
一九九九年初,我成為監察委員之後,開始關注台灣的山林、環保與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那年夏天,與幾位監委同仁去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巡察,結識當時的處長張和平先生。第一次聽到黃美秀的名字,應該就是從玉管處的簡報資料,當中提起「台灣黑熊生態、習性、族群數量與人熊關係」的調查研究計畫,黃與張列為共同主持人。當時我覺得很感動,那麼年輕的女性在偏遠蠻荒且危機四伏的山區,孤獨勇敢地從事台灣黑熊的田野調查,簡直不可思議。後來,我又陸續看到有關美秀與台灣黑熊的媒體報導,令我印象更加深刻。
二○○○年五月我擔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十二月底時透過周大觀基金會首度捐款給美秀,希望為她超冷門的學術研究帶來一點鼓勵。此後,我幾乎每年固定捐款給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二○○二年春,我接受母校嘉義女中「第一屆傑出校友」的表揚,才發現美秀竟然是我的學妹,實在感到很驕傲。後來,美秀的書《黑熊手記》(本書《尋熊記》前身)出版後,我在公務旅行途中一口氣拜讀完畢,立刻成為她的粉絲,回到台灣就打電話給她,也利用我的人脈,找玉管處的人,請他們儘快把日據時代的危橋修復。那時,張處長已調到營建署,新的處長林青接到我的電話一定滿頭霧水,僑務委員長為什麼關心台灣的黑熊?
後來,我又促成珍古德博士與黃美秀見面。二○○六年十月下旬,趁著珍古德來台訪問之便,我請嘉義女中安排一個「珍古德、黃美秀的聯合演講會」,題目是「希望的種子」,結果正如預期的轟動。次年春,美秀獲選為嘉義女中第二屆傑出校友,我還特地南下替校方頒獎給「熊媽媽」黃美秀教授,我也深深以這位優秀的學妹為榮。
在我卸下八年僑務委員長的重任後,有更多心力進一步了解台灣黑熊的保育問題,也積極參加相關的國際會議,這讓我力挺美秀的心意更加堅強。二○一○年一月三十日,我們在屏科大成立了「台灣黑熊保育協會」,門外漢的我卻被推為常務理事,覺得有點惶恐。我已年逾古稀,但只要一息尚存,一定會協助美秀為黑熊的保育而努力,也期待更多有心人士加入我們的陣容。(本文作者為前僑委會委員長、現任黑熊協會常務理事、凱達格蘭學校校長)
願下一代也能寫出自己的「尋熊記」
蘇秀慧
這些年來,美秀這位第一代「尋熊人」盡了十二萬分的心力,來確保我們的下一代仍能在台灣山林中寫出自己的「尋熊記」。
十年前我正在寫博士論文,第一次看到美秀的尋熊手記,當下一口氣就看完了,從字句中再度感受到美秀對黑熊研究的執著,也體會到美秀所描述的山林之美與身在其中的悸動。那一夜,我的論文沒再多寫任何一個字。
我自己也從事野生動物研究,美秀書中所描述的研究過程與感受,可說是道盡野生動物研究的歡喜與哀愁。其強度跟研究對象的體型大小及稀有性、研究地的海拔高度,以及研究者對研究的執著程度似乎是有一些相關性。我想美秀的研究已是極致,也因此我們更能從她的經歷感受到台灣野生動物保育的迫切性,以及她決心完成「不可能任務」的強大意志力!(本文作者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序一
保育,先從了解開始
洪蘭
我在美國念書時,一開始念的是動物心理學,田野觀察是必修,所以知道背幾十磅重的設備,脖子上再掛著五磅重的望遠鏡、照相機,爬三十七度斜坡去叢林中觀察動物的辛苦。但是再怎麼辛苦也比不上本書作者黃美秀。除了要背幾十公斤重的設備,還得爬中央山脈,而且觀察的是可能會吃她的黑熊,不像我觀察的是會唱歌的白冠麻雀。所以對她的勇氣,除了敬佩還是敬佩。一個女孩子能深入山林幾年去研究台灣瀕臨絕種的黑熊,真是太了不起了,這個推薦文是一定要寫的。它代表我對為研究奮不顧身的學者所能做到的最小服務。
黑熊雖然被我們票選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動物」,但是中國人良心歸良心,嘴巴歸嘴巴,一邊喊保育、一邊吃山產的人多的是。要真正保護這些瀕臨絕種的動物,唯一的方式就是像作者這樣,深入了解牠們的生活習性,不破壞供應牠們食物的生態環境,一方面保育,一方面喚起民眾的意識。因為,只有了解才會有認同,有認同才會有行動,有行動才會有結果。
台灣最近經過幾次大天災後,慢慢感到「人定勝天」是不對的,人必須與自然共生共存。這本書出版的正是時候,它很適合做為國、高中生暑期的讀物。當學生了解黑熊在山林中是如何自由自在的生活後,就不會想要吃牠或把牠抓來關在動物園裡。我知道動物園有其教育的必要性,但我還是很不能接受把動物關在籠子裡的做法,尤其像老虎、獅子等大型動物,沒有給牠馳騁的空間,等於是在虐待牠。我自己很愛狗,但因只住得起公寓,所以不敢養狗,怕對牠不公平。
我去小學帶閱讀時,曾把作者「收集黑熊的糞便,看牠吃些什麼」的這一段唸給小學生聽,他們臉上都露出嫌惡的表情,認為「髒死了」。我利用這個機會教育他們說:「髒不髒是在你的心中,你小時候媽媽替你換尿布髒不髒?做什麼事,如果有目的,髒就不是考慮。醫生和護士是不是要清病人的大小便?其實我們怎麼知道恐龍吃什麼?是不是從檢查牠的大便才會知道?許多種子是靠著鳥獸的糞便才得以傳播。如果你想要知道某個時代的人怎麼過生活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看他的垃圾桶,那些嘴巴說他都不喝酒的人,如果垃圾桶中都是酒瓶,你就知道他其實是有喝酒的。」
小學生是最受教的一群,他們馬上了解,只要是自然的東西,都沒有髒的。我希望透過這種實際觀察動物的書,讓我們的孩子關掉電腦,親自到大自然中觀察,因為「觀察」是做科學家的第一個基本條件。
孩子的觀察力是可以訓練的,它會因經驗而愈來愈敏銳。一開始時,作者要靠她的嚮導告訴她熊曾經來過這裡,地上有淡淡的足跡,久一點以後,她的眼睛就能分辨了,不再需要別人提醒了。我看到這一段很感慨,如果每天把孩子關在教室裡念書,我們怎麼能要求他有觀察力?難道我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孩子還不夠多嗎?
這是一本老少咸宜,能夠打開孩子感官的敏感度、鼓勵孩子接近大自然的好書,希望大家都去看它,同時也都能效法作者,把保護台灣的原生物種當作自己的使命!(本文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序二
加入美秀,守護台灣黑熊
李香秀
初聞「黑熊媽媽」黃美秀之名是在二○○六年,那也是我首次意識到台灣有黑熊這件事。當時雖還未曾謀面,我的腦海馬上浮現出一位女性孤獨地在中央山脈追熊的身影。更令我好奇地,是什麼樣的意志力讓一位女性在荊棘又崎嶇的中央山脈險境中翻山越嶺,只為了台灣黑熊!?
二○一○年六月,一直躊躇著要不要將紀錄片從海洋議題 跨入山林主題的我,終於有了行動,決定以黃美秀老師研究黑熊的故事為開端。在美秀老師的協助下,讓我有了一次徹底的山林體驗,也進一步促成「黑熊森林」紀錄片的製作契機。
為了進一步貼近美秀老師在山林做研究的心境,我認真閱讀老師的尋熊手記。這本書不僅勾勒了台灣黑熊在中央山脈活動的境況,更是一位有著無比勇氣與毅力的女性面對自我與反省生命的真實故事。這些經歷深深吸引著我,也因此期待能將這段獨特的歷史經驗從文字化為影像。
因為製作紀錄片之故,這兩年與美秀有數次同行進入玉山國家公園大分地區的機緣。這段時間的相處,讓我親眼目睹了美秀出入山林的優良條件。她總能輕盈地走在山林裡,甚或爬樹也難不了她。我在山裡的笨拙之於美秀的敏捷,使我更加相信老天爺賦予美秀適得其所的美意與重責。美秀潛意識地深信自己的前世為打熊的獵人,到今世來贖罪。這位前世獵人不僅在今世成為研究黑熊的科學家,也是培育下一代研究者的老師,更是黑熊保育的積極行動者。如同她所說的,血液中或許有原住民的血統,抑或是獵人技能在靈魂裡滾動。在我看來,她更像是山中女俠,挺身捍衛台灣黑熊的生存權利。
一九九八至二○○○年的捉熊歷程使美秀的生命顯得光彩,然而光彩背後所付出的代價,是旁人無法理解的。在多次的紀錄片訪談中,哽咽的語調裡透露了許許多多隱忍的淚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秀在書中亦慷慨而毫無保留地描繪了原住民珍貴的生態智慧。難能可貴的是,掌握學術發言權的美秀,懷抱著知識分子的謙卑與坦率,總是不忘疾呼眾人好好地珍惜與保存這份可貴、稀有的資產。
美秀的研究為台灣黑熊揭開了神祕面紗,也為台灣黑熊研究奠下基石。因為有「黃美秀」,台灣黑熊有了守護者。疼惜美秀,也疼惜所有追隨她甘冒風險在山林出生入死、一起為台灣黑熊研究奮鬥的學生與志工們。借由書本的傳播力量,希望有更多人與美秀為伍,加入瀕臨絕種動物的保育行列。(本文作者為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黑熊森林」紀錄片導演)
序三
追熊女俠的求道之旅
范欽慧
我想,如果當初美秀的父母,知道將來女兒長大,會成為第一個活擒台灣最大的野獸--台灣黑熊的女性時,可能會想幫她取一個更剽悍的名字吧。
人生總是充滿未知,但是我相信,當初美秀做了這個決定的同時,對她自己或是家人而言,無疑得面對充滿戲劇性的挑戰。然而,劇情愈有反差,愈是有趣。對看戲的人而言,你一定會好奇,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女孩,會有這樣的膽量,除非是女俠。
小時候看電視,總覺得那些武功高強,在山林間奔走的女俠,為什麼總是穿得一身潔白,看起來精神奕奕的模樣?當然那是假的,真正的女俠原型,可以在美秀的書上看到。那就是一路抓著腳上吸血的螞蝗,鎮日接受小黑蚊的無情肆虐,還能在無數風雨交加的夜晚,裹著潮溼的睡袋過日子,儘管身上千瘡百孔(這是我的想像),最後她終於如願以償地活擒了十幾隻的台灣黑熊。
女俠之所以身懷絕技,正因為她是一位訓練有素的科學家。那是由大學時代登山社的爬山經歷,與研究所在福山溪谷研究食蟹?的歷程,和在美國活擒美洲黑熊的種種訓練,所累積下的深厚實力。但是,當她開始面對著家鄉深山中的台灣黑熊時,她悵然發現,原來所有的學習都得重新開始。
這時候,讓她跟這片土地頻率校正、開啟對話的重要界面,正是一路幫助她完成夢想的布農族獵人。於是,那古老傳承而來的山林靈魂,開始跟文明訓練下的科學思維產生了相互震盪,而這一切,正是本書所展現最迷人的面貌之一。
我從一九九七年開始製作廣播節目自然筆記時,就聽聞過美秀的事蹟,當我想要採訪她時,才知道她在美國。沒想到,十五年後,我卻有緣拜讀到她的第一手田野報導記錄,讓我能非常純粹地,從她的文字視野中,好好認識這位科學家。
美秀的這本追熊記,與其說是科學研究記錄,更像是人類學家的田野心得。其中的脈絡詳細明確,人物鮮活,場景真實,故事更是精采動人。
當我身處捷運上或餐廳的角落,儘管在城市氛圍的環繞下,我還是深深地被吸引到那八通關古道東段上的種種畫面裡。我在想,如果我能年輕個十歲,或是我沒有結婚、沒有孩子,我一定自願要當美秀的助理,跟著她去聆聽夜晚黃魚鴞的歌聲,去跟步道旁的黃喉貂相遇,當然還可以去感受黑熊迎面的吼聲。這對於一個喜歡自然的人而言,有此一遭,人生真的死而無憾。
但是,如果一路把故事讀完,你會發現,故事絕不是那麼浪漫。因為在不同年齡下,有著不同的煩惱。儘管每次上山,美秀得背負三十公斤的背包行李,但是我看到的,原來真正沈重的,卻是每個人心中的千斤萬擔。那是包括了論文考試、研究經費、家人、團隊信賴與協調,還有山下或是在天涯外那些魂縈夢牽的情事。
儘管身處紅塵之外,終究要面對的還是人性的種種掙扎。於是這樣的追熊之旅,成為一段追尋生命的行旅。但是我感受到,身邊這群研究猛禽、毒蛇、毒蜂、猛獸的朋友,在他們身上總可以反映出那絕對的堅持、勇氣,以及超凡的溫柔與耐心。我透過了美秀的黑熊之旅,不僅讓我看到那深山中等待保護、傷痕累累(經常中了獸夾)的黑熊,也看到這群田野工作者在面對如此困頓窘迫、冒著生命危險的研究調查上,所能獲得的有限支持。而他們的調查資料,對台灣生態系的經營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實在需要獲得更多的理解與重視。
或許正如美秀說的,人生總是要做一件讓自己可以一輩子懷念的事。我相信,在山上研究黑熊的歷程,對美秀來說,絕對只是一個開始,那曾經走過的驚險與刻苦,正是未來無數力量的來源。在此,感謝美秀與團隊的努力付出,也期待因為她的研究成果,能讓台灣山林獲得更全面的珍惜與保護。(本文作者為生態作家)